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烤柏灵火民俗调查研究_第1页
河北烤柏灵火民俗调查研究_第2页
河北烤柏灵火民俗调查研究_第3页
河北烤柏灵火民俗调查研究_第4页
河北烤柏灵火民俗调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地区元宵节“烤柏灵火”民俗研究于成凤 郭英夫摘 要:河北“烤柏灵火”民俗自明清记载以来已经盛行了几百年。即便在如今广大固有民俗逐渐减少的现实环境下,这一民俗依然拥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群众基础。这种源于古代簧火、傩舞仪式的民俗,在形式上极为简单,却在内涵上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不仅是一种民众祈求福祉的仪式,也是一种带有祛病寓意的活动。其仪式简便质朴、费用节俭,受到广大河北民众的欢迎。针对这种至今流行的传统民俗研究,不仅可以起到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的作用,还可以深入探讨民俗活动的生命力所在,甚至进一步关注到其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做出具体贡献。关键词:烤柏灵火;民俗;民俗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表现形式,往往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一个地方的民俗不仅可以反映出当地的风土人情,更可以反映出当地人民的历史记忆和历史心态。学界目前针对不同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民俗都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一些流传广泛的民俗传统甚至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相对于民族众多的边疆地区和宗族文化兴盛的南方地区,针对华北地区的民俗研究尤感缺乏。为此,本文希望利用地理上的便利,深入河北地区,对河北地区日前还在盛行的特有民俗传统进行研究。河北地区至今流传着一个民俗,即元宵节前后“烤柏灵火”。之所以叫“柏灵火”,是因为篝火仪式所必须的柴堆里有一种必不可少的东西柏树枝叶。因这一带的河北民众习惯上称柏树为柏龄树、百龄树、百灵树,所以“烤柏灵火”便是取谐音“百龄”“百灵”之意。也有地方称之为“烤杂病”、 “烤十字火”或写成“烤柏龄火”。在当地民众看来这种仪式具有驱邪祛病、延年益寿的现实作用。在空间上,“烤柏灵火”作为一种民间社火形式主要在以河北地区为中心的中国华北地区流行。而在时间上,各地的仪式举行的时间则有所区别。流行最广泛的山西河津地区是在春节举行,叫做“跳火”、“烧柏柴”。按照一些学者的说法,“烤柏灵火”被定义为 “是指以燃烧柏树枝为准备工作,以跳过柏柴火焰为过程,以除疫祈福为目的的民俗事项” 卢晓娜:山西河津春节跳火民俗研究以河津清涧镇为例,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4月,第39卷,第2期,第46页。对于“烤柏灵火”的“河津方言中柏谐音百,柴谐音财,所以人们认为烤柏柴火可以长命百岁,财源滚滚” 卢晓娜:山西河津春节跳火民俗研究以河津清涧镇为例,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4月,第39卷,第2期,第46页。“烤柏灵火”时,用柏树枝叶堆积,加上其他柴火点燃,男女老少倾巢出动,在火堆前烤火嬉闹,转着身子烤身体各个部位,有烤哪儿哪儿不疼的说法,并有相关民谣民谚。家人、邻居在火堆前相互祝愿健康百岁、家道兴旺。也有人在火堆里烤馒头等食物,然后大家分食,这也是祈求无病百岁的一种方式。一、研究综述“烤柏灵火”在各地方志中所载并不多,一开始它流传的范围很小。河北各县地方志里所载正月十五、十六最普遍的习俗是男女老幼出门游玩,叫“走百病”(或叫“遣百病”、“散百病”)。“正月十六举簧火、走百病之俗不独冀南流行,中原及江南多有此俗。云南的走百病,江浙的走桥,湖南的闹元宵以火烧宅院、田野,山西的游百病,陕西的举簿火燎百病等,都在正月十六日前后举行。” 宋孟寅、冯平印:冀南火崇拜习俗“柏灵火”初探,大舞台(文艺论坛傩戏研究专页)。1998年6月。这些社火形式都跟原始社会火崇拜有密切关系。现今,河北地区“走百病”的习俗已经渐消,而“烤柏灵火”的习俗不仅被保留下来,其流传范围也逐渐扩大,至今仍是河北农村地区的一大重要节日仪式。关于“烤柏灵火”节日民俗的记载,明清时期及民国时期所修撰的河北各县地方志中所载较少,相关记载如下:藁城县志:“初十日,儿童收敛敝帚等物,门外焚烧,俗称烤十字活,可却百病。十五、六两夜,烤柏枝火,取百龄之意。” 藁城县志卷十二,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转引自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第101页。高邑县志:“十六日晚,堆柏叶于门首,引火焚之,围烘取暖,谓能除百病。” 高邑县志卷十三,民国三十年铅印本,转引自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第103页。定县志:“十六日,出门选胜,曰游百病。及夜,烤柏枝火,以祓除不祥。” 定县志卷二十二,民国二十三年刻本,转引自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第326页。阜平县志:“次日(正月十六),妇女出游,折柏叶插鬓,谓之除百病。” 阜平县志卷四,清同治十三年刻本,转引自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第327页。武安县志:“十六日,妇女相率出游,名曰走百病。晚,各家于门首燃草围烤,名曰烤油柏爆。视爆所倒,卜年岁丰欠。灰内烧糕饵等物,食之云不生杂病。” 武安县志卷十八,民国二十九年铅印本,转引自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第465页。沙河县志:“十六夜,聚柏枝门前焚之,男妇围绕,谓烤杂病。” 沙河县志卷十二,民国二十九年铅印本,转引自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第493页。广宗县志:“十六日昧爽,焚薪柴通街,围绕取暖,名曰烤百病。” 广宗县志卷十六,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转引自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第531页。而今天的河北大部分地区却都流传着这一习俗,但学界尚未给予足够重视。1998年学者宋孟寅和冯平印曾发表了一篇题为冀南火崇拜习俗“柏灵火”初探宋孟寅、冯平印:冀南火崇拜习俗“柏灵火”初探,祭礼傩俗与民间戏剧98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2月。的文章,对“烤柏灵火”有过简单探讨,为其他学者研究这一民俗提供了重要线索。河北作家董竹林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正月柏枝香 董竹林:正月十五柏枝香,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3月,第10版,网址/content/13/0315/07/739691_271594721.shtml的散文,是从文学角度来写的。国内外学者对元宵节传统习俗的研究,多是集中于“花灯”“闹元宵”“转九曲”等方面,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烤柏灵火”类似节日仪式关注尚少。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人,对这一活动的叙述颇多,主要是通过现代网络论坛、日志、博客等形式讨论,并非专业的学术研究。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对这个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风俗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更好的保护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通过研究这样的民俗传统,能为开展针对河北地区的区域社会史研究做准备。因此,特针对河北地区的“烤柏灵火”民俗,做了一份调查问卷,以便更充分地认识这一民俗。此次调查,发出200份问卷,收回193份。收回的问卷中,10份问卷对象非河北省人士,另外183份问卷对象为河北省各地人士。在183份问卷中,有75份问卷表示当地没有“烤柏灵火”习俗,故而能对本次调查起帮助作用的为95份问卷。根据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河北省各县地方志记载,有“烤柏灵火”习俗的只有藁城县、高邑县、涿州市、定州市、阜平县、武安县、沙河县和广宗县。根据问卷结果,将流传“烤柏灵火”的地区绘制如下地图:河北地区烤柏灵火民俗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烤柏灵火”自古至今盛行不衰,且范围从最开始的几个零星县扩大到全省大部分地区,其中缘由很值得探究。它源于古代簧火、傩舞仪式,但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略去傩舞表演仪式,只保留了简便易行的髯火形式和驱邪祝福的内容。正因其仪式简便、费用节俭,而又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浓郁的审美意识,所以更具广泛的群众性、自发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从问卷结果来看,“烤柏灵火”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十五晚和正月十六晚,也有较为特殊的地区,如张家口市宣化县大仓盖镇是在除夕晚上举行,保定市蠡县县城、沧州市南皮县潞灌镇是在正月初一晚上举行,石家庄市赵县、邯郸市永年县个别地方时在正月初十举行,石家庄市无极县无极镇和元氏县是在正月十二晚上举行,邯郸市曲周县曲周乡和临漳县称勾镇是正月十六早晨举行。此外,也存在同一县相邻村落举行的时间有差异的情况,如保定市唐县罗庄乡南伏城村是在正月十五晚上举行,而邻村勺提村是在正月十六晚上举行。现在“烤柏灵火”习俗,活动形式比较单一,邻里围着火,转圈烤全身,相互说一些吉祥话语、民谚或者拉家常,烤完这一堆,就到村里其他烤火的地方继续烤,很少有其他文娱形式伴随。少数地方讲究跨火堆,这与前文提到的山西河津一带跳火民俗相似。河津跳火民俗,“柏柴在燃烧时哔啵作响,同时可散发出香味,人们认为哔啵声可以驱鬼除疫,柏树清香的道还可以杀灭人身体内和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带来健康和吉祥,人们从火上跳过去就可以使来年的所有病灾都落入带有柏香的火焰中,化为灰烬”卢晓娜:山西河津春节跳火民俗研究以河津清涧镇为例,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4月,第39卷,第2期,第46页。,并且还有相关民谚“闻一闻、熏一熏,病魔不着身”卢晓娜:山西河津春节跳火民俗研究以河津清涧镇为例,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4月,第39卷,第2期,第46页。陕西省北部“打火塔”民俗,也提到了火能够祛除疾病,“陕西省北部民俗,正月廿四日为燎疳之日,到山上砍柴,晚上在大门外烧一堆火叫打火塔,娃娃都从火堆上跳过去,意思是把身体燎干净,就可长年不害病” 靳之林:中华民族的保护神与繁衍之神抓髻娃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9页。“烤柏灵火”最大的意义便在于祈求祛除杂病。有效问卷中,有81%提到祛除杂病、健康长寿的吉祥含义。在烤柏灵火时,当地人都会念念有词地说一些顺口溜,例如“烤烤手不冻手,烤烤腿不腿疼。烤烤脸不冻脸,烤烤腚不生病”,“烤烤腚,不生病”,“烤烤手,活到九十九”,“烤烤脚,百病消”, “烤杂病,烤杂病,烤了杂病不得病”,等等。 民谣民谚来自调查问卷。另外,“烤柏灵火”也有祛除霉运、辞旧迎新的意义。邯郸市涉县人们“烤柏灵火”,其寓意是烤去去年的灰(灰,代指不快乐的事)。张家口宣化县大仓盖镇也叫“烤柏灵火”为“烤旺火”,有民谚“考旺火,一年旺到底” 民谣民谚来自调查问卷。“烤柏灵火”的地点,各地讲究不尽相同,有家门口、三岔路口、十字路口和大路中间及两侧,如果是在城区,人们也会选择其他空旷地带。一般,“烤柏灵火”,燃烧物中须有柏树枝叶。个别地方的燃烧物有其他讲究,例如自家的不穿的鞋子、不用的草墩子、破篦子、旧笤帚、烂家什,烧这些旧物品的习俗,据藁城县志“初十日,儿童收敛敝帚等物,门外焚烧,俗称烤十字活,可却百病。十五、六两夜,烤柏枝火,取百龄之意” 藁城县志卷十二,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转引自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第101页。, 这应该源于烤十字火。烤十字火与“烤柏灵火”原本是两个民俗,在日后流传中,逐渐合而为一。除了这些有讲究的燃烧物,还要添加植物秸秆或者木柴等。邯郸地区,除夕夜有“扔愁帽”的习俗,除夕夜“各家各户的大人领着小孩子把戴过的旧帽子或者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再把它们扫到角落里,等到正月十五晚上烤柏灵火时再把它们烧掉” 袁英联:漫话河北春节习俗,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2012年2月,第90页。,寓意扔掉一年的旧愁、灾祸,取旧帽换新颜之意。从前,人们为了“烤柏灵火”都会去各地找柏树,砍伐枝叶,积攒起来。河津跳火需要“从腊月里就开始积攒的柏柴(即柏树枝)” 卢晓娜:山西河津春节跳火民俗研究以河津清涧镇为例,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4月,第39卷,第2期,第46页。,河北各地“烤柏灵火”也是如此。而今,因为护林意识的加强,很多地方虽然保留了“烤柏灵火”习俗,但火中不要有大量柏树枝叶。更有人从这一社火民俗中看到了商机,专门承包土地种植柏树,将柏树修剪期安排在春节前后,柏树修剪下来的大量枝叶被打成捆,在元宵节前出售,而地里的柏树苗亦可像其他树苗一样销售,这样不但能满足人们“烤柏灵火”的需求,而且能保护生态环境。 刘会强:卖柏树枝叶发财,河北科技报,2007年2月27日,第3版。在“烤柏灵火”时,人们还会在火中烤一些食物来吃,有除病和长寿的寓意。武安县志载“灰内烧糕饵等物,食之云不生杂病” 武安县志卷十八,民国二十九年铅印本,转引自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年,第465页。现今,很多地方仍旧沿袭这一环节,但烧烤的食物多为馒头;今邯郸武安县“烤柏灵火”时多烤油食;邯郸曲周县和平乡县会在“烤柏灵火”时烤黏灯。黏灯又又叫年灯,是黍子面(有黏性)做的窝头型小灯盏,蒸熟,在里面栽上用植物秸秆裹着棉花做成的灯捻,把棉花籽油顺着灯捻顶端浇到黏灯坑里,就做成黏灯了。也可以把黏灯捏成惟妙惟肖的各种小动物模样。点燃的黏灯被放在屋子和院里各个角落,有民谚“正月十五点花灯,照到哪里哪里明” 民谣民谚来自调查问卷。小朋友可以拿着黏灯走街串巷,黏灯被烤一段时间后,会发出甜香味,便成为小朋友的美食。无独有偶,山西吕梁中阳县在正月十五晚上,也有烤枣山的习俗。枣山是一种含有枣的面花,“大年初一、初五、十五敲锣打鼓祭枣山,家家把抓髻娃娃剪纸贴在重达7.5公斤的枣山面花上,然后供在院子里,全家拜枣山,叫做拜天地。正月十五晚上,家家都摆火炉于门口烤枣山” 靳之林:中华民族的保护神与繁衍之神抓髻娃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15页。就问卷结果来看,约73.6%的人表示自己喜欢参加“烤柏灵火”的传统民俗,约86.36%的人表示家人和邻居喜欢参加这一民俗,约84.34%的人表示应该继续传承这一民俗。“烤柏灵火”是一项流传已久的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传统民俗,有历史价值。这一民俗体现了人们祛病驱邪的质朴诉求,是一种相互传达美好祝愿、增加邻里感情的有效交流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最主要的是它能增强传统节日氛围。保留类似民俗,能避免传统节日内容少、没有趣味、参与度低等问题。三、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和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元宵佳节“烤柏灵火”,曾一度带给乡民喜庆与欢乐。劳苦了一年的人们,在这欢声笑语、红红火火的热闹气氛中尽情欢愉,纵情释放,过完元宵佳节,也就给喜气洋洋的春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然后,人们也就开始了另一番忙碌的生活。可是现在,这一曾经深深扎根于乡土社会、给祖祖辈辈的先民们带来快乐与希望的传统民间风俗,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电视节目和现代娱乐活动侵占了传统民俗的生存空间。“烤柏灵火”更因破坏林木、火灾隐患、空气污染等问题而在很多地方被禁止。“在我市农村,多有正月十六烤杂病的习俗。对此,市林业部门郑重警示:切记护林防火。” 正月十六“烤杂病”隐患多多,邢台日报,2009年2月11日,网址/epaper/xtrb/html/2009-02/11/content_95038.htm像“烤柏灵火”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简单传统民俗,如果不善加保护和利用,也许会像那些消逝的民俗一样,从兴起、传承,到最后气息微弱的存在直至消亡。有太多曾经在民众生活中盛极一时的民俗文化,风一样的远逝,如今只有书页中那简单的字里行间,单调地记录着它曾存在的历史和光辉岁月。因而,探讨该如何在这一民俗中融入更多节日文化元素,如何避免林业危害和火灾等,都显得尤为重要。在林木保护方面,前文已经提到,可以把“烤柏灵火”的柏树枝叶需求推向市场,这样既能增加种植柏树的收益,又能解决护林问题。同时,也可以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