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力资源需求现状及人才开发对策 -.doc_第1页
金融人力资源需求现状及人才开发对策 -.doc_第2页
金融人力资源需求现状及人才开发对策 -.doc_第3页
金融人力资源需求现状及人才开发对策 -.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及人才开发对策邝宏燕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方向摘要:中国加入WTO,金融业发展变化巨大。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变化导致了金融机构对金融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金融行业的人才数量、结构等状况决定了金融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从金融人力资源总量、人力资源的人口生态学特征及人力资源的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分析了金融人才市场的需求现状,并提出了金融业人才开发对策。关键词:金融人才市场;需求现状;人才开发对策 一、金融人力资源总量一般而言,金融人才主要指的是从事银行业、保险业、基金业、证券业等行业的专业人员。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总量已有较大规模。2000年和2011年分别是327万人和505.3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7%。从各年度的增长情况看,最大的年增长率达7.52%。而最小的年增长率为0.76%,说明2007年就业人员总量受到金融市场行情的影响较大。表1列出了2000年到2011年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的总量变化情况。表1 我国历年金融业从业人员总量变化情况(2000年-2011年)(单位:万人)年份金融业从业人员(万人)同比增长年份金融业从业人员(万人)同比增长20003272006367.42.25%2001335.92.72%2007389.76.07%2002339.81.16%2008417.67.16%2003353.33.97%20094497.52%20043560.76%2010470.14.7%2005 359.30.93%2011 505.37.49%资料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2)。二、金融人力资源的人口生态学特征1.金融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就我国金融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而言,主要以中青年人为主,且年轻化趋势明显1。年龄主要集中在30-45岁之间。表2中2005-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年龄处于45岁之前的金融从业人员年龄占比均大于70%,从2005年至2011年,小于30岁的金融从业人员年龄占比由21.7%增大到34.7%,增大了13%,增幅明显。而30-45岁之间的金融从业人员年龄占比由63.5%减小到45.1%,减小了18.4%,减幅明显。因此,我国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明显的特点2。表2 金融从业人员年龄构成(%)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30岁21.719.722.124.223.929.234.730-45岁63.563.159.753.551.050.045.1合计85.282.881.877.774.979.279.8数据来源:经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6-2012)整理得到2.金融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 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比例如表3所示。本科以上高学历人才不断增加,低层次人员比例不断减少。我国金融业研究生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只有2%,大学专科占的比例最大为26.9%,高中及其以下学历占47.6%。目前,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中主要以专科及其以下学历为主,由此可见,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低,应提高金融人才的学历层次。表3 金融业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学历硕士大学本科大学专科高中初中小学未上过学比例2.023.526.921.722.63.20.1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2)3.金融人力资源的性别结构 就我国金融人力资源的性别结构而言,金融行业女性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相对而言男性所占比例越来越小3。从表4可知 ,2001 年到 2011 年期间,女性金融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从43.4%增加到50.8%。从表5可知,金融保险行业的女性所占比重高于男性。女性在金融领域比例增加得益于女性受教育状况的改善和现代化技术的提高。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一部分女性得以接受良好的职业素质教育,从而具备了从事金融等较高层次职业领域的专业技能。而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女性享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3。此外,技术的进步带动了金融等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 在这一新的经济领域, 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相对薄弱, 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差别意义超过性别差异, 使金融行业成为吸纳女性就业的重要场所。表4 金融业女性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比重(%)43.445.946.647.947.948.649.550.150.350.650.8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2-2012)表5 保险业女性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比重(%)50.754.254.557.656.557.557.857.757.457.357.3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2-2012)三、金融人力资源的专业技能水平 从我国金融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来看,我国市场需求现状如下:1.互联网金融人才呈现“抢手”局面。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继支付宝、余额宝之后,2014年2月“元宵理财”的正式推出,再次印证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网上银行的推出,需要适应金融机构特殊内容的电脑软件程序设计师,网络管理、系统维护、网上交易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将竞争胜负聚焦在人才的争夺与自主创新战略上。无论是在传统金融业还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集金融业务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技能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营销复合型人才都呈现“抢手”局面。2.国际化金融人才亟需,证券行业尤为迫切。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金融业已融入国际金融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跨国经营的趋势出现。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国内外拓展新业务,与跨国金融机构展开激烈竞争。这就需要有既通晓国际金融法则又熟悉本土金融企业运作的国际化人才。另外, 在金融机构中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的比重还较低, 营业柜台工作人员的外语水平不高是个长期的现象。然而证券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越发凸显,有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金融业人才需求持续高涨,金融服务业、证券公司的外部招聘需求几乎翻倍增长,第四季度招聘意向预计将超过80%。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2011年行业雇佣市场与薪酬分析研究报告,截至2011年10月底,我国证券从业人员的缺口将近30万人,人才问题依旧刻不容缓。3.复合型高端人才倍受青睐 在今天这个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越来越紧密对接的时代环境中,“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需求将成为主流。“产业金融”两条腿走路是企业的发展构架比作是一个金字塔形,那么最底层应该是企业的主营产品,中间层是如何将这些产品做成一个产业,最高层就是要充分利用金融工具来调配和重新配置社会资源4。金融信息化人才是既懂金融理论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金融信息化人才决定了金融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因此金融信息化人才备受青睐。此外,从现阶段看,证券行业在我国已最早全面实现交易电子化,而银行在以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推动下,网银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基金行业电子化也已摆脱“多年积怨”呼之欲出,保险行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也已经水到渠成。因此,电子商务金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必将越来越旺。4.拥有“金字证书”的金融人力资源成为抢手货。 近年来,一些国际金融类证书,开始在国内人才市场频频亮相。考证热源于人力资本市场金融人才“缺货”。我国加入WTO 后,紧缺人才排名上,排在第一位的就是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也就是说,金融人才缺的主要是金字塔尖上的那部分高级人才。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在今后3-7年内,全国对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的需求保守估计将达6000人。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2010近日宣布,目前中国内地共有近1700名CFA特许资格认证持有人。可见,那些持有“金字证书”的稀缺人才,成为人力资本市场上的抢手货,此种状况在短期内难有多大改变5。 四、金融行业人才开发对策 当前,我国金融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人才的数量与结构需求在不断调整,对人才培养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金融业健康快速大发展需要大量复合型高端国际性人才,这就要求金融业要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培养。金融人才开发对策主要有: 1.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分析预测金融人才需求的变化方向,及时动态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金融院校必须结合金融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目前高校在教学方面过分侧重金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学科间的交叉以及理论性与应用性的融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对学生分析研究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高校在教学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在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与市场一定程度的脱节和市场上职业经理人等高端金融人才的严重短缺。 3.构建校企合作培养金融人才的有效模式是人才开发的重要途径。其具体内容有:(1)政府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在一定区域内建立校企合作网络,将高校的金融人才培养和企业的金融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平台。(3)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签订联合培养人才协议,共同投入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接。(4)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对接,构建校企教学研究团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企业生产效率。6 中国加入WTO,这对金融业来说不仅是次机遇更是一场挑战。金融企业要与高校积极合作,共同培养金融人才,促使优秀人才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制度的保障下最大程度地“发光发热”,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参考文献:1李全敏. 中国金融人才市场特点及趋势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7:93-96.2刘荣多. 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现状及问题分析J. 经济师,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