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选手竞技比赛心跳率与血压之研究.doc_第1页
跆拳道选手竞技比赛心跳率与血压之研究.doc_第2页
跆拳道选手竞技比赛心跳率与血压之研究.doc_第3页
跆拳道选手竞技比赛心跳率与血压之研究.doc_第4页
跆拳道选手竞技比赛心跳率与血压之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跆拳道選手競技比賽心跳率與血壓之研究林仁彬1 陳瑞嘉1 曾進富1 曹鏞21親民工商專科學校2清華大學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觀察跆拳道二分鐘三回合比賽,安靜期、運動前3分鐘及運動後恢復期第3分鐘、10分鐘、20分鐘、30分鐘之心跳率、血壓變化的情形。受試者為全國運動會選拔賽跆拳道選手男生10名,平均年齡21.6+1.83歲,身高184.5+4.19公分,體重79.6+8.05公斤,段數3段。 分別觀察安靜期、運動前3分鐘及在運動後恢復期第3、10、20、30分鐘,以無線型心跳記錄錶(POLAR)和血壓計(KP-3200),分析心跳率與血壓變化情形。所得資料經過相依樣本t檢定(PAIRED-T TEST),研究結果如下:一、心跳率1. 運動前3分鐘顯著高於安靜期(75.1+3.52 次/分 vs 64.1+2.29次/分,P.05) 。 2. 運動後恢復期第3分鐘顯著高於運動前3分鐘(117.9+3.23 次/分 vs 75.1+3.52 次/分,P.05)3.運動後恢復期第10分鐘顯著低於運動後恢復期第3分鐘(105.82+2.74 次/分 vs 117.9+3.23次/分,P.05)。4.運動後恢復期第30分鐘顯著低於運動後恢復期第3分鐘 (97.7+4.0 次/分 vs 117.9+3.23次/分,P.05)。二、血壓1.收縮壓在運動後恢復期第30分鐘顯著低於運動後恢復期第3分鐘(128.0+5.0 vs 138.3+6.37 mmHG,P.05)。 本研究發現,跆拳道運動員在比賽後第30分鐘,心跳率與血壓都未恢復至安靜的狀況,可能需要更長的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態。關鍵詞 :跆拳道、 心跳率、血壓壹、緒論 在國際的跆拳道比賽中,選手利用腳部及手部,採用不同的戰術打法來攻擊對方,以得分及扣分的方式,來分別勝負。然而,在分數相同時,以攻擊優勢及擊導對方的選手勝利(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民85)。現今世界體壇中,隨著比賽競爭激烈與運動水準的提高,運動員的體能恢復與增強,已經成為運動科學研究的方向。對運動員而言,也是比賽勝敗的重要關鍵。所以,重視訓練後的體力恢復,已是科學訓練和創造卓越成績的重要因素。 洪商來(1997)研究發現,優秀跆拳道運動員最大的攝氧量與優秀田徑耐力型項目相關性很高,並指出跆拳道運動員不僅具備爆發力較強的無氧耐力,也要求運動員有很好的有氧持續力,所以跆拳道運動員要有很好的無氧能力,同時,也需要很好的有氧代謝能力。然而,一個完整的運動培訓與比賽計畫,不應該只有強調訓練與比賽內容,也必須考量運動後的休息、調養的時間與調養的方法。有充分的調息恢復,才能持續高強度的訓練,達到逐漸提升運動表現能力的目標(陳俊忠,民84)。過家興(1991)研究發現,傳統的針刺方法,對放鬆肌肉,解除肌肉緊張,促進機體的恢復過程有很好的作用。然而,運動訓練與血壓之間的關係密切,運動訓練能夠調整血壓,使運動員血壓降低(傅正思、廖誼印,民87) 。所以,一個優秀教練要善於掌握運動員的身體狀況,採取各種的恢復手段,使運動員的生理與心理處於最佳狀況。訓練後的恢復如果能夠納入訓練計畫之內,將更能鞏固訓練效果,提高訓練成績。 在運動的領域中,運動競賽要求運動員必須具有最佳狀態和良好情緒,才能取得佳績。但是在比賽的情境中,有許多可因素,使運動員壓力大、心裡狀態不穩、適應不良、求勝心切、情緒受到影響等因素,或是受到環境氣候的影響,影響運動員比賽成績。所以,如何讓運動員能夠穩定性強、恢復快、狀況良好,是我們所要努力與研究的方向。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觀察跆拳道二分鐘三回合期間:1.安靜期。2.運動前3分鐘。3.運動後恢復期第3、10、20、30分鐘心跳率與血壓變化情形。貳、研究方法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是以全國運動運選手男生10名為志願受試對象,平均年齡21.61.83歲、體重79.68.05公斤、身高184.54.19公分、段數3段、等級:全國運動會。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時間於八十八年八月二十一日,本實驗過程在板橋體育館。實驗以研究設計的方法,安排受試者在比賽二分鐘三回合,觀察運動後心跳率、血壓的變化,有關整個實驗進行的步驟如下:(一)實驗前的準備工作1.讓受試者填寫受試者同意書,瞭解實驗的過程與實驗後可能會產生的一些情形,加以說明,以及瞭解受試者身體健康的狀況。2. 受試者若是情緒不佳或身體狀況不佳的情形,則另約時間,不進行實驗。(二)實驗進行之步驟實驗以研究設計的方法,安排受試者在比賽二分鐘三回合,觀察運動後心跳率、血壓的變化,有關整個實驗進行的步驟如下: 第1回合 A0 第2回合 B0 第3回合 | | | | | | | | | | Q0 E0 E3 E10 E20 E301. 實驗前60分鐘先起動實驗儀器進行暖機與準備實驗器材。2. Q0:安靜期;測量其心跳率、血壓。3. E0:比賽前3分鐘;測量其心跳率、血壓。4. A0:比賽第一回合完畢,休息30秒。5. B0:比賽第二回合完畢,休息30秒。3.E3:比賽第三回合後第三分鐘,測量其心跳率、血壓。4.E10:比賽第三回合後第十分鐘,測量其心跳率、血壓。5.E20:比賽第三回合後第二十分鐘,測量其心跳率、血壓。6.E30:比賽第三回合後第三十分鐘,測量其心跳率、血壓。研究人員在實驗進行的同時進行記錄儀器所得的資料的記錄。三、儀器設備與研究工具(1)血壓計(KP-3200)5臺。(2)電腦586一部與雷射列表機一部。(3)MS-EXCEL AND WORD7.O AND POWER POINT 電腦程式軟體。(4)SPSS 6.0 統計套裝軟體。 (2)無線型心跳記錄錶(POLAR)五個。(5) 碼錶5支。(6) 溫濕度計1支。(7)毛巾10條。(8)護具10套。(9)跆拳道服10套。(10)相機3臺。四、資料分析與處理(一) 資料以Microsoft Excel 6.0、SPSS/PC統計軟體與SPSS for Windws三種統計軟體做資料分析。(二) 所有資料以標準差、平均數表示。(三) 以相依量數T檢定(Paired-t test),分析考驗男生安靜期、運動前3分鐘、運動後恢復期第3分鐘、運動後恢復期第10分鐘、運動後恢復期第20分鐘、運動後恢復期30分鐘,心跳率、血壓有無顯著差異。(四)本研究顯著水準 a=0.05。參、結果與討論 在1998年亞運培訓隊跆拳道奪標對抗賽的過程中,研究發現血乳酸最高值6.74mmol/l,出現在第一場比賽後的第5分鐘,血尿素氮在比賽後有逐漸上升的趨勢,隨著比賽的場次的增加血清肌酸肌脢也明顯提高,跆拳道比賽時間雖短,也可能造成肌纖維的損傷(何忠鋒、江界山、蔡明志,1998)。所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迅速恢復最佳生理及心理狀況,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問題。一、心跳率 心跳率是評定運動強度的指標 ,也是運動訓練中常用的指標,可以用來觀察運動員恢復的情形(林正常,1997)。成人的平均平均心跳每分鐘約70次,女性心跳會比男生略多。美國心臟協會所承認的正常心跳率50100 次/分。安靜時心跳率減少依然與心臟對於長期的運動訓練,與骨骼肌同樣地產生活動肥大的變化 ,由於心肌力增強,增加每跳心輸出量,因此能夠以較少的心跳數即可以維持所需心輸出量。所以,心臟稱為運動員心臟(ATHLETES HEART),是一種運動對於心臟之訓練效果,心肌效率改善的表現(黃彬彬,民87) 。 本研究發現運動前3分鐘心跳率顯著高於安靜期心跳率(75.1+3.52 次/分 vs 64.1+2.29次/分,P.05)(表一)(圖一)(圖二)。表示運動前3分鐘心跳率就逐漸上升,可能是因為選手暖身的關係 ,才使心跳率高於安靜時的心跳。運動後恢復期第3分鐘顯著高於運動前3分鐘(117.9+3.23 次/分 vs 75.1+3.52 次/分,P.05)。可能是經過2分鐘3回合的比賽,心跳率隨之升高。運動後恢復期第10分鐘顯著低於運動後恢復期第3分鐘(105.82+2.74 次/分 vs 117.9+3.23 次/分,P.05)。可能是經過時間的休息,心跳率隨之降低。運動後恢復期第30分鐘顯著低於運動後恢復期第3分鐘(97.7+4.0 次/分 vs 117.9+3.23次/分,P.05) 。可能是經過30分鐘的休息,心跳率隨之降低,可能要經過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二、血壓 根據WHO的標準血壓基準 ,收縮壓正常人在101109 mmHG,舒張壓在6189 mmHG。黃彬彬(民87)研究發現患有高血壓症的人,定期從事適當的耐力型運動後,可獲使降低血壓的效果。林瑞興(1998)發現青少年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低於成年人,若能及早警覺血壓的變化,且透過飲食的控制及適當的有氧運動,將可降低成年時得高血壓的機率。本研究發現,收縮壓於運動後恢復期第30分鐘顯著低於運動後恢復期第3分鐘(128.0+5.0 vs 138.3+6.37 mmHG,P.05),但是未恢復至安靜的狀況(表一)(圖三)(圖四),可能需要更長的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態。 表一 男子心跳率與收縮壓舒張壓之變化情形 時間指標安靜期(Q0)運動前3分鐘(E0)運動後恢復期第3分鐘(E3)運動後恢復期第10分鐘(E10)運動後恢復期第20分鐘(E20)運動後恢復期第30分鐘(E30)心跳率次/min 64.1+2.2375.1+3.52 *117.9+3.23*105.82+2.74*101.3+4.6597.7+4.0*收縮壓mmHG133.7+4.25137.2+4.17138.3+6.37131.0+4.48128.2+4.21128.0+5*舒張壓mmHG80.3+1.2178.5+ 1.2277.4+4.4175.7+3.8474.1+5.5673.6+4.97*表與前一時段達顯著差異(P.05);*表與E3達顯著差異(P.05);圖一 跆拳道男子組心跳率之變化情形圖二 跆拳道男子組心跳率之變化情形圖三 跆拳道男子組收縮壓之變化情形圖四 跆拳道男子組收縮壓之變化情形圖五 跆拳道男子組舒張壓之變化情形圖 六 跆拳道男子組舒張壓之變化情形肆、 結論與建議一、心跳率3. 運動前3分鐘顯著高於安靜期(75.1+3.52 次/分 vs 64.1+2.29次/分,P.05) 。 4. 運動後恢復期第3分鐘顯著高於運動前3分鐘(117.9+3.23 次/分 vs 75.1+3.52 次/分,P.05)3.運動後恢復期第10分鐘顯著低於運動後恢復期第3分鐘(105.82+2.74 次/分 vs 117.9+3.23次/分,P.05)。4.運動後恢復期第30分鐘顯著低於運動後恢復期第3分鐘 (97.7+4.0 次/分 vs 117.9+3.23次/分,P.05)。二、血壓1.收縮壓在運動後恢復期第30分鐘顯著低於運動後恢復期第3分鐘(128.0+5.0 vs 138.3+6.37 mmHG,P.05)。 許多生理學家與運動科學家認為運動後的恢復比運動訓練本身更為重要,例如:大陸長跑女將馬家軍的恢復手段就是成功的關鍵。本研究發現,跆拳道選手在30分鐘休息中,沒有恢復到正常狀況,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建議定期能夠作健康檢查及接受醫療的支援,才能進一步了解運動員身體的健康情形。參考文獻林正常(1997).運動生理學。台北:師大書宛。林正常(民84).運動生理學指引。台北:師大書宛。吳慧君(民83).運動生理學實驗。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發 行。林清山(民81).心裡學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出版社。陳俊忠(民85).挑戰極限。傳聞出版社。過家興(1991).運動訓練學。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43-62頁。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民85).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八十六年度全 國裁判暨教練講習。黃彬彬 (民87).體適能指導手冊.中華民國有氧體能運動協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