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B卷)D卷.doc_第1页
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B卷)D卷.doc_第2页
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B卷)D卷.doc_第3页
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B卷)D卷.doc_第4页
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B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B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1. (3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蜷(qun)伏 红绫(lng) 诅(z)咒 捕(b)捉B . 忧郁(y) 叮嘱(sh) 虐(n)待 屋脊(j)C . 一缕(l) 污涩(s) 消耗(ho) 怅(chng)然D . 咕(g)噜 怂(cng)恿 懒惰(du) 廊(lng)前2. (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喧闹 渊博 不屑置辨B . 镂空 萧索 触目伤怀C . 诧异 狼籍 大庭广众D . 字帖 堆叠 厌厌欲睡3. (3分)结合句意,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 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B . 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C . 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遁形:逃离。D .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4. (3分)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_,无论如何斗移星转、岁月更换,后人只要一读陶诗、陶文,就会心生桃花,暖意融融,悠然自悟,妙不可言。还用自己的作品定格、升华、传达了这种感觉,通过这种奇妙感觉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粒桃花源的种子,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水远平和自然,葆有一颗平常心。作者不但用亲身的实践诠释了这种最佳的心理状态,而且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A . B . C . D . 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5. (4分)仿照下面句中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以大海为描写对象写两句话。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仿写: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6. (6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乙)从这天起,保尔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这本书的创作。他缓慢地写了一行又一行,写了一页又一页。他忘记了一切,完全被人物的形象迷住了,他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鮮明难忘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却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缺少火一般的激情。已经写好的东西, 他必须逐字逐句地记住, 否则,线索一断, 工作就会停顿。母亲惴惴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写作过程中,保尔往往要凭记忆整页整页地,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母亲有时:觉得他好像疯了。儿子写作的时候,她不敢走近他,只有乘着替他把落在地上的手稿拣起来的机会,才胆怯地说:“你干点别的不好吗,保夫鲁沙?哪有你这样的,写起来就没完没了对母亲的担心,他总是会心地笑一笑,并且告诉老人家,他还没有到完全“发疯”的程度。(1)(甲)文中的“我”是_,(乙)节选自_这部书。 (2)在选文中,两位主人公各自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在困难面前有什么样的表现? (3)联系原著,说说甲乙两文的主人公在选段事件之后,分别创造了什么样的生命奇迹。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7. (8分)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活动一:解读“和”之义】组内同学搜集了下面关于“和”字起源的资料,请你和他们一起解读。 材料一:“和”字源于“龢”。而“龢”又从“龠”从“禾”。说文:“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龠是中国古代竹制的吹奏乐器,最初只有三孔,后来发展为多孔,即今所谓的排箫。“龢”以左旁的“龠”表形,以右旁的“禾”表声,表示吹时,从长短不同的竹管发出的“和和”乐音以调和众声。材料二: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材料三: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康熙字典)通过阅读这些资料,你推测“和”的起源和_有关,它的本意可能是_,由此引申出的意思有_、_等。(2)【活动二:探寻“和”之源】 材料一: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材料二: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阅读这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活动三:传承“和”之美】“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没有谁能离开他人和社会而有所成,也没有一个国家离开国际环境独立发展。小到人与人的相处,大到国与国的相交,我们都有优良的民族传承。请你从“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中汲取智慧,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100字左右。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分)8. (10.0分)古诗文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_。(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4)古人作诗填词,经常采用“用典”的手法,范仲淹用“窦宪燕然勒功”的典故,书写了“_,_”的矛盾心理。(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论语诠释了许多处世之道,面对别人的误会,它告诉我们应该“_,_”。(选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9. (15.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倾之,延徽亡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节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契丹主怒其不拜( ) 安肯害我 ( )既省母,遂复入契丹( )契丹主待之益厚 ( )(2)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今之贤者A . 马之千里者(马说)B .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C . 千里之能(马说)D . 何陋之有(陋室铭)(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由是汉人各安生业(4)翻译下列句子。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5)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不少于两点)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0. (22.0分)阅读从俗修改不是将错就错,完成各题。 从俗修改不是将错就错“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要读cu;“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要读xi;“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要读j这些曾经语文老师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的读音,却在近日传出即将反转的消息。虽然教育部迅速表示此类“改读音”尚未通过审议,但因之引发的讨论久未平息。从甲骨文到简体字,与时俱进是汉语永葆青春的生存密码。“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也。”回顾三千多年汉字发展史,无论是字义的新增、字形的流变,还是句读的加入、音律的变迁,根据生活实际,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内容,可说是汉字发展的历史规律。但这番引发舆论波澜的读音修改方案,却并非此类合理流变,而是贸然忽略每个特殊读音背后的历史、文化、音韵等元素,仅因为很多人都读错于是干脆将错就错,如此 “一刀切”的做法显然过于任性草率。“错的人多了就成了对的”的倾向,尤当警惕。对于此次汉字读音修改,舆论场上也有些许赞同之声。一些人认为这可以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比如小学生学习语文,多音字读写是一个难点;比如古诗词里的一些特殊读音,限制了诗句的传播。还有人更进一步,提出汉字“字数多、笔划多、读音多,难认、难读、难记、难写、难用”,认为这“三多五难”阻碍了中国语文教育。诸如此类的想法并非不能理解,但若以此作为修改读音乃至吐槽汉字的理由却是相当不负责任。若是为了“方便学习”就可以让别字统统“上位”,那还分什么正误,何不干脆对“错别字”不管不问?学习本就存在门槛,丧失原则不断让步,还谈何对汉字对母语的尊重。一个国家的文化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和传递。汉字的每一个音节、每一个部首,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读cu不读shui的背后,是用“衰”替“缞”的假借用法;“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读xi不读xi的背后,是抑扬顿挫的平仄押韵;“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读j不读q的背后,是灵活多变的词性对应也正是从一个个方块字中,许多人获得了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规范汉字乃至读音皆无不可,但整个修改过程,兹事体大,需要饱含敬畏之心、慎之又慎,充分做好与历史的映照、与习俗的和谐、与大众的交流,才能无愧于凝聚在皇皇汉字中的文化之魂。否则,若干年后,汉字的读音表意、语法字形皆面目全非,我们如何面对下一代?作为仍在使用的世界最古老文字,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奇迹。守护并传承好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让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选自北京日报2019年2月22日第3版,作者鲍南,有删改)(1)题目中“从俗修改”和“将错就错”分别是什么意思? (2)阅读全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段借用古诗读音改变的例子引出汉字读音修改应当从俗、从简。B . 第段通过回顾汉字发展史论证将错就错的“一刀切”过于草率任性。C . 第段例举支持汉字读音修改的想法,是为了论证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可以作为修改汉字读音的理由。D . 第段论述的重点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和传递。(3)对于汉字改读音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请你从一名中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11. (18.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_。(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第段中,“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丧失”的是除了现实世界之外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世界。B .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这句话在文中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C . 在第段横线上补写一个呼应开头的结尾,这句话可写为: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D .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他极大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