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肉牛产业化发展浅论.doc_第1页
彭水县肉牛产业化发展浅论.doc_第2页
彭水县肉牛产业化发展浅论.doc_第3页
彭水县肉牛产业化发展浅论.doc_第4页
彭水县肉牛产业化发展浅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彭水县肉牛产业化发展浅论周俊 方继炳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 409600)摘要:当前,生猪发展过剩,国家农业部正组织各省市展开节粮型畜牧业发展问题调研,草食牲畜将成扶持发展重点。彭水县在肉牛产业上有很大的发展优势,被列入重庆市三个肉牛基地县。本文对我县发展肉牛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提出了肉牛产业化发展对策。关键词:彭水县;肉牛;发展;产业化;对策一、县情及畜牧业概况彭水县地处渝东南边缘,与鄂、黔二省交界,属武陵山区尾部和大娄山褶皱地带,全县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有67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57万)。畜牧业是本县农村支柱产业,2008年底全县出栏生猪54.44万头,肉牛4.32万头,山羊4.94万只,家禽120.24万只,肉类总产量4.88万吨,禽蛋产量8271.4吨,牧业总产值6529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6.35%),人均牧业收入107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9%)。二、彭水县肉牛发展取得的成绩本县自1978年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累计改配本地黄牛22.5万头,产杂交牛犊15.2万头,取得了良好效益。彭水县于1991被列为四川省商品牛基地县,1994年被列为全国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 2003年被列为重庆市肉牛优势产业县,2004年通过重庆市无公害肉牛产地、产品认定,2004年建成重庆市无规定动物疫病缓冲区。三、彭水县肉牛产业现状(一)肉牛生产情况2008年,全县存栏牛 11.94万头,其中能繁母牛5.93万头,全县出栏肉牛4.32万头。全县养牛户5.5万多户,涉及18万多个农业人口。(二)肉牛生产主要区域彭水县肉牛生产主要分布在三大区域,毛尖山片区(黄家镇、润溪乡、龙塘乡、靛水乡),桑柘片区(桑柘镇、小厂乡),龙射片区(鹿鸣、平安、龙射)。2008年三个片区共存栏肉牛5.74万头,占全县的48%,出栏肉牛2.2万头,占全县的50%以上。其中毛尖山片区4个乡镇08年肉牛存栏2.39万头,占全县的20%,是最重要的肉牛基地。(三)良繁体系及改良情况彭水县自1978年初步建成黄改服务体系,2002年结合牛良繁体系项目,建成一个以县级冻精储运中心、30多个标准化乡级人工授精站为骨干、25个村级人工授精点为补充的黄改服务网络,年改配黄牛1万头以上。近几年,由于政府在畜牧发展思路和重心上的转移,在黄改上投入不足,从业人员收入下降,设施设备难以补充更新,工作较为被动。(四)品种彭水县黄牛属川南山地黄牛,个体矮小,生长缓慢,屠宰率低,是典型的役用品种。从引进品种改良效果看,西门塔尔较好,安格斯较差,南德温、利木赞改良效果十分显著。(五)养殖模式及成本效益彭水县肉牛养殖模式有放牧散养,放牧加补饲,规模化舍饲育肥三种。1、 牧散养。这是本县主要养殖模式,农户利用家庭空闲劳力,附近草山草坡,养牛一至数头,早晚上山放牧,吃饱回圈,晚冬及早春补饲秋后收储的农作物秸杆或杂草,除劳动时间和极少医药费外无其他投入。牛只生长缓慢,产肉低,往往23年才出栏。因规模小,周期长,品种落后,经济效益差,养牛总收入也低。 2、放牧加补饲。这种模式少数存在,在本县不超30户,每户养牛10头以上,就近放牧,返圈后补饲一定的饲草和精料,半年或一年出售。由于饲养规模增大,营养提高,缩短了出栏时间,头平均劳动成本降低,产肉率提高,每头牛能获纯利300500元。3、规模化舍饲育肥。这种模式投入大,一般都选择杂交良种牛,规模30头以上,集中舍饲,每天定时定量喂草和精料,自由饮水。半年能出栏,头平纯收益8001000元。这种模式关键是要选良种杂交牛育肥才有效益。(六)饲草结构本县饲草结构,310月以草山草坡及农田野地野生牧草为主,少量农作物茎叶为辅,11月来年2月以收储的农作物秸杆为主,草山草坡杂草、人工种植的黑麦草(每年500010000亩)及蔬菜等为辅。由于我县地处南方,空气湿度大,不易收储干草;微贮、青贮、氨化牧草在我县虽有推广,但因对劳动强度、牧草品种、技术等要求较高,加工储备草量不多,所以一般冬春草料都不足,牛羊出现夏长、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四、肉牛产业发展潜力及产品市场需求(一)肉牛产业发展潜力1、彭水县地域广阔,饲草资源丰富,有发展养牛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据1982年普查,本县林地面积202.1万亩,草山草坡面积190.1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67.43万亩),耕地71万亩(田24万亩,土47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35万吨,加上近年退耕还草及人工种草,总载畜量达50多万个牛单位,目前利用尚不到50%,具有很大潜力,如加强牧草综合开发利用,再增加5万头肉牛不成问题。2、具有发展肉牛产业所必需数量的基础母牛群。全县存栏牛11.94万头,其中能繁母牛5.93万头,占49%,牛群结构合理,为生产大量育肥用杂交牛犊提供了保证。3、有较为稳定的技术服务队伍和服务能力。县畜牧兽医局有职工41人,其中技术干部32人,其下有3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188人,县乡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健全,可在牧草栽培及加工调制、草地改良、黄牛改良、肉牛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等方面提供一般的技术指导和服务。4、有肉牛生产服务公司和初级加工企业。彭水县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市级龙头企业,总资产1000万元,员工36人,主要从事饲料药械经营、种畜禽生产;重庆市山牧食品公司在本县建肉牛屠宰加工厂,年屠宰加工2万头肉牛,年生产总值8000万元,利税150万元。 5、有较为健全的品种改良服务网络。本县已建成县乡村三级连贯的黄改服务网络,含一个县级冻精储运中心,30多个标准化乡级人工授精站,25个村级人工授精点,有80名人工授精员,年改配黄牛1万头以上。6、农业人口多,劳动成本低,县内外不乏有资金实力的个人和企业有意进入本行业。7、因生猪市场波动大,全县上下正在形成养牛共识。(二)产品市场需求分析1、牛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理想肉食品。据FAO统计,世界肉类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2007年生活品质高的发达国家猪、牛肉消费比例接近1:1,而我国猪、牛肉消费比例接近3.4:1,猪肉多,牛肉少,肉类消费结构不合理。2、牛肉国际贸易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国外牛肉品质好,档次高,但价格高,再加1996年以来,大多数欧美国家发现疯牛病及二恶英污染,影响了出口;国内牛肉品质稍差,但成本低,无毒无污染,有很大的价格优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加快,居民膳食结构改善,牛肉消费增长潜力很大。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生产方式落后,商品意识差,效益低。我县肉牛养殖以传统的小规模放牧散养为主,农户利用家庭空闲劳力,将就附近草山草坡,养牛一至数头,一可耕地,二可卖钱。由于投入少,营养低,品种差,不讲科技,一是牛只生长慢,往往2年以上才出栏;二是产肉少,品质低,劳动力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三是不能长期坚持,当空闲劳力转移或有较好经营项目后,农户就会轻易卖牛转行。(二)规模化养殖乏力,产业发展缓慢。肉牛产业本身有“三高二低一长”的特点。即:投入高、技术要求高、风险较高、繁殖率低、比较效益低、生产周期长,故比发展其他农牧产业更困难。肉牛产业化发展必须走规模化养殖的路子,但规模化养殖肉牛需要建场,购牛,依靠先进科技,消耗大量草料,生产环节多,资金投入大,需要个人创业,政府扶持,社会支援,所以产业发展较慢。经统计,2008年我县存栏肉牛10头以上的只有126户,其中1019头的有101户,2029头的17户,30头以上的8户,年出栏10头以上的规模户117户,规模化养殖还不成气候。(三)资源开发利用差,自然草山草场退化严重,产量下将,牧草品质不高。全县草料资源丰富,但综合开发利用差,夏秋过剩浪费,冬春又严重短缺,全年草料供应不平衡。(四)全县畜牧发展重点定位难统一。草食牲畜在我县有很大的发展优势,但由于前几年生猪因价格猛涨而受政府大力扶持,相反肉牛产业受到的重视不够。(五)投入不足,招商引资不力。由于本县财政困难,除每年划拨支农资金20余万用于改良,再难投入.县内外虽不乏有资金、有意愿进入养牛行业的个人和企业,但他们毕竟对行业和技术不够了解而心存犹豫,加之政府和部门宣传鼓励不够,缺少引导,使他们徘徊于产业之外。(六)品种落后,黄牛改良体系覆盖面不够,良种推广利用差,牛群野交乱配,品种退化严重。由于我县是山区,农户分居,牛只分散放牧,野交乱配严重,不便开展人工授精工作,良种的推广利用差。(七)对能繁母牛保护不力,饲养管理差,繁殖率低,母牛和犊牛被屠宰的多,致犊牛生产严重不足,规模养殖场购不到足够犊牛来育肥。(八)服务体系弱,服务能力差,相关技术培训和推广不力。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年龄老化,技术落伍,工作能力差。(九)缺少精深加工企业,只能销售初级产品,不能获取增值效益。(十)基础设施设备落后欠缺。六、对策(一)立足资源优势,制定科学规划。彭水已被市政府列入重庆市三个肉牛基地县之一,在生猪过剩的情况下,从中央到市政府都在加紧调研,要把草食牲畜作为畜牧业发展新的重点加以扶持;我县要瞄准国家扶持方向,立足资源优势,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制定本县肉牛发展战略。(二)认准“农户+规模养殖场+深加工企业”这一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加大投入,做大肉牛产业。即:利用农户小规模放牧散养投入少、不择场地、又能充分利用草山草坡资源的优势,鼓励千家万户多饲喂母牛,生产足够的育肥用犊牛;利用规模养殖场资金、技术、生产场地的优势和快速育肥能力,把农户生产的大量犊牛集中育肥,快速出栏;利用加工企业开展牛肉精深加工,开发特色品牌产品,获取最高效益。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投入,狠抓专业化规模养殖,强化基地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做大肉牛产业。 (三)保护母牛,强化改良。牛是单胎动物,妊娠期长,繁殖率低,群体增长慢,故要强化母牛选育,保护能繁母牛,禁止屠宰;要健全良繁体系,广泛开展杂交改良;市种公牛站应该引进南得温、利木赞等大型纯肉用品种,供区县之需。(四)加强宣传引导,改善投资环境 ,简化审批手续,大力招商引资,鼓励社会闲散资金和有识之士进入肉牛产业。(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强化牧草综合开发利用,增加牧草产量,提高饲草品质,保证养牛物质基础。(六)加强人才和技术储备,强化服务队伍,提高服务水平。(七)强化技术培训,提高饲养管理和疫病综合放治水平,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科技效益。(八)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发展。1、补贴人工授精员稳定改良队伍。2、实行产犊补贴增加犊牛产量。3、免费为农户的母牛提供人工授精。4、对存栏达一定规模的农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