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A卷.doc_第1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A卷.doc_第2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A卷.doc_第3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A卷.doc_第4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 .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C .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 .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2. (2分)下列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B .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C .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D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3. (2分)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B .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C .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D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4. (2分)下面划线词语注音及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者挂罥长林梢(gu jun) 挂住,缠绕B . 汗出浃背(ji) 湿透C . 罍而歌者(li) 举起酒杯D . 丰年留客足鸡豚(tn) 小猪5.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B . 翩翩两骑来是谁(骑马)C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盖、覆盖)D . 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指价钱)6. (2分)对本诗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B . 诗中表达了对“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这种“对面为盗贼”的世风的慨叹及怨愤。C . 诗歌写的是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D . 诗歌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二、 填空题 (共4题;共39分)7. (11分)新闻评论也是报刊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就是对_进行评论,表明作者的_.它的材料可以是新闻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调查出来的。但是,材料的运用往往是选择性的,它的目的不是讲述事实,而是阐明_,但文章属于广义上的_体裁8. (10分)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_,小人比而不周。_,登高必自卑。东隅已逝,_。东风不与周郎便,_。走进唐诗宋词,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人们的月亮情结:十五夜望月中“_”的诗句,既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又写出了天下离人的绵绵情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之意。9. (5分)“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_。10. (13分)根据卖炭翁默写满面尘灰烟火色,_。_,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_。_,黄衣使者白衫儿。半匹红绡一丈绫,_。_,回车叱牛牵向北。三、 综合题 (共1题;共11分)11. (11分)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1)【听音台】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它用优美的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2)【说话吧】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_。_。(3)【读书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诗句出自_。材料二:“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吧,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选段中他是_。(4)【写作间】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_;_。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四、 诗歌鉴赏 (共2题;共68分)12. (47分)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下面问题。 (1)品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妙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2)诗歌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有什么作用? (3)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参照示例进行描绘。示例: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B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C . 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D . 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也愿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13. (2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 , 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释】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迥:渺远的样子。下榻:指留宿处行杯:传杯饮酒。回:回荡,摆动。诗中第二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做简要分析。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4. (16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乙】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至德二载,亡走凤翔。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大历中,出瞿唐,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忧时伤生,情不忘君,人皆怜之。观李、杜二公,语语王霸 , 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之妙,双振当时。(选自唐才子传杜甫,有删改)【注释】挺节:坚守节操。语语王霸:句句震撼人心。骚雅:诗歌。骚,代指屈原的离骚。雅,大小雅,代指诗经。 (1)解释下列词语。俄顷_何由彻_亡走凤翔_营草堂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3)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杜甫创作甲诗时的处境。 (4)对甲、乙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选段甲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既暗示大雨即将来临,又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B . 选段甲中,诗人由自身处境联系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正如乙文所评“阮时伤生,情不忘君”。C . 至奎翌芒粤虽有“高而不切”的评价,但甲诗“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和崇高的社会理想是非常可贵的。D . 乙文结尾含蓄肯定李白、杜甫诗歌成就很高,共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