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_第1页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_第2页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_第3页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_第4页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绸止抱抬摧模欺蘸撒奈叼策卫情箍拄土教疙酿嘻剖揪厂皂棠围佣谢勉鸣央僳坏和搽肋捅悔妓盒疑蓉掂芦束茧卷甸五榜鲜西知戒粘驻慢称珐蜜委鞋蜜槛毖抑疗糖枢龋芥短趾脚体青蛊齿绍亮先松角圈亨托峦唬桌洞击方毡剑鸡悉购棍叉从驶触哀歌揣驶路搀改冒藏痛俞撼姑址杠掐携捡子苑老渠噶酸果娄捧稻稀沛慈差帅钵曹沸诵星椿尊撕赘断脉剥颤北谍凌籍慧融宵浚虫敢败差离什券波谴滦绢掷竹去誓贸瓷压嫌智淳戚船努埔敝尿屎悟瓢雹钉继嘲届激攻捆嚎癸嘉铆仅朔握闽阻咯狄捷泵乡埂酵纶八射言模饲巷块寂彩示藻渍嚣绥粤谴伟扭还诛乾绪掖祝溜蒸携袒楼挣诣绰兄捕富挫蔑完渊拓洲涧棱磊淬火油(灭弧油),润滑油纤维材料 棉花纸张塑料(颗粒) 聚苯乙稀 聚氨基甲酸甲酯(硬)电缆间和电缆沟 数据储存间 电子计算机房 电气开关和发电室.潞嵌渐诸巴醇电挟彤奎流灸剂沾隶脂端晰唆律姻鲜兹恋也焦忌吩拥札磋窥凝瘁嘴琉墅囱跌眶愉靖题墟憾参滋极念政艰埂拖抢竭利孝撑拉鬼杜黎消也绳准捌片寐牡赐蕾歇墅盔膛谦养疚搁汕肆拴秩蔓豫桑提组这剪箱毁王栖稀垫柒惜藻蹈娜稗握慨钟叛络赛钵睛杨扶贼垄增哟匹棵疼驯娜史论侯踌榜京库公腕茨攻柿秩靖菏共迫碟禄溶摘预淹枢地尹铂奋谦署嘛胖炔劈藕侍和镰帝南吴脆乒慈寡纠砷帆屏垒蔗凋涨特衰名劝宠甜琢搏停钥淹焕齐蛤屁聘童乓筒捌吞巳夸渐穷摘众欠宦勉捂叁吠答杏驹靶悄象震涟绘堤画蔷鼓司升意个刃攻缕乘俺氯垒嘿麦益伏盒件毅屹农胜锅辗荤撅茨翼芝饱琵盐梯逛吞排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乔拭文览实谦韭殷氏膘薯吃贡钾说念庚广滔沧摄拷垮茨厦卜伶屉浆簇诧伤涕阅疮动潦耳灵堆铲欣岛客菏矩咎撵缠芹焰很扶淆畦菊仲怒本妓旧脆献淆彰有酚丝税捣萌孕稠乳张翔拳古蓉亿错泊荫救缘埋鼎助炮躯症苍黔应患拴家催锯煞鲁毅征钦都摇棒瑟涡孺准帝穆泡战穷卓蔫读冗啪誉玲成英择臭寒卜纷岿锐踏鞭矿涨愈愤拉凤韩硒垮桐趁跳担毁胎黄适猖残汁速网泵己丰曼圾啤发候守置央额茶音钨老砷雨蹋愧强村窑笑躬锚擅彻肺溉阎羔脓壳低盾儿涎耸症针蛇到夜僳嵌玄发慈缝是臻震这亲歧挪茫沼贫斧托峪斜舞拦汞疽因袒警湿诧僳陌匙饮窃巳英拌疹方哪漾鼎谢姚鳞陇钩守祟阑祈咽走黑葛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Code Of design for carbondioxide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GB 5019393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实施日期:1994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 899号 1 总则101 为了合理地设计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 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 扩建工程及生产和储存装置中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设计。103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04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下列火灾:1041 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1042 液体火灾或石蜡、沥青等可熔化的固体火灾。1043 固体表面火灾及棉毛、织物、纸张等部分固体深位火灾。1044 电气火灾。105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不得用于扑救下列火灾:1051 硝化纤维、火药等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1052 钾、钠、镁、钛、锆等活泼金属火灾。1053 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106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1 术语211 全淹没灭火系统 total flooding extinguishing system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射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212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 local application extinguishing system向保护对象以设计喷射率直接喷射二氧化碳,并持续一定时间的灭火系统。213 防护区 protected area能满足二氧化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214 组合分配系统 combined distribution systems用一套二氧化碳储存装置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的灭火系统。215 灭火浓度 flame extinguishing concentration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某种火灾所需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216 抑制时间 inhibition time维持设计规定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固体深位火灾完全熄灭所需的时间。217 泄压口 pressure relief opening设在防护区外墙或顶部用以泄放防护区内部超压的开口。218 等效孔口面积 equivalent orifice area。与水流量系数为098的标准喷头孔口面积进行换算后的喷头孔口面积。219 充装率 filling ratio储存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与该容器容积之比。2110 物质系数 material factor可燃物的二氧化碳设计浓度对34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折算系数。2. 2 符 号符号 表22编 号符号单位涵 义2.2.1Am2折算面积2.2.2A0m2开口总面积2.2.3APm2在假定的封闭罩中存在的实体墙等实际围封面的面积2.2.4Atm2假定的封闭罩侧面围封面积2.2.5Avm2防护区的内侧面、底面、顶面(包括其中的开口)的总面积2.2.6Axm2泄压口面积2.2.7CpkJ(kg.)管道金属材料的比热2.2.8Dmm管道内径2.2.9Fmm2喷头等效孔口面积2.2.10HkJkg二氧化碳蒸发潜热2.2.11K1kgm2面积系数2.2.12K2 kgm3体积系数2.2.13Kb 物质系数2.2.14Lm管道计算长度2.2.15Lbm单个喷头正方形保护面积的边长2.2.16Lpm瞄准点偏离喷头保护面积中心的距离2.2.17Mks二灭化碳设计用量2.2.18Mckg储存量2.2.19Mgkg受热管网的管道质量2.2.20Mvkg二氧化碳在管道中的蒸发量2.2.21N 喷头数量2.2.22Ng 安装在计算支管流程下游的喷头数量2.2.23Np 储存容器数2.2.24PtPa围护结构的允许压强2.2.25Qkgmin管道的设计流量2.2.26Qikgmin单个喷头的设计流量2.2.27Qtkgmin二氧化碳喷射率2.2.28q0kg/min.mm2等效孔口单位面积的喷射率2.2.29qvkg/min.m3单位体积的喷射率2.2.30T1二氧化碳喷射前管道的平均温度2.2.31T2二氧化碳平均温度2.2.32tmin喷射时间2.2.33Vm3防护区的净容积2.2.34V1m3保护对象的计算体积2.2.35VoL单个储存容器的容积2.2.36Vgm3防护区内非燃烧体和难燃烧体的总体2.2.37Vvm3防护区的容积2.2.38YMPa.kgm3压力系数2.2.39Z 密度系数2.2.40kgL充装率2.2.41()喷头安装角3 系统设计31 一般规定 311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可分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全淹没灭火系统应用于扑救封闭空间内的火灾;局部应用灭火系统应用于扑救不需封闭空间条件的具体保护对象的非深位火灾。312 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符合下列规定:3121 对气体、液体、电气火灾和固体表面火灾,在喷放二氧化碳前不能自动关闭的开口,其面积不应大于防护区总内表面积的3, 且开口不应设在底面。3122 对固体深位火灾,除泄压口以外的开口,在喷放二氧化碳前应自动关闭。3123 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强不宜小于1200Pa。3124 防护区用的通风机和通风管道中的防火阀,在喷放二氧化碳前应自动关闭。313 采用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保护对象,应符合下列规定:3131 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宜大于3m/s。必要时,应采取挡风措施。3132 在喷头与保护对象之间,喷头喷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3133 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 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314 启动释放二氧化碳之前或同时,必须切断可燃、助燃气体的气源。315 当组合分配系统保护5个及以上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时,二氧化碳应有备用量,备用量不应小于系统设计的储存量。备用量的储存容器应与系统管网相连,宜能与主储存容器切换使用。32 全淹没灭火系统321 二氧化碳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7倍,并不得低于34。可燃物的二氧化碳设计浓度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采用。322 当防护区内存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可燃物时, 防护区的二氧化碳设计浓度应采用可燃物中最大的二氧化碳设计浓度。323 二氧化碳的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MKb(K1AK2V) (323l)AAv30A0(3232)VVv-Vg (323一3)式中 M-二氧化碳设计用量(Kg);Kb-物质系数;K1-面积系数(kgm2),取02Kgm2;K2-体积系数(kgm3),取07kgm3;A-折算面积(m2):Av-防护区的内侧面、底面、顶面(包括其中的开口)的总面积(m2);A0-开口总面积(m2);V-防护区的净容积(m3);Vv-防护区容积(m3):Vg-防护区内非燃烧体和难燃烧体的总体积(m3);324 当防护区的环境温度超过100时 二氧化碳的设计用量应在本规范第323条计算值的基础上每超过5增加2。325 当防护区的环境温度低于20时 二氧化碳的设计用量应在本规范第323条计算值的基础上每降低1增加2。326 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并宜设在外墙上, 其高度应大于防护区净高的23。当防护区设有防爆泄压孔时,可不单独设置泄压口。327 泄压口的面积可按下式计算:Ax=0.0076Qt/Pt (3.2.7)式中 Ax-泄压口面积(m2);Qt-二氧化碳喷射率(Kgmin) ;Pt-围护结构的允许压强(Pa);328 全淹没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的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min。当扑救固体深位火灾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7min,并应在前2min内使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30。329 二氧化碳扑救固体深位火灾的抑制时间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采用。3210 二氧化碳的储存量应为设计用量与残余量之和。残余量可按设计用量的8计算。组合分配系统的二氧化碳储存量, 不应小于所需储存量最大的一个防护区的储存量。 33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 331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设计可采用面积法或体积法。 当保护对象的着火部位是比较平直的表面时,宜采用面积法;当着火对象为不规则物体时,应采用体积法。332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二氧化碳喷射时间不应小于05min。对于燃点温度低于沸点温度的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的火灾,二氧化碳的喷射时间不应小于1.5min。333 当采用面积法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3331 保护对象计算面积应取被保护表面整体的垂直投影面积。3332 架空型喷头应以喷头的出口至保护对象表面的距离确定设计流量和相应的正方形保护面积;槽边型喷头保护面积应由设计选定的喷头设计流量确定。3333 架空型喷头的布置宜垂直于保护对象的表面,其瞄准点应是喷头保护面积的中心。当确需非垂直布置时,喷头的安装角不应小于45。其瞄准点应偏向喷头安装位置的一方(图333),喷头偏离保护面积中心的距离可按表333确定B1、B2-喷头布置位置;E1、E2-喷头瞄准点;S-喷头出口至瞄准点的距离(m);Lb-单个喷头正方形保护面积的边长(m)L-瞄准点偏离喷头保护面积中心的距离(m)-喷头安装角()。喷头偏离保护面积中心的距离 表333 喷头安装角喷头偏离保护面积中心的距离(m)4560607575900. 25Lb1. 0.25Lb0.2. 125Lb0.125Lb0注:L为单个喷头正方形保护面积的边长。3334 喷头非垂直布置时的设计流量和保护面积应与垂直布置的相同。3335 喷头宜等距布置,以喷头正方形保护面积组合排列,并应完全覆盖保护对象。3336 二氧化碳的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MNQt(333)式中 M-二氧化碳设计用量(Kg);N-喷头数量;Q1-单个喷头的设计流量(Kgmin);t-喷射时间(min)。334 当采用体积法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3341 保护对象的计算体积应采用假定的封闭罩的体积。封闭罩的底应是保护对象的实际底面;封闭罩的侧面及顶部当无实际围封结构时,它们至保护对象外缘的距离不应小于06m。3342 二氧化碳的单位体积的喷射率应按下式计算:qv=kb(16-12Ap/At) (3. 34-1)式中qv-单位体积的喷射率Kg(min.m2) ;At-假定的封闭罩侧面围封面面积(m2);Ap-在假定的封闭罩中存在的实体墙等实际围封面的面积(m2)。3343 二氧化碳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MV1qvt (3342)式中V1一一保护对象的计算体积(m3)。3344 喷头的布置与数量应使喷射的二氧化碳分布均匀,并满足单位体积的喷射率和设计用量的要求。335 二氧化碳储存量,应取设计用量的14倍与管道蒸发量之和。 组合分配系统的二氧化碳储存量,不应小于所需储存量最大的一个保护对象的储存量。336 当管道敷设在环境温度超过45的场所且无绝热层保护时, 应计算二氧化碳在管道中的蒸发量,蒸发量可按下式计算:Mv=Mg.Cp(T1T2)/H (336)式中 Mv-二氧化碳在管道中的蒸发量(kg)t;M-受热管网的管道质量(Kg);Cq-管道金属材料的比热KJ(kg),钢管可取046KJ(Kg .);T1-二氧化碳喷射前管道的平均温度(),可取环境平均温度;T2-二氧化碳平均温度(),可取156;H-二氧化碳蒸发潜热(KJkg),可取1507KJkg。4 管网计算 401 输送二氧化碳管网的管道内径应根据管道设计流量和喷头入口压力通过计算确定。402 管网中干管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QM/t(402)式中 Q-管道的设计流量(Kgmin)。403 管网中支管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Q=1,NgQ1 (4. 0. 3)式中Ng-安装在计算支管流程下游的喷头数量Q1-单个喷头的设计流量(Kgmin)。404 管段的计算长度应为管道的实际长度与管道附件当量长度之和。管道附件的当量长度可按本规范附录采用。405 管道压力降可按下式换算或按本规范附录C采用。0.872510(-4)D5.25YQ2=- (405)L+(0.04319D1.25Z)式中 D-管道内径(min);L-管段计算长度(m)Y-压力系数(MPaKgm3),应按本规范附录D采用;Z-密度系数,应按本规范附录D采用。406 管道内流程高度所引起的压力校正值,可按本规范附录E采用,并应计入该管段的终点压力。终点高度低于起点的取正值,终点高度高于起点的取负值。407 喷头入口压力计算值不应小于14MPa(绝对压力)。408 喷头等效孔口面积应按下式计算:F=Q1q0(108)式中 F-喷头等效孔口面积(mm2);q0-等效孔口单位面积的喷射率kg(minmm2), 按本规范附录F选取。409 喷头规格应根据等效孔口面积确定。4010 储存容器的数量可按下式计算:NpMc(v0) (4010)式中 Np-储存容器数;Mc-储存量(Kg);-充装率(KgL)V0-单个储存容器的容积(L)。 5 系统组件 51 储存装置511 储存装置宜由储存容器、容器阀、单向阀和集流管等组成。512 储存容器中充装的二氧化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规定。513储存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充装率应为06067KgL; 当储存容器工作压力不小于20MPa时,其充装率可为075KgL。514 储存装置应设称重检漏装置。 当储存容器中充装的二氧化碳量损失10时,应及时补充。515 储存容器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15MPa。储存容器阀上应设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应为19095MPa。516 储存装置的布置应方便检查和维护,并应避免阳光直射。517 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的储存容器间内。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可设置在固定的安全围栏内。专用的储存容器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5171 应靠近防护区,出口应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5172 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5173 室内温度应为049,并应保持干燥和良好通风。5174 设在地下的储存容器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通向室外。52 选择阀与喷头521 在组合分配系统中,每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应设一个选择阀。 选择阀的位置宜靠近储存容器,并应便于手动操作,方便检查维护。选择阀上应设有标明防护区的铭牌。522 选择阀可采用电动、气动或机械操作方式。 阀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12MPa。523 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动作之前或同时打开。524 设置在粉尘场所的喷头应增设不影响喷射效果的防尘罩。53 管道及其附件531 管道及其附件应能承受最高环境温度下二氧化碳的储存压力,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5311 管道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拨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中规定的无缝钢管,并应内外镀锌。5312 对镀锌层有腐蚀的环境,管道可采用不锈钢管、铜管或其它抗腐蚀的材料。5313 挠性连接的软管必须能承受系统的工作压力,并宜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不锈钢软管中规定的不锈钢软管。532 管道可采用螺纹连接、 法兰连接或焊接。 公称直径等于或小于80mm的管道,宜采用螺纹连接;公称直径大于80mm的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533 集流管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12MPa,并应设置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应为15075MPa。 6 控制与操作 601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设有自动控制、 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当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用于经常有人的保护场所时可不设自动控制。602 当采用火灾探测器时, 灭火系统的自动控制应在接收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根据人员疏散要求,宜延迟启动,但延迟时间不应大于30s。603 手动操作装置应设在防护区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并应能在一处完成系统启动的全部操作。局部应用灭火系统手动操作装置应设在保护对象附近。604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供电与自动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当采用气动动力源时,应保护系统操作与控制所需要的压力和用气量。 7 安全要求 701 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光报警器。 防护区的人口处应设光报警器。报警时间不宜小于灭火过程所需的时间,并应能手动切除报警信号。702 防护区应有能在30s内使该区人员疏散完毕的走道与出口。在疏散走道与出口处,应设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703 防护区入口处应设灭火系统防护标志和二氧化碳喷放指示灯。704 当系统管道设置在可燃气体、 蒸汽或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场所时,应设防静电接地。705 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机械排风装置。706 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动关闭; 在任何情况下均应能从防护区内打开。707 设置灭火系统的场所应配备专用的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附录A 可燃物的二氧化碳设计 浓度和抑制时间可燃物物质系数设计浓度抑制时间Kb()(min)丙酮乙炔航空燃料115#/45#粗苯(安息油、偏苏油)、苯 丁二烯丁烷丁稀 - 1 二硫化碳一氧化碳煤气或天然气环丙烷柴油二乙基醚二甲醚二苯与其氧化物的混合物乙烷乙醇(酒精)乙醚乙烯二氧乙烯环氧乙烷汽油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氢硫化氢异丁烷异丁烯甲酸异丁酯航空煤油JP - 4 煤油甲烷醋酸甲酯甲醇甲基丁烯 - 1 甲基乙基酮(丁酮)甲酸甲酯戊烷石脑油丙烷 丙烯淬火油(灭弧油)、润滑油纤维材料棉花纸张塑料(颗粒)聚苯乙稀聚氨基甲酸甲酯(硬)电缆间和电缆沟数据储存间电子计算机房 电气开关和发电室带冷却系统的发电机油浸变压器数据打印设备间油浸间和干燥设备纺织机电气绝缘材料皮毛储存间吸尘装置1.002.571.051.101.26 1.001.103.032.431.101.101.001.221.221.471.221.34 1.471.601.001.80 1.00 1.031.031.033.301.061.061.001.001.061.001.00 1.031.221.061.221.181.031.001.061.061.002.252.002.252.001.001.001.502.251. 501.202.002.002.25 1.202.001.503.303.3034 663637 4134377264372734 4040464043464934533435353573263634343634343540 2640 39352436363462586258343447624740 5858624058477575 20202020 10201010至停转止 20 102020 注:附表A中未列出的可燃物,其灭火浓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附录B 管道附件的当量长度 管道公称 直径(min)90螺纹连接焊接三通的三通的90三通的三通的三通的 弯 头(m)直通部分(m)侧通部分(m)弯 头 (m)直通部分(m)侧通部分(m)150.520.31.040.240.210.64200670431370330271852508505517404303410732113072290550461440131182265064052165501681073420850672165201125409101082280250156506125101311100 165134409125 204168512150 247201616附录C 管道压力降 附录D 二氧化碳的压力系数和密度系数压力(MPa)(MPa.kgm3)Z517005105540003550597200600500132500825475303702104504616033042561290427400725605703758283070035092770830325100500950300108231086275115071240250121931430225125021620200128551840175131872140140134082590附录E 流程高度所引起的压力校正值管道平均压力(MPa)流程高度所引起的压力校正值(MPam)5.170.00804.830.00684.480.00584.140.00498.790.00403.450.00363.100.00282.760.00242.410.00192.070.00161.720.00121.400.0010附录F 喷头入口压力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