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石矿石性质.doc_第1页
锡石矿石性质.doc_第2页
锡石矿石性质.doc_第3页
锡石矿石性质.doc_第4页
锡石矿石性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矿石性质3.1原矿物理化学分析3.1.1 原矿光谱半定量分析原矿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见表3-1。表3-1 原矿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元 素AgAsAuBiCdCoCrCu含 量0.00510.0000.030.010.010.010.1元 素GeInMnMoNiPbSbSn含 量0.0000.00010.0000.0020.90.010.1元 素TiVWZnZrGaSiCa含 量0.10.010.0010.0020.00011元 素MgAlFePtPdRhIr含 量111-3.1.2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3-2。表3-2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元 素Au(g/t)FeSCuZnAsSn含 量0.2415.357.930.732.580.2260.144元 素Ag(g/t)PbMgOSiO2CaOAl2O3含 量69.20.921.14254.490.4069.813.1.3 原矿真比重的测定原矿真比重为2.95。3.1.4 物相分析矿石中铜、铅、锌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见表3-3。 表3-3 矿石中铜、铅、锌化学物相分析结果(%)铜名 称硫化物中的Cu氧化物中的Cu合 计含 量0.6150.1140.729分布率84.3615.64100.00铅名 称硫化物中的Pb氧化物中的Pb合 计含 量0.8620.0600.922分布率93.496.51100.00锌名 称硫化物中的Zn氧化物中的Zn合 计含 量2.3810.1922.573分布率92.547.46100.003.2 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含量矿石中的矿物种类较多,矿物组成较复杂。矿物组成有原生硫化物,次生硫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和自然金属。矿石以铜、铅、锌、锡、硫和砷为主,并伴生有金、银,其中铜、铅、锌、锡的矿物为有用矿物,砷的矿物为有害矿物,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其含量为2.22%,其它铜矿物含量甚微;铅矿物为方铅矿,其含量为1.06%;锌矿物为闪锌矿,其含量为4.56%;锡矿物主要为锡石,其含量为0.48%,另一种锡矿物主要为黝锡矿,含量为微量;硫矿物为黄铁矿(含白铁矿)和磁黄铁矿,其含量分别为8.33%和0.26%,砷矿物为毒砂其含量为0.59%;银矿物有银黝铜矿、辉银矿、金银矿、辉锑银矿和自然银,含量均为微量。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其含量分别为36.01%和31.54%,另外还有泥质矿物、长石、碳酸盐矿物、高岭土和白云母等。矿物组成含量见表3-4。表3-4 矿石中矿物组成及含量统计结果(%)矿物名称含量备注金属矿物黄铁矿(白铁矿)8.33银矿物包括银黝铜矿、辉银矿、金银矿、辉锑银矿和自然银闪锌矿4.56黄铜矿2.22方铅矿1.06土状赤铁矿0.99毒砂0.59锡石0.48磁黄铁矿0.26板钛矿0.11磁铁矿0.11黝铜矿0.10褐铁矿0.01辉铜矿微量黝锡矿微量银矿物微量脉石矿物石英36.01绢云母31.54泥质矿物8.01长石3.72碳酸盐矿物1.06高岭土0.53白云母0.31合计100.003.3 主要矿物浸染粒度对矿石中主要矿物: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锡石的粒度进行了测定,统计结果见表3-5。表3-5 主要矿物粒度统计结果(%)分 粒级(mm)布率矿物 0.150.150.10.10.0750.0750.0530.0530.0370.037黄铜矿个级65.2311.907.174.424.676.61累计77.1384.3088.7293.39100.00方铅矿个级88.352.393.060.881.643.68累计90.7493.0894.6896.32100.00闪锌矿个级95.931.730.630.550.430.73累计97.6698.2998.8499.27100.00锡石个级66.6112.175.574.106.115.44累计78.7884.3588.4594.56100.00从表3-5主要矿物粒度统计结果看出,这四种矿物的粒度分布较均匀,以-0.075mm为例,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锡石在+0.075mm粒级的分布率分别为84.30%,93.08%,98.29%和84.35%,可见其浸染粒度均以粗粒嵌布为主。(闪锌矿中包含有微粒的黄铜矿,其粒度不足1微米,不包含在统计数量中)。矿物中的含硫矿物有磁黄铁矿、黄铁矿和含砷矿物毒砂,其浸染粒度均以粗粒为主,不均匀嵌布。辉铜矿、黝铜矿和黝锡矿的浸染粒度均以中细粒嵌布为主,集中分布在0.053mm以下粒级中。3.4 主要矿物产出特征3.4.1 主要金属矿物黄铜矿:黄铜矿是矿石中主要铜矿物,以不规则状产出为主,常与闪锌矿、方铅矿、辉铜矿、黝铜矿形成连晶关系,大部分黄铜矿沿黄铁矿、毒砂的颗粒间隙充填胶结,构成致密块状,且溶蚀交代黄铁矿、毒砂等(见照片13、14、20、24、26、33);少部分以不规则状产于脉石矿物中(见照片6);另有少量黄铜矿因固溶体分离作用而形成的乳浊状细小颗粒分布在闪锌矿中和以细脉状充填在闪锌矿的裂隙中(见照片1、4、5、9、19)。这种类型的黄铜矿在闪锌矿中广泛分布,颗粒细小,基本分布在-400目粒级中。另外在黄铜矿中常有羽毛状、毛十字型、“丫”字型的闪锌矿骨晶(见照片13)。方铅矿:方铅矿主要以他形晶产出,与黄铜矿、闪锌矿等呈连晶关系,并相互包裹,相互交替,少部分以不规则状产于脉石矿物中(见照片7、11、27)。方铅矿单独或与黄铜矿、闪锌矿一起沿磁黄铁矿、毒砂等的粒间、裂隙充填胶结并溶蚀交代(见照片12、15、34、35)。在方铅矿中,常包含有细小的辉银矿颗粒,另外在方铅矿与其他矿物的颗粒间常有银黝铜矿嵌布(见照片34、35)。方铅矿是辉银矿的主要载体。闪锌矿:闪锌矿在矿石中以不规则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产出,颗粒粗大,部分闪锌矿边缘有黄铜矿、方铅矿等矿物与之呈连晶共生关系(见照片3、10、24)。闪锌矿沿黄铁矿、毒砂等矿物的粒间、裂隙充填胶结,且溶蚀交代黄铁矿、毒砂和锡石等(见照片10、24)。闪锌矿中普遍包含有因固溶体分离作用形成的乳浊状的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细小颗粒,有的乳浊状颗粒在闪锌矿中呈定向排列(见照片4、5、9、16、19);闪锌矿的裂隙较发育,裂隙被细脉状的黄铜矿、方铅矿和脉石等矿物充填,形成脉状、网脉状构造(见照片1、9、19、24、28、29),另外有的闪锌矿中包裹着非常细密的其他矿物的机械混入物。另有少量的闪锌矿在黄铜矿中形成毛十字型、“丫”字型的骨晶(见照片13)。锡石:锡石为主要的锡矿物,以自形,半自形粒状产出,多产于脉石矿物中(见照片30),颗粒较粗大,有的锡石粒间有黄铜矿等矿物充填胶结,并有轻微的交代(见照片20、23、24、32)。黄铁矿:矿石中的黄铁矿以不规则粒状和胶状产出,两种形态的黄铁矿相互嵌布(见照片8),常有黄铜矿、方铅矿等矿物沿其边缘交代溶蚀(见照片10、13、14、18、22、31);部分黄铁矿颗粒的边部蚀变成白铁矿,白铁矿呈板状、矛状,与黄铁矿交替互层。毒砂:毒砂是矿石中含砷矿物,以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产出,浸染在脉石中,颗粒较粗大,以自形晶产出的颗粒较少。毒砂颗粒比较碎,粒间和裂隙中被黄铜矿和方铅矿等充填胶结、并被溶蚀交代(见照片15、33、34)。磁黄铁矿:磁黄铁矿在矿中含量不多,以粗大的不规则粒状或集合体产出,与毒砂、黄铁矿相互交替,相互包裹,关系密切,磁黄铁矿的裂隙被方铅矿等矿物充填胶结(见照片12、35),另外部分磁黄铁矿蚀变为黄铁矿和白铁矿,另外有极少量以细小乳浊状颗粒分布在闪锌矿中(见照片5、16)。辉铜矿、黝铜矿和黝锡矿:这三种矿物在矿石中含量很少,以他形晶产出,与黄铜矿、闪锌矿等连晶共生(见照片31、34),颗粒一般较细,分布不广泛(见照片10、31、34),有的以脉状充填在闪锌矿等的裂隙中(见照片9、19、29)。3.4.2 主要非金属矿物石英:石英是主要的脉石矿物之一,广泛分布在矿石中,石英以不规则粒状产出,粒度大小不均匀,细小颗粒呈集合体产出。石英被绢云母胶结,裂隙中有绢云母充填。绢云母:绢云母是另一种主要脉石矿物,广泛分布,以细小鳞片状及其集合体产出,胶结石英颗粒,与白云母伴生。长石:长石以不规则粒状产出为主,颗粒多蚀变成高岭土、绢云母等矿物,仅保留长石的外形。高岭土:高岭土以细小粒状产出,由长石蚀变而成,白云母:白云母以叶片状、片状产出,与绢云母共生,含量较少,分布较集中。3.5 银矿物特征3.5.1 银矿物的相对含量矿石中银矿物有银黝铜矿、辉银矿、金银矿、辉锑银矿和自然银,其相对含量见表3-6。表3-6 银矿物的相对含量统计结果(%)银矿物名称相对含量备注银黝铜矿86.04辉银矿7.81金银矿3.77辉锑银矿2.28自然银0.10合计100.00由表3-6可见,银黝铜矿的相对含量最多,达86.04%,其次为辉银矿、金银矿和辉锑银矿,其相对含量分别为7.81% 、3.77和2.28%,自然银相对含量最低,只有0.10%。3.5.2银矿物的嵌存状态矿石中银矿物种类较多,嵌存状态更为复杂多样,详见表3-7。从表3-7中可以看出,银黝铜矿与黄铜矿和方铅矿的关系最密切,有近90%的银黝铜矿与黄铜矿和方铅矿呈连晶的共生关系,且多嵌布在黄铜矿和方铅矿与其它矿物的颗粒间,约占10%的银黝铜矿被脉石矿物包裹,但由于其浸染粒度相对较粗,故也较易回收;辉银矿绝大多数包裹在黄铜矿和方铅矿中,所以可被选入铜、铅的精矿中;金银矿有62.36%包裹在方铅矿中,这部分可随方铅矿选入铅精矿中,占17.14%的金银矿包裹在的脉石矿物中,这部分银较容易损失在尾矿中;辉锑银矿与黄铜矿的关系紧密,大部分嵌布在黄铜矿与其它矿物的颗粒间,较容易单体解离;自然银几乎全部为包裹银,且有67.28%的自然银包裹在脉石矿物中,这部分银很难单体解离,但由于自然银相对含量很少,故对银矿物的整体回收影响不大。可见欲提高银矿物的回收率,除控制好磨矿细度外,还要保证铜、铅矿物的回收率。表3-7 银矿物嵌存状态统计结果(%)银矿物分布率嵌存类型银黝铜矿辉银矿金银矿辉锑银矿自然银包裹银Cp20.1815.1312.8810.27Ga0.3583.4162.363.67Sp1.590.6017.07Py1.71G9.4117.1467.28粒间银CpG0.98GaG7.071.10SpG8.48StG0.22CpGa6.67CpSp0.10CpSt0.08CpAr4.184.55CpPy23.18GaSp0.805.96GaAr36.56GaPh0.661.93PyG0.62CpGaSp11.57CpSpG50.91CpStG0.10CpPyG0.32GaSpPh10.91合计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注:Cp-黄铜矿 Ga-方铅矿 Sp-闪锌矿 St-银矿物Ph-磁黄铁矿 Py-黄铁矿 G-脉石矿物3.5.3 银矿物的嵌布粒度银矿物的嵌布粒度很细,除银黝铜矿外,均在-0.038mm粒级中分布,银黝铜矿相对较粗些,在0.038mm以上粒级中占58.24%,自然银最细,粒度均分布在0.005mm以下,详见表3-8。表3-8 银矿物嵌布粒度统计结果(%)粒级(mm)分布率银矿物0.0750.0560.0560.0370.0370.010.010.0050.0050. 0010. 001合计银黝铜矿31.7826.4624.2710.996.440.06100.00辉银矿32.2944.8522.680.18100.00金银矿9.8336.5652.041.57100.00辉锑银矿50.9139.559.54100.00自然银79.4820.52100.003.5.4 银矿物产出特征银黝铜矿:银黝铜矿以不规则状产出,与黄铜矿和方铅矿连生(见照片31),少部分被黄铜矿和方铅矿包裹,大部分嵌布在黄铜矿和方铅矿与其它矿物的颗粒间隙,粒度相对粗大。辉银矿:辉银矿以细小的短脉状、蠕虫状包裹在方铅矿和黄铜矿中(见照片18、21、25、34、35),极少量的辉银矿嵌布在方铅矿和其它矿物的颗粒间,粒度细小。金银矿:金银矿与方铅矿关系密切,多以浑圆粒状、短脉状等包裹在方铅矿中或嵌布在方铅矿与其它矿物的粒间(见照片17),少量嵌布在脉石矿物中(见照片36)。辉锑银矿:辉锑银矿与黄铜矿关系密切,多以不规则粒状嵌布在黄铜矿与其它矿物的粒间(见照片22),少量嵌布在脉石矿物中。自然银:自然银在矿石中含量最少,粒度最细,以圆粒状,麦粒状包裹在脉石矿物、闪锌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矿物中。3.6 矿石的结构构造3.6.1矿石的构造块状构造:矿石中由多种矿物如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和毒砂等以集合体组成,其中金属含量在80%以上,形成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以粗细不等的粒状及集合体嵌布在脉石矿物中,且无定向排列,形成浸染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在矿石中,闪锌矿的裂隙较发育,裂隙中有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和脉石矿物充填,呈细脉状,有的细脉相互交织成网细脉状,则形成细脉状,或网脉状构造。胶状构造:矿石中有胶状黄铁矿产出,并与黄铁矿呈共生关系,形成胶状构造。斑杂状构造:矿石中金属矿物大小不一,相差悬殊,呈不规则状分布,在脉石矿物的基质中,有的部位金属矿物呈致密状,有的呈星散状,分布杂乱无章,又不均匀,形成斑杂状构造。3.6.2 矿物的结构自形、半自形结构:矿石中的毒砂、锡石等矿物以完好的晶形产出,形成自形晶结构,有的完好的晶形被后期的矿物交代溶蚀,仅保持部分晶面完好,则形成半自形晶结构。他形晶结构:矿石中的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以不规则状产出,不具任何完好晶面,形成他形晶结构。交代结构:矿石中的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沿前期的黄铁矿、毒砂等的边缘进行交代,使黄铁矿、毒砂等的晶边出现凹陷,形成交代结构。包含结构:矿石中多种金属矿物之间或金属矿物与脉石之间常呈相互包裹的现象,如方铅矿中包含有辉银矿,形成包含结构。乳浊状结构:在闪锌矿中,分布有细小的乳浊状黄铜矿、磁黄铁矿颗粒,系因固溶体分离作用形成乳浊状结构。骨晶结构:在黄铜矿中,偶见有毛十字型、“丫”字型的闪锌矿骨晶,系因固溶体分离作用形成的骨晶结构。3.7 矿石性质小结通过对该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该矿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矿石中矿物组成非常复杂,矿物种类较多,主要金属矿物有毒砂、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锡石和磁黄铁矿,并伴生有银矿物。其中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锡石为主要回收矿物,银矿物为综合回收矿物,毒砂为有害矿物;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和泥质矿物等,其中绢云母和泥质矿物为易泥化矿物,含量较高,不利于选矿。(2)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常呈连晶关系共生,彼此之间有一定的相互穿插,相互包裹关系,但接触线较平滑,相对较容易相互解离,而闪锌矿中的乳浊状的黄铜矿、磁黄铁矿颗粒和细脉状、网脉状的黄铜矿等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