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_第1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_第2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_第3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_第4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第12课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由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两个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做错事,不要怕,只要能改正就能有好的结局。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容易理解。【作者介绍】1.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民主思想的先驱。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2.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读“语、则”等15个生字、会写本课“亡、牢”等8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在朗读、想象中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背诵文章,积累生动的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了解事情的发展规律,知道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1.会读“语、则”等15个生字、会写本课“亡、牢”等8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让学生明白寓言中说明的深刻道理。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教学准备】搜集寓言作者的有关资料以及寓言中的文字和图片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寓言两则。板书,提醒谁想展示一下你的预习作业,教一教大伙你昨天已学到的东西。1.记字形,学写生字:疲 筋 2.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y z jio jn p mn寓 言 两 则焦 急 筋 疲 力尽纳 闷 3.读通课文4.按课文内容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自己的禾苗 就把禾苗 结果 。告诉我们 。生: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1.自学要求:(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2.自读自悟:(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自己试着读读课文。(2)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段读给小组的人听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3.指名读文(1)第一自然段: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人为什么这样着急?(巴望禾苗快点长高)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一段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再读读看。(板书:巴望,着急)B、指名答(天天,你能读读这一句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到底长高了没有?这个人为什么觉得一点也没有长高呢?太着急了,读)(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谁再来读?谁上来把这个人的着急演一演?C、齐读这一段(2)第二自然段:A、你怎么这样读“筋疲力尽”呢?(这个人太累了)你为什么这样筋疲力尽呀?(因为着急禾苗快点长,这个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个人真太着急了,想出了这么个办法。B、虽然这么累,你看看他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怎么呢?(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心里高兴)C、咱们一起来读读(3)第三自然段A、你为什么这样读?(喘气,很累)还有哪里可以看出这个人很累?看来这个人累极了,你怎么还笑着读呢?(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心里高兴)所以,他虽然累坏了,但还说自己的力气“总算”没有白费!认为自己这么做对极了!B、你能试着读读吗?(4)第四自然段A、这么着急的结果是什么?(禾苗都死了)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太着急了)B、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邻居,看到这幅情景,你想对他说什么?(禾苗要慢慢长,急着拔只会坏事)对,禾苗生长都有它一定的规律,要慢慢的长,如果咱们不依照他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做“揠苗助长”。C、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坏事呢?(小组讨论)(三)总结寓意。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亡羊补牢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3.检查自学效果:(1)选择正确的读音窟窿(k lng k long)窿(lng long)街坊(fng fang)坊本(fng fang)圆圈(qun jun)羊圈(qun jun)钻研(zun zun) 钻石(zun zun)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通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板书:第一次第二次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4.练习复述(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友情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2)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评价(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快”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指名尝试读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做错事,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板书设计】巴望 着急 没有长高 揠苗助长 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筋疲力尽 拔高 枯死了 亡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 未羊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 为补结果再也没丢 迟牢(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 也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画杨桃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楚。此外,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循循善诱,饱含哲理,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室、靠、而”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生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1个词语。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过程与方法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对话的语气与表达的内容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重点】1.会认“室、靠、而”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生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1个词语。2.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教学难点】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教学准备】课件、识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2.齐读课题。二、指导自学,思考问题。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三、认读生字,感知内容。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2.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翘舌音:“审”(shn)、“晌”(shng)、视(sh)“肃”(s):平舌音。笔顺:(共8笔)“诲”:四声(hu),注意与“悔”的读音区别。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同桌交流)4.扩展训练。近义词:教诲教导 审视审察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反义词:准确错误 难忘淡忘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四、观察字形,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2.引导学生观察“图、交、摆、嘻、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3.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4.难字书写指导: “图”:最后一笔写横封口。 “摆、抢”:左右结构,都是“扌”字旁,注意“仓”与“仑”的区别。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6.学生交流评价。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l.抄写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1.读最后一段,激发思维。(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印象深刻?理解“难忘”是什么意思,“终身难忘”呢?(难忘:无法忘记,永远留在脑海里。终身难忘:即一生都难以忘怀。常形容对他人的恩情或教诲铭记于心,也可形容对某一段时光难以割舍。)(2)能使作者“终身难忘”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的话。)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2)导语:作者是怎样画画的?你怎么知道的?抓住:“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等句子理解“我”是按照看到的去画画的。(2)学习第2至第16自然段。“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犯了错误。)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3)学习第17自然段:老师的话。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发生了变化。指名读 “老师”说的一段话。思考:A.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B.举例子说说怎么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C.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这几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启发学生用“不要要”造句。总结老师的话: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齐读“老师”说的话,加深理解。三、联系生活,练习说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我想对作者说: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作者介绍】小马过河是一篇语言优美,含有深刻哲理的童话,一直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小马过河发表于1955年,30多年来,多次被选入教材,并被译成英、法等十几种文字。1980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讲评奖时被评为一等奖。但小马过河的作者在哪里?评奖单位大费周折,反复寻找才在浙江瑞安农村找到他,当时他正在一所农村中学当代课老师,彭文席在中学时代就喜爱文学,高中毕业后到一所小学任教。他写过十多篇童话,小马过河是他在29岁时发表的。小马过河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早在宋代诗人陆游就写下了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古人学问无移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3.能用提供的词语讲故事。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过程与方法在分角色朗读课文中,了解小马思想的变化。懂得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的做事方法。【教学重点】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教师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二、检查预习过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1图片中,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 (学生试说:小马准备过河,松鼠说水太深不能过,黄牛说水很浅可以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2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2.检查字词识读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这些生字能读正确吗?(课件出示)yun y mi i k t dio mn 愿 意 麦 该 刻 突 掉 命 同桌互读生字,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指名读第一行生字,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愿、意”是整体认读音节,“命”是后鼻音。(课件出示)tu m fn dn b qin l i t j 驮 磨 坊 挡 伯 浅 哩 唉 蹄 既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注意“浅”是前鼻音,“坊、挡”是后鼻音。3. 检查课文朗读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3)指名朗读课文,听老师范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小马想要驮着一袋子麦子到磨坊磨面,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不知该不该过去,后来亲自试试,就过去了。)4.指导识记和书写生字。(1)(课件出示):田字格课件出示。愿 意 麦 该 刻 突 掉 命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2)识记生字。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识记住以上汉字?A.加一加:“原”加“心”,就是“愿”,“音”加“心”,就是“意”,“讠”加“亥”就是“该”,“亥”加“刂”就是“刻”,“扌”加“卓”就是“掉”。B.猜谜语:“签订合同在节后”就是“命”;“大桥上下雨纷纷”就是“突”;“冬雪纷飞扬素絮”是“麦”。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书写“麦、该、突”,(课件出示)“麦”下面是“夊”,不是“攵”。“该”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面是“亥”。注意第第六笔是撇。“突”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穴”,下面的“犬”,不要写成“大”。(4)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5)展评学生的书写。三、当堂检测,巩固学习。读一读,写一写(课件出示)愿意 小麦 时刻 应该 突然 要命 掉下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识字导入。1.导入:(出示图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瞧,他是谁?(小马)小马想去做什么呢?(过河)咱们今天继续学习小马过河。2.检查生字词愿意一匹麦子磨坊刚没小腿没想过挡住昨天前蹄既不像也不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思考:小马第一次没能过河,第二次终于过去了,这是为什么?2.思考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感受。3.汇报交流:(第一次过河时,老牛伯伯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跑回家问妈妈,也就没能过河;第二次过河时,小马听了妈妈的话,通过自己的实践,终于过河了。)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小马与老牛的对话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板书:很浅(刚没小腿)怎样读好对话?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教师、学生评一评,进行指导。2.学习第五自然段,理解小马与松鼠的对话板书:很深(淹死过小伙伴)分角色朗读小马和松鼠的对话。3.同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边读书,教师边出示小河、老牛、松鼠的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师: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经过咱们的讨论知道了他们说的都是对的。小朋友们都动了脑筋,小马动脑筋了吗?小马怎么做的?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妈妈问话的?4.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1)理解“难为情”(害羞、难过或惭愧的意思)。(2)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3)老马是怎样教育小马的?用“”勾出老马的话。(4)妈妈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5.学习第八自然段(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他实践的结果是什么?(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2)说说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小马身体正好在黄牛和松鼠之间。所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四、总结归纳,延伸中心出示小马的话:小朋友们,听了妈妈的话,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实践成功过河了。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曾经“动脑筋试一试”而做过的事,大家一起聊一聊吧。小结: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一个勤于动脑、敢于尝试、敢于实践的人,也希望你们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板书设计】 14 小马过河老牛图片浅 高小马图片 松鼠图片深 矮 遇事要多动脑,并且要亲自尝试。 既不像也不像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2.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重点】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教学难点】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多快乐,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班级的图书是大家共同的财产,大家共同享用,需要大家共同爱护。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关于图书借阅的班级公约吧。二、审题,提出要求。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1.讨论的时候,积极发表意见,注意听别人的意见。2.形成“图书借阅公约”,张贴在班里的图书角。三、交际指导。1.回顾班中图书借阅情况,找找图书借阅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制定图书借阅公约。2.请班长做主持人,主持讨论。3.小组讨论。(1)怎样借阅图书?(2)怎样爱护图书?(3)怎样保证大家都能借到图书?4.全班交流。5.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主持人组织。6.教师相机点拨,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补充。7.教师总结,学生干部在一旁记录。(1)所有同学必须参与建设图书角,同时也享有借阅图书的权利。(2)所有图书都是大家的财产,要珍惜、要爱护,捐书者依然是图书拥有者,更换图书时退回捐书者。(3)学生借阅图书由管理员负责,借阅图书时要轻拿轻放。(4)借阅图书要登记清楚借阅时间、归还时间。借出的图书一星期内必须归还图书角,归还图书时管理员应检查图书的破损情况,经认可后方可登记归还日期。(5)学生每次借书只能借一本。(6)图书角不向其他班级和校外开放。(7)图书角借阅时间为:每节课的课间、(含早读前)。(8)若丢失或有破损要么买同样的书偿还,要么按图书价格的三倍赔偿。若还未看完,应办好续借手续。(9)每月评选出最受欢迎图书,对捐书者给予表彰。四、积累拓展,付于实践。1.请同学们试着为班级整理一份图书借阅公约。2.把图书借阅公约用笔抄写纸上,贴在墙上。五、小结:有了图书借阅公约,相信在今后的图书借阅管理上,我们会有规则可依,班级图书管理得回井然有序。定会掀起读书热潮。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了解厂字头、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厕”等9个生字。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的词语,选词演一演。 3. 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4.能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5.能背诵弟子规(节选)。6.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教学重点】1.认识“厨、厕”等九个生字 2. 词语分类,归纳同一类词语。区分词语的意思,灵活运用 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教学难点】词语分类,归纳同一类词语,区分词语的意思。灵活运用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动物园游玩,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小明和妈妈看见了哪些动物。二、认字识字。(出示课件)xng h g lng qi yn png xi cn猩 鹤 鸽 羚 蚯 蚓 螃 蟹 蚕1.学生齐读词语。2.开火车读词语。3.去掉拼音读词。4.读句子,巩固认字。(出示课件3)森林里,要召开运动大会。鸽子把消息传送给猩猩,白鹤,羚羊,螃蟹。蚯蚓听到消息也从泥土里钻出来了,蚕赶紧吐丝制作运动会的旗帜。5.动物分类。(出示课件)同学们动物界中分好多种类!将你知道的说一说。(哺乳动物 昆虫 两栖动物 鸟类 爬行动物等)按照动物的类别分类:哺乳动物,昆虫,鸟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狮子 猩猩 羚羊鸟类:白鹤 鸽子昆虫:蚯蚓 蝴蝶 蚕两栖动物: 螃蟹 海龟。6.学生练习。(试着分类)(出示课件)麻雀 蜻蜓 老虎 青蛙三、字词句运用。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出示课件) 得意 满意 愿意 (1)看到我主动给老人让座,爸爸露出了( )的笑容。(2)妈妈很( )接受老师的邀请,去参加中队活动。(3)李林的风筝飞得很高,他( )极了,在草地上跑得更欢了。学生试着填写。(1.满意 2.愿意 3.得意 )汇报交流。(出示课件7)提示:满意:是指符合心意,或者是意愿得到满足。第一句我让座的行为得到了爸爸的认可,所以爸爸很满意,露出了笑容。愿意:本意是情愿,同意,应允和希望的意思。第二句中是妈妈接受老师的邀请去参加中队活动。得意:指满意,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或者是骄傲自满的意思。本句是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区别:首先在词性上来说,得意是贬义词而满意是褒义词。愿意属于中性词。2.大家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三个词的理解。(出示课件)(1)当你们回答问题回答对的时候,老师会对你露出( )微笑。预设:老师会对我们露出满意地微笑。为什么不能用得意的微笑呢?(因为得意说的是自身的感觉)(2)小明( )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他考了第一。预设:得意地告诉妈妈。为什么不能用满意?(因为小明有炫耀的意思)(3)你( )和我一块玩乒乓球?预设:愿意。(有希望的意思)3.句子中重点词语的阅读。(出示课件)(1)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问题预设:句中加点词反映了小马什么样的心情?提示:说明小马很高兴,活泼。朗读指导:用轻松,愉快的口气来读这句话,表现出小马快乐的心情。 (2)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问题预设:句中加点的词语反映了小马怎样的心情?(出示课件)预设:说明小马有点不好意思。朗读指导:用犹豫的、不好意思的语气来读,读的时候语速要慢一些。(3)他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出示课件)问题预设:从加点的字里,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预设:他一定是很累,累得都喘起气来。朗读指导:我们要读出“累”的感觉,读的时候语速可以快一些。师:同学们都读得很好,看来是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同时也把握住了句子表达的情感。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朗读中用到今天的朗读方法,就是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根据重点词语去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