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问题探究--以北部湾一起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为例.doc_第1页
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问题探究--以北部湾一起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为例.doc_第2页
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问题探究--以北部湾一起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为例.doc_第3页
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问题探究--以北部湾一起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为例.doc_第4页
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问题探究--以北部湾一起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问题探究-以北部湾一起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为例董海亮1 井燕1 韩鑫1(1 钦州学院,广西钦州,535000,中国)摘要:此文以发生在北部湾的一起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为例,通过阐述事故的经过,探究造成此次安全事故的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希望能引起相关人士对船舶航行安全问题的重视,从而减少船舶航行安全事故的发生。关键词:商船 渔船 碰撞 原因 教训 安全Probe on Safe Navigation of Ships at Sea-Taking a Case of One Collision Accident Between a Merchant Vessel and a Fishing Boat in Beibu GulfDong Hai-liang 1, Fu Zhao-bin1,Han Xin1(1 Qinzhou University, Qinzhou, 535000,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a case of one collision accident between a merchant vessel and a fishing boat in Beibu Gulf. By elaborating the collision, some causes of the accident are proposed,experiences summarized andlessonslearned. It hopes to draw the attention of the related persons to the safety of navigation at sea, thereb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safe navigation accidents. Key words merchant vessel; fishing-boat; collision; reasons; lessons; safety 【基金项目】轮机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项目编号:ZG0434);作者简介:董海亮(1985-),男(汉族),江西余干人,钦州学院海运学院助教,本科,主要从事航海技术研究。井燕(1981-),女(汉族),山东梁山人,钦州学院海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事英语教学工作。韩 鑫(1986-),男(汉族),山东潍坊人,钦州学院海运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的研究。引言 当今,虽然船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船员素质有了整体提升,通航的条件也有了改善,但船舶所处的环境和情况复杂多变,船舶航行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本文就一起真实发生在北部湾水域的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为例进行分析,根据事故的经过,探究其发生的原因,从中得出一些经验教训,希望给相关人士起到警醒作用,从而减少此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一、事故简况2012年1月14日,某公司商船X轮装载煤950吨,由防城港企沙驶往海南洋浦港。约1734时,在航经钦州港以南40海里附近水域时与某公司渔船G轮发生碰撞。事故造成X轮右舷船舱中部破损进水后沉没,船上5人落水获救;G轮艏柱左舷侧水线附近造成底边长0.7米高0.5米的倒三角凹陷。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及水域污染,等级为重大水上交通事故1 。 二、事故经过(一)X轮2012年1月14日约1230时,X轮从防城港企沙装煤950吨拟驶往海南洋浦港。约1720时,船长和值班水手从雷达上发现,本船右前方约2海里处有几个物标,正从右前方向本船驶来,船长一直在观察这几个物标,但未进行作图标绘或分析,继续保速保向航行。约1724时,航向154.6度,航速6.5节。约1731时,航向157.3度,航速6.5节。约1733时,船位:205953.8N、1084051.3E,航向161度,航速6.5节,此时,海面能见度为约0.3海里,微风、轻浪。船长肉眼观测G轮位于本船正前偏右20度,相距约270米。当两船相距约200米时,船长遂采取大角度向左转向避让(左满舵),同时鸣笛警告,并让水手大声呼叫。约1734时,X轮与G轮发生碰撞,G轮船艏约以80度角度碰撞到X轮右舷船舱中部,距船艏扶梯大约15米距离的位置。碰撞X轮造成船体破损处大量进水以致丧失了储备浮力开始沉没,约10-15分钟后船舶完全沉没1。 (二)G轮2012年1月14日约0900时,G轮装载600多吨鱼,从414渔区返北海,船长在驾驶台值班。该轮驾驶台配备了雷达、导航仪、罗经及与渔船对话的对讲机等设备。约1724时,航向34度,航速约8节。约1730时,航向航速不变。约1733时,G轮位于 205945.37N、1084050.43E,继续保向保速,肉眼观测可见X轮,距离约270米左右。约1734时, G轮船艏与X轮右舷中部发生碰撞,G轮艏柱包板开裂5厘米。G轮受到X轮前进惯性作用,船体右转,受到X轮护舷材压力,G轮左舷受损;同时左舷与X轮右舷发生擦划,两船分离后向右驶离1 。三、事故原因从以上碰撞事故来看,造成此次安全事故主要原因是双方在航行过程中违反了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一)X轮未能及早地采取正确的避碰行动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如前所述,X轮未能对来船是否存在碰撞局面作出充分的估计,并继续保向保速航行,直至两船已形成了紧迫危险局面时,且来船位于本船右前方约20度,X轮此时却对正横前的船舶采取了左满舵的大角度转向避让行动,这是造成本船右舷被撞破损,以致发生进水沉没的直接原因。X轮避让行动不当,违反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九条第2、4款规定。 (二)X轮发现来船后,未能及早地对碰撞危险作出充分的估计和判断是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之一。约1724时,X轮从雷达上发现G轮正从本船右前方向本船驶来,但X轮船长只是注意到了G轮,未进行细致的标绘或分析,未对碰撞危险作出及时、正确的判断,仍然保速保向航行。该轮该行为违背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七条相关规定。 (三)双方船舶均未能保持正规了望是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事故前,两船均处于能见度不良水域航行,但两船均未能保持正规瞭望。约1720时,X轮已从雷达上发现G轮正从本船右前方向本船驶来,但没有对来船保持正规的瞭望并对是否存在碰撞局面作出充分的估计,至碰撞前可见G轮时,两船已近至约270米的距离;而G轮在能见度不良水域航行却未能使用雷达保持瞭望,直至距X轮270米时才发现X轮,此时,双方已进入紧迫危险局面,表明双方当时均未能以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一切可用手段保持正规的瞭望,以便对局面和碰撞危险作出充分的估计,双方均违反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五条规定。 (四)双方船舶均未采用安全航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之一。X轮和G轮在当时能见度不良情况下,未能按照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以适合当时水域环境和情况的安全航速行驶,当不能避免紧迫局面时,应当将航速减到能维持其航向的最小速度,必要时,应把船完全停着,违反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六条有关规定。 (五)G轮未使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一切可用手段获得早期警报,以便判断是否存在碰撞危险是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根据调查,G轮配备了雷达等航行设备,但没有证据显示该船处于能见度不良水域时,使用雷达进行远距离扫描,以便获得碰撞危险的早期警报或其他与其相当的系统观察,以致未能及早发现来船,在保向保速航行过程中,直至距离270米时才发现X轮,此时,双方已进入紧迫危险局面,以致无法避免与X轮发生碰撞,违反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七条第1、款规定。四、事故教训 从以上原因分析可以得知,表面上这是一起典型的海上行船过程中双方违反国际避碰规则导致的碰撞安全事故,但实质上是双方船员航行安全意识不强,疏忽大意,航海操作技能、业务不熟练,应急反应能力不够所致。归根结底,这起安全事故就是由船员自身所造成的。因此,为了避免此类海上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从双方船员身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一)增强船员的航行安全意识是保障海上行船安全的前提;在这起碰撞事故中,双方船员都没有很好的安全意识,明知周围有船舶,离的很近,且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疏忽大意,最终酿成碰撞事故。因此,船员各相关单位,机构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加强对船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和管理,比如定期举办商船渔船安全警示教育活动2 ,提高商船和渔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船员自身平时也要利用一切手段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知识的积累。另外据国际海事组织统计数据显示,80%的海上船舶安全事故(包括碰撞)是由船员本身所造成的,这其中绝大部分又都是由于船员的疏忽大意,安全意识不足所造成的。可见,增强船员安全意识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的前提3 。 (二)熟练掌握并运用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是保障海上行船安全的根本; 船舶在海上航行过程的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守避碰规则4 ,但本事故双方船员在不同程度上均违反了避碰规则,没有按规则行驶。试想一下,如果当事双方船员都加强了瞭望,保持安全航速,及时发布航行警告,按照规则进行避让,也许这起事故就能避免。因此,作为船员来讲,第一,要熟悉这些规则;第二,要将这些规则能够很好地运用到航行实践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船舶的航行安全。 (三)提高船员应急反应能力是保障海上行船安全的关键; 在本次碰撞事故中,虽然X轮船员作出了应急反应,但由于船员的业务的不熟练,实施了错误的避碰措施,导致最终事故的发生;相反,如果X轮船员能够做出正确的应急反应,也许就能避免此次碰撞的发生,至少可以减少碰撞所带来的损失。因此,提高船员的应急反应能力是保障海上行船安全的关键。要提高应急反应能力,首先,在思想上,精神上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时刻保持警醒;其次,相关单位,机构要加强对船员应急反应能力的培训及演习,通过培训和演习来提高船员的应急组织能力和应急操作能力5 。五、结束语 “安全,经济”是船舶海上航行永恒的话题,其中,“安全”始终排在第一位。虽然,目前关于船舶海上航行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但是只要牢记教训,提高安全责任意识,自觉遵守海上避碰规则,提高业务技能,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就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犹如本文中列举的碰撞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 雾锁沉船EB/OL. /2014/10/23/VIDE1414043046483195.shtml 2 孙海文.农业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开展商船渔船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