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早(第二课时).doc_第1页
3早(第二课时).doc_第2页
3早(第二课时).doc_第3页
3早(第二课时).doc_第4页
3早(第二课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早(第二课时)教学案课 型新 授课 时第二课时执 教海陵小学 王立新理论支持1躬身实践,自主个性读解。对课文的读解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应该是读解的主体,阅读教学过程归根结底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的阅读实践过程,因此不能以教师的阅读代替儿童的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在引导与点拨,帮助与鼓励,提升与拓展。2尊重主体,多维对话教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主体间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向交流、互动对话的过程,对话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作为对话主体的学生的认识、体验等。3言意互转,形成正确价值观。“言意互转”理论认为,写作是一个“由意而言”的过程,阅读是一个“由言而得意”的过程,阅读教学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意”的过程,而“意”关乎人的价值观。叶圣陶先生在读书和受教育一文中指出:“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真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取向,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4读写结合,促进语言发展。写作是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过程,阅读是凭借语言提取意义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读是写的基础,阅读教学必须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从读学写,既内化语言,又运用语言。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梅花的特点和作者写梅花的用意。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花与人的内在联系,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梅花与鲁迅的内在联系,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习鲁迅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梅花与鲁迅的内在联系,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1布置学生朗读课文。2设计、制作电脑课件。设 计 内 容一、课前自主预习 1读课文,想想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哪里是文章的重点。 2想一想,梅花给你怎样的印象,找一找古代诗词中写梅花的名句。二、课内精讲精练教学步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回顾旧知,引发疑问二、学习第5节,感悟梅花的“美”和“早”。三、学习68节,感悟鲁迅的“早” 四、总结拓展,品味课题。1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循着纯净而疏淡的清香,怀着惊喜与虔诚的心情访问了三味书屋。谁来介绍一下三味书屋的陈设?出示三味书屋图片。屏幕显示:三味书屋是三间的小花厅,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 。东面正中 。画前面,正中 。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 。2吴伯箫是怀着敬意参观三味书屋的,他观察很仔细,写得很清楚,“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正中,东北角上”这几个方位词交代了顺序。他边走边看,还一边想;写文章时,就不仅写看到的陈设,还写了想象的情景。谁来说一说?屏幕显示:当年鲁迅 。现在所有书桌旁边的椅子当然都是空的。想到 。默默中我仿佛 ,同时记起鲁迅在文章里还写过: 。小结:补上这些联想,空荡荡的三味书屋就有了生气,写活了就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今后我们写景观时就要学习这样的写法,把见闻和感想连起来写。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早这篇课文(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谁的“早” ?谁能综合起来说一说?(板书:梅花 鲁迅)4过渡:看到“早”“梅花”“鲁迅”,你脑中闪过了什么问题?学贵有疑,看谁能发现最有价值的问题?预设: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有什么关系呢?课文为什么用早做标题呢?可以换成别的标题吗?1问题的答案老师先不忙告诉你们,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会自己找到问题答案的。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梅花“早”的,自由读第5节,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美在哪里。2.交流梅花的美屏幕显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3.吴伯箫把梅花的颜色、外形、品质写得那样美,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梅花的美吗?赶快练一练吧!指名读,你觉得他读得怎样?那请你来展示一下。4.梅花仅仅是美吗?它还有什么特点?(开得早,板书)从哪儿看出来?5.拓展。是啊,人们爱梅花不仅因为它美,爱它的冰清玉洁;更是爱它不畏严寒傲雪开放,送来春的消息。梅花就是这样美到极致的花,它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被称为“群花之魁”。历来有许多文人吟颂梅花,想想看,你耳边响起哪些吟颂梅花的诗词?指名说。预设:王冕墨梅,王安石梅花,陆游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等。1.过渡: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鲁迅“早”的。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早”的故事?2.指名读第7节,了解“早”字的来历。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鲁迅小时候因为父亲生病,他要帮家务的缘故,有一次迟到了,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于是他就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同桌互说,指名说。3.这个故事中哪些词语深深打动了你?为什么?鲁迅迟到是故意的吗?不得已才迟到的(从哪里看出来?)老师批评了,鲁迅是怎样做的?找一找描写鲁迅的那句话,指名读,注意两个叠词“默默地、轻轻地”,你有什么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不是故意迟到但他没有解释)鲁迅只是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吗?(刻在心里,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板书“时时早 事事早”)是啊,只是一次小小的迟到,就深深地刻在了鲁迅的心中,成了他的座右铭。小小的“早”字,代表的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成了鲁迅一生的奋斗目标。4读到这儿你发现这个“早”字与前文写梅花有联系吗?有人说鲁迅就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鲁迅和梅花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一是借梅花的开花早来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二是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质高尚。这是借花喻人的手法。)你们看,回到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了,“早”、“梅花”、“鲁迅”这三者有什么联系?课文怎样把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联系起来的?(第6节,过渡句,过渡段。)你注意课文另一处过渡段吗?有什么作用?读一读。(自然地从三味书屋转入后园的梅花)5出示第8小节。好的文字都是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大家再读读句子,你体会到句子背后吴伯箫先生想说的话了吗?屏幕显示: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珍惜清晨、珍惜春天让你想到哪句话?你觉得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人生中最美好的光阴。)“东风第一枝”指什么?(走在时间前头的人)珍惜清晨、珍惜春天让你想到哪句话?吴伯箫先生是在暗示我们要学梅花,学鲁迅,要珍惜时间,要时时早、事事早。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珍惜时间的人,我们来读读他关于时间的名言:屏幕显示: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了大文文学家,一生留下了六百多万字的优秀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这里是鲁迅全集的封面照片,共18卷。想一想,说说你的感悟。1.是啊,吴伯箫先生参观三味书屋深有感触,你觉得用一个字来概括,选哪一个字?(早)课文以早为题,非常简练,把梅花和鲁迅先生巧妙地联系起来,点明了中心,启发我们时时早,事事早,给人深刻的启示。课文还可以用什么作课题呢?(东风第一枝、访问三味书屋)2课文以早为题,不过开头写闻着清香而来,接着写清香的来源,然后才写梅花开得早,进而引出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反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特点,就不那么平淡,而是曲折有致。一路写来,一路读来,有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值得我们欣赏,值得我们学习。3.同学们,学了吴伯箫先生的游记早后,你有了哪些语文上的收获呢?(预设:写作中可以适当穿插联想,使文章更有深度;借物喻人的手法;按方位顺序介绍处所。) 看屏幕思考问题,举手回答。看屏幕思考问题,举手回答。思考问题,举手回答。自己提出疑难,比较分类。朗读课文第5节,画句子想妙处。交流自己发现的梅花的美,互相点评练习朗读,指名读,评点。思考,回答。交流积累的古诗名句。思考问题,举手回答。思考,发言,点评。相互交流,相互点评。认真思考,举手交流。读书,交流。思考,交流。集体诵读,理解记忆。观察图片,深入感悟。思考,发言。交流收获,分享经验。加深对描写顺序的理解。点出方位词,学会有顺序地表达。理解见闻和联想的结合。提出疑难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引而不发,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学习。恰到好处的拓展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素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概括是一种重要能力,需要认真培养。品词析句,深入理解。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品读,进一步展示并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联系起来,才能理清写作思路。品出作者的心声,品出作品的意蕴。诵读记忆,丰富积累。通过实际成果触及学生心灵。拟题能力要及早培养。用成功的体验激励今后的学习。附板书设计: 早借物 梅花 开得早 喻人 鲁迅 时时早 事事早 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课 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早(第二课时)执教时间:2010年3月12日执教班级:海安县海陵小学五班执教老师:王立新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发疑问。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循着纯净而疏淡的清香,怀着惊喜与虔诚的心情访问了三味书屋。谁来介绍一下三味书屋的陈设?(屏幕出示:三味书屋照片)(屏幕出示填空题:三味书屋是三间的小花厅,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 。东面正中 。画前面,正中 。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 。)生:三味书屋是三间的小花厅,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面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 。师:停云小憩,对,“憩”是“休息”的意思。生: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生: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生: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师:对,吴伯箫是怀着敬意参观三味书屋的,他观察得很仔细,写得很清楚,“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正中,东北角上”这几个方位词交代了顺序。师:他边走边看,还一边想;写文章时,就不仅写看到的陈设,还写了想象的情景。谁来说一说?(屏幕出示填空题:当年鲁迅 。现在所有书桌旁边的椅子当然都是空的。想到 。默默中我仿佛 ,同时记起鲁迅在文章里还写过: )生: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在所有书桌旁边的椅子当然都是空的。想到几十年前若是遇到这种情形,寿镜吾老先生该会喊了吧:“人都到哪里去了!”默默中我仿佛听到了那严厉的喊声,同时记起鲁迅在文章里还写过: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许多蜡梅。 。(生鼓掌)师:对!补上这些联想,空荡荡的三味书屋就有了生气,写活了就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今后我们写景观时就要学习这样的写法,把见闻和感想连起来写。上节课布置大家学写一个处所,你是不是这样写的?课后再完善一下。【阅读教学既有指导学生阅读的任务,也有引导学生从读学写的责任。此处结合阅读的文本的特点,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语言迁移。】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早这篇课文(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谁的“早” ?谁能综合起来说一说?生:梅花的早,鲁迅的早。(板书:梅花 鲁迅)师:看到“早”“梅花”“鲁迅”,你脑中闪过了什么问题?学贵有疑,看谁能发现最有价值的问题?生: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有什么关系呢?生:课文为什么用早做标题呢?可以换成别的标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以疑问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这样的引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第5节,感悟梅花的“美”和“早”。 师:问题的答案老师先不忙告诉你们,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会自己找到问题答案的。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梅花“早”的,请你自由读第5节,画出你认为写梅花最美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美在哪里。生自由读第5节,做批注。师:我们来交流。谁先来?屏幕显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生:梅花开得很盛,几乎满树都是花。师:很盛就是很旺,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还有呢?生:梅花的美在颜色上,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师:对了,颜色很美。从哪儿看出来?这句话后半又写什么呢?生:白里透黄,黄里透绿,颜色美。后半写的是(为难了)师:再读一读,来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写出了什么?注意两个词:润泽透明,冰清玉洁。生:写出了质感,很美。师:对,润泽透明、冰清玉洁两个词写出了梅花的质感,梅花的品质。生:还有香,飘香而送暖。师:吴伯箫把梅花的颜色、外形、品质、气味写得那样美,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梅花的美吗?赶快练一练吧!(学生练读)师:谁来读(指名读),你觉得他读得怎样?生:好像不够美。师:是吗?那请你来读一下。生: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师:梅花仅仅是美吗?它还有什么特点?生:开得早。师:(板书:开得早)从哪儿看出来?生: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生:还有一句。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师:是啊,人们爱梅花不仅因为它美,爱它冰清玉洁;更爱它不畏严寒傲雪开放,送来春的消息。梅花就是这样美到极致的花,它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被称为“群花之魁”。历来有许多文人吟颂梅花,想想看,你耳边响起哪些吟颂梅花的诗词?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生: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师:还有一些,大家一起读读。屏幕显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师:陆游的词,毛主席的词都写梅花,但是情感不相同,大家课后再品一品,以后还会学呢。【适当拓展延伸,既有助于丰厚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有助于促进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三、学习68节,感悟鲁迅的“早”。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鲁迅“早”的。哪一自然段段具体写了“早”的故事?生:第7小节。师:(指名读第7节)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生: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师:不要再读书,用自己的话概括,简洁一些。生:鲁迅小时候因为父亲生病,他要帮家务的缘故,有一次迟到了,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于是他就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师:好多了,就这样概括。同桌互相说一说。(同桌互相说,教师巡视)师:这个故事中哪些词语深深打动了你?为什么?(学生迟疑)师:鲁迅迟到是故意的吗?(生:不得已才迟到的)从哪里看出来?老师批评他了,鲁迅是怎样做的?找一找描写鲁迅的那句话,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生: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不是自己的原因迟到,老师批评也没有反抗。师:没有过多解释,他刻了一个“早”字。鲁迅只是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吗?生:还刻在心里,他记住了老师的教导,从此时时早、事事早。(板书“时时早 事事早”)师:是啊,这一次小小的迟到,就深深地刻在了鲁迅的心中,成了他的座右铭。小小的“早”字,代表的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成了鲁迅一生的奋斗目标。师:读到这儿,你发现这个“早”字与前文写梅花有联系吗?(学生点头,有的轻声说有)有人说鲁迅就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鲁迅和梅花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生:梅花开花早,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早,事事早,走在时间的前面。生:梅花冰清玉洁,鲁迅的品质高尚。师:你们自己解决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了,对,借梅花的特点写鲁迅,这是借花喻人的手法。(板书:借花喻人)课文怎样把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联系起来的?【引导学生紧扣“早”字,联系上下文和鲁迅先生的生平理解其含义,既教给了方法,又有效地感悟了文本。】生:第6节,是过渡段。师:过渡段,一方面联系上文,一方面引起下文,这叫做承上启下。师:好的文字都是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大家再读读句子,你体会到句子背后吴伯箫先生想说的话了吗?(屏幕显示: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珍惜春天)(生自读品味)师:珍惜清晨、珍惜春天让你想到哪句话?你觉得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生:人生中最美好的光阴。师:“东风第一枝”指什么?生:走在时间前头的人。师:这里,吴伯箫先生是在暗示我们要学梅花,学鲁迅,要珍惜时间,要时时早、事事早。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珍惜时间的人,我们来读读他关于时间的名言:(屏幕显示: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生:齐读。师:鲁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了大文文学家,一生留下了六百多万字的优秀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这里是鲁迅全集的封面照片,共18卷。(屏幕显示:鲁迅全集封面照片。)四、总结拓展,品味课题。师:是啊,吴伯箫先生参观三味书屋深有感触,你觉得用一个字来概括,选哪一个字?(学生回答:早)课文以早为题,非常简练,把梅花和鲁迅先生巧妙地联系起来,点明了中心,启发我们时时早,事事早,给人深刻的启示。师:课文还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