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民)读经教师 用人的光辉将孩子的心灵照亮.doc_第1页
(张利民)读经教师 用人的光辉将孩子的心灵照亮.doc_第2页
(张利民)读经教师 用人的光辉将孩子的心灵照亮.doc_第3页
(张利民)读经教师 用人的光辉将孩子的心灵照亮.doc_第4页
(张利民)读经教师 用人的光辉将孩子的心灵照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利民介绍张利民,号海印子、披云子,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原ICI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研究员,武汉大方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任。张利民是一个很难用世俗常理来定位的人, 文化行者、云游仙人、江湖侠客这些好象都不是他的全部,游历、求学、访道、读书、著书、思考,修炼.他是一个特立独行,超凡脱俗、高贵寂寥的学人。在华东地质大学上学期间,张利民开始参访东方文化名家,毕业后,深入研究中国文化,曾在终南山依止圆照法师修习禅密,后从学于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陈兵教授,获宗教学硕士,随后,入藏住德格八蚌寺,访昌都,参堆龙德庆楚布寺,往求红白教法。又从张尚义等道密大家学习,还曾在香港修学印度瑜珈,曾编辑出版多部宗教学著作,对儒释道精髓皆别有会心。眼下,200余万字的丹道养生道家西派辑成已经付梓。1998年,南怀瑾先生之国际文教基金会创办了国内首家经典教育机构武汉大方经典教育推广中心,张利民任中心主任,负责全国各地经典教育事业的启动和推广工作,编辑出版了国内最早的儿童经典教育丛书及各种音像制品。10余年来,他以天下为己任,孜孜不倦地推动着经典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经典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均有很深的研究。2007年开始筹备创办王财贵博士北京经典教育中心,现正着手读经私塾教材的梳理。张利民大学期间学习自然科学,毕业后多年来从事人文科学的研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广泛涉猎,使他有着更高远的眼界与博大的胸襟,加之文武之道的参学,他卓而不群,书剑飘零之仙气超然逸尘。儿童经典教育的推广和宗教的研究,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贯穿始终,构成了他紧张有序、瑰丽多彩的精神世界。读经教师 用人性的光辉照亮孩子的心主讲:张利民时间:2009年4月19日地点:太原止谦家学编者按:已丑春日,张利民先生居龙城著书,日日伏案,辛苦非常,四月中旬,先生主动提出去止谦家学看看,与年轻老师聊聊,遂欣然前往。三个小时,谆谆教诲,关键问题反复重申,足见其一片婆心,现择其精要,整理成文,以飨同道。读经教师的精神境界:胸怀天下,道贯古今。大家都是教师,作为一名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首先是要传道,那么什么是道,怎样传道呢?道是天地宇宙之本,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没有道一切学问无谈起,一切变化无从谈起。道有儒家之道、老庄之道、天地之道、人鬼之道,人生于天地之间,除衣食住行要对得起父母外,还要有一颗道心对得起天地,人立于天地之间,是用道的精神来承担的,文化是从道立起来的,是靠道来传承的,先有道统,后有学统,正统。孔子祖述尧舜,讲先王之道,后王之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先有道,才能去传道,才能教孩子,否则不可能教好。一个人,研究生毕业,但他教不了孩子,因为他没有道,学问是从道立起来的,本立而道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个道历经上下5000年都不止,所谓“道贯古今”是也。我们没有道怎么办?先要求道,发起向道之心,此求道不是求仙作佛,而是使一个人能立于天地之间的最大的学问,古今天下无人能出此范围。“道不远人”,是人自己的行为偏离了道,诚心向道,就必须立志学习,古人七八岁立志,十五岁志于学,学什么?学小学,经,史,子、集,让文化浸润灵魂,一点一点去修正自己的行为,一点一点去提升生命的境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儒家之道就是这样,你明白了,你能做,你做到了,在自己的努力下实现了人生的理想,你就有道,这个文化纯属内求,人人皆可为尧舜,立人而后立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有些事情做起来很费力,非人力所及,但如果按道来做,作一点点,成功就很快。你从良心上对孩子好,很快就会有的好报应,但世间人多傻,贪图眼前利益,把很多美妙的东西都毁掉了。道是天地宇宙间最彻底的学问,是天地宇宙的法则,此大道不可违,我们的私塾虽小,但做得事情不小,是承载天地宇宙精神的道场。一个老师有道气,他就能教好孩子,一个老师没有道气,他教得孩子肯定不像回事,读经教师要有以天下为已任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责任感,有了道气,才有资格传道。读经教师的修学涵养:经史合参,止于至善。老师有了道,才可以教孩子读经,教孩子读,自己就必须先学,建议你们成立个学习小组,从国学基本常识学起,自己学自己讲。国学分为经、史、子、集,经学就是道,是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价值核心,史学是历史,是中国人的道德坚持与价值判断,诸子就是高明人的言行,是中国人的治世思想与生存智慧,集是文学,看文人士大夫一步一步是怎么做的,是中国人的心灵世界与人生情怀。不去学,不知天下之大,不去做,不知那些高明的人立在哪里,人一生下来,懵懵懂懂,什么也不知道,所以就要学习。先学论语,论语把作人的道理全讲明白了,是人格的典范,是圆满人性的实相;大学是入手的学问,推已及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自我实现之路;中庸是根本的学问,讲道,不晓得道,什么都承担不起;孟子是过程的学问,“我立于天地之间,有天地之浩然正气,”一点一点讲过程,此外还有老子、庄子、易经、诗经都要学的,女人不读诗经作不好女人,诗经是诗的智慧,诗经中人的修养到了如诗如画的地步。读经,也要读史,“经犹日也,史犹星也”。尚书记言,春秋记事,记言则先王诰训,是堂堂正正的道德文字,记事则婉曲成章,寓是非评断于叙事之中。孔子诗、书、礼、易、乐、春秋,把人的方方面面都讲全了,这就是为学之道,孔子是大乘至圣先师,后世的大儒小儒皆是小流。现在的教育不讲这些,所以上学后啥也不懂,上了大学,研究生出来一样没有文化的情怀,那些高学历的人多数有知识,没文化,没有道气,自然不能为社会担当。大家要学国学,一辈子都学不完,每天与古圣先贤对话,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修养到一种止于至善的境界,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善是大智慧,你们现在这个样子,是父母给的,但父母管不了你的修养,“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是说你都不把自己当人看,老天爷肯定要灭你,你要把自己当人看,如砌如磋,一点一点地修学,努力做到止于至善。教读经的态度:正心诚意,正色端容。正心诚意,是大道之行的前提。教读经,先教孩子对经典的诚敬之心,虽然经典是很无私的,但你敬一分,就会得一分,老师敬重经典,孩子就会敬重经典,如果你对国学没诚敬之心,家长凭什么把孩子交给你呢?你们的责任是教孩子学习国学,并将此事业当作生命与灵魂,诚一丝敬一丝才能逐渐成就圣人之学。诚本于心,道本于理,诚是事物的开端,也是归宿,用诚敬之心打开经典,老师和孩子才会有所得。“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合矣。”你们每天读经典,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有了诚敬之心,然后要正已,正已的心念,正已的言行,如心不端正,为邪念所困扰,结果就“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只有把心放正,才能端正自己的行为,规矩是从诚敬中来的。心外叫章法,心内叫规矩,心内是儒家,心外是法家。中国人叫规矩,西方人叫细节。规矩用礼来表现,中国是礼仪之邦,礼非常深,3000威仪尽在其中。礼是儒家用来表现自身修养的台阶,做得好,自然会乐在其中,孔子70岁才从心所欲不逾矩,那是一种多么高的境界啊。现在的公关礼仪,日本人的低头哈腰,那不是真正的礼,真正礼节皆从诚敬中来,“礼之用,和为贵”,礼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扫洒应对进退之道皆体现在礼节之中。儒家的学问从一已之身修起,修已而达人,基本的礼节则表现在五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言,五官后面是心,无礼之人,他的心是狂乱的,浮躁的。有礼了,就能收回那颗狂乱的心,读书变化的是内心,规矩变化是外在,是谓“不学礼,天以立,不学诗,无以发。”孩子们学礼从学说话学走路开始,从日常生活中入手,但要学得像古人那样是不可能的,礼记很难,春秋,公羊传、毂梁传都很深,深到什么程度呢?国有国礼,官有官礼,民有民礼,繁文缛节,多得很,但每个学起来,就像很多阶梯一样,循序渐进,事情有怎样的精微,就有怎样的礼,有怎样智慧的心灵就有怎样的礼,这个礼一般人做不到的,一个人的修养有多深,礼就有多深,很难用文字来形容,礼深到无形无相,让人感到无微不至,如春风沐面,规矩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规矩,这是圣人才能做到的。学习礼的过程很痛苦,如切如磋就是刀劈斧斫的过程,一旦你经过了这个过程,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你就快乐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是刚入道时的感受,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说明已经入道了。有人说修行是苦的,越修越苦那就错了,修行是快乐的,读经也是快乐的,和俗人交往,你会越来越痛苦,和书交往,和圣贤对话,你会越来越快乐!教读经的方法:勤于动笔,及时梳理。你们都是私塾老师,有新人,有老人,先让老师们带读一遍,把我们当孩子吧,好,我们说:“老师好!”(止谦家学的任老师说:“小朋友们好,注意坐姿,我们来读述而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我指出问题,刚才任老师在读之前没有说“小朋友跟我读”,既然是指读,没有告诉小朋友怎么指读,在读得过程中,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没?(任老师说:“有的小朋友念得快,指读跟不上”),那是什么问题呢?(任老师说:“念得快”)快慢如何分别呢?(任老师说不上来)看来你们发现问题没有及时整理思路,这样就把很多问题含糊过去了,作为一个私塾教师,你们要思考怎样带孩子,妈妈带孩子是凭感觉,你们是老师,就要更专业,怎样教孩子,要点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理念搞清楚了,按理念落实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体会,方法对不对,这些都要写下来。要想做好,就要勤于动笔,每日读经,教一丝,读一丝,耳濡目染一丝,最后不能行文,这怎么能行呢?动笔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就是一个对理念加深理解的过程,一定要用文字来呈现读经的方法性和条理性,新老师来了,给他提供一个文字性的东西,他很快就会对读经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这样,老人要带新人,共同把读经事业做起来。读经私塾像个道场你们要做到比家长强,对读经有一个很深的认识,对现代教育有一个彻底的反思,教一年后,要有文化的修养,教两年后要有气质的变化,温柔敦厚,文质彬彬,让人望之欢喜。人是要终身学习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不升华就会堕落。学校的课程学不到人生的修养,大社会的课堂只能磨灭掉人心中的理想,读经不一样,读经班就像一个道场,天天与圣贤在一起,受最优秀文化的浸润,最高明知识的启迪,你们从内向外都要有变化,和社会上的庸俗之人不一样,社会上的人多数追求声名财色,虽锦衣玉食,但修养很差,那和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呢?人的素质、品位不在物质生活层面,主要在精神方面,人应追求人格的完善与丰富,追求生命的境界。教孩子读经,自己也在成长,孩子读半年有变化,老师读一年有变化,变化表现在眼睛有光,举止有度,有气质,有修养,对于外面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不再投以羡慕的目光,可以自觉抵御各种诱惑,所谓“君子慎其独也”。你们现在刚从学校出来还没有结婚,自我提升是你们这个年龄段最要紧的事情,把经读好,嫁不好是不可能的,社会在进步,谁有文化底蕴,谁就会赢得更多青睐的目光。你们来这里不仅是当一个老师,更是做一名天使。这里是一个课堂,一个自我提升的课堂,一个给你实践的课堂,你们在这里慢慢成长,慢慢蜕变,慢慢变得敏锐,心灵的东西都是很敏锐的,有一颗敏锐的心,对孩子才能更好地观察、透视,从而因材施教。读经教师是稀缺人物读经这么好,为什么天下没有那么多读经私塾呢?为什么很多人都教不了读经呢?因为在这个污浊的世界,大多数人都迷失了方向,世俗的功名利禄磨灭了人性的光辉,这个社会真的很难找到几个高尚的人。而读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