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音乐类艺术特长生招生简章.doc_第1页
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音乐类艺术特长生招生简章.doc_第2页
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音乐类艺术特长生招生简章.doc_第3页
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音乐类艺术特长生招生简章.doc_第4页
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音乐类艺术特长生招生简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音乐类艺术特长生招生简章 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音乐类艺术特长生招生简章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我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推动我校艺术教育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普通高校招收艺术特长生工作的规定,我校2009年继续面向江苏省招收音乐类艺术特长生。 一、报名条件: (一)思想品德良好、学习成绩良好、身体健康,符合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关于报考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特长生招收规定的江苏考生。 (二)特长项目: 1、器乐类: 西洋乐类: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竖琴、定音鼓、小军鼓 民乐类:唢呐、竹笛、笙、抱笙、二胡、板胡、琵琶、柳琴、扬琴、中阮、三弦、古筝、排鼓、木琴 2、声乐类: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3、舞蹈类:民族、芭蕾、现代舞均可,不包含街舞、霹雳舞 二、报考办法 (一)凡符合报考条件者,必须填写南京师范大学艺术特长生考生报名登记表,同时提供本人身份证、等级证书等复印件。 (二)以上材料必须于2008年12月20日(以邮戳为准)前报送至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邮编:210097),逾期不予受理。以上材料恕不退回。 (三)以上材料经审查合格者,必须参加我校艺术特长生的专项测试。 (四)专项测试 1、报名时间:2009年1月11日上午8:30至下午16:00。报名时须提供本人身份证、等级证书、获奖证书等原件。 2、报名地点: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3、测试时间:2009年1月12日上午8:30开始。 4、测试地点: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南京市宁海路122号)10号楼。 5、测试说明:测试不分初复试。乐器、伴奏、服装、道具一律自备。 6、测试内容 器乐和声乐类:考生需报两首曲目。器乐和声乐评委可根据情况要求考生表演乐曲的全部或片段,或者要求考生加演另一首曲目。表演限时5分钟。 基本功测试:声乐类考视唱,器乐类考视奏。视奏一般为五线谱,声乐视唱、民乐视奏中考生可选择简谱。 舞蹈类:考生需准备两个不同风格的节目,现场自选一个表演。评委可根据情况要求考生加演另一个节目的全部或者片段,表演限时5分钟。 7、成绩通知:测试结束后,我校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测试成绩、招收项目及人数等情况确定可以报考我校的合格人选,并在我校本科招生网上公示后将测试合格人选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和公示。测试结果将于2009年2月底前按考生的登记地址寄达考生。 三、文化考试 考生必须按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规定参加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文化科目考试方案及计分办法均按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文件规定执行。 四、录取方案 取得我校专项测试合格证,符合我校招生章程(届时将通过我校本科招生网向社会公布)且本一或本二平行志愿 A 院校志愿报考我校及专业志愿填报指定的招收专业(届时将通过我校本科招生网向社会公布)的艺术特长生,我校将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制定的关于招收艺术特长生的有关政策和我校艺术特长生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五、其他说明 (一)本简章如与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相抵触的,则以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为准。 (二)合格考生的高考文化成绩单请于2009年6月26日前报至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邮编:210097),2009年6月29日前将考生志愿表报给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逾期不予受理,由此带来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被我校录取的艺术特长生,自然成为学校大学生艺术团成员,除正常参加所录取专业的学习外,还须参加我校艺术教育中心安排组织的训练、演出和参赛等活动。 (四)咨询电话:83720759、83598534,咨询网址:。 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二八年十一月 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体育特长生招生简章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录取工作,不断推动我校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加强校际间的大学体育交流,培养文化层次高的体育工作人才,并力争在国家、省、市各类大学生的体育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招办)有关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着“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综合评价及择优录取”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领导 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工作是我校本科招生录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接受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全面领导。具体的对外联络、计划制定、考核选拔、审核录取、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工作由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落实,并及时向学校本科招生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二、招生对象 国家体育总局、中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六部局2002年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体人字2002411号)文件规定的优秀退役运动员(以下简称退役运动员);符合当年教育部和有关省招办规定的报考普通高等学校的高水平运动员报名条件,且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专项测试后被认定为合格以上(含合格)的考生。江苏省外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等级必须是一级(含一级)以上。 三、招收运动项目、专业及计划 招收运动项目为田径、网球。除艺术类及学校当年限定的特殊专业外均可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招收计划数列入国家核定的学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内,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招收计划规模。 四、报名及选拔程序 1.凡报考我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必须填写南京师范大学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情况登记表,同时提供本人考前原始的成绩册、获奖证书、等级证书和本人身份证等复印件材料。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相关规定,江苏考生由省教育考试院集中公示无异议后,方可取得报考资格。 2.网球专项的考生必须于2008年12月25日前,田径专项的考生必须于2009年3月10日前(均以邮戳为准)将以上材料报到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邮编:210097),逾期不予受理。申请材料恕不退回。 3.经学校审核凡符合条件的江苏籍田径或网球高水平运动员(不含退役运动员)以及江苏籍以外的田径或网球国家一级高水平运动员(不含退役运动员),须持本人身份证、考前原始成绩册、获奖证书、等级证书等原件材料到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南京市宁海路122号700号楼)报名分别参加我校组织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网球和田径项目的单测,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经审核凡符合条件的江苏籍田径高水平运动员(不含退役运动员)必须参加田径项目江苏省高校联合测试(以下简称联测),具体时间、地点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江苏省外考生所在省份有高水平专项统测或联测的,考生还必须参加统测或联测并得到当地省招办对运动成绩的认可。 5、经测试,测试结论达到优秀等级的高水平运动员及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必须按规定时间到我校接受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单独考试(以下简称为文考),具体考试时间、地点将在我校本科招生网上另行通知。 6、单测和文考工作必须全面接受校纪委监察部门和招办的监督与管理。 7、测试结束后,学校将根据测试成绩、文考成绩、招收项目及人数等情况确定可以报考我校的合格人选,在我校本科招生网上公示一周后将测试合格人选上报生源所在省招办和教育部备案,并由教育部和有关省招办集中公示合格名单。 8.对不参加我校相关测试或文考(文考仅测试结论达到优秀等级的高水平运动员及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参加)的高水平运动员,我校一律不予录取。 9、经教育部和有关省招办公示无异义,联测或单测等级为合格的考生必须按要求在户口所在地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生的高考文化成绩单请于2009年6月26日前报至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2009年6月29日前将考生志愿表报给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邮编:210097),逾期不予受理。 五、录取工作 1.录取的政策将按教育部和有关省招办制定的关于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有关规定执行。 2.考生必须按公办本科普通类批次院校第一志愿(平行志愿A院校志愿栏)报考我校。 3.录取到除体育、艺术类以外各专业的高水平运动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运动员原则上应该具备参加学校代表队水平。 (2)必须征得有关接受学院党政联席会议书面同意并占用该学院招生计划。同时报请学校招生领导小组核准后方可作为拟录取对象。 (3)由本人申请,并经学校本科招生领导小组批准后,可以转入体育类专业学习。 六、本实施办法有与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相悖处,则以上级文件精神执行。 七、本实施办法由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招生网址: 咨询电话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2008年11月27日 高考快讯微博院校地图南京师范大学所在的位置: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所在省份:江苏所在城市:南京联系电话地天气:查看最新浏览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中南大学同地区院校关注排行1 50010021东南大学2 46227782南京大学3 44941323苏州大学4 39924624江南大学5 39082135江南大学太湖学院6 38630306南京审计学院7 38346627南京财经大学8 37949608南京理工大学9 36958569河海大学10 36581311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类型院校关注排行11 44263101西南大学12 41564282北京师范大学13 38650323华东师范大学14 34684944四川师范大学15 34192535天津师范大学16 34035526华中师范大学17 33978997湖南师范大学18 33616988上海师范大学19 32892339华南师范大学20 323073910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面向江苏省以外考生)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坚持公平、公正、德智体美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二条 认可各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加分政策,考生按加分后的成绩安排专业。 第三条 外语语种要求:根据我校教学的统一要求,新生入学后公共外语课程教学只以英语语种安排。 第二章 普通类专业录取原则 第四条 对于报考我校普通类专业的考生,按照考生报考院校志愿的先后顺序录取,对于同一院校志愿进档的考生,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若考生的投档分相同,则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最后处理各专业志愿不能满足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 第五条 我校外语类专业、法学(2年外语+2年法学)、对外汉语(2年英语2年对外汉语)专业录取时要求考生英语单科成绩优良,英语口试成绩为良好(B)级或良好(B)级以上。 第三章 艺术体育类专业录取原则 第六条 对兼报不同艺术专业的考生,如所报专业考试科目相同,则录取时采用“分数清”的原则,即录取时统一划定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按所报专业志愿的先后顺序择优录取;如所报专业考试科目不同,则录取时采用“专业清”的原则,即先处理专业一志愿考生,若一志愿专业生源不足,再考虑专业二志愿考生,以此类推。 第七条 报考我校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等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相关专业单独考试,对专业考试合格(如果考生所在省份有专业统考或联考要求的,考生还需参加所在省专业统考或联考,且成绩合格)且高考文化分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将按不同省份考生的专业考试科目总分统一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根据不同省份考生所报专业志愿的先后顺序,分别择优录取。 第八条 报考我校音乐学(含钢琴制作与调律、数码音乐方向)、舞蹈学等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相关专业单独考试,对专业考试合格(如果考生所在省份有专业统考或联考要求的,考生还需参加所在省专业统考或联考,且成绩合格)且高考文化分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将按不同省份各专业考生的专业考试科目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择优录取。 第九条 报考我校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导与播音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摄影、美术学(书法篆刻)、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艺术)等专业,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相关专业单独考试,对专业考试合格(如果考生所在省份有专业统考或联考要求的,考生还需参加所在省专业统考或联考,且成绩合格)且高考文化分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的无色盲、色弱考生,将其高考文化分与专业分相加形成综合分,按不同省份各专业考生的综合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择优录取。 第十条 报考我校美术学(不含书法篆刻)、艺术设计(不含陶瓷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艺术)、动画等专业,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美术类专业考试,对专业考试合格(且考生所在省份美术专业统考或联考成绩合格)且高考文化分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的无色盲、色弱考生,将其高考文化分与专业分相加形成综合分,录取时以综合分统一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按不同省份考生所报专业志愿的先后顺序,分别择优录取。 第十一条 报考我校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考生所在省份组织的体育专业统考,对其中专业统考合格且高考文化分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进档考生,以体育统考专业分统一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按不同省份考生所报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专业志愿的先后顺序,择优录取。 第四章 师范类专业有关说明 第十二条 为弘扬我校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切实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我校的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英语(师范)、历史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物理学(师范)、化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等10个专业由教师教育学院统一招生和管理,实行教师教育学院与各相关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双向强化”的师范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五章 身体健康要求 第十三条 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其他具体要求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新生入学后,我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体检复查,复查合格后方可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凡在体检中弄虚作假或有重大疾病隐情不报者,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四条 以上原则如与考生所在省级招生机构公布的不同,则以我校本科招生网上公布的为准。 第十五条 本章程由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是南京师范大学的支柱学院,也是我国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 文学院曾经拥有唐圭璋、孙望、段熙仲、徐复等老一辈著名专家、教授,现有全国高校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文科基地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学科3个,博士生导师33名以及一大批活跃在全国学术界的中青年学者。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1981年全国首批博士点之一,1998年文艺学学科获得博士授权点,1999年建立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得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学院拥有中国古代文学等12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内含12个博士点),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本科到博士后,形成“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学科优势明显,在中国大学排行榜网上综合排名连续多年跻身全国文学学科的第一方阵,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一贯重视教学工作,全面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与韩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互派留学生项目,毕业生素以专业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享誉社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新闻出版、教育培训、广电传媒、文化宣传、商业管理等领域,近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汉语言文学(含基地班、高级文秘、图书编辑方向)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2011年报考该专业江苏考生前30名者直接进入国家文科基地班(具体遴选规则见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面向江苏考生);非基地班学生入学一年后,分为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方向)、汉语言文学(图书编辑方向)三个培养专业或方向。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班)就业去向:该专业主要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素质人才,免试保研率达50%,考研率在30%左右。其余选择就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宣传策划与高级秘书工作,也可从事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单位的记者、编辑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或者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汉语言文学就业去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也可在党政机关以及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等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方向)就业去向: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机关以及金融、保险、电力、房地产、公共服务等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汉语言文学(图书编辑方向)就业去向: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中文基础和新闻出版基础的编辑记者人才,毕业生大多在新闻出版、广告传播、文化宣传、广电传媒等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汉语言(语言信息处理方向)就业去向:该专业立足当代语言科技领域,培养语言科技复合型创新人才,具有稳定的社会需求量,毕业生可从事语言信息处理工作、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语言文字信息和办公自动化等管理工作。古典文献江苏省品牌专业就业去向: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教育、文化、出版部门,从事古籍整理、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高级专门人才。戏剧影视文学(影视创作与评论方向)就业去向: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影、电视、广告、广播、戏剧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影视创作与评论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文本创作的基本能力。为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影视节目制作公司、电视广告制作公司、音像制作机构、电视教学节目制作单位及其他影视创作部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节目制作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导与播音主持艺术方向) (艺术类)就业去向: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影视编导、播音学、主持艺术学、语言文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以及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江苏高校同类院系中是办学历史最久、学科层次最高、专业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实验室及硬件设施条件最好的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已进入全国新闻院系第一梯队行列。学院拥有江苏省地方高校唯一的新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位硕士点1个,新闻学、传播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3个,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自2002年至今,新闻学科一直是江苏省唯一的新闻学重点学科。学院确立了“以优势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应用为特色的教学科研型学院”的奋斗目标,成效显著。现设有新闻系、广播电视系,广告系、新闻摄影系和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现代广告研究所等,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也挂靠在本院。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立“2+2”新闻学专业,从进入我校其他专业学习两年的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新闻与传播学院学习,培养既具备跨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新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新闻人才。新闻学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