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情境引入 世界历史是一部相互联系的历史 世界现代史 1917年 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曲折前进 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 相互对抗 世界人民争取独立 民主 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人类社会在这近百年间取得的最主要成就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由俄国十月革命开创的 本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本课地位 本课包括两部分内容 1 新时代的曙光2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本课的主题既是本单元的开篇内容 也是整个世界现代史的开篇内容 自主预习 问题一 下面的材料反映了什么呢 材料1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后工业发展状况 1861年改革以后 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问题二 下面的材料反映了什么呢 材料2 1861年改革后 俄国经济状况及世界地位 农业人口占全国的80 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 按人均计算 俄国的钢产量仅及美国的1 11 德国的1 8 英国的1 6 法国的1 5 1861年改革后 俄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国家 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1861年改革之后 俄国的政治和经济是怎样的 农民和工人的地位如何 保留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政治 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满足工人受到残酷的剥削 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 问题三 俄国在 一战 的状况 材料3 1914年 1917年 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 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 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至1917年 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 400多万人伤残 一战期间俄国工人罢工情况 一战 加剧了本来就很尖锐的社会矛盾 列宁曾经说 假如没有战争 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合作探究 一 新时代的曙光 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1 阅读课文 一 二 三段内容 说一说 并存的两个政权是哪两个政权 两个政权中 谁掌握着国家的实权呢 两个政权能长期并存下去吗 为什么 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 上流社会举行的豪华酒宴 1917年3月初亲临一战前线指挥俄军在东线作战 却再也没有回到冬宫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苏维埃政府 暴力 8个月后 国际歌 响彻云霄 冬宫 俄国沙皇的宫殿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设于此 1917年11月6日 俄历10月24日 午夜 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 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 士兵发动起义 推翻了临时政府 国歌再次更改为 国际歌 一 新时代的曙光 俄国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俄国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 背景 2 任务 3 时地 4 领导 5 主力 1917年3月 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之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执政的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 继续一战 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列宁回来领导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1917年11月7日 俄历10月25日 彼得格勒 布尔什维克党 列宁 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 俄国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6 经过 7 特点 8 结果 9 意义 11月6日夜 列宁在总指挥部 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 7日 在 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的炮声中 起义队伍攻克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中心城市暴动 武装夺取政权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 列宁当选为主席 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性质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工人 士兵向冬宫进攻 攻打冬宫 冬宫 俄国沙皇的宫殿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设于此 1917年11月6日 俄历10月24日 午夜 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 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 士兵发动起义 推翻了临时政府 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 今天的 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 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 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 于1917年11月7日 俄历10月25日 21时45分 投入革命阵营的该舰官兵按照列宁的起义计划 用炮声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 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 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 现停在涅瓦河畔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1917年11月7日晚9点钟打响向冬宫进攻的炮声 彼得格勒起义 斯莫尔尼宫 列宁秘密住宅 冬宫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俄国社会矛盾激化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二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性质 2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国内 革命首创精神 3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国际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 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五四运动的爆发 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 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图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部分书刊 注意 年 苏俄首都从 迁到 1918年 彼得格勒 莫斯科 俄国 1918年之前 苏俄 1918 1922 苏联 1922 1991年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18 1920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协约国武装干涉 协约国支持的白伪军 组建红军 建政权 收企业 颁法令 退大战 迁首都 三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1918 1920年是苏俄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比较 两种政权的不同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反动反人民 符合人民利益 资产阶级 广大工农群众 4月 7月 8月 10月 来连线 初衷和平夺权 梦魇白色恐怖 调整暴力革命 抉择武装起义 4月 7月 8月 10月 初衷和平夺权 梦魇白色恐怖 调整暴力革命 抉择武装起义 列表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内容 小结提升 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 有何启发 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而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 武装夺取政权 启发 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才能获得了胜利 从国情出发 实事求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获得了灵活运用 故我们在学习及处理事情中也要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而不能生搬硬套 1 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具体指俄国发生的什么事件 2 列宁清扫的对象主要指什么 十月革命 帝国主义 1861年改革 封建 农奴制国家 资本主义 沙皇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 两个政权并立 苏 资 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 巩固练习 一 填空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 年月 俄国爆发了 推翻了 2 1917年11月7日 彼得格勒爆发武装起义 推翻了政府 成立了以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二 单项选择题1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a 沙皇专制制度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 封建农奴制度d 君主立宪制度 1917 3 二月革命 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临时 列宁 a 2 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 a 新的历史时期开始的标志b 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 有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社会革命d 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3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 苏维埃政府实施的措施中最得人心的是 a 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 颁布 土地法令 c 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 将银行 铁路和大企业收规国有 b c 4 促成布尔什维克党提出用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的原因 a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b 临时政府对外奉行投降政策c 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d 临时政府拒绝给农民土地 c 5 下列关于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 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c 6 列宁说 如果没有战争 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 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 推进了革命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