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全能性 综述.docx_第1页
细胞全能性 综述.docx_第2页
细胞全能性 综述.docx_第3页
细胞全能性 综述.docx_第4页
细胞全能性 综述.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科学学院 2014级 植物学专业 姓名 彭琳 学号20141501001(密)(封)(线)四川师范大学科学硕士(教育硕士)研究生学期作业(论文)专用封面作业(论文)题目:细胞全能性所修课程名称: 生命科学研究与进展 修课程时间: 年 月至 年 月完成作业(论文)日期: 年 月任课教师打分: 任课教师评阅意见:任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细胞全能性摘要 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从理论上说 ,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发育为该物种的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故生物体的每个活细胞都有全能性 。现将有关细胞全能性的问题归 纳总结如下 。关键词 细胞 全能性1 细胞全能性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绌 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 细胞全能性的体现2.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体现(图1)2.1.1体细胞的全能性自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和植物学家哈伯兰特提出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后, 经各国科学家近百年的辛勤探索,发现几乎所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不同器官、组织都能被离体培养, 并发育成新的植株张慎, 郭陶然, 邓志瑞, 等. 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26: 1428114284. 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1,2, 其中, 最重要的是在 1958 年, 由美国植物学家斯图尔德(Steward)等人用胡萝卜根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 得到了完整植株, 并开花结实, 首次证实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1.2花粉粒的全能性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把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粉粒,通过无菌操作技术,种 在人工培养基上,以改变花粉粒的发育程度。通过培养使它离开正常的发育途径 (即形成成熟花粉,最后产生精于的),经诱导而脱分化,恢复其潜在的全能性 ,使其为分生细胞,进一 步长成单倍体植株 。2.1.3卵细胞的全能性在自然界中就有一些植物是单倍体。例如,藻类植物的菌丝体时期苔藓植物配子 体世代的植物体;自然条件下,玉米、普通小麦、水稻、烟草等作物中 ,偶尔也会出现单倍体植物等,这些都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2.1.4受精卵的全能性受精卵虽然是未经分裂和分化的细胞 , 但它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在自然条件下, 受精卵能够分化出各种细胞、组织,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所以把受精卵的分化潜能称为全能性 ,受精卵是具有 最高全能性的细胞2.2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体现(图2)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得到证实后,人们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 1997年克隆羊多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突破。2.2.1生殖细胞的全能性. 在自然界中 , 不同种及其性状之所以得以保存, 正是因为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 受精作用使雌、 雄配子结合并表现出全能性, 发育成完整个体, 这与受精作用引发的转录组重建有关 3,42.2.2 干细胞的全能性. 干细胞是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通常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5.胚胎干细胞主要来源于早期胚胎 (桑葚胚、囊胚)6,7,可在体外条件下传代并建立稳定的细胞系, 从而被诱导生成新生组织,用以研究外源基因在发育中的作用 8,9, 成体干细胞来源于成体组织,成体干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程度不如胚胎干细胞完全, 通常只具有单一分化潜能. 2.2.3肿瘤干细胞的全能性. 多数肿瘤 10-12中存在少量类似于正常干细胞, 如自我更新能力、超强增殖能力、不定向分化能力 , 但不具备分化成正常细胞的能力等 13,14的肿瘤细胞, 并且这些细胞是肿瘤生长 15和转移 16的主要因素, 这类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 在临床医学中癌细胞分化程度常被用来评定肿瘤的恶性程度的高低 17,18, 其中未分化肿瘤恶程度最高. 因此, 未分化状态的维持就成为联系表现全能性与导致恶性肿瘤的 “纽带”, 如胚胎癌细胞的未分化状态使之既有多向分化潜能又有癌细胞的特征.图2:多利羊克隆3 细胞全能性大小比较 (图3)一 般来说,细胞全能性高低与细胞分化程度和分裂能力有关 :分化程度越高 ,分裂能力越弱,细胞全能性越低;相反,分化程度越低,分裂能力越强。细 胞全能性 越 高 。3.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 物细胞的全能性 动物细胞 只有 细胞核具 有全 能性 。3.2 受精 卵 干细胞 生殖细 胞(配子 、精子 、卵细胞 )体细胞。在 生物体的所有 细胞中 ,受精 卵的全能性是最高的。 有性生殖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成的 。 生殖细胞 ,尤其是卵 细胞 ,虽然分化程度很高 ,但是仍然具有较高的潜在全能性 。体细胞的全能性比生殖细胞低得多 。3.3全能干细胞多能 干细胞 专 能干细胞。图3全能性大小4 影响细胞全能性表现的因素 (图4)影响细胞全能性表现的因素可分为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 4.1自身因素指细胞自身状态的影响, 包括染色质的活化程度、转录组、蛋白组的状态等. 此外, 自身因素还包括细胞所处的生长期 19、细胞周期及细胞的种类、 年龄、 来源等参数. 4.2环境因素, 即细胞微环境的影响, 包括胞外信号分子、表观遗传修饰分子、分泌型非编码 RNA 和周边细胞的旁分泌及接触作用等的影响 20环境因素主要通过直接或经信号转导途径对内源基因进行表观遗传修饰或激活/抑制相关转录因子及非编码 RNA 的表达, 从而改变细胞转录组、蛋白组的状态自身因素与环境因素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影响 . 图4::细胞全能性表现的分子机制及影响因素5 参考文献【1】 肖尊安.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生物学通报, 2006, 41: 133 Morel G. Producing virus-free cymbidiums. Am Orch Soc Bull, 1960, 29: 495497【2】 朱至清. 植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 细胞全能性学说. 植物细胞工程与分子育种研究, 2002, 313【3】 关娜, 徐燕宁, 张庆华, 等. 体细胞核重编程中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8, 35: 496501【4】 Geraldine S, Robert E. Pathway to totipotency: Lessons from germ cells. Cell, 2006, 127: 891904.【5】 温宏升. 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及应用 .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4, 27: 157160【6】李凌松, 王莉. 胚胎干细胞. 生命科学, 2006, 4: 318322【7】林晓斌, 许建衡. 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应用 .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 17: 248250【8】Liu W Q, Yin Y F, Long X L, et al. Deriv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s from poor quality embryos. JGenet Genomics, 2009, 36: 229239【9】 Paris D B, Stout T A. Equine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 Defining reliable markers of pluripotency. Theriogenology, 2010, 74:51624【10】 Bonnet D, Dick J E. Huma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s organized as a hierarchy that originates from a primitive hematopoietic cell. NatMed, 1997, 3: 730737【11】 Al-Hajj M, Wicha M S, Benito-Hernandez A, et al. Prosp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tumorigenic breast cancer cells.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3, 100: 39833988【12】 Ignatova T N, Kukekov V G, Laywell E D, et al. Human corticalglial tumors contain neural stem like cells express in gastroglial andneuronal markers in vitro. Glia, 2002, 39: 193206【13】 Kamstrup M R, Gniadecki R, Skovgaard G L. Putative cancer stem cells in cutaneous malignancies. Exp Dermatol, 2007, 16: 29730116 Jordan C T. The leukemic stem cell. Best Pract Res Clin Haematol, 2007, 20: 1318【14】 Priscilla N K, Aleksandar D, Jerry M, et al. Tumor growth need not be driven by rare cancer stem cells. Science, 2007, 20: 337【15】Wang Z, Ouyang G L. Periostin: A bridge between cancer stem cells and their metastatic niche. Cell Stem Cell, 2012, 10: 111112【16】 Bell D R, Zant G V. Stem cells, aging and cancer: inevitabilities and outcomes. Oncogen, 2004, 23: 72907296【17】 Beachy P A, Karhadkar S S. Mending and malignancy. Nature, 2004, 431: 420413【18】 Zhang E M, Li X M, Zhang S F, et al. Cell cycle synchroniz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effect of serum deprivation on the differentiationof embryonic bodies in vitro.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5, 333: 11711177【19】 Chou Y F, Chen H H, Maureen E, et al. The growth factor environment defines distinct pluripotent grou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