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纲考情+知识梳理+史料探究+网络建构+重点突破)热点专题突破系列 古代农耕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纲考情+知识梳理+史料探究+网络建构+重点突破)热点专题突破系列 古代农耕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纲考情+知识梳理+史料探究+网络建构+重点突破)热点专题突破系列 古代农耕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纲考情+知识梳理+史料探究+网络建构+重点突破)热点专题突破系列 古代农耕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纲考情+知识梳理+史料探究+网络建构+重点突破)热点专题突破系列 古代农耕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专题突破系列 四 古代农耕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视角1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演进过程中的中国经济 典题例证1 2013 浙江文综 t38 阅读材料 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1840年后 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 蚕事乍毕丝事起 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 大贾载入申江 上海 界 申江鬼国正通商 番舶来银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 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 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 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 暴力 一词 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 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阅读材料一 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 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 结合时代大背景 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 阅读材料三 按照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 的思路 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解析 第 1 题前两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材料一强调了当时江南纺织业显著发展 商品经济发达 计日受值 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从 居者可七千余家 烟火万家 等信息中可得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的繁荣 第 2 题要求结合诗歌和时代大背景来分析经济变动 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限定 1840年后 鸦片战争后 江南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强 第 3 题要求按照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 的思路 对西方扩张所带来的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作用进行辩证分析 答案 1 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关系 农业经济为主 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变化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纺织业显著发展 市镇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 2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农产品商品化 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 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3 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 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 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创办 民族工业兴起 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知识通关 两次工业革命与近代中国的落伍1 第一次工业革命 1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列强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2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 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其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化发展举步维艰 2 第二次工业革命 1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西方殖民者在经济上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 这一时期由于战乱的政治环境 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吸收 转化 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 视角2近现代西方工业化进程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典题例证2 2013 山东文综 t29 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片断一初创1802年 从法国购进机器 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 生产黑色火药 不久 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 美国军方宣布 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发展1902年 建立东部实验室 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 建立中央实验站 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转型1920年 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 1925年 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 用于汽车生产 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 1943年 发明尼龙 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 雨衣 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 成立公司国际部 此后 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 美国现代化工之父 杜邦 等 1 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2 据片断二 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3 据片断三 概括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 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解析 第 1 题注意片断一的历史时间范围在19世纪初 从时间反映的时代和火药的使用范围可以明确此时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殖民扩张对火药有极大的需求 突出了产品与市场的密切关系 第 2 题中工业革命的特点属于已有的结论 本题属于史实论证观点的题目 解答时注意片断二中的关键信息 实验室 实验站 这属于科学研究 说明了科学研究与产品生产技术提高和质量提高的关系 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 说明了科学技术已经转化为生产力 第 3 题从产品的用途和杜邦公司的发展规模的角度来概括说明其战略调整 结合时间 从产品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美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等角度来说明背景 答案 1 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 采用机器生产 当时战争不断 火药市场广阔 2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3 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 或由火药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领域 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出现了和平局面 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扩大海外市场 增加海外投资 历史背景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知识通关 近代中国工业化与近代欧美工业化的不同 视角古今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折射出 三农 热点问题 典题例证 2011 安徽文综 t35 马克思说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 不在于生产什么 而在于怎样生产 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 迁庐江太守 先是百姓不知牛耕 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 修起芜废 教用犁耕 由是垦辟倍多 境内丰给 是岁 牛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 诏勿收兖 豫 徐州田租 刍稿 汉代的一种税收 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 后汉书 卷七十六 卷三 材料二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 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 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情况 表1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单位 1000海关两 摘编自章有义 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材料三2011年初 十一五 十二五 交替之际 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 2010年 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 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 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 摘自 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记 农民日报 2011年4月2日 1 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2 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 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3 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 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 解析 第 1 题从材料中进行概括的信息有铁犁牛耕 自然灾害 体现脆弱性 自给自足 精耕细作等 第 2 题生产力状况主要从生产工具 生产技术方面说明 表格体现一方面已使用机器 另一方面当时农业机器少且比重小 说明农业生产力落后 水平低 主要原因要说明上述两个方面 从政府政策 经济形态 国情 自然环境等方面作答 第 3 题直接原因主要是政府重视机器的推广 工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基本趋势主要从材料中生产工具改进和推广程度等要素作答 答案 1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 受制于自然环境 具有脆弱性 2 由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小看出 虽然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 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 民国政府的倡导 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人多地少 综合国力弱 农民购买力低下 3 政府重视 三农 问题 予以政策扶持 综合国力增强 农民购买力提升 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 古代 近代劳动者缺乏受教育的机会 当代形成了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 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古代主要使用人畜力 近代开始引进和使用农业机器 当代普遍使用农机具 广泛运用农业科技 知识通关 中外历史上有关 三农 问题链接点1 中国古代重农措施 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明 改进 农作物的培植 引进和推广所涉及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与重农抑商政策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原因和影响 2 中国古今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土地制度的主张 评价 如古代土地兼并 近代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 孙中山的 平均地权 等 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经济建设 国家对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发展状况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 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成功与失误 4 世界近现代有关农业 民生的举措 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 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农业政策 苏联斯大林模式与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失误等 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垄断了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 这些商品包括武器 纺织品 皮革制品 服装和酒等 另外 政府还完全控制了人民所必需的商品的生产和分配 如盐和铁等 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 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 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 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特权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16 17世纪 由于经济中已产生强有力的资本主义企业和1688 1689年革命中取得的新自由 英国必须以空前规模的技术革新回答日益扩大的市场挑战 1600年 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 伦敦成了欧洲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 英国的创造发明蓬勃开展 不久就出现了第一批成果 如纽可门蒸汽机 达比炼焦熔炉 徐吉贵 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三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比较表 1750 1900年 保罗 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 材料四中国在17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 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 到了1920年 工业产值增加到54 27亿元 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 1 提升为23 8 需要指出的是 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 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 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杨德才 中国经济史新论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分析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模式的利与弊 2 概括材料二的观点 说明材料二 三之间的逻辑关系 3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 分析中国工业化的世界背景以及与英国相比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解析 第 1 题据材料及所学知识 手工业发展的利可从规模 技术 质量等方面加以归纳 弊可从政治腐败 国家政策限制等方面加以分析 第 2 题首先概括观点 结合政治与经济发展关系和科技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加以阐释 第 3 题世界背景可以从根本推动力 科技革命 对外政策 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等方面分析 特点可以从时间 经济 技术 市场 资本 发展速度 经济结构 制度保障等方面概括 答案 1 利 生产规模大 技术水平高 产品质量好 弊 限制民间手工业自由发展 助长了官场的腐败 不利于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生 2 光荣革命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提供了制度保障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材料二中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推动了材料三中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成为世界工厂 3 世界背景 两次工业革命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特点 起步晚 基础薄弱 技术落后 发展缓慢 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小 封建政府阻挠等 2 16世纪以来 西方进入文明转型期 在文明转型的过程中 世界文明间的冲突 碰撞与交流与日俱增 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一文中认为 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 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 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 1500年 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 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材料二从影响方面来看 19世纪西方的冲突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 肯定比16 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 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 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 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 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 材料一中的 遭遇时期 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西方文明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9世纪西方的冲突促进了中国向近代化的转型 而真正的近代化却 遥遥无期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因素有哪些 解析 第 1 题利用时间 1500年 可判断事件是新航路开辟 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 从传统自然经济解体和促进近代经济现象的出现回答 第 2 题从政治 经济 思想等方面分析封建因素的存在 第 3 题 因素 从经济新增长模式思考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国家干预的加强 福利制度建立与发展 全球化推动了环境问题的全球治理 环保意识增强 新经济的诞生等 答案 1 事件 新航路的开辟 影响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等 2 政治 资产阶级进行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但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 但发展不充分 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但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3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国家干预的加强 福利制度建立与发展 全球化推动了环境问题的全球治理 环保意识增强 新经济的诞生 2013 西安模拟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的迅速增长 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 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 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 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 有1 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 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 社会下层 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 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 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 1805年4605起 1842年达到31309起 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 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 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 刘金源主编 寰球透视 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 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 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 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 却紧闭自己的大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