高中语文 4.14《后赤壁赋》测试(1)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1页
高中语文 4.14《后赤壁赋》测试(1)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2页
高中语文 4.14《后赤壁赋》测试(1)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3页
高中语文 4.14《后赤壁赋》测试(1)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赤壁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临皋(go) 黄泥坂(bn) 翩跹(qin)B.霜露(l) 薄暮(b) 摄衣(sh)C.携酒(xi) 斗酒(du) 栖鹘(g)D.虬龙(qiu) 寂寥(lio) 戛然(g)解析:A项“皋”应读“go”,“跹”应读“xin”;C项“鹘”应读“h”;D项“虬”应为“qi”,“戛”应读“ji”。答案:B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行歌相答 月白风清 B.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C.划然长啸 冯夷幽宫 D.弦裳缟衣 畴西之夜解析:D项“弦”应为“玄”(黑色的);“西”应为“昔”(以前)答案:D3.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与其余三项均不同类的一项是( )A.顾而乐之 B.顾安所得酒乎? C.四顾寂寥 D.道士顾笑解析:根据文意,A、C、D三项都为动词,B项为“可是”之意,是表转折的连词。答案:B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译: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译: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C.归而谋诸妇。译:我回家和老妇人想办法。D.江流有声,断岸千尺。译: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解析:根据文意,C项“妇”应指作者的妻子,而不是老妇人。答案:C5.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藏之久矣(代词,指“酒”); B.复游于赤壁之下(结构助词,“的”);C.放乎中流(介词,“于”“在”); D.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助词,“的样子”)解析:“乎”的一般用法有: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介词,“于”“在”“从”。根据语境,D项“乎”应为词尾,不翻译。答案:D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6.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薄暮(迫近) B.摄衣而上(脱下)C.披蒙茸(拨开) D.开户视之(门)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对其为人称道的理由,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用“山之高”与“月之小”相互映衬,突现了赤壁景物的特征,这种特征与“水落石出”合在一起看,既是季节性的,又是地域性的。B.用极为精练的语言,写出了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景物,给人以极大的想像空间。C.采用动静结合手法,“山高月小”写出了静态美,“水落石出”又给人以动态的感受。D.采用对比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因“山高”而“月小”,因“水落”才有“石出”。8.下面的分析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交代重游赤壁的时间、人物和准备情况,意境清新,人物活动写得简洁又富于情趣。B.第三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C.最后一段借梦境写心情,借“孤鹤”来喻己,和羽化的道士往来,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D.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写作此赋时的心情是苦闷的,因而借孤鹤喻己,借羽化的道士寄托“出世”之感,表现了作者想要超尘出世的心理状态。9.苏轼的两篇赤壁赋在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赋侧重写水,在水月风光中表现景物的安谧幽静。B.后赋侧重写山,通过写登山情景,渲染出令人惊怖的气氛。C.前赋通过写箫声而引出主客问答,借此表达作者的苦闷矛盾,对仕途遭遇无可奈何,不得已而故作超然豁达的思想情感。D.后赋写鹤写道士,虚无缥缈,反映作者消极出世的人生态度。10.翻译文中的句子(1)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2)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6.解析:根据文意,B项“摄”意思应该是“提起”。答案:B7.解析:这句话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用的是相互映衬的手法。答案:D8.解析:作者所谓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有此幻想而又觉其虚无,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由此可见,D项阐述不全面,不准确。答案:D9.解析:前赋侧重写水,景物安谧幽静。月夜美景和大江泛舟给作者带来了舒畅心情,悲怆的洞箫声和扣舷而歌,使他从水的流失、月的盈亏中领悟到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C项说苏轼“借此表达作者苦闷矛盾,对仕途遭遇无可奈何,不得已而故作超然豁达的思想情感”显然不符合原文主旨。答案:C10.解析:(1)注意“玄裳缟衣”“掠”的准确含义;(2)注意“畴昔”“过”的准确含义。答案:(1)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2)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二、写作训练11.文中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巧用排比与对仗,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阅读时请仔细体会其写景的妙处和用语的巧妙。请你进行一段景物描写,要求运用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写作提示:首先需要选择写作对象,这个写作对象可以是现实存在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然后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征,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要注意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不要忘记运用那两种修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