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材料.doc_第1页
有机合成材料.doc_第2页
有机合成材料.doc_第3页
有机合成材料.doc_第4页
有机合成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本单元是一个涉及面很宽的单元,涉及到初中化学教材中许多的内容,前面两个课题主要介绍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而本课题是这单元的重点内容。按知识内容看,它不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和运用的范畴。因此,在课程标准里,对它的教学要求并不高,只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是有机物,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其次需要学生掌握三大合成材料指的是什么?其余多属于了解的内容。但是本课题的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实际,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也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一些性能和常见的用途。2、技能目标: 学生在不断实验中完成本单元的学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不断提出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目标: 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有机合成材料的广泛使用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些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三、说学法: 1、 由于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并且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学生亲手做实验来完成。为此实验探究学习法是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2、 本课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材料,查阅相关资料等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四、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我主要会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学生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补充来完成本课题的教学。 五、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是本课题的重点。2、难点: 认识部分有机合成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其性能,从而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主要通过以下程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 (1)在本课题的引入时,我会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图片和日常生活中图片等引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进一步让学生说出这些材料都有什么特点。对于“小猫烤火”“鸟在水中生活”的这些奇迹,都是人类利用有机合成材料创造出来的,从而引出课题。 (2)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达到哪些目的:哪是需要我们掌握的;那些是需要了解的。其次展示热点透视,让学生了解:有关本节课中考的热点问题。(3)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97-105独立完成一下问题:【问题一】什么叫有机物?有机物按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又分为什么?请举例说明?【问题二】有机高分子材料又分为什么?三大合成材料指的是什么? 【问题三】常见的天然纤维有哪些? 合成纤维有哪些?如何区分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问题四】合成纤维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耐化学腐蚀等特点,但为什么我们常常穿的衣服很少有纯合成纤维的,而常常是混合纺织?【问题五】 使用塑料有哪些利与弊? 如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问题六】说说下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电插座 食品袋 自行车内外胎 衣服 自行车架 电线外皮 电话;(4)解决问题:学生自学完成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先让学生来解答,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方面的解答。在对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的形成的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填写课本99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在填表的过程中认识什么叫有机物,什么叫无机物,同时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指导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而淀粉和蛋白质的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而自然引出有机物中:小分子、和有机高分子的概念。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服务与生活、我会用自己事先收集的服装标签让学生辨认服装的号型、面料的种类及含量、及洗涤说明等内容。(5)学生自学达标检验:我综合教学大纲和中考要点,设计以下题目一、选择题: 1、下列含碳化合物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葡萄糖(C6H12O6) B.乙烯(C2H4) C.碳酸氢铵(NH4HCO3) D.甲醛(CH2O)2、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C.聚乙烯等白色垃圾D.清晨有时看到的白雾3、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并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形象,某校同学提出下列环保建议:. 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开发生产无汞电池;. 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 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的使用; .分类回收垃圾。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A. B. C. D. 4、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下列说法中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 A. 某工厂制造出可以自然降解的塑料薄膜 B. 冬天,某村一家人关闭门户在家中烧火,结果导致全家中毒 C. 某地有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等低矮动物走进谷底常会窒息死亡 D. 有人声称,他发明一种催化剂,只需添加少量,就能将水变为汽油 5、近几年各种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如“非典”、“禽流 感”、“猪链球菌感染” 等,从防疫和环保考虑,你认为下列“一次性餐具”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 A、瓷器餐具 B. 淀粉餐具 C. 塑料餐具 D. 银质餐具6、塑料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下列解 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 A.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B.发行量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D. 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二、填空题:1、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突破。人们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 、 、 。2、高分子化合物按其来源可分为 和 两大类,棉花、羊毛、天然橡胶属于 ,塑料、合成纤维等属于 。3、聚乙烯塑料在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时又可以熔化。因此聚乙烯塑料具有 性,其结构属于 结构。而酚醛塑料(俗称电木)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 性,是由 结构所决定的。三、应用题:1、江西省宜春某麻纺厂生产的“牌”服饰以其美观、大方、舒适被消费者喜爱。该品牌衬衫的面料成分为“75%苎麻,25%棉”,试问: 制作该衬衫的纤维种类属于 (填“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要检验某服装是否是用涤纶制成的该品牌衬衫的假冒产品,简便的方法是 、2.据网上报道,塑料袋荣获“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称号,至今几乎垄断了全球超市购物市场,仅英国一年要用80亿个塑料袋,我国人口众多,一年至少也需用800亿个塑料袋。这些塑料袋用完后成为化学污染源,塑料制品的污染常称为“白色污染”。 塑料是有机 (填“合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2)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塑料制品已被广泛应用,请分析使用塑料的利弊。(各写一点)利: ;弊: 。七 板书设计(一)、有机化合物:一般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二)、有机高分子材料 1、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涤纶、腈纶、锦纶)和合成橡胶等三大有机合成材料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础上,由宏观的世界转向微观的世界的开端,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它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以后学习化学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起着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由于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又是学生对微观概念的初步接触,对分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容表象,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一)、引导学生对粒子前概念的认知(二)、创设情景启发诱导,探索新知(3) 、对比进行,总结归纳(四)、总结评价,形成体系(五)、随堂训练,巩固新知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三、教学程序(一)复习提问(略)(二)新课教学 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读古诗,品自然,通过趣味实验切入学习:.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设疑:一汪“清水”,习习“微风”吹开了“桃花”的笑脸?激发:看来桃花并非只开在春风里。今天是桃花盛开日子,用你们智慧头脑,灵巧的双手,映红课堂这一片“桃花”。提供实验用品:棉签、水、氨水、酚酞、品红等引导实验验证假设,做好学生活动可能性预测和应接准备追问: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激趣:氨有“无影脚”,“跑”到棉花上?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得出结论: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向同学展示各种分子、原子的照片,进一步说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 活动与探究二:微粒的特征问题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 板书:一、分子的特性 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说明: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10-26 kg 一滴水中约有1.67 1021个水分子类比说明:问题讨论 1、衣服晒在太阳下,变干了,为什么? 2、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 呼应:解开水为什么会“跑”的疑惑。板书:二、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吗?投影实验内容: 杯水 + 一块糖 = ? 100 mL水+100 mL酒精=200 mL液体正确吗?等式“1+1=2”会成立吗?教学过程:A组实验:100 mL水+100 mL酒精 50 mL一杯黄豆 + 50 mL一杯芝麻B组实验: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高锰酸钾,观察现象。C组实验:下面一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上面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抽掉中间的玻璃片,观察现象。D组实验: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引导:通过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大家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新发现。建议:各小组以自己的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你们的发现和解释。板书:三、分子等微粒间有间隔。知识迁移应用问题思考: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哪些知识来解释?新建马路时,为什么要分成许多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什么不一样宽?活动与探究三:分子可分提出问题: 1、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的情形与电解水时水“跑”走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 2、一种分子是如何变成新分子的?以水的电解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讲解,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推论四: 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巩固与提升 : 氢气(H2)是一种新型能源,用氢气(H2)和氧气(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水(H2O),试用图示表述其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微粒变化情况。反复利用几种物质氢气(H2)、氧气(O2)、水(H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