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灰土挤密桩施工的技术要求.doc_第1页
关于对灰土挤密桩施工的技术要求.doc_第2页
关于对灰土挤密桩施工的技术要求.doc_第3页
关于对灰土挤密桩施工的技术要求.doc_第4页
关于对灰土挤密桩施工的技术要求.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对灰土挤密桩施工技术要求的通知各施工单位、总监办:为确保王庄堡至繁峙高速公路合理、科学、规范化施工,打造优质、安全工程。现就灰土挤密桩施工技术要求强调如下: 一、灰土桩施工1、施工现场清理施工前应清除施工场地范围内的附着物和表层的松土至天然密实的地基上,进行一定的平整和碾压,并检查天然地基的含水量是否接近最佳含水量。进行大规模的灰土挤密桩施工前应先进行试验桩的施工,试验桩的目的是进行成孔、夯填工艺和挤密效果的观测,确定分层填筑的层厚和每层的最少夯击次数,得出各项技术参数。2、灰土拌制灰土挤密桩灰土质量比为6%,桩体用灰土夯填时要拌和均匀,每批回填的灰土现场都做含水量试验,当含水量低时,采用加水增湿,使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灰土要现配现用,当天用完。3、成孔挤密(1)桩机就位:桩机就位要平稳,桩管与桩孔中心相互对中,桩管倾斜度不得大于1.5%H(H为桩长),施工中桩架不应发生位移和倾斜。(2)施工顺序:确保挤密效果,避免塌孔,从里至外间隔进行,隔行单排跳打,三遍打完。4、夯填成桩(1)每层投料量不得大于试验确定的数量,每层的夯击次数必须大于试验确定的次数,夯锤的落距应不小于50 cm,并观察夯锤下落接触夯层的瞬间是否有力,以保证灰土密实度不小于96%。填料、夯击交替进行,均匀夯击至设计标高以上20-30cm时为止。桩顶及地面间的空档采用素土夯填轻击处理,待做桩上的灰土垫层时,将超出设计桩顶的桩头及松动土层挖除。(2)顺序应先外排后内排,按成孔间隔的孔位进行,以免因振动挤压造成相邻桩孔缩孔或坍孔。(3)灰土运至现场倒料时应远离孔口一定距离,一般应大于2m,以免造成坍孔和灰土直接倾倒入孔内。(4)应尽量避免在雨雪天气和夜间施工,在暑期施工应有防晒设施,并注意灰土的水分散失。(5)每个桩孔回填夯实过程及填料实际用量应认真做好记录,并按施工图逐根对照检查,以免漏填。一个施工段落的灰土挤密桩施工完成后可用平地机或推土机将表层的浮土刮除一定厚度,露出桩头进行检查和清点,如有遗漏应进行补打。(6)灰土挤密桩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检测,经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应及时进行上部的灰土垫层施工,并做好临时排水,避免处理好的地基遭受雨水浸泡。5、垫层 灰土挤密桩桩顶设置30cm质量比为6%的灰土垫层,分两层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在边缘和接缝处应增加碾压遍数,压实系数不小于0.95。灰土垫层经逐层抽样检验合格后,再铺碾第二层。二、质量控制1、灰土选料、配合比和含水量应符合规范要求,拌和均匀,当日拌和当日用完。2、成孔时控制桩管的垂直度,缓慢提升桩管,回落土控制在0.5m之内。3、填料前控制空夯的次数,直到听到清脆声音为止。4、夯填时严格遵守“三锹四锤”,控制灰土的回填深度。5、灰土挤密桩施工后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不小于0.93。6、检测施工前要对所施工挤密桩全面清查一遍,以免有漏桩的现象。7、施工时桩孔出现缩颈现象,采取向桩孔内填含水量较低的素土,稍等一段时间后,再重新成孔。8、施工中出现塌孔现象,采取沿孔壁均匀缓慢注入一部分水,待水扩散稍等一段时间后,向桩孔内夯填含水量适当的素土或灰土,再重新成孔。三、质量检测灰土挤密桩的加固效果可用静载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等方法原位检测。1、桩身密实度检测桩身密实度检测是为了检查桩孔的夯填质量,检测方法可采用轻型触探或环刀深层取样法进行检测。一般随机抽查数量不小于桩总数的2%,同时每工作班至少抽查2根,并应在成桩后48h内进行,其桩身密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其桩体平均压实系数不小于0.96)。2、桩间土的挤密效果检测桩间土的挤密效果检测可采用环刀法或灌砂法进行分层开剖检测其任意相邻3根桩构成的挤密单元内的各层土体的干密度及密实度,与挤密前原状土的室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挤密效果。3、一周后,通过竖向静载荷试验来确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随机抽取桩孔总数0.5%的点进行检测,要求灰土挤密桩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应达到180Kpa。4、质量比为6%的灰土垫层分两层回填,每层按检测要求随机采用环刀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要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5。5、处理后地基应进行黄土湿陷性检测,可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