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_第1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_第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_第3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_第4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目录 第一章 课程设计计算书 1 一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1 1 预应力钢束数量的估算 1 2 预应力钢束布置 2 二 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性 7 1 截面面积及惯性矩计算 7 2 截面净距计算 9 3 截面几何特性总表 13 三 钢筋预应力损失计算 15 1 预应力钢束与管道壁间的摩擦损失 16 2 由锚具变形 钢束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16 3 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17 4 由钢束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18 5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19 6 成桥后四分点截面由张拉钢束产生的预加力作用效应计算 21 7 预应力损失汇总及预加力计算表 21 四 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24 1 跨中界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4 2 验算最小配筋率 跨中截面 25 3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26 附图 上部结构纵断面预应力钢筋结构图 上部结构横断面预应力钢筋结构图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辽宁工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 桥梁工程桥梁工程 课程设计计算书课程设计计算书 开课单位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14 年 3 月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1欢迎下载 一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1 预应力钢束数量的估算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 应该满足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应力要求下的 应力要求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要求 以下就以跨中截面在各种作用效应组合下 对主梁所需的钢束数进行估算 1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应力要求估算钢束数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计算时 截面不允许出现拉应力 当截面混凝土不出现拉应 力控制时 则得到钢束数 n 的估算公式 pspkpl k ekfAC M n 1 1 式中 使用荷载产生的跨中弯矩标准组合值 按任务书取用 kM 与荷载有关的经验系数 对于公路 II 级 取 0 45 lClC 一束 7钢绞线截面积 一根钢绞线的截面积是 1 4 故 pA 15 2 2 cm 9 8 pA 2 cm 大毛截面上核心距 设梁高为 h 可按下式计算sksk s s yhA I k 1 2 预应力钢束重心对大毛截面重心轴的偏心距 pe psppayhaye 可 预先设定 为梁高 pah150hcm 大毛截面形心到上缘的距离 sy 大毛截面的抗弯惯性矩 I 本梁采用的预应力钢绞线 公称直径为 15 20mm 公称面积 标准强度为 2 140mm 设计强度为 弹性模量 Mpafpk1860 Mpafpd1260 MpaEp 5 1095 1 3 2397 022397 02 10kMkN mN m s s yhA I k 20699757 2 43 29 5643 15065 27 cm 假设 则19pacm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2欢迎下载 15065 27 19 65 73ppeyacm 1 3 钢束数可求得为n pspkpl k ekfAC M n 3 46 2397 02 10 2 68 0 45 9 8 101860 10 0 43290 6573 2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估算钢束数 根据极限状态的应力计算图式 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强度 应力图式呈矩cdf 形 同时预应力钢束也达到设计强度 则钢束数的估算公式为pdfn pdp d fAh M n 1 4 式中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跨中弯矩组合设计值 按任务书采用 dM 经验系数 一般采用 本梁采用 0 77 77 0 75 0 估算的钢束数为n pdp d fAh M n 3 46 3101 62 10 2 17 0 77 1 5 9 8 101260 10 综合上述两种极限状态所估算的钢束数量在 3 根左右 故取为 3n 2 预应力钢束布置 1 跨中截面及锚固端截面的钢束位置 1 对于跨中截面 在保证布置预留管道构造要求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加大钢束 群重心的偏心距 本梁预应力孔道采用内径 外径的金属波纹管成孔 管mm60mm67 道至梁底和梁侧净距不应小于及管道直径的一半 另外直线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mm30 且不宜小于管道直径的 0 6 倍 跨中截面及端部截面的构造如图 1 所示 mm40 号钢筋均需进行平弯 由此求得跨中截面钢束群重心至梁底距离为123NNN 1 5 12 226 16 67 3 pacm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3欢迎下载 a 端部截面 b 跨中截面 图 1 钢束布置图 横断面 单位 mm 2 本梁将所有钢束都锚固在梁端截面 对于锚固端截面 钢束布置应考虑以下两方 面 一是预应力钢束合力重心尽可能靠近截面形心 使截面均匀受压 二是要考虑锚 头布置的可能性 以满足张拉操作方便的要求 锚头布置应遵循均与 分散的原则 锚固端截面布置的钢束如图 1 所示 则端部钢束重心至梁底的距离为 1 6 3070 120 73 3 3 pacm 下面对钢束群重心位置进行复核 首先需计算锚固端截面的几何特性 图 1 为 计算图式 锚固端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见表 1 表 1 锚固端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表 分块面积 iA 分块面积 形心至上 缘距离 iy 分块面积对上 缘净距 iiiyAS 分块面积的 自身惯性矩 xI issyyd ixIII 分块 名称 2 cmcm 3 cm 4 cmcm 4 cm 翼板 308072156050306 6752 278465337 6 三角承 托 14418259257641 27245838 66 腹板 73448260220811319552 22 7315113850 9 1056862636023825027 16 其中 1 7 626360 59 27 10568 i s i S ycm A 1 8 15059 2790 73xsyhycm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4欢迎下载 故计算得上核心距为 1 9 23825027 16 24 85 10568 90 73 s x I kcm Ay 下核心距为 1 10 23825027 16 38 036 10568 59 27 x s I kcm Ay 52 694115 58xxpxxykayk 说明钢束群重心处于截面的核心范围内 2 钢束弯起角度及线形的确定 最下 N3 弯起角度为 其余 2 根弯起角度均为 为了简化计算和施工 所有5 7 钢束布置的线形均为直线加圆弧 具体计算机布置如下 3 钢束计算 1 计算钢束起弯点至跨中的距离 锚固点至支座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为 见图 2 nia 33030tan527 38nacm 230 18tan727 79nacm 13068tan721 65nacm 图 3 为钢束计算图式 钢束起弯点至跨中的距离列表计算于表 2 内 1x 图 2 锚固端尺寸图 尺寸单位 mm 图 3 钢束计算图式 表 2 钢束起弯点至跨中距离计算表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5欢迎下载 钢束 号 弯起高 度 y cm y1 cmy2 cmL1 cmx3 cm 弯起角 R cm x2 cm x1 cm 3188 71569 284410099 61952436 850212 385942 876 25836 56121 439300297 76472876 232350 525607 001 19460 93533 065500496 27174435 964540 608212 271 上表中各参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为靠近锚固端直线段长度 设计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 y 为钢束锚固点至1L 钢束起弯点的竖直距离 如图 14 所示 则根据各量的几何关系 可分别计算如下 sin cos sin 2 13 11 Rx Lx Ly niaxxLx yR yyy 321 2 12 2 cos1 式中 钢束弯起角度 计算跨径 cm 1L 锚固点至支座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cm nia 2 控制截面的钢束重心位置计算 各钢束重心位置计算 由图 3 所示的几何关系 当计算截面在曲线段时 计算 公式为 R x Raai 4 0sin cos1 1 11 当计算截面在近锚固点的直线段时 计算公式为 1 12 tan30 xyaai 式中 钢束在计算截面处钢束中心到梁底的距离 ia 钢束起弯前到梁底的距离 oa R 钢束弯起半径 a 圆弧段起弯点到计算点圆弧长度对应的圆心角 计算钢束群重心到梁底的距离见表 3 钢束布置图 纵断面 见图 4 pa 表 3 各计算截面的钢束位置及钢束群重心位置计算表 截面钢束号 x4R cmsin cos a0aiap 3 未弯起 2436 850011212 26 7492876 2320 02811212 1401 4794435 9640 09050 992514105 342 43 114 支点直线段 y x5x5tan a0ai ap 精品文档 6欢迎下载6欢迎下载 3180 087266527 382 3951227 605 2580 01221773027 793 4121266 588 1940 0122173021 652 65814105 342 66 512 3 钢束长度计算 一根钢束的长度为曲线长度 直线长度与两端工作长度 之和 其中钢束曲线长度可按圆弧半径及弯起角度计算 通过每根钢束长度cm702 计算 就可以得到一片主梁和一孔桥所需钢束的总长度 用于备料和施工 计算结果 见表 4 表 4 钢束长度计算表 图 4 钢束布置图 纵断面 尺寸单位 mm 半径R弯起角 曲线长 度 直线长度 L1 有效长度 钢束预留 长度 钢束长度 钢束号 cmradcmcmcmcmcmcm 32436 850 0872665212 655942 881002511 071202631 07 22876 2320 0122173351 398607 003002516 7961202636 796 14435 9640 0122173541 955212 275002508 451202628 45 精品文档 7欢迎下载7欢迎下载 二 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性 本桥采用后张法施工 内径 60mm 的钢波纹管成孔 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 进行张拉 张拉顺序与钢束序号相同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80 计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为预制构件阶段 施工荷载为预制梁 包括横 隔梁 的自重 受力构件按预制梁的净截面计算 阶段二为现浇混凝土形成整体化阶 段 但不考虑现浇混凝土承受荷载的能力 施工荷载除阶段一荷载之外 还应包括现 浇混凝土板的自重 受力构件按预制梁灌浆后的换算截面计算 阶段三为成桥阶段 荷载除了阶段一 二的荷载之外 还包括二期永久作用以及活载 受力构件按成桥后 的换算截面计算 1 截面面积及惯性矩计算 1 在预加力阶段 即阶段二 只需计算小截面的几何特性 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 过程及结果见表 5 7 净截面面积 AnAAn 2 1 净截面惯性矩 ijsnyyAnII 2 2 表 2 1 1 4 截面毛截面几何特征计算表 精品文档 8欢迎下载8欢迎下载 分 块 分块面积 4 i Acm i ycm 3 ii i SAy cm ci yy cm 4 i cm I 4 xici IA y ycm 面积分快示意图 282871979647 4846000637530048576191630 27007521252 20 5250625001136900 32412440176 69 5258321566000 720140100800 85 5224005266000 5139 i I 108 145356 x I 00 合 计 6717 365864 i S 3 cm 54 48cm 150 i c i S y A c y 54 48 95 52cm 19674800 c I i I x I 表 2 2 各控制界面净截面与换算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表 截 面 分块名称 分块 面积 重 心距 梁顶 距离 对梁 顶的 面积矩 自身惯 性矩 截面惯 性 毛截面 671654 48365887 68196 748 2 090 1404 预留孔道 截面 141 37137 20 19395 9640 84 8 10 168 混凝土截 面 6583 6452 39344916 90196 7480 9 2374187 510 毛截面 671754 48365887 68196 7481 750 0205 钢束换算 截面 136 70137 2018755 240 80 978 9622 跨 中 换算截面 6852 756 23385327 32196 74809 346206 094 毛截面 671754 48365887 68196 748 2 20 3250 预留孔道 截面 141 37140 58 19873 7950 86 1 10 482 1 4 混凝土截 面 6583 6452 28344192 6196 7480 10 356186 392 精品文档 9欢迎下载9欢迎下载 毛截面 671754 48365887 68196 7480 880 052 钢束换算 截面 136 70140 5819217 2860 78 438 4087 跨 换算截面 6852 755 36379365 47196 748028 423205 171 毛截面 794062873 1 890 2836 预留孔道 截面 141 37110 24 15584 630 48 09 3 2694 混凝土截 面 7630 3860 26459806 69223 8730 3 049220 824 毛截面 7940628732 220 3913 钢束换算 截面 136 70110 2415069 8080 45 872 876 变 化 点 换算截面 8076 764 37519897 18223 87302 932226 805 毛截面 1218861 36747855 68241 721 0 320 1248 预留孔道 截面 141 3780 28 11349 180 19 24 0 5232 混凝土截 面 10143 0660 21610713 64241 7210 0 543241 178 毛截面 1218861 36747855 68241 7210 280 0095 钢束换算 截面 136 7080 2810974 280 19 330 5107 支 点 换算截面 12324 760 95751190 45241 72100 624242 345 表 2 3 各控制截面净截面与换算截面几何特性汇总表 计算 截面 截面 类别 净截面 6583 6452 3990 2584 81187 5103 5792 0782 211 跨中换算截 面 6852 756 2388 6480 97206 0943 6652 3252 545 净截面 6583 6452 2890 3886 10186 3923 5652 0622 165 1 4 跨换算截 面 6852 755 3687 3278 43205 1713 7062 3502 616 净截面 6583 6460 2693 3548 09220 8053 6652 3604 592 变化点换算截 面 6852 764 3790 2445 87226 8053 5232 5324 945 净截面 10143 0660 2195 2719 24241 1784 0062 51312 535 支点换算截 面 12324 760 9594 3619 33242 3453 9762 56812 537 精品文档 10欢迎下载10欢迎下载 三 钢束预应力损失计算 当计算主梁截面应力和确定钢束的控制力时 应计算预应力损失值 后张法梁 的预应力损失值包括前期预应力损失 钢束与管道壁的摩擦损失 锚具变形 钢束回 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分批张拉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损失 和后期预应力损失 钢 绞线应力松弛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损失 而梁内钢束的锚固应力和有效应力分 别等于张拉应力扣除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值 预应力损失值因梁截面位置不同而有差异 现以四分点截面为计算其各项应力 损失 其他截面皆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 计算结果见表 12 24 表 12 四分点截面管道摩擦损失值 11计算表 xkx 1 e kx 11 con 1 e kx 钢束号 radmMpa 170 1226 3540 009530 0039955 201449 270 1226 4150 009620 0040045 2132 350 0876 41130 009620 0309340 27086 1 预应力钢束与管道壁间的摩擦损失 预应力钢束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损失式为 1 1 ukx lcon e 3 1 式中 con 预应力钢筋毛哥下的张拉控制应力 0 70 1860MPa 1302MPa 钢束与管道壁的摩擦系数 对于预埋钢波纹管 取 0 20 从张拉端到计算截面曲线管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 rad k 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取 k 0 0015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管道长度 m 近似取其在纵轴上的投影 长 度 四分点为计算截面时 2 由锚具变形 钢束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反向摩擦长度 lf 精品文档 11欢迎下载11欢迎下载 p f d lE l A A 3 2 式中 锚具变形 钢束回缩值 mm 单位长度由管道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按下式计算 0t d l A 3 3 式中 张拉端锚下控制应力 1302MPa 预应力钢筋扣除沿途摩擦损失后的锚固端应力 即跨中截面 扣除 l1 的钢筋应力 l 张拉端至锚固端的距离 mm 张拉端锚下预应力损失 2 2 ldf l AA 3 4 在反向摩擦影响长度内 距张拉端 x 处的锚具变形 钢束回缩损失 2 lzdf lx A 3 5 在反向摩擦影响长度外 锚具变形 钢束的回缩损失 lz 0 计算见表 15 表 13 四分点 支点及跨中截面 lz计算表 四分点支点跨中 钢束号 cd 影响长度 lf 锚固端 l2 距张拉距 离x 12 距张拉距 离 12 距张拉距 离 12 10 005177015033 21155 655635489 865216 5153 41312491 526 317 20 005165215050 30155 478641589 2078277 9152 60812552 925 80 30 00578215025 33155 7386411 389 284273 8152 90012546 825 67 精品文档 12欢迎下载12欢迎下载 3 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后张法梁当采用分批张拉时 先张拉的钢束由于张拉后批钢束产生的混凝土弹 性丫说引起的应力损失可由下式计算 4lEPpe a A 3 6 式中 在计算截面先张拉的钢束重心处 由后张拉各批钢束产生的混 pe A 凝土法向应力 MPa 可按下式计算 00pppr pe nn NMe AI A 3 7 式中 分别为钢束锚固时预加的纵向力和弯矩 0p0 M p N ept 计算截面上钢束重心到截面净轴的距离 ept ynx at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逐根张拉钢束 张拉时按钢束 1 2 3 4 5 的顺序 计算式应从 最后张拉的钢束逐步向前推进 计算结果见表 14 表 14 四分点截面 l4计算表 4 由钢束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钢绞线由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的终极值 按下式计算 pe l5pe pk f 0 52 0 26 3 7 式中 张拉系数 1 0 钢筋松弛系数 0 3 An cm2 Ap cm2 In cm4 yns cmaEp计算 数据 6583 649 81863920090 385 65 锚固时预加纵向力 0 1kN 钢束 号 钢束应力 p0 ApcosaNp0 p0 N 0 1kN epr cm 预加弯矩 合计 31097 7210757 660 9961911500 8411500 846311502403 2411502403 21 7463 84 5525 71 21082 01210603 720 9925411498 2322999 0762 59523980 301674223 51 7465 627 3641 58 11055 610344 880 9925410832 4233831 4968 731080728 342754951 881 64510 15111 8066 67 精品文档 13欢迎下载13欢迎下载 pe 传力锚固时的钢筋应力 对后张法构件 pe con l1 l2 l4 l5 MPa 计算得四分点 跨中和支点截面钢绞线由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见表 15 表 21 表 15 四分点截面 l5计算表 钢束号 fpk MPa pe Mpa l5 MPa 11140 2620 108 2116623 080 3 10 31860 1146 7420 846 5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由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pcs0EPpe0 l6 p 0 9 Ett att 1 15 3 8 式中 l6 受拉区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重心处由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 力损失 pe 钢束锚固时 全部钢束重心处由预加应力 扣除形影阶段的应力 损 失 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 应根据张拉受力情况考虑主梁受 力的影响 p 配筋率 A 钢束锚固时相应的净截面面积 An ep 钢束群重心至截面净轴的距离 en i 截面回转半径 t t0 加载龄期为 t0 计算龄期为 t 时的混凝土徐变系数 t t0 加载龄期为 t0 计算龄期为 t 时收缩徐变 1 混凝土徐变系数终极值 t t0 得计算 构件理论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3 9 2A h u 式中 A 主梁混凝土截面面积 精品文档 14欢迎下载14欢迎下载 u 构件与大气接触的截面周边长度 本次课程设计考虑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大部分在成桥之前完成 A 和 u 均采用预制 梁的数据 对于混凝土毛截面 四分点与跨中界面上述数据完全相同 即 2 A 6717cm 2222 u 1502 14301214107131325629 64 故 2A h 10 66cm u 由于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在相对湿度为 80 条件下完成 受荷时混凝土龄期为 28d 据上述条件查表得 3 u0csu0 1 602 tttt 0 22 10 计算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 l6 2 n n I18639200 i 2831 140 A6583 64 2 2 p 2 e 68 73 1 1 1 00005 i2831 140 A 0 00744 pn A A pn e e 68 73 p0 N 33831 49N mA p0 M 2754951 88KN mA g1 M 1160 248kN mA p0p0g1 pen nn NMM e 15 292 AI pcs0EPpe0 l6 p 0 9 Ett att 163 1808 146 79 1 151 11165 MPa 6 6 成桥后各截面由张拉钢束产生的预加力作用效应计算成桥后各截面由张拉钢束产生的预加力作用效应计算 计算方法与预加力阶段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相同 计算结果见 表 22 表 22 成桥后由张拉钢束产生的预加力作用效应计算表 An cm2Ap cm2In cm4ynx cmaep 计算 数据 8652 79 82060940088 645 65 锚固时预加纵向力 0 1kN 钢束 号 锚固后预加纵 向力 0 1kN pep A A cosa p N p N 0 1kN ptnxi e ya cm p MN mA 预加弯矩 p M N m A 31042 71310218 580 9961910179 70510179 7161 26623608 72623608 72 21059 53610383 450 9925410306 0520485 7660 85627123 141250731 87 精品文档 15欢迎下载15欢迎下载 11036 91310161 740 9925410086 0030571 7666 99675661 141926393 01 7 预应力损失汇总及预加力计算表 根据以上计算过程可得到各截面钢束预应力损失 汇总表见表 23 表 23 钢束预应力损失总表 预加应力阶段正常使用阶段 锚固时预应力损失锚固后预应力损失 截面 钢束 号 l1 MPa l2 MPa l3 MPa 锚固时钢束 应力 p0 MPa l4 MPa l5 MPa 钢束有效 应力 pe MPa 15 2014989 86566 671140 2620 108973 362 25 213289 207841 581165 9923 08996 12 四分 点 340 270889 28425 711146 7420 846 146 79 979 104 施工阶段传力锚固应力 p0及其产生的预加力可按下式计算 p0conl 3 10 传力锚固时 l l1 l2 l4由 p0产生的预加力 纵向力 Np0 p0 Apcosa 弯矩 Mp0 Np0epi 剪力 Vp0 p0 Apsina 式中 a 钢束玩起后与梁轴的夹角 Ap 单根钢束的面积 Ap 9 8cm4 可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计算出试用阶段由张拉钢束产生的预加力 Np Mp Vp 此时 p0 为有效预应力 pe l l1 l2 l4 l5 l6 以上计算结果见表 24 表 24 预加力作用效应计算表 预加力阶段由预应力钢束产生的预加力作用效应 pep A A 0 cos pppo NAa A 0 sin pppo VAa A 0p M 截面钢束号 sin cosa 0 1kNkNkNkN m 10 1218720 9925469538 9868946 788319116 2535634 253 20 0677480 9925469762 0642968 9298866 136589 2098 300 9961959595 172955 866230585 564 四分点 5 1809 0268 精品文档 16欢迎下载16欢迎下载 接上表 正常使用阶段由预应力钢束产生的预加力作用效应 pep A A 0 cos pppo NAa A 0p M 截面钢束号 sincosa 0 1kNkNkNkN m 10 121870 99254610161 7471008 60013123 8402675 6612 20 1218690 99254610383 451030 60518126 542627 123 300 99619510218 5871017 970530623 609 四分点 30763 7863057 1757250 38221926 393 精品文档 17欢迎下载17欢迎下载 四 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1 跨中界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图 4 1 跨中截面承载力计算图式 由于 24 4 220 14 0 17515 2 cdff f b hKNkN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可按下式计算 1260 3 9 8 6 90 24 4 220 pdp cdf fA xmm f b 4 3 故 x hf 136 7mm 且 xr0Md 跨中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 2 四分点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精品文档 18欢迎下载18欢迎下载 图 4 2 1 4 截面承载力计算图 确定受压区高度 24 4 220 14 0 17515 2 cdff f b hKNkN hf 136 7mm 且 xr0Md 四分点截面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 3 验算最小配筋率 跨中截面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应满足下式要求 1 0 ud cr M M 4 4 式中 Mud 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值 由以上计算可得 Mud 34477 25kN m Mcr 受弯构件正截面开裂弯矩值 可按下式计算 0 crpctk MfW 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影响系数 按下式计算 0 0 2S W 4 5 pp pe nnx NM AW 4 6 精品文档 19欢迎下载19欢迎下载 式中 S0 全截面换算截面重心轴以上 或以下 部分截面重心轴的面积矩 W0 换算截面抗裂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Np Mp 试用阶段张拉钢束产生的预加力 An Wnx 分别为混凝土截面面积和截面抵抗矩 pe 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预应力钢筋在构件抗裂边缘产生的混凝土预压应 力 37494 13 23953817 22 9 12 17662 2565078 7655 pp pe nnx NM MPaMPa AW 0 0 22 589256 84 1 694 695521 9454 S r W 3 0 9 12 1 694 2 65 695521 95 109466 07Mcrpetrftk WkN mkN m AA 由此得 34477 25 3 641 0 9466 07 ud cr M M 故满足要求 3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本次课程设计仅采用距支点 h 2 处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预应力钢筋的位置 及弯起角度见表 6 箍筋采用四肢直径 12mm 的 R235 钢筋 设间距 Sv 200mm 距支点 相当于一杯梁高范围内 箍筋间距为 Sv 100mm 先进行截面抗剪强度上 下限复核 若满足要求 则不需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3 020 0 5 10 dtd Va f bh 4 7 式中 Vd 验算截面处作用 或荷载 产生的剪力组合设计值 依内插求得距支 点 h 2 处的弯矩 剪力为 0 95 28654 952756 68 9 875 d MkN m A 9 8750 95 3328 441711 14 1711 143172 85 9 875 d VkN ftd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对 C55 为 1 89MPa a2 预应力提高系数 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 取 1 25 h0 计算截面处纵向钢筋合力作用点至上边缘的距离 本次课程设计预应力 钢筋弯起 h0近似取跨中截面的有效高度值 即 h0 1675mm b 验算截面腹板宽度 33 0 5 10200 5 101 25 1 89 540 1500660 28 a ftdbh 精品文档 20欢迎下载20欢迎下载 0d 535 636V 1 0 116 27kN 116 27kNkN 所以进行抗剪承载力计算 当进行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时 其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式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