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复投之/将复何及B . 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C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暇甚D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二、 书写 (共1题;共4分)2. (4分)根据注音用规范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避开(xun)_嚣,抛开烦恼,独自享受温馨的书香,别有一(fn)_滋味在心头。书犹如浩(hn)_无边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澎湃。我仿佛是大海里一叶扁舟,欣赏着变(hun)_奇异的风景,感受着人生的乐趣。三、 默写 (共1题;共12分)3. (12分)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一切景语皆情语”。晏殊浣溪沙中“_,_”表现了作者感时伤逝的情怀。 (2)苏轼水调歌头中希望两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共享美好月光的两句词是_,_。 (3)辛弃疾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句子是:_,_。 (4)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当生和义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像孟子说的那样:_,_。 (5)在十则中,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如果人人都多为他人着想,做到“_,_”,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6分)4. (4分)名著填空。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_潜艇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看到了一条_ , 法国生物学家_最后发现那是一艘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和一个捕鲸手,跟随乘坐这艘潜艇在做了两万里的_旅行。5. (12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鲁人曹沬曹沬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沬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 , 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沬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沬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注释】好力:爱好勇武、力气。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1)解释加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颜色不变( )欲倍其约( )(2)对画线句“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丈夫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B . 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被天下人抓住把柄,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C . 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放弃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D . 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3)“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可以看出曹沬是一个怎样的人?五、 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6. (4分)(2015大兴安岭)走进名著。(1)_(填作品名)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本书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其中表达了在得到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时,对家中保姆_深深的感激和思念之情。(2)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蚂蚁对蝉说:“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存点粮食呢?”蝉回答说:“那时我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工夫。”蚂蚁笑着说:“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这个小故事出自伊索寓言,采用_手法,讽刺_ , 对人们有一定教育意义。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7. (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人类水资源现状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 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 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有删改)(1)第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从第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去掉后对文意影响相对较小的一项是( )A . 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B . 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C . 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D .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4)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8. (3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回答相关问题。高山流水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那天的天气很高爽。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 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真不该来。山,并没请谁来!真的,山没有请谁来。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寂寞赶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 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 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 流去。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国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可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嶙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 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情人的私语。懂么?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世间的音乐家,有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除了山泉,谁能?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的来听。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 许他们更能听得懂。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 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漱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山泉, 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已的流动。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的山泉吗?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封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1)结合全文看,本文标题“高山流水”有什么妙处?(2)根据到段内容,概括“我们”爬山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无精打采。(3)第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4)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第段中划线的句子。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像情人的私语。世间的音乐家,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里?除了山泉,谁能?(5)汪国真的诗祝愿:当你走上峰巅/使走进了风光/也走进了风险/你要当心了/不要在这个时候晕眩/你还要警惕/悬崖裸露在前边/凤躲在后面我的朋友/愿你/静似青山/动若波澜与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6)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至少三点)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9. (7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写的景象。(2)从表达的情感看,这是一首_诗,诗歌中“_”这一意象(饱含感情的物)正表达了这种情感。八、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0分)10. (20分)八年级举行“长城长存 公民公责”系列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不超过15个字)。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有一段长城的城墙顶面经过修缮后,被一层灰色物质覆盖,原有的方砖和条石没有显露。发布帖子的网友“魏永贤”称,“原本残缺的垛口墙等都被抹平了,野性十足的长城成了被硬化的路面。这种修葺,还不如不修,简直比破坏还可怕。”长城保护专家董耀会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长城在人们心中有非常高的地位,这样的修葺破坏了长城原本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因为当人们站在那里的时候,已经无法与伟大的文化遗产对话。中国长城学会万里长城杂志编辑部主任郑严表示,这种修缮的长城破坏了文物原貌,因此才会被诸多网友称为“保护性破坏”。(2)班级将召开一次“长城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 (3)下面有一副描写长城的对联,请赏析它的精妙。对联:长城万里今犹在 帝王千年早已枯。(4)保护长城,刻不容缓。下面两幅图片是辽宁野长城未抹平前和抹平后的对比图。请仔细观察图片,配上一则广告宣传语。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1)请以“这句话很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2)请以“特别的”为题写一篇文章,(横线上可以填写具体的人、事、物、景,也可以填写抽象的情感、哲理,如宽容、理解、自信、幸福、爱等)。要求:如选第二个作文题,请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文章以记叙为主,兼用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全文不少于600字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第 12 页 共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