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遥控汽车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红外遥控汽车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红外遥控汽车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红外遥控汽车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红外遥控汽车毕业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外遥控汽车毕业设计第1章 概 述1.1 引言单 片 机 以 其 强 大 的 控 制 能 力 已 经 被 广 泛 应 用 于诸多领域,配以各种接口传感器可以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无论是在工业控制领域、医疗卫生领域、还是在国防军事领域、航天航空领域,微控制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最初的8位控制器到现在的16位、32位控制器都还有很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单片机的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嵌入到各种仪器、设备中。这一点是巨型机和网络不可能做到的。单片机在内部已集成了越来越多的部件,这些部件包括一般常用的电路,例如:定时器,比较器,A/D转换器,D /A转换器,串行通信接口,Watchdog电路,LCD控制器等。电子技术的应用,将玩具的趣味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使游戏者玩起来感到有趣,还可以激发其科学兴趣、开发儿童智力。现今,大多数玩具发展成为会笑、会哭、会说、会动、会唱的引人入胜的电子类玩具。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日益加深,电子玩具也日新月异,并且占玩具市场比重越来越大。各种新型电子玩具层出不穷,其功能越来越丰富。当今世界玩具产业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科技化。玩具集光、机、电等为一体,高科技电子玩具已是产业发展的主流。 1.2单片机的概要1.2.1 初识单片机 所谓单片机,通俗的来讲,就是把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memory),定时器,I/O(Input/Output)接口电路等一些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单片机又称为“微控制器MCU”。中文“单片机”的称呼是由英文名称“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直接翻译而来的。单片机的主要分类:、 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家电类,工控类,通信类,个人信息终端类等等;、 按通用性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 按总线结构可分为总线型和非总线型。1.2.2 单片机的发展过程1971年intel 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4位的微处理器; 1973年intel 公司研制出8位的微处理器8080; 1976年intel 公司研制出MCS-48系列8位的单片机,这也是单片机的问世。80年代初,intel 公司在MCS-48单片机基础上,推出了MCS-51单片机。也就是说,51单片机最早的出现是在80年代初单片机的主要生产厂家和机型我国目前最常用的单片机有如下几家: Intel- (MCS51系列,MCS96系列)Atmel- (AT89系列,MCS51内核)Microchip- (PIC系列)Motorola- (68HCXX系列)Zilog- (Z86系列)Philips- (87,80系列,MCS51内核)Siemens- (SAB80系列,MCS51内核)NEC- (78系列)Epson- (系列)1.2.3 MCS-51系列单片机介绍 MCS-51是指由美国INTEL公司生产的一系列单片机的总称,这一系列单片机包括如8031,8051,8751,8032,8052,8752等,其中8051是最早最典型的产品,该系列其它单片机都是在8051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的增、减、改变而来的,所以人们习惯于用8051来称呼MCS51系列单片机,而8031是前些年在我国最流行的单片机。INTEL公司将MCS51的核心技术授权给了很多其它公司,所以有很多公司在做以8051为核心的单片机,当然,功能或多或少有些改变,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其中89C51就是这几年在我国非常流行的单片机,它是由美国ATMEL公司开发生产的。 MCS-51系列单片机分为两大系列,即51子系列与52子系列。51子系列:基本型,根据片内ROM的配置,对应的芯片为8031、8051、8751、895152子系列:增强型,根据片内ROM的配置,对应的芯片为8032、8052、8752、8952。1.3 红外遥控系统概述1.3.1红外线与红外遥控系统讲红外遥控之前,首先讲一讲什么是红外线。我们知道,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广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m。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红外遥控系统:常用的红外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目前大量的使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mm左右,外形与普通5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黑色、深蓝、透明三种颜色。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好坏的办法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用万用表电阻挡量一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即可。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要用专门的仪器才能精确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用拉锯法来粗略判判定。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一般都较小(100mW左右),所以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比较微弱,因此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前些年常用pc1373H、CX20106A等红外接收专用放大集成电路。最近几年不论是业余制作还是正式产品,大多都采用成品红外接收头。成品红外接收头的封装大致有两种:一种采用铁皮屏蔽;一种是塑料封装。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VO或OUT)。图1-1给出一些成品红外接收头的外形。成品红外接收头的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调试和外壳屏蔽,使用起来如同一只三极管,非常方便。但在使用时注意成品红外接收头的载波频率。红外遥控常用的载波频率为38kHz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晶振来决定的。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kHz38kHz。也有一些遥控系统采用36 kHz、40 kHz、56 kHz等,一般由发射端晶振的振荡频率来决定。图1-1 一体化红外接受头1.3.2多路控制的红外遥控系统 多路控制的红外发射部分一般有许多按键,代表不同的控制功能。当发射端按下某一按键时,相应地接收端有不同地输出状态。接收端地输出状态大致可分为脉冲、电平、自馈、互锁、数据五种形式。“脉冲”输出是当按发射端按键时,接收端对应输出端输出一个“有效脉冲”,宽度一般在100ms左右。“电平”输出是指发射端按下键时,接收端对应输出端输出“有效电平”消失。此处的“有效脉冲”和“有效电平”,可能是高、也可能是低,取决于相应输出脚的静态状况,如静态时为低,则“高”为有效;如静态时为高,则“低”为有效。大多数情况下“高”为有效。“自锁”输出是指发射端每按一次某一个键,接收端对应输出端改变一次状态,即原来为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原来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此种输出适合用作电源开关、静音控制等。有时亦称这种输出形式为“反相”。“互锁”输出是指多个输出互相清除,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输出有效。电视机的选台就属此种情况,其他如调光、调速、音响的输入选择等。“数据”输出是指把一些发射键编上号码,利用接收端的几个输出形成一个二进制数,来代表不同的按键输入。一般情况下,接收端除了几位数据输出外,还应有一位“数据有效”输出端,以便以后适时地来取数据。这种输出形式一般用于与单片机或微机接口。除以上输出形式外,还有“锁存”和“暂存”两种形式。所谓“锁存”输出是指对发射端每次发的信号,接收端对应输出予以“储存”,直至收到新的信号为止;“暂存”输出与上述介绍的“电平”输出类似。1.3.3 红外遥控的的特点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其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技术都已比较成熟。它在技术上的主要优点是:1、无需专门申请特定频率的使用执照;2、具有移动通信设备所必需的体积小、功率低的特点;3、传输速率适合于家庭和办公室使用的网络;4、信号无干扰,传输准确度高;5、成本低廉。它的缺点是:由于它是一种视距传输技术,采用点到点的连接,具有方向性,两个设备之间如果传输数据,中间就不能有阻挡物, 而且通讯距离较短,此外红外线LED不是一种十分耐用的器件。红外遥控的特点是不影响周边环境的、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由于其无法穿透墙壁,故不同房间的家用电器可使用通用的遥控器而不会产生相互干扰;电路调试简单,只要按给定电路连接无误,一般不需任何调试即可投入工作;编解码容易,可进行多路遥控。由于各生产厂家生产了大量红外遥控专用集成电路,需要时按图索骥即可。因此,现在红外遥控在加用电器、室内近距离(小于10米)遥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4 题目评析随着电子技术在玩具工业中的广泛应用,玩具的趣味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使游戏者玩起来感到有趣,还可以激发其科学兴趣、开发儿童智力。当今世界玩具产业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科技化。玩具集光、机、电等为一体,高科技电子玩具已是产业发展的主流。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玩具设计师往往会把科学家在其他研究领域发明、创造的高新技术,应用到玩具的设计开发上,或用来对传统玩具进行改造创新。例如,日本玩具制造厂商利用嵌入式语音识别技术研制与生产了的能识别主人声音的智能化电子玩具。 红外技术是用850nm的红外光传输语音及数据,能够实现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和简单的文件同步。由于它具有结构简单、系统的技术复杂度小、成本低、方向性好、信息安全性高、可用频率资源多等优点,因此在家用电器的遥控技术中确立了主导地位。正是由于玩具的趣味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发展以及红外遥控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所以选择本设计是红外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完美结合。在设计以前,本人对红外通信技术以及单片机技术进行了长期、全面地了解和学习,并对很多前辈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研究,以求尝试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 第2章 方案论证与比较2.1红外遥控与无线电遥控的对比按照遥控信号的传输载体,可以分为声、光、无线电波。其中声、光包括声音、超声波、可见光、红外光四种情况,其中又以红外遥控最具代表性,这样遥控电路就可以分为红外线和无线电两大类。为方便计,表2-1给出了红外线和无线电遥控的各自特点。表2-1 红外线和无线电遥控特点对比红外遥控无线电遥控遥控距离2米10米几使米十几千米遥控条件发射的红外线必须对准接受,受障碍物阻挡的影响大受地形或障碍物影响小干扰与抗干扰对其他设备干扰小,本身抗干扰能力强对其他电子设备干扰大,本身抗干扰能力差保密性较强较差工作频率低,基带信号传送或低载频调制传送高,射频载波传送,适用于多种传送方式无线电管理利用红外光传送,无须申请频点利用电磁波传送,必须利用业余频段,占用一定的频率资源,应遵守无线电管理规定制作难度难度低,调整容易难度高,特别是高频电路制作与调试困难成本低高适用场合森林防火遥控,银行防盗检测,遥控各种电器,电脑红外接口,汽车防撞探测,危险区禁入探测报警各种电器控制,防盗报警系统,多用户多通道遥控需要指出的是:无线电遥控必须在业余频段内进行,业余频段有28.0MHz29.7MHz、50MHz54MHz、144 MHz148 MHz和420 MHz448 MHz等。对于控制距离在几十米到百余米的发射机,有时并未设定在业余频段,由于发射功率小,尚无人理会;如果发射距离(发射半径)达到十余千米,其无线覆盖区将是以发射点为圆心、发射距离为半径的圆,使用这样的无线电设备需要到当地的无线电管理部门申请频点,经过批准方可使用,否则被视为违规操作,要负法律责任的。2.2 遥控电路的选择2.2.1 超声波遥控发射/接收电路如图2-2 超声波发射由555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器,其中RP、R1、C1为定时元件,由振荡周期计算公式(设W1=15.3k)如公式1所示: T=(W1+2R1)C1*ln2=(15.3+2*47)*10*(10)*10*ln2=25*(10)s (公式1)则振荡频率的计算如公式2所示: f=1/T=1/25*(10)=40 (公式2)调节W1使振荡频率为40KHz,于是555的脚输出40KHz的方波,通过T1驱动超声发射头T40。超声波接收头为R40,必需与T40成对使用。IC1构成40Kz双T网络选频放大器;C4、C5、VD1、VD2为倍压检波。图2-2 超声波遥控发射电路通常超声波遥控距离2m10m,可以通过调整IC1的增益电阻R3和IC2比较电平电阻R7,兼顾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本电路可以用于防盗报警和危险禁入报警。2.2.2 多路红外遥控发射/接收电路 利用编/解码技术可以实现单用户、多通道和多用户、多通道遥控。它和无线发射/接收头、红外管等进行组合,可设计出异彩纷呈的各种电路。本设计就是利用单片机进行编/解码和红外发射、接收模块的完美结合。采用不同的脉冲电路实现不同的二进制信号的编码,由单片机完成。载波信号采用38KHz的矩形波,它由子程序产生,矩形波周期为26s,对要发送的信号进行调制。接收电路采用红外接收模块SM0038,输出信号是解调后的反向信号,接收信号解码时要经过反向才能和发送信号一致。电路图将在第三章介绍。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其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技术都已比较成熟。它主要有以下优点:1、无需专门申请特定频率的使用执照;2、具有移动通信设备所必需的体积小、功率低的特点;3、信号无干扰,传输准确度高;4、成本低廉。基于上述优点,所以我们采用红外发射/接收电路作为遥控电路。但是它也存在着缺点:由于它是一种视距传输技术,采用点到点的连接,具有方向性,两个设备之间如果传输数据,中间就不能有阻挡物, 而且通讯距离较短,此外红外线LED不是一种十分耐用的器件。2.3 总控电路的选择2.3.1 单片机的选择针对本设计的特点多开关量输入的复杂程序控制系统,我们需要擅长处理多开关量的标准单片机,而不能用精简I/O口和程序存储器的小体积单片机,D/A、A/D转换功能也不必使用。根据这些分析我们选择89C51作为本设计的主控装置。51单片机有强大的位操作指令,I/O口均可按位寻址,存储空间多答4KB,对于本设计绰绰有余,更可贵的是51系列单片机的价格非常低廉。1、如图2-3所示8051单片机采用40引脚双列直插封装(DIP)方式。图2-3 8051单片机管脚图芯片引脚简要说明:Vcc (40) :+5V 电源Vss (20) :接地P0 口(3239):为8位双向三态I/O口P1口(81):是带内部上拉电阻结构的8位准双向I/O口P2口(2821):也是带内部上拉电阻结构的8位准双向I/O口 P3(17 10):也是带内部上拉电阻结构的8位准双向I/O口,但在整个系统中,对相应的口锁存器置“1” 后,这8个脚还具有第二功能。RST/VPD (9):复位信号线ALE/PROG (30):地址锁存有效信号线PSEN(29):外部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线EN/VPP(31):内部和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择线XTAL1(19) 和XTAL2(18):接外部石英晶体XTAL1(19) 和XTAL2(18):接外部石英晶体2、 8051单片机的组成中央处理器(CPU): MCS-51的CPU能处理8位二进制数或代码。CPU是单片机的主要核心部件,在CPU里面包含了运算器、控制器以及若干寄存器等部件给成。内部数据存储器(RAM): MCS-51单片机芯片共有256个RAM单元,其中后128单元被专用寄存器占用,能作为寄存器供用户使用的只是前128单元,用于存放可读写的数据。因此通常所说的内部数据存储器就是指前128单元,简称内部RAM。地址范围为00HFFH(256B)。是一个多用多功能数据存储器,有数据存储、通用工作寄存器、堆栈、位地址等空间。内部程序存储器(ROM):MCS-51内部有4KB/8KB字节的ROM(51系列为4KB,51系列为8KB),用于存放程序、原始数据或表格。因此称之为程序存储器,简称内部RAM。地址范围为0000HFFFFH(64KB)。定时器/计数器: 51系列共有2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52系列共有3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以实现定时或计数功能,并以其定时或计数结果对计算机进行控制。定时时靠内部分频时钟频率计数实现,做计数器时,对P3.4(T0)或P3.5(T1)端口的低电平脉冲计数。 并行I/O口: MCS-51共有4个8位的I/O口(P0、P1、P2、P3)以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 串行口: MCS-51有一个可编程的全双工的串行口,以实现单片机和其它设备之间的串行数据传送。该串行口功能较强,既可作为全双工异步通信收发器使用,也可作为移位器使用。RXD( P3.0)脚为接收端口,TXD(P3.1)脚为发送端口。 中断控制系统: MCS-51单片机的中断功能较强,以满足不同控制应用的需要。51系列有5个中断源(52系列有6个中断源),即外中断2个,定时中断2个,串行中断1个,全部中断分为高级和低级共二个优先级别。 定时与控制部件:MCS-51单片机内部有一个高增益的反相放大器,基输入端为XTAL1输出端为XTAL2。MCS-51芯片的内部有时钟电路,但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需外接。时钟电路为单片机产生时钟脉冲序列。3、 8051单片机的功能介绍、如图2-4所示MCS51系列单片机是80年代推出的8位单片微型计算机,共有P0P3四个这样的并行口,可提供32根I/O线,每根线都是双向的,其余用于芯片控制的寄存器中。与芯片引脚有关的特殊功能寄存器是P0P3,它们实际上是4个八位锁存器(每个I/O口一个),每个锁存器附加有相应的输出驱动器和输入缓冲器就构成了一个并行口。8051CPU图2-4 8051单片机功能方框图、8051是MCS-51的典型产品,其基本特性如下:* 8位CPU、片内振荡器* 4k字节ROM、128字节RAM* 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 32根并行I/O线 * 可寻址的64k字节外部数据、程序存贮空间 * 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 中断结构:具有二个优先级、五个中断源 * 一个全双口串行口 * 位寻址(即可寻找某位的内容)功能,适于按位进行逻辑运算的位处理器。128字节RAM、4k字节ROM和中断、串行口及定时器模块外,还有4组I/O口P0P3,余下的就是CPU的全部组成。考虑到题目的复杂性,我们设置了红外发送/接收模块,输入量比较多,单片机还要控制驱动电路(驱动是电动机正转、反转以达到小汽车前进、后退及拐弯的目的),再加上显示器和键盘,所以我们用两片89C51单片机,一片用在发送电路中,另一片用在接收控制电路中。使单片机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2.3.2 键盘与显示电路的选择1.键盘电路的选择本设计是控制小汽车的前进、后退等使其运动,所以本设计采用多个键盘进行控制,当按下不同的键盘时就,小汽车做不同的运动。我们选择最简单的直接键盘驱动方式。2.显示电路的选择配合单片机使用的显示电路较常见的是数码管和液晶显示器。由于数码管显示明亮并且造价低,所以我们选择数码管,但数码管也存在着缺陷,功耗大。在本设计中,由于水平有限我们只要求LED数码管显示所按下的键盘数字,不显示行程和速度,本设计只采用一只数码管。2.3.3 电源电路的选择本设计选用的单片机和红外接收模块电路需要5V电压工作,主轴电动机需要6V电压工作,为了简化电路我们直接使用干电池供电。2.3.4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的选型直流电机可以线性驱动也可以用PWM方式驱动,线性驱动比较适合纯模拟的驱动电路,设备复杂,低速启动性也不理想,本设计中由于采用了单片机,所以比较适合PWM驱动方式。2.3.5 声、光报示电路的选型为了简化电路,选用现成的蜂鸣器作为小汽车的喇叭,发光二极管作为小汽车的装饰电路,用一条I/O驱动。24系统原理框图本系统采用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将控制信号调制到高频上,通过空间传输实现对远程设备的状态控制。发端通过单片机89S51对键盘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识别,再对信号进行编码,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通过发射模块发射;接收端通过无限接收模块对信号进行解调,通过单片机解码,还原为控制信号对设备进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2-5所示: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发射部分(a)和接收部分(b)键盘发射模块编码单片机 图2-5(a)发射部分接收模块解码单片机控制电路被控对象图2-5(b) 接收部分红外接收模块 SM0038 AT89S51蜂鸣器74LS164左电机右电机显示 图2-6 单片机的无线多路遥控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无线多路遥控系统如上方框图2-6所示:采用AT89s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p2口输出高、低电平对电机进行控制;p1口接收来自红外接收模块SM0038接收到的信号。整个系统采用12MHz的晶振。发射部分采用不同脉宽度来实现二进制信号的编码,可由单片机完成。因SM0038的红外接收头接收频率是38kHz,所以载波信号采用38kHz的矩形波,载波信号由子程序产生,矩形波周期为26s,对要发送的信号进行调制。“1”用10个t的低电平和10个1的脉冲表示,“0”用20个t的低电平和10个t的脉冲表示,占空比分别为1:2和1:1符合NEC通用编码,8比特/帧,带同步帧(传输开始)和结束帧(传输结束)。第三章 硬件电路设计与参数选取3.1 多路红外遥控发射电路设计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一般家庭用的DVD、VCD、音响都使用这种编码方式)。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3-1所示。图3-1 遥控码的“0”和“1”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3-2所示。图3-2遥控信号编码波形图发射电路采用不同脉宽度来实现二进制信号的编码,本设计使用现成的遥控作为发射电路。因SM0038的红外接收头接收频率是38kHz,所以载波信号采用38kHz的矩形波,载波信号由子程序产生,矩形波周期为26s,对要发送的信号进行调制。“1”用10个t的低电平和10个1的脉冲表示,“0”用20个t的低电平和10个t的脉冲表示,占空比分别为1:2和1:1符合NEC通用编码,8比特/帧,带同步帧(传输开始)和结束帧(传输结束)。3.2红外多路遥控接收电路如图3-3所示 SMOO38输出的信号是解调后的反向信号,所以接收到的信号解码时也要经过反向才能和发送信号一致。当接收到同步帧,进入解码部分,接收完一帧,处理收到的数据并进入下一次接收。解码采用软件抽样判断,以15个脉冲为判断门限,在门限时刻读得低电平时,即可判断为编码“1”,读得高电平时,即可判断为编码“0”。解码完成后,需等待下一位的高电平的到来,再计数15个脉冲后,判断读得的电平是高还是低。图3-3 接收电路3.3 超声波发射、接收电路图3-4 超声波发射、接收电路发射:用单片机控制从P2.4口输出40KHZ的方波,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集电极接一个大电容,可以将40KHZ的信号耦合到超声波发射装置上。三极管在次起到放大的作用。接收:超声波传感器接收到的40KHZ信号经电容耦合到LM358的反向输入端2,由于LM358内部包括有两个独立的、高增益、内部频率补偿的双运算放大器,适合于电源电压范围很宽的单电源使用,也适用于双电源工作模式,在推荐的工作条件下,电源电流与电源电压无关。它的使用范围包括传感放大器、直流增益模块和其他所有可用单电源供电的使用运算放大器的场。如图3-5所示:因此第一级的放大倍数为AU1= 10,第二级的放大倍数为AU2= 100,总的放大倍数为AU=1000。放大后的信号经过输出端7耦合到LM567的输入端,LM567为通用音调译码器,当输入信号于通带内时提供饱和晶体管对地开关电路由I与Q检波器构成,由电压控制振荡器驱动振荡器确定译码器中心频率。用外接元件独立设定中心频率带宽和输出延迟。主要用于振荡、调制、解调、和遥控编、译码电路。 图3-5 LM358的结构 图3-6 LM567的结构 LM567是一片锁相环电路,采用8脚双列直插塑封。其、脚外接的电阻和电容决定了内部压控振荡器的中心频率f2,f21/1.1RC。其、脚通常分别通过一电容器接地,形成输出滤波网络和环路单级低通滤波网络。脚所接电容决定锁相环路的捕捉带宽:电容值越大,环路带宽越窄。脚所接电容的容量应至少是脚电容的2倍。脚是输入端,要求输入信号25mV。脚是逻辑输出端,其内部是一个集电极开路的三极管,允许最大灌电流为100mA。LM567的工作电压为4.759V,工作频率从直流到500kHz,静态工作电流约8mA。LM567的内部电路及详细工作过程非常复杂,这里仅将其基本功能概述如下:当LM567的脚输入幅度25mV、频率在其带宽内的信号时,脚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脚输出经频率/电压变换的调制信号;如果在器件的脚输入音频信号,则在脚输出受脚输入调制信号调制的调频方波信号。在图4的电路中我们仅利用了LM567接收到相同频率的载波信号后脚电压由高变低这一特性,来形成对控制对象的控制。3.4 电源电路的设计本电路中采用干电池作为供电电源,在这里不在赘述。3.5 电动机驱动电路的设计如图3-7所示 图3-7 电动机驱动电路电动机正反转原理是通过控制不同的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从而控制流过电机的电流方向,达到控制正反转的目的。以控制电机前进和后退电路为例说明:当静止的时候,P2.0、P2.1为低电平,Q3、Q4、截止,因而Q7、Q8、Q11、Q12都截止,电机没有电流不转而停止。当前进时,P2.0为高电平,P2.1为低电平,Q3导通,Q4截止,由于Q3的导通,Q7、Q11也导通,同时由于Q4截止,Q8、Q12处于截止状态,所以此时电机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Q7、电机、Q11、地即从电机的负端流向正端。当后退时,P2.0为低电平,P2.1为高电平,Q3截止,Q4导通,由于Q4的导通,Q8、Q12也导通,同时由于Q3的截止,Q7、Q11处于截止状态,所以此时电机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Q8、电机、Q12、地,即电动机正端流向负端。3.6显示、键盘电路的设计为了使本设计更加趋于完善,充分利用单片机的资源,增添了一些发挥部分3.6.1 显示电路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常用的显示器件是LED(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和LCD(液晶显示器)。这两种器件都具有成本低廉、配置灵活、与单片机接口方便的特点。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也开始出现有配置简易形式的CRT接口,以方便图形显示。本设计采用的是LED显示器。1.LED结构与显示方式 LED显示器结构与原理LED显示块是由发光二极管显示字段的显示器件,也称数码管。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通常使用的是7段LED。这种显示块有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如下图3-8所示。共阴极LED显示块的发光二极管阴极共地。如图3-8(a)所示,当某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高电平时,发光二极管点亮;共阳极LED显示块的发光二极管阳极并接(在系统中,接驱动电源)。如图3-8(b)所示。当某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为低电平时,发光二极管点亮。图3-8 LED数码管通常的7段LED显示块中有8个发光二极管,故也称做8段显示器,其中7个发光二极管构成7笔字形“8”;一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小数点的“.”。7段发光二极管,再加上一个小数点位,共计8段,因此提供LED显示器的字形数据正好一个字节。其对应关系如下表3-1所示:表3-1 LED管脚对应关系D7D6D5D4D3D2D1D0DpgfedcbaLED显示块与单片机接口非常容易,只要将一个8位的并行输出口与显示块的发光二极管引脚相连即可。8位并行输出口输出不同的字节数据或字符,如表3-2所示。通常将控制发光二极管的8位字节数据称为段选码或称字形代码,公共极称为位选线。共阴极与共阳极的段选码互为补数。表3-2 7段LED段选码显示字符共阴极段选码共阳极段选码显示字符共阴极段选码共阳极段选码03FHC0HC39HC6H106HF9Hd5EHA1H25BHA4HE79H86H34FHB0HF71H8EH466H99HP73H8CH56DH92HU3EHC1H67DH82Hy6EH91H707HF8H8.FFH00H87FH80H“灭”00HFFH96FH90HA77H88Hb7CH83H LED显示器与显示方始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经常要使用LED显示块构成N位LED显示器。N位LED显示器有N根位选线和8*N根段选线。根据显示方式不同,位选线与段选线的连接方法不同。段选线控制要显示什么样的字符,而位选线则控制要在哪一位上显示这个字符。LED显示器有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两种方式。 LED静态显示方式。所谓静态显示就是当显示器显示某一字符时,相应段的发光二极管恒定的导通或截止,并且显示器的各位可以同时显示。静态显示时,较小的驱动电流就能较高的显示亮度。N位静态显示器要求有N*8根I/O口线,占用I/O口线资源较多。故在位数较多时往往不采用静态显示,而是采用动态显示方式。LED动态显示方式。所谓动态显示就是一位一位地轮流点亮显示器的各个位(扫描),对于显示器的每一位而言,每隔一段时间点亮一次。显示器的亮度既于与导通电流有关,也与点亮时间和间隔时间的比例有关。利用单片机的一个口通过移位寄存器数码管,由于水平有限,所以在本设计中数码管只显示发射电路中所按下的键盘代码,不能显示小汽车的行驶里程和行驶速度。3.6.2 键盘接口电路的设计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为了控制其运行状态,需要向系统输入一些命令或数据,因此应用系统中应设有键盘,这些键包括数字键、功能键和组合控制键等。这些按键或键盘都是以开关状态来设置控制功能或输入数据的。但是这些开关决不仅仅是简单的电平输入。本电路设计是采用遥控控制的,所以自然需要键盘。1.键输入过程与软件结构当所设置的功能键或数字键按下时,单片机应用系统应完成该按键所设置的功能,因此键盘信息输入是与软件结构密切相关的。对于某些简单的应用系统,如对于智能仪器来说,键输入程序是整个应用程序的核心部分。在MCS-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中设有散转指令JMP A+DPTR,可以看成是专门配合键盘信息输入而设置的指令,或是键盘信息输入的软件接口。键扫描查键号JMPA+DPTR有无键按下00#按键应用程序01#按键应用程序NN#按键应用程序. .图3-9 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键输入软件框图如图3-9是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键输入软件框图。对于任何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键盘总要有其相应的接口电路与CPU相连接,通过软件了解键盘输入信息。而CPU可以采用中断方式或查询方式来了解有无键输入,并检查是哪一个键按下,将键号送入累加器ACC,然后通过散转指令转去执行相应的程序,以完成该键应完成的功 能,最后又返回到原始状态。2.键盘输入接口与软件应解决的任务CPU对键盘操作的响应要满足时时性,即及时发现键盘操作,及时做出响应,因此键输入接口软件应可靠而快速地实现键信息输入与键功能任务,为此应用系统应解决下列问题。 键开关状态的可靠输入键盘的操作,无论是按键或键盘都是利用机械触点的合、断作用。一个电压信号通过机械触点的合、断开过程。由于机械触点的弹性作用,在闭合及断开瞬间均有抖动过程,会出现一系列负脉冲。抖动时间的长短,与开关的机械特性有关,一般为510ms。按键的稳定闭合期,由操作人员的按键动作所决定,一般为十分之几秒到几秒的时间。为了保证CPU对键的一次闭合,仅做一次键输入处理,必须去除抖动影响。通常去除抖动影响的措施有硬、软件两种,对于系统软件量不大的场合,采用软件去除抖动既节省硬件开销,又很实用且有效。采用软件去除抖动影响的办法是:检测到有键按下时,执行一个10ms的延时程序后,再确认该键电平是否仍保持闭合状态电平,如保持闭合状态电平确认确实有键按下,从而消除了抖动的影响。 按键监测与编制键盘程序对于单片机应用系统,键盘扫描只是CPU工作的一部分,键盘处理只是在有键按下时才有意义,对是否有键按下的信息检测方式有中断与查询两种方式。不同的应用场合,所采用的键盘检测手段不同。在编制键盘控制程序时应考虑如下问题: 监测有无按键按下; 有键按下后,在无硬件去抖电路时,应用软件延时方法去除抖动影响; 有可靠的逻辑处理方法,比如是采用双键琐定方式还是N键轮回方式,如采用N键琐定,即只处理一个键,其间按下又松开的键不昌盛影响;不管一次按键持续时间有多长,仅执行一次按键功能程序等; 给出确定的键号以满足散转指令要求。3.按键结构 按键结构有独立式按键结构和矩阵式按键结构。独立式按键是指直接用I/O口线构成的单个按键电路,每个独立式按键单独占用一根I/O口线,每根I/O口线的按键工作不会影响其他I/O口线的工作状态,它适用于按键比较少的电路中。矩阵式键盘适用于按键比较多的场合,它由行线和列线组成,按键位于行、列的交叉点上,行线和列线分别连接在按键开关的两端。3.7 稳压、报警、复位电路如图3-10所示:图3-10稳压、报警、复位电路由于8051单片机正常的工作电压为+5V,为了保证电压为+5V,需要加+5V稳压电路,如图38所示,输入略大于5V的电压经过7805稳压后输出电压为+5V,可以保证单片机的正常工作。二极管D10起到电压指示的作用。电容C2在此起滤波的作用。 电容C3、电阻R12、按键SPW构成复位电路,由于单片机的RESET为高电平时复位,在通电瞬间电流经电容C3、电阻R12给电容充电,直到饱和,在充电开始的很短时间里RESET为高电平,因此该电路有开机复位的功能。正常工作时按SPW键,起到复位作用。 电阻R13、三极管8550、蜂鸣器U2构成报警电路,8550为PNP型三极管,低电平时导通,电流流过蜂鸣器,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第4章 单片机软件的设计与分析4.1 时钟程序设计程序简介: 程序初始化,设置时,分,秒,的存储单元,打开定时器中断。接着键盘扫描,然后判断是否有键按下,没有就有键按下就返回继续扫描键盘。有键按下,则更改相应的存储单元值,并进行显示,然后返回键盘扫描,从而达到校时的目的。设置50ms定时器中断,R7初值为20,每中断一次R7中的值减一,R7中的值为0时,1秒时间到,存储单元中的值加1,同时显示,依次循环。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1所示: 键盘扫描是否有键按下开机初始化更改存储单元的值 显示 中断入口 关中断一秒到否更改存储单 元的值 显示 退出中段断 NO YES YES NO 图4-1 主程序流程图37时钟程序:ORG 0000H AJMP START ORG 000BH AJMP T0START: MOV R7,#20 MOV R6,#06H MOV R5,#03H MOV SCON,#00H MOV TMOD,#01H MOV TH0,#3CH MOV TL0,#0BH SETB TR0 SETB EA SETB ET0 MOV 40H,#00H MOV 41H,#00H MOV 42H,#00H MOV 43H,#00H MOV 44H,#00H MOV 45H,#00H MOV DPTR,#TAB MOV R0,#45H MOV R1,#40HSS: MOV A,R0 MOVC A,A+DPTR MOV SBUF,A JNB TI,$ CLR TI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