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频考点 巧解密 第四单元 第15课 新知预习 巧设计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课后习题解答 创新演练 大冲关 一 历史背景1 政治基础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激发了人们民族意识 1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 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 2 经济基础19世纪末的初步发展 3 阶级基础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民族的危亡 马关条约 救亡图存 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4 思想基础 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 产生 19世纪60年代后 早期维新派代表王韬 郑观应等人要求发展 兴办学校 建立的政治制度 2 发展 康有为的 新学伪经考 和 孔子改制考 是的思想利器 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 梁启超的思想核心是 谭嗣同大声疾呼 严复宣扬 适者生存 的社会进化论观点 资本主义工商业 君主 立宪 托古改 制 倡民权 冲决网罗 物竞天择 拓展升华 历史上所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旧的生产关系的阻碍 这些改革 革命的目的无一例外都是要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 开辟道路 故戊戌变法发生的历史根源也是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 变法过程1 公车上书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等发起 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2 变法宣传 1 1895年 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正式组织 2 1896年 在上海创刊 梁启超任主笔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强学会 3 百日维新 1 施政纲领 1898年初 康有为的 应诏统筹全局折 提出具体的变法措施 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 组织机构 1898年4月 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以 保国 保种 保教 为宗旨的 保国会 3 变法内容 上书言事 农工商业 财政 陆军 中小学堂 大学堂 科举制度 4 变法失败 1 导火线 的冲突日益尖锐 事件使矛盾趋向白热化 慈禧太后与荣禄密谋 加快政变步伐 维新派求助 争取袁世凯 2 标志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 杀害 史称 王照上书 新旧势力 在华列强 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 特别关注 光绪帝支持变法原因 一是甲午战后 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光绪不甘做亡国之君 二是企图借变法运动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但在变法诏书中光绪帝对变革官制 设议院 开国会 定宪法等政治要害问题未提及 说明光绪帝不是维新派的皇帝 仍是封建皇帝 三 历史意义 1 维新变法运动 是一次 维新思想的传播 起了开阔眼界 解放思想的作用 各种社团及的创办 促进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式书局 杂志等近代大众传媒的创办使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 提倡文明的 2 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3 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的爱国政治运动 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思想解放运动 新式学堂 报刊 生活方式 救亡图存 一 戊戌变法的特点有哪些 1 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文化 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 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 从推行范围看仅限于社会上层 没有深入广大民众 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 从推行者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 显示出维新派力量的薄弱 4 从目的看变法的目的是变法图强 救亡图存 发展资本主义 5 从推行过程看过于急躁 分不清轻重缓急 措施失当 6 从作用看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1 下列不属于百日维新特点的是 a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 内容包括政治 经济 文教 军事等方面c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 促进了思想的解放解析 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 但在百日维新光绪帝颁发的诏书中已经被降为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答案 c 二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 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 主观上维新派缺乏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在推行新政过程中的策略发生了一系列失误 内容上贪多求全 重点不突出 不能循序渐进 政治上不够成熟 急于求成 脱离群众 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对帝国主义列强和袁世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3 客观上封建势力强大 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 新政无法落实 封建势力联合抵制破坏 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 2 有人说 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 实是光绪帝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 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 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 早就带来了 未来的中国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 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 未来的中国 b 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 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 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批判康有为过于谨慎的性格是导致改革失败的原因 a c两项未能体现作者的意图 d项理解错误 改革应该谨慎 但作者批判康有为过于谨慎的性格 故选b项 答案 b 示例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戊戌变法以政变的形式收场 原因很复杂 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最近20多年的研究表明 在1898年秋天的北京 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 但这场政变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清政府对维新势力进行镇压 也要看到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 企图利用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的新军及毕永年 唐才常等江湖力量 包围慈禧居住的颐和园 试图以暴力手段解决反对派 推动变法 然而 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 于是慈禧迅速出击 逮捕 杀戮六君子 康梁等人也被迫流亡海外 选自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二改革之初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 反倒是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 乾纲独断 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 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 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 但康有为 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 结果许多改革措施都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 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 也有中下层官员 士子和民众 选自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三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 戊戌政变记 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 康南海自编年谱 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 所以很难作为信史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 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1 材料一 二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哪些看法 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三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 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戊戌变法 第 1 问 第一小问主要依据材料一中的 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 然而 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 和材料二中的 改革之初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 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 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 等归纳概括 第二小问要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时代背景 特点综合考虑 第 2 问 第一小问从两本著作的 作者就是当事者 看出存在的缺陷 第二小问回答史学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主要是对史料的甄别 收集等问题 答案 1 看法 材料一认为是由于维新派铤而走险 企图武装暴动 招致顽固派镇压 材料二认为是由于对改革缺乏周全的设计 缺乏斗争策略 没有注意尽量减少对立面 根本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政治上不成熟 与顽固派对比实力悬殊 2 缺陷 是当事人的陈述 容易加进主观色彩 影响历史的真实性 注意的问题 要重视对史料的甄别 辨伪 互证 关注 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 探究示例 昙花一现的 现代化 图1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 三分钟慷慨派 史学家胡绳语 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 以 成事不说 为由纷纷散去 但是 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 以致成为一场 现代化 运动的先声 图2 在 忧时七上皇帝书 的感召之下 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 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 与一位 秀才 共谋国事 开始了一场 现代化 运动 图3 但是 这场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的 现代化 运动 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 休止符 问题生成 1 图1中 已成定局的悲剧 指的是什么 简要说明图1所示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 为什么说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 现代化 运动 这场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的 现代化 运动 失败的原因何在 3 图3释文没有用 画上了句号 而是酌字 画上了 休止符 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 探究思路 本题通过图文材料 创设新情景 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相关内容的理解 第 1 问 从材料中 为求官而来 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 等关键词可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公车上书 这样便不难推断 已成定局的悲剧 应指引发 公车上书 的 马关条约 的签订 据所学知识回答 公车上书 的影响 第 2 问第一小问从背景 目的 内容 性质等角度来说明戊戌变法的性质 第二小问可从内因 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第 3 问中 休止符 的内涵是指 没有结束 后来还有新的发展 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仍将会继续下去 尝试解答 1 悲剧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马关条约 事件 公车上书 影响 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 2 理由 从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目的 政治上期望君主立宪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 挽救民族危机等 变法内容 政治 经济 文教 变法性质等角度说明是一次现代化运动 原因 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且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3 含义 中国的现代化并未终止 如后来的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或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一 阅读与思考提示 不同意 过快 过激的改革 超出了社会的承受力 维新派犯了激进主义的错误 急于求成 缺乏通盘考虑 实际上 除旧布新 与循序渐进 抓重点 分主次 有计划 有步骤地推行改革并不矛盾 同意 1 面对当时中国的内忧外患 维新派以追求完美的精神制定出纲领性的改革规划 但在种种现实条件的限制下归于失败 2 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更不能以变法的失败结局来指责变法纲领 因为纲领本身就是一个高于现实的计划 循序渐进 抓重点 分主次等都是为现实纲领规划而采取的现实策略 不能把变法纲领的力度 强度 广度与现实策略的激进与否等而同之 二 解析与探究提示 1 差异 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义务教育 在全国建立起完善的大中小学教育体制 国民受教育的比例很高 清政府自洋务运动以来功利性地兴办了一些专业技术教育 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教育体制 维新运动期间兴建了一些新式学堂 但规模数量均严重不足 政府投入微乎其微 推行近代教育体制的时间比日本晚30年 2 联系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日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教育兴国 清政府不注意发展近代教育 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 自我测评1 提示 1 民族危机严重 特别是甲午战败造成的强烈冲击 使人们意识到救亡图存迫在眉睫 2 中国民族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药理学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中医心理疏导与情志疗法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江西吉安市泊士停车管理有限公司万安分公司派遣人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甘肃金昌市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招聘70人(第二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外贸会计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放射生物学辐射损伤分析与处理考核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救学急救技能操作评估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康复护理计划制定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药学临床合理用药考核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卫健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8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以镜为笔:体育新闻摄影对新闻内涵的深度开掘与多元表现
- 感术行动培训课件
- 桥梁施工安全会议记录
- 乡村旅游环境卫生培训
- 六级英语试题库电子版及答案
- 2025年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二模)2025年5月济南市高三高考针对性训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智慧燃气解决方案
- 抖音来客本地生活服务丽人美容美体商家短视频拍摄创作运营方案
- 《妊娠期合并心脏病》课件
- 政府采购投标及履约承诺函(最终五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