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docx_第1页
中医骨伤科学.docx_第2页
中医骨伤科学.docx_第3页
中医骨伤科学.docx_第4页
中医骨伤科学.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伤科发展简史四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清吴谦医学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归纳的正骨八法内容是什么?摸、接、端、提、推、拿、按、摩。何谓中医伤科学?中医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3方先之、尚天裕等编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提出治疗骨折的四项原则是?治疗骨折的四项原则是: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四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1损伤的定义是什么?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2直接暴力所致损伤的特征是什么?直接暴力所致损伤发生在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创伤、挫伤及伤处骨折、脱位等。3间接暴力所致损伤的特征是什么?间接暴力所致损伤都发生在远离外力作用的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可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损伤的症状和体征三名词解释:(简要说明或解释一个概念或名词)骨擦音:骨折时,由于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檫而产生,一般在检查骨折局部时,用手触摸可感觉到。2异常活动:受伤前不能活动的骨干部位,在骨折后出现屈曲、旋转等不正常活动。3关节盂空虚:原来位于关节盂的骨端脱出,处于异常位置,致使关节盂空虚,这是脱位的特征。4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这种情况,称为弹性固定。骨病的症状体征三名词解释(简要说明或解释一个概念或名词)1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称为骨病。骨病不仅产生局部病损与机能障碍,而且可能影响整个机体的形态与功能,如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2筋肉挛缩:身体某群筋肉持久性挛缩,可引起关节畸形与活动功能障碍。如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呈爪状手。四诊三名词解释(简要说明或解释一个概念或名词)1弹响指:屈拇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在作伸屈手指时可听到弹响声,多系肌腱通过肥厚之腱鞘所产生,这种狭窄性腱鞘炎称为弹响指。2捻发音:肌腱周围炎或皮下气肿在检查时常可听到好似捻干燥头发时发出的一种声音,称为捻发音。四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1何谓骨擦音?骨折患者经治疗后骨擦音已消失,表示什么?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骨折患者经治疗后,骨擦音消失表示骨折已经愈合。2关节脱位复位时,当听到入臼声后是否需要继续增加拔伸牵引力? 为什么?关节脱位复位时,听到入臼声后应立即停止增加拔伸牵引力,以免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被过度拔牵而增加损伤。3伤科问诊中问疼痛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要详细询问疼痛的起始日期、部位、性质、程度。应问清患者是剧痛、酸痛还是麻木;疼痛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麻木的范围是在扩大还是缩小;痛点固定不移或游走;有无放射痛,放射到何处;服止痛药后能否减轻;各种不同的动作(负重、咳嗽、喷嚏等)对疼痛有何影响;与气候变化有无关系;劳累、休息及昼夜对疼痛程度有无影响等。骨与关节检查法三名词解释(简要说明或解释一个概念或名词)1 肌容量:观察肢体外形有无肌肉萎缩、挛缩、畸形。测量肢围(周径)时,应根据病人情况(成年人或儿童),规定测量的部位。如测量肿胀时取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肌腹部。2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3疼痛弧:嘱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肩外展到6001200范围时,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这一特定区域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由于冈上肌腱在肩峰下面摩擦,撞击所致,说明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4骨盆挤压试验:患者仰位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如果患处出现疼痛,即骨盆挤压试验为阳性。提示有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四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1何谓摸诊?摸诊又称摸法,通过医者的手对损伤局部进行认真触摸,以了解损伤的性质程度,判断有无骨折、脱位,以及骨折、脱位的移位方向等。2对难以精确测量角度的部位,关节活动功能如何检查?对难以精确测量角度的部位,关节活动功能可用测量长度的方法以记录各骨的相对移位范围。例如,颈椎前屈活动可测下颌至胸骨柄的距离,腰椎前屈测量下垂的中指尖与地面的距离五 论述题(要求论点明确,论述合理)1试述肌力测定标准?肌力测定标准可分为以下6级:0级 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级 肌肉有微弱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级 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在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痪)。级 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级 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级 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2骨与关节测量检查时应注意哪些事项?骨与关节测量检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测量前应注意有无先天、后天畸形,防止混淆。(2)患肢与健肢须放在完全对称的位置上,如患肢在外展位,健肢必须放在同样角度的外展位。(3)定点要准确,可在起点及止点做好标记,带尺要拉紧。5直腿抬高试验如何检查?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以抬高700900而无任何不适感觉;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或麻木者为阳性。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膝关节回旋挤压试验(Mc Murray征)的检查步骤怎样进行?表明什么问题?回旋挤压试验(Mc Murray征):又称回旋研磨试验。取仰卧位,使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充分屈曲,尽量使足跟碰触臀部。检查内侧半月板时,检查者一手握膝部以稳定大腿及注意膝关节内的感觉,另一手握足部使小腿在充分外旋、外展位伸直膝关节,在伸直过程中,股骨髁经过半月板损伤部位时,因产生摩擦可感触到或听到弹响声,同时患者感觉膝关节内侧有弹响和疼痛。检查外侧半月板时,在使小腿充分内收、内旋位伸直膝关节时,出现膝关节外侧有弹响和疼痛。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4搭肩试验如何检查?阳性征说明什么问题?搭肩试验:又称为肩关节内收试验。嘱患者端坐位或站立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手能够搭于对侧肩部,且肘部能贴近胸壁即为正常。如果手能够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者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均为阳性体征,提示可能有肩关节脱位。治疗方法 药物四名词解释(简要说明或解释一个概念或名词)1温阳驱寒法:用温阳通络的药物,使阴寒凝滞之邪得以驱散,适用于阴寒内盛之骨痨或附骨疽。2开窍活血法:用辛香开窍、活血化瘀、镇心安神的药物,以治疗跌仆损伤后气血逆乱、气滞血瘀、瘀血攻心、神昏窍闭等危重症的一种救急方法。、3酒剂:又称为外用药酒或外用伤药水,是用药与白酒、醋浸制而成,一般酒、醋之比为8:2,也有单用酒浸者。4热敷熏洗:将药物置于锅或盆中加水煮沸后熏洗患处的一种方法。五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1何谓补气养血法?补气养血法是使用补气养血药物,使气血旺盛以濡养筋骨的治疗方法。2简述药膏的配制方法药膏的配制是将药碾成细末,然后加饴糖、蜜、油、水、鲜草药汁、酒、醋或医用凡士林等,调匀如厚糊状,涂敷伤处。六论述题(要求论点明确,论述合理)1试述损伤初期行气消瘀法的适应症,常用方剂及注意事项。 行气消瘀法适用于损伤后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或有某种禁忌而不能猛攻急下者。常用的方剂有消瘀活血为主的桃红四物汤等;以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散等;以及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并重的血府逐瘀汤等。临证可根据损伤的不同,或重于活血化瘀,或重于行气止痛,或活血行气并重。行气消瘀法属于消法,具有消散瘀血的作用。行气消瘀方剂一般并不峻猛,如需逐瘀通下,可与攻下药配合。对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虚、妊娠产后、月经期间、幼儿等不宜猛攻破散者,可遵王好古“虚人不宜下者,宜四物汤加穿山甲”之法治之2临床如何按损伤部位辨证用药?临床应用可根据损伤部位选方用药:头面部用通窍活血汤、清上瘀血汤,四肢损伤用桃红四物汤,胸胁部伤可用复元活血汤,腹部损伤可用膈下逐瘀汤,腰及小腹部损伤可用少腹逐瘀汤、大成汤、桃核承气汤,全身多处损伤可用血府逐瘀汤或身痛逐瘀汤加味。3试述药膏的种类、临床应用应注意什么?药膏按功用可分为消瘀退肿止痛类、舒筋活血类、接骨续筋类、温经通络类、清热解毒类、生肌拔毒长肉类等六类。临床应用时应注意:(1)在应用时摊在棉垫或纱布上,大小根据敷贴范围而定,同时应以尽量发挥药物疗效、减少刺激、便于换药为原则 。(2)换药时间,一般为24天换1次,凡用水、酒、鲜药汁调敷药时,需随调随用勤换。生肌拔毒类药物也应勤换药,以免脓水浸淫皮肤。(3)药膏一般随调随用。(4)过敏患者,应注意及时停药,严重者给予抗过敏治疗。4何谓热熨药,常用有哪几种剂型?热熨药是选用温经祛寒、行气活血止痛的药物,加热后用布包裹,热熨患处,借助其热力作用于局部,适用于不易外洗的腰脊躯体之新伤、陈伤。常用的剂型有:坎离砂、熨药及其他(如民间采用热布包罨脐)等几种。手法三名词解释(简要说明或解释一个概念或名词)1功能对位: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矫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要求。2端挤:内外侧移位用端挤手法。操作时,医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拇指反方向用力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挤迫。四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1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如何叙述手法与正骨八法的概念?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该书还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归纳为正骨八法。2试述折顶手法的操作要点。横断或锯齿样骨折,如患者肌肉发达,单靠牵引力量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折顶法。操作时,术者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在牵引下两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远近端骨皮质已经相顶时,而后骤然反折。反折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将下陷的骨折端猛力向上提起,而拇指仍然用力将突出的骨折端继续下压,这样较容易矫正骨折的重叠移位畸形。背向移位的斜面骨折如何应用回旋手法复位?背向移位的斜面骨折,虽用大力牵引也难使断端分离,因此必须根据受伤的力学原理,判断背向移位的途径,以骨折移位的相反方向,旋转回旋手法。操作时必须谨慎,两骨折段需相互紧贴,以免损伤软组织,若感到回旋时有阻力,应改变方向,使背向移位的骨折达到完全复位。固定四名词解释(简要说明或解释一个概念或名词)1 外固定器固定:应用骨圆针或螺纹针穿入骨折远近两端骨干上,外用固定器使骨折复位并固定,称为外固定器固定。2 骨牵引: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称为骨牵引。3 内固定:内固定是在骨折复位后,用金属内固定物维持骨折复位的一种方法。临床有两种置入方法:一种是切开后置入内固定物;二是闭合复位,在X线透视下将钢针插入固定骨折。五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2试述牵引疗法的定义与分类?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利用悬垂之重量为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引力,以缓解肌肉紧张和强烈收缩,整复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以及对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和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多用于四肢和脊柱。可以分为皮肤牵引、骨牵引和布托牵引等。1良好的固定方法应具备那些标准?良好的固定方法应具有以下标准:(1)能达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对被固定肢体周围的软组织无损伤,保持损伤处正常血运,不影响正常愈合;(2)能有效地固定骨折,消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旋转、剪切和成角外力,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条件;(3)对伤肢关节约束少,有利于早期功能活动;(4)对骨折整复位后的残留移位有矫正作用。骨折五、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 1. 骨折的移位方式有哪几种? 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2. 骨折的病因有哪些?分为外因和内因。(1)外因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及疲劳骨折;(2)内因包括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结构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等。3. 骨折特殊体症有那些? 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 4. 骨折局部的一般情况有哪些?一般情况: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5. 骨折的并发症有哪些?骨折的并发症:外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重要血管损伤、缺血性肌挛缩、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脂肪栓塞、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及结石、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6.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是什么? (1)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2)局部无异常活动;(3)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4)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5)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 第二、第四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7. 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是什么?(1)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2)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11. 骨折的愈合过程分几期? 分三期: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8.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哪些?有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包括年龄、健康情况等;局部因素包括骨折断面的接触、断端的血供、损伤的程度、感染的影响、固定和运动等。9. 骨折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10. 功能复位的标准是什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对线:骨折部位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成角移位若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塑形期有一定矫正和适应,成人不宜超过10,儿童不宜超过15;(2)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达1/3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应达3/4;(3)长度: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下肢骨折缩短2cm以内,若无骨骺损伤,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成人则要求缩短移位不超过1cm。12. 什么是骨折迟缓愈合?骨折经处理后,愈合速度缓慢,已超过该类骨折正常临床愈合时间较多,骨折端尚未连接,且患处仍有疼痛、压痛,纵轴叩击痛、异常活动现象,X线片上显示骨折端所产生的骨痂较少,骨折线不消失,骨折断端无硬化现象,而有轻度脱钙。但骨痂仍有继续生长的能力,只要找出发生的原因,作针对性的治疗,骨折还是可以连接起来的,称骨折迟缓愈合。13. 什么是骨折不愈合?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是什么? 骨折所需愈合时间再三延长后,骨折仍未愈合,断端仍有异常活动,X线片显示骨折断端互相分离,骨痂较少,两断端萎缩光滑,骨髓腔封闭,骨端硬化者称为骨折不愈合。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植骨术。14. 简述骨折三期使用内服药物的治则。 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接骨续筋。后期: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颈部筋伤(重点)五、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1落枕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晨起突感颈部疼痛不适,出现疼痛,头常歪向患侧,活功欠利,不能自由旋转后顾,如向后看时,须整个躯干向后转动。颈项部肌肉痉挛压痛,触及条索状硬结,斜方肌及大小菱形肌部位亦常有压痛。2颈椎病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六、论述题(要求论点明确,论述合理)1试述颈椎病的病因病机。颈椎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多因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引起。由于颈项部日常 活动频繁,活动度较大,易受外伤,因而中年以后颈部常易发生劳损。如从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会计,誊写、缝纫、刺绣等职业者或长期使用电脑者;或颈部受过外伤者;或由于年高肝肾不足,筋骨懈惰,引起椎间盘萎缩变性,弹力减小,向四周膨出,椎间隙变窄,继而出现椎体前后缘与钩椎关节的增生,小关节关系改变,椎体半脱位,椎间孔变窄,黄韧带肥厚、变性及项韧带钙化等一系列改变。椎体增生的骨赘可引起周围膨出的椎间盘、后纵韧带、关节囊的反应性充血、肿胀、纤维化、钙化等,共同形成混合性突出物。当此类劳损性改变影响到颈部神经根、颈部脊髓或颈部主要血管时,即可发生一系列相关的症状和体征。2试述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查要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查要点:症状: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走路欠灵、无力、打软腿、易拌倒,不能跨越障碍物。休息时症状缓解,紧张、劳累时加重,时缓时剧逐步加重。晚期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上肢活动欠灵活,双侧脊髓传导束的感觉与运动障碍,即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唇样骨赘,椎间孔变小。CT检查可见颈椎间盘变性,颈椎增生,椎管前后径缩小,脊髓受压等改变。MRI检查可显示受压节段脊髓有信号改变,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3试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查要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查要点:主要症见:单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力减弱、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可见猝倒发作。常因头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诱发或加重,头颈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最大特点。椎动脉血流检测及椎动脉造影可协助诊断,辨别椎动脉是否正常、有无压迫、迂曲、变细或阻滞。X线检查:可显示椎节不稳及钩椎关节侧方增生4.临床如何鉴别落枕与颈部扭挫伤?落枕与颈部扭挫伤均有颈项疼痛,头偏向患侧,患处肌肉痉挛压痛,颈项转侧受限等临床表现。二者相异之处鉴别如下:病因:颈部扭挫伤有明确的外伤史(扭伤或挫伤),而落枕系静力性损伤,多由睡眠姿势不良或枕头放置不当以及颈背遭受风寒侵袭所引起。发病年龄与季节:落枕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两季多发;而颈部扭挫伤与年龄、季节毫无关系。临床表现:颈部扭挫伤后局部可有轻度肿胀、压痛;落枕由风寒外束所致者,可有恶风、身热、头痛等表证。发病时间:落枕症状多于睡醒晨起后出现,而颈部扭挫伤在暴力作用后出现。并发症:颈部扭挫伤可兼有骨折、脱位或手臂麻痛等神经损伤症状;而落枕无此并发症,X线检查亦无阳性体征。肩部筋伤五、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1简述肩关节周围炎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肩关节周围炎与神经根型颈椎病都可出现肩臂部疼痛,但神经根型颈椎病有颈部疼痛和活动障碍,肩关节活动尚可,且无肩臂部压痛;而肩关节周围炎则无颈部疼痛和活动障碍,肩关节活动受限,肩臂部压痛明显。肩关节周围炎的肩臂部疼痛与神经走行无关;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肩臂部疼痛与颈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肩关节周围炎线检查多为阴性;神经根型颈椎病X线片多出现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等变化。六、论述题(要求论点明确,论述合理)1试述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因病理。五旬之人,肝肾渐衰、肾气不足、气血虚亏、筋肉失于濡养,加之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侵袭肩部而引起本症。外伤劳损为其外因,气血虚弱、血不荣筋为其内因。肩关节的关节囊与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了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而引起软组织的广泛粘连,致使肩关节活动发生障碍。肩部的骨折,脱位,臂部或前臂的骨折,因固定时间太长或在固定期间不注意肩关节的功能锻炼亦可诱发肩关节周围炎3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查要点是什么?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数患者呈慢性发病,少数有外伤史。初时肩周微有疼痛,常不引起注意。12周后,疼痛逐渐加重,肩部酸痛,夜间尤甚,肩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开始受限,逐步发展成肩关节活动广泛受限。外伤诱发者,外伤后肩关节外展功能迟迟不能恢复,且肩周疼痛持续不愈,甚至加重。检查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前、后、外侧均可有压痛,病程长者可见肩臂肌肉萎缩,尤以三角肌为明显。肩外展试验阳性,即肩外展功能受限,继续被动外展时,肩部随之高耸。此时一手触摸住肩胛骨下角,一手将患肩继续外展时,可感到肩胛骨随之向外上转动,这说明肩关节已有粘连。重者外展、外旋、后伸等各方向功能活动均受到严重限制。X线检查多属阴性,有时可见骨质疏松、冈上肌腱钙化或大结节处有密度增高的阴影肘部筋伤六、论述题(要求论点明确,论述合理)1肘部扭挫伤的临床特点是什么?检查肘部扭伤时应注意什么?(1)肘部扭挫伤的临床特点主要有:有明显外伤史;肘关节处于半屈伸位;弥漫性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有时可出现瘀斑;压痛点往往在肘关节的内后方和内侧副韧带附着部。(2)检查肘关节扭挫伤时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严重的扭挫伤要注意与骨折相区别,环状韧带的断裂常使桡骨头脱位合并尺骨上段骨折。在成人,通过X线摄片易确定有无合并骨折,在儿童骨骺损伤时较难区别,可与健侧同时拍片对比,避免漏诊。部分严重的肘部扭挫伤,有可能是肘关节错缝后已经自动复位,只有关节明显肿胀,已无脱位征,易误认为单纯扭伤,在后期可出现血肿钙化,并影响肘关节的伸屈功能。腰部筋伤五、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3试述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的特点。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咳嗽、喷嚏、大便时,均可使腹腔内压升高,腰腿疼痛加剧;步行、弯腰、伸膝等牵拉神经根,也使疼痛加剧;屈髋、屈膝卧床休息可使疼痛减轻。4试述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方法。(1)压痛点:在腰5、骶1棘突间隙旁有压痛和叩击痛,并向患侧下肢放射。(2)感觉障碍区: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异常。(3)肌力改变:踝跖屈和立位单腿翘足跟力减弱。(4)腱反射改变: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试述腰4、腰5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方法。(1)压痛点:在腰4、腰5棘突间隙旁有压痛和叩击痛,并向患侧下肢放射。(2)感觉障碍区: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前内侧和足底皮肤感觉异常。(3)肌力改变:伸肌力减退六、论述题(要求论点明确,论述合理)2试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治法。急性期或初期治宜活血舒筋,可用舒筋活血汤加减;慢性期或病程久者,体质多虚,治宜补养肝肾、宣痹活络,内服补肾壮筋汤等;兼有风寒湿者,宜温经通络,方用大活络丹等。4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法的要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腿痛疾患,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最易发生的部位是L45、L5S1之间。主要症状: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时,腹腔内压升高,使腰腿疼痛加剧;步行、弯腰、伸膝起坐等牵拉神经根的动作,也可使疼痛加剧。屈髋屈膝、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主要体征:腰部畸形: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腰部压痛和叩痛:突出的椎间隙棘突旁有压痛和叩击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皮肤感觉障碍:小腿、足部及马鞍区感觉障碍。肌力减退或肌萎缩:受压神经根所支配肌肉可出现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膝反射或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能帮助明确诊断和了解病情的轻重。治疗:以理筋手法为主,配合牵引、药物、卧床及练功等,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七、病案分析题(对病例进行诊断、分析及作出相应的处理)1王某,男,29岁,以腰痛10天、加重伴右下肢疼痛3天为主诉来院就诊。患者10天前因感受风寒出现腰痛,经拔罐治疗疼痛减轻,3天前日弯腰用力不当致腰痛加重,且出现右下肢疼痛,咳嗽、喷嚏、排便时疼痛加重。查体:脊柱向右侧弯,腰椎生理曲度消失,腰部活动范围:前屈45,后伸15,左侧屈15,右侧屈5。L45、L5S1棘突间及右旁压痛阳性,且向右小腿后侧及踝部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左80、右30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右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皮肤感觉迟钝,右足伸肌力减弱,右跟腱反射未引出。舌暗红,苔白,脉弦。腰椎X线片示:腰椎曲度变直,略向右侧突,腰5骶1椎间隙略窄。要求:请作出该患者诊断、病因病机简析、主要鉴别诊断及非手术治疗方案。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简析:腰部感受风寒,邪侵肾经,气机不得宣通,不通则腰痛;加之弯腰用力不当,退变的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加重与右下肢放射性疼痛。舌暗红、苔白,脉弦为气血瘀滞之象。鉴别诊断:腰椎椎管狭窄症:该病人为青壮年,无明显间歇性跛行,且主诉、体征相符,故不考虑腰椎椎管狭窄症。梨状肌综合征:该病人臀部疼痛不明显,腰部压痛、放射痛明显,且有脊柱侧弯畸形。而梨状肌综合征病人腰部无明显压痛和畸形,臀部疼痛与梨状肌部压痛明显,故可排除。非手术治疗方案:做腰腿痛处按摩、推扳、牵抖、滚摇等理筋手法;中药治以活血舒筋,可用舒筋活血汤加减;骨盆牵引:每侧肢体各用1015kg重量牵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练功活动:腰腿痛症状减轻后,应积极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可采用飞燕点水、五点支撑练功等;严格卧硬板床休息3周。2林某,男,35岁,教师。患者诉:3天前在街上行走,足蹋西瓜皮,“扭伤”髋部,右臀疼痛剧烈,呈持续刀割样,右下肢也有放射疼痛;髋部活动受限,走路跛行。查体:腰部无明显畸形,右环跳穴处压痛,并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至60时,疼痛明显,60以后疼痛反而减轻。要求:明确该患者的诊断;简述发病机制;拟定近期外治法治疗方案。(1)诊断:梨状肌综合征。(2)发病机制:髋部扭闪,外力使梨状肌猛烈收缩,造成损伤,损伤的梨状肌压迫或刺激坐骨神经而引发本病。(3)拟采用的外治法有:理筋手法:俯卧位在臀腿痛处依次作按压,弹拨梨状肌,给予以舒筋和络手法。针灸疗法:取阿是穴、环跳、殷门、承扶、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用泻法。急性期疼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将患肢保持在外旋、外展位,避免髋关节的旋转动作,使梨状肌处于松弛状态。骨性关节炎(重点)五、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简述骨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骨性关节炎X线表现为: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有硬化和囊腔形成。到晚期,关节面凹凸不平,骨端变形,边缘有骨质增生,关节内可有游离体。脊柱发生骨性关节炎时,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变尖,可见唇形骨质增生。六、论述题(要求论点明确,论述合理)试述骨性关节炎的诊查要点。1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早期为钝性,以后逐渐加重,可出现典型的“休息痛”与“晨僵”,患者会感到静止时疼痛,即关节处于一定的位置过久,或在清晨起床时,感到关节疼痛与僵硬;稍活动后疼痛减轻;如活动过多,因关节摩擦又产生疼痛。颈椎发生本病时,可有颈项疼痛不适,或上肢放射性疼痛,腰椎发生本病时,腰部疼痛不适,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2体格检查时可见患病关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时可有软骨摩擦音,有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和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