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环评报告书_第1页
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环评报告书_第2页
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环评报告书_第3页
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环评报告书_第4页
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环评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建设单位: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环评单位:广州市怡地环保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二年二月目 录1.概述11.1项目由来11.2项目特点11.3工作过程21.4分析判定相关情况21.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61.6主要结论62.总则72.1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72.2编制依据72.3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92.4环境敏感点和保护目标142.5评价等级152.6评价范围202.7评价内容及重点202.8评价因子及识别213建设项目概况233.1项目名称、建设地点与建设性质233.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233.3配套及公用工程273.4项目投资、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73.5厂区总平面布置情况283.6主要建构筑物及设备283.7药剂使用量314工程分析324.1污水处理工艺324.2水平衡344.3污水处理规模344.4污水处理厂进出水质设计364.5污水处理工艺方案论证384.6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474.7项目污染物排放汇总59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15.1地理位置615.2自然概况615.3中国稀金谷洋塘工业园规划概况625.4环境现状分析64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7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776.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806.3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876.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936.5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936.6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966.7土壤环境影响分析986.8生态环境影响分析987环境风险评价1007.1风险调查1007.2风险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017.3运行事故分析1027.4风险防范措施1047.5风险应急预案1127.6各类具体运行事故对策措施1147.7不确定性简析与防治1157.8风险评价结论1158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1198.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198.2废气防治措施分析1208.3废水防治措施分析1228.4噪声防治措施分析1268.5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分析1278.6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288.7厂区绿化131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329.1环境保护投资概算1329.2经济效益1329.3社会效益1339.4环境效益1339.5小结13410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3510.1环境管理13510.2环境监测计划13610.3环境监理13710.4排污口规范化设置13910.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4110.6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管理1411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4411.1项目概况14411.2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14411.3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14411.4环境质量现状结论14511.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14511.6污染防治措施结论14611.7环境风险评价结论14711.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4711.9总结论14711.10建议147附图: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 项目总平面示意图附图3 项目周边敏感点分布图附图4 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图附图5 项目大气监测点位布设图附图6 项目地表水(底泥)环境监测点位图附图7 项目噪声、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图附图8 项目管网工程示意图附图9 项目土地利用规划图附图10 赣县区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附件:附件1 委托合同附件2 关于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附件3 关于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执行评价标准的函附件4 江西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确认书附件5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附件6 关于对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附件7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附件8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附件9 关于赣县茅店新材料产业基地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赣县环督字2019 21号)附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IV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概述1.1项目由来随着中国稀金谷洋塘工业园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目前该工业园区内尚无规范的排水设施,已入园企业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经企业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后,尾水直接排入贡江,未能实现集中处理。改变园区环境,解决贡江水质污染,保证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下游沿江工业园生态环境及饮用水的安全,进一步加大工业园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力度,日渐成为洋塘工业园区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建设中国稀金谷洋塘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工程已迫在眉睫。为此,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结合区发展现状,拟建设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工程,工程处理规模为1.8万m/日。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工程主要服务范围为中国稀金谷洋塘工业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广州市怡地环保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建设项目进行调研、现场勘察和收集有关资料,在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等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此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得到了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设计单位和协作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感谢!1.2项目特点项目生活污水及一般工业废水采用“粗格栅+细格栅+水解酸化池+A2O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清水池+过滤池+接触消毒池”工艺进行处理,稀土工业废水及钴镍锂工业废水采用“调节池池+混凝反应池+初沉池+曝气脱氮池+混凝反应池+终沉池+中间水池+反硝化深床滤池+清水池+过滤池+接触消毒池”工艺进行处理,污泥采用“重力浓缩+板框压滤”工艺进行处理。项目为新建项目,因施工期维持时间较短,因此本次评价对施工期影响做简单分析,着重对其运营期污染影响进行分析评价。1.3工作过程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等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本项目环评影响评价的工作见下图1.3-1。图1.3-1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1.4分析判定相关情况1.4.1产业政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的有关规定,项目属于“第一类 鼓励类”中的“四十三、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十五项“三废综合利用与治理技术”,属于国家鼓励类的建设项目。赣州市赣县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文件关于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赣县区发改环资字20193号)(见附件2)同意项目进行前期工作。1.4.2环境质量根据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结果,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中SO2、NO2、PM2.5、PM10、CO、O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氨气、H2S参照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浓度参考限值;纳污地表水体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类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1.4.3“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1)生态保护红线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厅字20172号)要求下江西省发布的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文件中,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按主导生态功能分为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土保持3大类,赣州市涉及赣江上游流域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武夷山脉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南岭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罗霄山脉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雩山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其中,水源涵养是指是指以水源涵养功能为主的森林、湿地、草地等生态系统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是指以维系区域生物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区域。水土保持是指以土壤保持功能为主的生态系统区域及水土流失严重的敏感区、脆弱区域。本项目位于赣县区茅店镇洋塘村,土地性质为工业用地,项目主体工程及入河排污口不在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中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不属于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中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故项目主体工程及入河排污口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良好,本项目建成后可改善赣县区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卫生水平,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有效改善周边水体水质,项目不会降低周边环境质量。(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运营过程中用水主要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及绿化用水,当地自来水厂能满足项目用水情况,不会超出当地资源利用上线。(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位于中国稀金谷洋塘工业园,该园区规划环评资料中显示,污水处理厂位于项目西南角,项目符合中国稀金谷洋塘工业园规划要求。综上所述,项目符合“三线一单”的要求。1.4.4与江西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相容性分析中国稀金谷洋塘工业园为江西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一部分。江西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前身为赣县工业园,由红金工业园、洋塘工业园组成。园区始建于2001年,2006年倍省政府认定为县级工业园;2009年10月,经省政府批复,更名为江西省赣县经济技术开发区。2007年洋塘工业小区被列为国家小企业创业基地;2010年获批江西省钨和稀土产业基地、台商创业园、台湾产业基地;2011年获批为江西赣州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和江西赣州稀有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2013年经省政府批复,更名为江西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文件关于设立江西赣州沙河工业园区等13个省级开发区的批复(赣府字201616号),江西赣县工业园规划面积200公顷,东至梅林镇红金村、西至城北桃源路、南至梅村大街、北至梅林镇双龙村,产业定位包括冶金、化工和纺织,规划范围内包括红金一期(105公顷)、红金二期(95公顷),已经于2008年完成规划环评,目前已经全部开发完毕。钨产业培育了中瑞材料、世瑞矿业、远驰新材料、江钨钨合金等一批龙头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3家,2011年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64.9亿元,打造了一条从钨矿采选钨精矿ATP蓝钨碳化钨粉硬质合金棒材、刀具、矿山凿岩工具的完整钨矿业链条,具有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稀土产业培育了红金稀土、永源稀土、新盛稀土等一批龙头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2家,2011年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52.6亿元,成为了南方最大的稀土分离基地,能分离出目前所有的稀土元素;食品产业培育了谱赛科、菊隆高科等一批龙头企业,其中规上企业4家,2011年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12.9亿元,甜菊糖柑产品份额占全球60%以上。同时,扩区规划正在培育铜铝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机械与模具制造产业等。本项目位于中国稀金谷洋塘工业园园区内,选址符合规划要求。1.4.5厂址可行性分析从厂址用地属性、地表水环境、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及尾水排放口位置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厂址选择的环境合理性。(1)与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分析根据赣州赣州高新区发展规划(2019-2035年)的有关要求,污水处理厂位置、服务范围、处理程度均与规划要求一致。处理规模变化主要是根据目前集聚区入驻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对应的调整,以避免规模过大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本工程将纳污水体为贡江是可行的。(2)区域环境质量分析拟建工程所在区域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文地质遗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珍稀动植物资源等敏感目标。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该区域环境空气、地下水、声环境质量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有一定环境容量。(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分析本工程防护距离为100m。根据测绘成果显示项目100m卫生防护距离内无敏感点,符合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在污水处理厂卫生距离范围内禁止建设居民楼、学校、幼儿园、医院等环境敏感建筑物。(4)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分析由环境影响评价章节可知,拟建工程实施后通过采取完善的污染防治措施,均不会对厂址所在区域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及地下水环境等产生明显影响。(5)尾水排放口位置污水处理设施尾水排放量18000t/d,尾水处理达标后通过排污干渠排入贡江。污水处理厂在贡江排放口下游无饮用水取水口,尾水排放不会对赣县区饮用水水源产生影响。(6)厂址选择厂址所在地地形较低污水能自流到达污水处理设施,节约动力消耗;所在地交通运输、水电供应方便;厂址的选择符合城镇总体规划。1.4.6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为40.7亩。厂区分为管理区和生产区,管理区布置在厂区东南部。污泥处理单元布置在厂区西侧中部,各主要构筑物与周边环境敏感点的距离满足防护距离要求,各建构筑物通过道路、人行道及绿化隔开,使得功能分区更为明显、合理。在厂区四周边缘留有适当宽度防护绿化带,以减少污水厂在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污染周围的环境。1.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1)项目施工期扰动地表产生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影响、施工噪声对区域声环境产生的影响、施工废水对贡江的影响、施工扬尘对区域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2)项目污水处理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及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可靠性。(3)项目运营期尾水排放对贡江水质产生的影响、部分构筑物产生的恶臭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4)污水事故性排放的风险影响。1.6主要结论项目符合国家相应的政策和地方的发展规划,项目选址符合当地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选址恰当,布局合理;采用的各项环保设施可以保证各项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总体上对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较小,可有效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不会造成区域环境功能的改变;在经济损益方面有着正面影响。因此项目在认真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治理措施和建议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可控制范围内,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可行的。2.总则2.1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2.1.1评价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现状,分析项目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分布情况及其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方式、排放量及浓度等,预测项目建设后所产生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与范围,结合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对本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以使本项目对环境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为主管部门和环保设计部门提供依据,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2.1.2评价原则突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源头预防作用,坚持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1)依法评价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规划等,优化项目建设,服务环境管理。(2)科学评价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突出重点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2.2编制依据2.2.1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2016年10月1日;(13)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001年7月);(14)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9年1月);(1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18年4月28日;(16)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 第39号,2016.6.14);(1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本);(18)江西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西省水利厅及江西省环境保护局,2006.07。2.2.2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9.1.1);(2)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0.9.17第二次修正);(3)转发省环保厅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厂与工业基地污水处理厂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字200951号,2009.3.31);(4)“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简化和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条件的通知”(2013.11.27,赣环评字【2013】285号);(5)江西省水环境功能区划(2006.7修订);(6)关于进一步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通知(赣环督字2007189号);(7)赣州市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赣州市人民政府令第39号,2005.6.1);(8)转发省中小企业局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工业基地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1027号,2010.5.10);(9)关于江西省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赣环监字200954号,2009.7.6);(10)关于明确我省工业基地集中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和进水接管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赣环评字2011278号,2011.7.6);(11)江西省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办法(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48号,2006.6.13)。2.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5号,2015年9月1日起施行;(10)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34330-2017);(11)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1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2007);(1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14)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15)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6)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水处理(试行)(HJ978-2018);(17)城镇污水处理厂臭气处理技术规程(CJJ/T243-2016)。2.2.4建设项目相关文件(1)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委托书;(3)项目执行标准的函;(4)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2.3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2.3.1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详见表2.3-1。表2.3-1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一览表项目环境功能区划环境空气GB3095-2012中二类区地表水GB3838-2002中类声环境GB3096-2008中3类区地下水GB/T14848-2017中的类标准土壤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2.3.2评价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项目受纳水体为贡江,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域水质标准,SS参考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表3中标准(30mg/L),具体指标见表2.3-2。表2.3-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单位:mg/L,pH值除外项目pHCODDOBOD5SS*NH3-N标准值692054301.0项目TPTNCr6+硫化物石油类LAS标准值0.21.00.050.20.050.2项目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CuHgPb标准值1.00.20.0051.00.00010.05项目CdZnAs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MPN/L)标准值0.0051.00.05610000环境空气项目位于中国稀金谷洋塘工业园,环境空气因子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氨气、H2S参照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浓度参考限值。详见表2.3-3。表2.3-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g/Nm3序号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mg/Nm3)标准来源小时平均日平均1NO20.24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2SO20.50.153TSP0.304PM100.155PM2.50.0756CO1047O30.28NH30.2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表 D.1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9H2S0.01声环境项目所在地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详见表2.3-4。表2.3-4 声环境质量标准 等效声级LAeq:dB(A)类别昼间夜间3类6555地下水项目地下水环境质量为类,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类标准,详见表2.3-5。表2.3-5 地下水质量标准浓度限值 单位:除pH外均为mg/L序号污染物单位III类指标限值1pH无量纲6.58.52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mg/L3.03氨氮(以N计)mg/L0.54硝酸盐(以N计)mg/L205亚硝酸盐(以N计)mg/L16挥发酚mg/L0.0027氰化物mg/L0.058氯化物mg/L2509硫酸盐mg/L25010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11总硬度mg/L45012总大肠菌群个/L3.013细菌总数个/L10014氟化物mg/L1.015铅(Pb)mg/L0.0116砷(As)mg/L0.0117汞(Hg)mg/L0.00118铬(六价)(Cr6+)mg/L0.0519镉(Cd)mg/L0.00520铁(Fe)mg/L0.321铜(Cu)mg/L1.022锌(Zn)mg/L1.023硫化物mg/L0.0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具体限值见表2.3-6。表2.3-6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 单位:mg/kg项目第二类用地项目第二类用地筛选值管制值筛选值管制值镉65172六价铬5.778铅8002500四氯化碳2.836镍9002000氯仿0.910砷60140氯甲烷37120汞38821,1-二氯乙烷9100项目第二类用地项目第二类用地筛选值管制值筛选值管制值1-二氯乙烯66200四氯乙烯531831,1,1-三氯乙烷840840三氯乙烯2.8201,2-二氯乙烷521氯乙烯0.434.31,1,2-三氯乙烷2.815苯4401,2,3-三氯丙烷0.55氯苯27010001,1,1,2-四氯乙烷10100苯乙烯129012901,1,2,2-四氯乙烷6.850萘1293700苯并a蒽15151硝基苯76760苯并a芘1.5152-氯酚22564500二苯并a,h蒽1.5151293700苯并k荧蒽1511500反-1,2-二氯乙烯54163乙苯28280顺-1,2-二氯乙烯5962000邻二甲苯640640二氯甲烷616942-氯酚225645001,2-二氯丙烷547苯并b荧蒽151511,1,1,2-四氯乙烷10100茚并1,2,3-cd芘151511,1,2,2-四氯乙烷6.850间二甲苯+对二甲苯570570甲苯12001200苯胺2606631,2-二氯苯5605601,4-二氯苯20200(2)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出水各污染物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具体限值详见表2.3-7。表2.3-7 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限值 单位:mg/L,pH值除外基本控制项目出水水质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COD50BOD510SS10石油类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5总氮(以N计)15氨氮5(8)总磷(以P计)0.5pH值69色度(稀释倍数)30动植物油1铜0.5锌1.0硒0.1砷0.1汞0.001镉0.01铬(六价)0.05铅0.1总氰化物0.5挥发酚0.5硫化物1.0*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标准,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12时的控制标准。大气污染物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为污水处理装置及储泥池等散发出来的恶臭气体,大气污染物氨、硫化氢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4二级标准中厂界浓度限值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排放标准。具体限值详见表2.3-8。表2.3-8 城镇污水处理厂厂界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项目氨硫化氢臭气浓度(无量纲)二级标准(mg/m3)1.50.0620污水处理厂有组织废气(恶臭)排放标准项目氨硫化氢臭气浓度(无量纲)15m排气筒排放速率(kg/h)4.90.332000声环境施工期建筑施工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相关标准,详见表2.3-9。表2.3-9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限值 单位:dB(A)施工阶段昼间夜间7055项目建成后,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详见表2.3-10。表2.3-10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限值 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3类6555固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2.4环境敏感点和保护目标2.4.1环境敏感点据实地调查,项目厂址位于中国稀金谷洋塘工业园区,在评价范围内无名胜古迹、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环境敏感点,评价范围内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周围敏感点分布见表2.4-1。表2.4-1 项目周围敏感点分布表环境要素坐标名称方位距离项目距离(m)规模环境功能XY环境空气-682.51008.7东田村西北844约100户400人二类区-2486.21431.2田塅子西北2598约60户240人-2874.21782万嵩村西北3004约80户320人-3206.22523.2文昌阁西北4012约150户600人-4585.3970.5太阳坪村西北4276约20户80人-1476564.3桥湾新村西南1822约60户240人-2803.23690.1罗屋塅西北4535约20户50人-1250-1463茅店镇西南1750约300户1200人-19450茅店村西南1945约70户290人-2464.2-2062.6汶潭村西南3112约90户360人-335-1436.3洋塘村西南1802约200户800人-3-1494.5茅店中学西南1829约650人-612-3798.1义源村西南4110约20户40人-3590.1-350.4马岭下西南3798约10户60人702.3-1276.5老富坑东南1948约80户320人939.5-2718.8下南山东南3133约100户400人2931.6-1581.6龙蛇咀东南2830约250户1000人1891.5612.2船头坳东北1427约5户20人3456.5-925龙舌村东南3792约150户600人3171589.1华能光明小学东北2883约80人570.42688.5黄龙村东北2230约150户600人1999.23237.5袖子岭东北3492约20户60人4610.12757.5墩上东北4557约40户170人02100黄泥下北1700约60户240人1546.8-344.3洋塘坝东南1817约30户120人二类区2885.1-385.5东青排东南4908约20户80人3225.6-4363.2信江村东南4980约25户90人3157.9-904枫树下东南4888约10户30人地表水环境/洋塘水厂排污口上游1200m6万m3/d饮用水源/贡江/235750m3/s类标准声环境/厂界四周1/3类区地下水/评价范围内潜层地表水/类标准土壤/厂区内/二类用地筛选值2.4.2环境保护目标(1)地表水环境:项目尾水经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贡江。保护受纳水体贡江不会因本项目建设而降级,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域水质标准。(2)环境空气:项目废气排放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相关要求,确保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不因项目建设而降级,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2012)二级要求。(3)声环境:项目投产后,厂界噪声应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确保区域声环境质量不因项目建设而降级,环境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要求。(4)固体废物: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清单以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清单,妥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5)地下水和土壤环境:做好固体废物的储存工作,各贮存设施地面防腐、防渗;加强废水的收集、输送和处理系统的管理和事故防范措施,防止渗漏;确保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管控值。2.5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并结合工程分析,本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为大气环境影响、声环境影响、地表水环境影响、地下水环境影响、土壤环境影响、风险评价和生态环境影响,本次评价将确定上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1)地表水环境本项目处理废水排放方式为直接排放,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SS、石油类、Cu、Zn、Cd、As等,含一类污染物。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5.2评价等级确定”的表1,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2)大气环境本评价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5.3节评价工作分级方法,在工程分析基础上确定项目主要大气污染源;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在全气象组合情况条件下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评级判据进行分级。Pmax及D10%的确定本工程主要大气污染源是格栅、集水池、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储泥池等建、构贮物产生的恶臭气体,污染物包括氨气和硫化氢。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计算式为: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评价工作级别划分的依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将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情况列于表 2.5-1。表2.5-1 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依据一级Pmax10%二级1%Pmax10%三级Pmax1%污染物评价标准污染物评价标准和来源见表2.5-2。表2.5-2 污染物评价标准污染物名称功能区取值时间标准值(g/m3)标准来源NH3二类区一小时200.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附录DH2S二类区一小时10.0主要废气污染源排放参数见表2.5-3及2.5-4:表2.5-3 主要废气污染源参数一览表(点源)污染源名称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o海拔高度/m排气筒参数排放工况污染物名称排放速率 kg/hXY高度/m内径/m温度/流速/m/s年排放小时数/h1#除臭系统112-24174150.32511.88760正常NH30.0410H2S0.001592#除臭系统77131174150.32511.88760正常NH30.0410H2S0.00159表2.5-4 主要废气污染源参数一览表(矩形面源)名称面源起点坐标/海拔高度/m长度/m宽度/m与正北向夹角/有效排放高度/m年排放小时数/h排放工况污染物排放速率/(kg/h)XYNH3H2S污水处理设施9436174185110.98-164.93.58760正常0.04550.0018估算模式所用参数见表2.5-5。表2.5-5 估算模型参数表参数取值城市农村/选项城市/农村农村人口数(城市人口数)/最高环境温度40.1最低环境温度-5.9C土地利用类型农田区域湿度条件潮湿是否考虑地形考虑地形是地形数据分辨率(m)90是否考虑岸线熏烟考虑岸线熏烟否岸线距离/km/岸线方向/本项目所有污染源的正常排放的污染物的Pmax和D10%预测结果如下:表2.5-6 预测结果一览表污染源名称评价因子评价标准(g/m3)Cmax (g/m3)Pmax (%)D10%(m)污水处理设施NH3200.016.28.08/H2S10.00.6226.22/1#除臭系统NH3200.03.591.80/H2S10.00.1391.39/2#除臭系统NH3200.03.471.73/H2S10.00.1391.39/由预测结果可知,在全气象条件下,正常工况下,本项目有组织废气中氨最大落地浓度值3.59g/m3,占标率1.80%,H2S最大落地浓度值0.139g/m3,占标率1.39%;无组织废气中氨最大落地浓度值16.2g/m3,占标率8.08%,H2S最大落地浓度值0.622g/m3,占标率6.2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分级判据,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3)声环境项目所在区域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的3类区标准控制,项目建设后周边环境噪声增幅小于3dB(A)且受影响人群变化不大,因此,确定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4)生态环境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40.97亩,小于2km2,处于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规定的分级原则,确定本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5)地下水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属于“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I类。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本项目厂区不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引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亦不在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同时亦不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引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不涉及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不涉及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本项目所在区域为集中式供水,居民用水为自来水供应,不涉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因此,本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为不敏感。评价工作级别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 2.5-7。表2.5-7 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一览表项目类别环境敏感程度类项目类项目类项目敏感一一二较敏感一二三不敏感二三三根据表2.5-7判定结果,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6)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和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按照下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风险潜势为及以上,进行一级评价;风险潜势为,进行二级评价;风险潜势为,进行三级评价;风险潜势为,可开展简单分析。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判据见表 2.5-8。表2.5-8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环境风险潜势/+重大危险源一二三简单分析a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分析。环境风险潜势初判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为、/+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和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