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D卷.doc_第4页
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共4题;共35分)1. (10分)默写填空。 (1)此夜曲中闻折柳,_。 (2)_,一山放出一山拦。 (3)斯是陋室,_。 (4)荡胸生曾云,_。 (5)可怜夜半虚前席,_。 (6)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_,_。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 (8)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诗句:_,_。 2. (9.0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有一次,俞敏洪回答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时,他说:“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有钱不一定值钱,值钱的人早晚有钱。”他又说:“同学们不要把自己变成储钱罐,因为没有人能够靠储钱变富;但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印钞机,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随时靠能力去取。但要想使自己值钱,只有不断吃苦、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有可能。你越值钱,你的价值就会越大,你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多。”刚说完,台下掌声雷动。(1)请解释俞敏洪先生讲话中“储钱罐”和“印钞机”的含义。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俞敏洪先生这段话有什么特色? 3. (4分)(2011苏州)名著阅读。(1)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本意只是想教训一下对方,文中哪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意外打死郑屠之后,鲁达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你知道他在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时所发生的精彩故事吗?(写出一件事即可)(2)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遇到了哪个恶人(请写出他的名字)?汤姆认为此人不抓自己,反而逃跑的原因是什么?此人的下场是怎样的?4. (12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幽默是“使人类心灵舒展的花朵”,不仅能让自己变得思维敏锐,胸襟豁达,也给他人带来欢乐,为人际交往增添光彩。而在节奏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不管是_,还是_,幽默显然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项国外调查显示,无论择偶还是身处职场,幽默感都是为很多人所看重的一项个人水平。“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因为_为生活多添加点意趣,人生_能更立体、更丰润。(1)请把下面的短语,分别填在第句的横线上。 A融洽气氛 B缓解压力而在节奏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不管是_,还是_,幽默显然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2)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好的句子写在下面。 (3)请给第句补充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二、 阅读理解(55分) (共3题;共55分)5. (19.0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老家缝纫店李汀小店在一棵小叶榕树旁,绿油油的树叶遮档了店名,只从窗户玻璃反射出“老家缝纫店”五个字。每天上下班,我都要经过这家小店,布料的那种青草和泥土味迎过来,感觉像置身在青草盈盈的田野,吸入的每一口气都那么干净纯粹。那天一时兴起,我在下班路上拐进小店。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妇人静静坐在一台老式缝纫机前,埋着头,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她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笑容安静地绽放。她手上的鞋垫已经绣出一朵花的雏形,是桃花绽放的样子。她头也不抬,低声地招呼我一句:“随便看哈。”那声音温暖地传入我的耳朵,像极了母亲的一句问候。小店只有几平方米,却很整洁,一排木架子上一字摆好小布鞋,还有叠好的布围裙。这时,屋子里一幅“中国梦,我的梦”的十字绣吸引了我,我静静欣赏着。老人依然头也不抬,低声地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呢。”我连连称是,随手又拿过一双绣好的鞋垫看,一朵朵花绽放在鞋垫上。我拿过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沉甸甸的,手摸上去,那种厚实感一下笼罩过来。我见过母亲做千层底布鞋,一张张白色的土布用面糊粘起来,再剪成各式鞋样,然后用细麻绳一针一线地钉。钉好一双千层布鞋底,需要密密麻麻钉上两千多针,母亲要费上十多个夜晚才能做好。母亲右手中指上戴着一枚铜顶针,针头吃进布底后,再用铜顶针去顶针尾,针头露出来,再用牙齿把针头拉起来。两千多个针眼,就是这样反复两千多次。母亲扯线有时用力过猛,线头“嘀”一声断了。断了,接上,母亲有的是耐心。生活需要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干不成。母亲常这样告诉我。我端详着这一双双千层底布鞋,心里盘算着,做一双鞋需要十几个夜晚,这些布鞋,需要多少个夜晚?我眼前的这个老人,她把日子过得这么安静,这么平和。做好一双千层底布鞋,摆一双在木架子上,她为自己的劳动由衷地欢喜。我恭敬地把手上的一双千层底布鞋放回木架子上,深深地回望了一眼。我从木架子上抖开一张布围裙,摊开一看,心里一惊:好精致的围裙。一张橘黄色的布围裙,做成了双手拥抱的样子,优雅极了。这样的围裙系在身上,做一顿心爱的午餐或者晚餐,用双手拥抱那些蔬莱的气息,用双手感受生活的味道,想起来就满满的幸福。我问:“这围裙多少钱?”老人抬头看我,笑嘻喀地说:“三十元。”我递钱给老人,老人满脸笑容地夸我:“一个懂生活的男人。”我摇摇头说:“我给母亲买的,母亲喜欢。”我确实觉得母亲系着这围裙,倚门看我吃着可口的饭菜,一定很温暖。小店在一条热闹的大街上,人声嘈杂,老人却视而不见。她要么专心绣着鞋垫,要么精心纳着千层鞋底,要么专注地转动着缝纫机,给顾客缝补一个拉链,为顾客改一条裤子。走进这家小店,我或者买一双千层底布鞋,或者买一双鞋垫。每次我走进小店,和老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几句话,心里也会像被春风拂过一样,平展而安静。即便什么也不说,能够在小店门口呼吸一下那些布料的气息,心里也会安逸很多。一天,小店贴出一张告示,告知小店搬去了东城。我赶紧骑车去找。一条街上,清一色的小店,传出“哒哒哒”响的缝纫店,散发着木香的小木工店,满屋子小背篼、小箩筐、小斗笠、小蒸笼的篾具店,还有摆着小铁锤、小锄头、小镰刀的铁具店。我走进“老家缝纫店”,老人一眼认出我,不停地给我说,这街上人气旺,整条街都是小商小店。老人滔滔不绝地讲着,这个城市好呢,专门给我们腾出一条街来,让我们小店都经营得很体面。我推着自行车走到一棵小叶榕树下,看着那些缝纫店、木工店、篾具店、铁具店,我很激动,为这个城市拥有这些小店激动,为这些小店的老人们激动。这个城市有这么多小店,为我们的日子积聚着点点滴滴生活的便利与温暖。回到家里,我有了新的愿望,哪天退休了,我也要去东城开家小店,做老布鞋垫,做千层底布鞋,天天享受那种布料带来的幸福味道。(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1月12日)(1)老家裁缝店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简要分析第段“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呢”的表达效果。 (3)第段回忆母亲做千层底布鞋的情景,运用了什么叙述手法?有何作用? (4)第段中说“看着那些缝纫店、木工店、篾具店、铁具店,我很激动”,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激动的原因。 (5)试探究结尾段所蕴含的作者的丰富情感。 6. (21.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1)第段从哪些方面、用哪些词描写黄土高原?试作概括。 (2)你怎样理解第段中的“极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3)作者先铺叙高原的景色,然后写出景色的“单调”,最后看到傲然耸立的白杨“惊奇地叫了一声”,这是采用了下列写法中的( ) A . 欲抑先扬B . 对比烘托C . 欲扬先抑D . 反衬照应7. (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甲】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乙】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解释下列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 深入不毛 会挽雕弓如满月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翻译下列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3)【甲】文最后一句中加线的“此”指哪两件事?三、 写作(55分) (共1题;共60分)8. (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身边总会有许许多多个他(她),他(她)包括你的父母、亲人,他(她)包括你的同学、朋友,他(她)还包括你的师长、前辈,他(她)也许还是邻里街坊,旅途中遇到的伙伴对于每个他(她),你的认识和了解不可能一成不变,你会因为时间、发生的事情或者你的人生经验,从而对他(她)逐渐了解。请你以“我逐渐了解了他(她)”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要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