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寓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版20141127_第1页
学生公寓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版20141127_第2页
学生公寓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版20141127_第3页
学生公寓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版20141127_第4页
学生公寓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版2014112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步设计说明电气初步设计明121、设计依据1.1 批准的方案设计;1.2国家现行的规程,规范及北京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置标准DB11/1024-201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教育电气设计规范JGJ310-201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1.3 甲方所提设计标准及技术要求;1.4 建筑及设备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2、设计范围: 2.1 强电设计:1)220/380V电力、照明系统;2)防雷及保护接地系统; 2.2弱电设计:1)设计系统:计算机网络及综合布线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能源管理子系统;校园一卡通子系统,广播系统(包括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出入口控制及门禁管理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2)设计界面:本工程弱电部分设计仅负责系统设计和管线预留,系统中各元器件由设备承包商按甲方要求选配,成套供货并负责安装、调试。弱电系统的深化设计由有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或弱电承包商负责,设计院负责审核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的协调事宜3)其它弱电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物业运营管理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公众服务管理系统、能耗分项计量管理子系统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及智能化集成系统主要通过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平台的系统软件、系统主机为业主及访客提供更加便捷的运营服务和综合信息服务,项目建设时可视需求选择设置。4)设计标准:各弱电系统具体实施标准需业主方确定后方可实施。2.3 电气节能与再生能源利用:3、设计内容:3.1低压供配电系统:1)负荷等级:各宿舍楼内所有应急照明、消防设备、弱电机房、用于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安防系统、客梯、排污泵等用电设备均为二级负荷;学生宿舍的其他用电设备为三级负荷;2)1#、3#、4#、6#、7#楼的低压电源由后勤服务中心的中心变配电室引来低压电源,2#,5#的低压电源由5#楼楼外东南角处的变电所引来。各宿舍楼内的地下夹层内设置配电间。3)各宿舍楼内二级负荷均由两路电源配电,两路电源引自变配电室不同的低压母线段,消防用电设备均由变配电室不同的低压母线段采用专用回路配电,并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加装双电源自动转换装置;三级负荷的配电以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配置用电点。3.2计量;1)本科生公寓内的各间宿舍楼内均设智能型电表,以满足用电计量用电管理的要求。2)50KW以上设备单独加装智能计量仪表;5)智能计量仪表的数据通过TCP/IP网络上传至物业管理平台;3.3电气节能设计:1)照明设计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规定的照度标准、照明均匀度、统一眩光值、照明功率密度的现行值、显色指数等相关要求;2)不同的场合合理选择照明光源,在满足显色性、启动时间、照明质量等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高光效、显色性好的荧光灯(T5、T8管)、紧凑型荧光灯、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LED灯。3)选择低损耗、性能优的光源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变压器等;选用带无功补偿的灯具;荧光灯优先选用电子镇流器,镇流器能耗符合国家的能效标准;4)照明系统尽可能采用三相供电,减少电压损耗,并尽量使三相负荷平衡,以免影响光源的发光效率;5)照明采用集中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按时间或光强自动控制照明灯具的工作状态,减少照明的电能损耗,楼梯间采用声光控延时自熄照明灯具,消防时强行点亮;3.4电力设计:1)各公寓楼内照明系统电压为220/380V;建筑内用电设备按防火分区及功能分区以电缆配电为主;2)各楼内普通设备干线采用阻燃型,消防设备干线采用耐火型的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3)自动控制:污水泵采用水位自控、超水位报警;防火卷帘及污水泵等由厂商配套供应控制箱;排烟风机等平时就地监测控制,其配电开关不设过负荷保护,热继电器只做报警信号,不做保护用,不跳闸。火灾时均可在消防控制室和现场实现手动/自动控制启/停,并将运行状态及故障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显示。火灾时非消防负荷的切除时通过配电开关上的分励脱扣来实现的。3.5照明系统设计:1)各公寓楼内均采用高显色节能荧光灯,走廊内采用节能荧光灯,卫生间采用防水防尘灯具。2)在主要出入口、公共走道、楼梯间、电梯前室均设有安全出口指示灯、疏散方向指示灯,应急照明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初始安装放电时间不应小于90min,并采用智能疏散系统实现对消防疏散的检测及控制。3)插座线路采用BV-3x2.5mm2导线穿SC20钢管或BV-3x4mm2导线穿SC20钢管敷设。4)应急照明灯具及疏散标志指示灯具应设置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并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及“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2010中的相关规定;5)本建筑内照明灯具按1类灯具设计,照明回路均增加PE线;6)预留室外照明电源。7)本建筑的照度标准:房间名称标准照度(Lx)照明功率密度值(W/)统一眩光值(UGR)显色指数(Ra)宿舍15052280走廊502.52280门 厅10042280楼梯间502.52280电梯前室15062280卫生间1506803.6防雷及保护接地系统: 1)经计算7栋本科生公寓中最大建筑(5#,7#)年雷击数为0.125,按二类防雷建筑设防,5#,7#楼雷击次数计算见下表; 1.已知条件: 建筑物的长度L = 70.2m 建筑物的宽度W = 30.5m 建筑物的高度H = 34m 当地的年平均雷暴日天数Td =35.7天/年 校正系数k = 1.0 不考虑周边建筑影响。2.计算公式: 年预计雷击次数: N = k*Ng*Ae = 0.1250 其中: 建筑物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Ng = 0.1*Td = 0.1*35.7 = 3.5700 等效面积Ae为: H0.05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 N0.25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 三类:0.01=N=0.05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0.05=N=0.25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2)直击雷防护措施:在屋顶女儿墙上设置避雷网作为明设接闪器;避雷网在屋面上组成不大于10mx10m 或12mx8m的网格; 3)利用结构柱内两根大于16的主筋做引下线;该引下线上连屋顶避雷带,下连接地装置;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 米,并沿建筑物外墙引下;引下线与建筑物基础底筋可靠连接成网状接地装置;引下线于室外地坪下0.8米处焊接出一根-40x4热镀锌扁钢引出防水层,将该扁钢与基础垫层内预埋的接地热镀锌扁钢可靠焊接,形成封闭的避雷网; 4)凡突出屋面的非金属物体按规范装设接闪器,接闪器应与屋顶避雷带可靠连接; 5)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正常不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等就近与屋面避雷带连接;当利用建筑装饰栏杆做防雷接闪器时,建筑装饰栏杆的材质、壁厚、施工做法需满足防雷设计规范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具体做法参见相关图集; 6)建筑内垂直设置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上下端均应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7)为防止高电位引入,在室外地坪下0.8米四周的柱子上设置总等电位联结板;联结板均与防雷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凡进出本建筑的所有金属管道(如水管、煤气管等)均应就近与上述连接板可靠连接;有淋浴功能的房间及卫生间均需做局部部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箱位置见相关平面图纸,具体做法参见等电位联结安装 02D501-2; 8)本设计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电信防干扰接地共用一个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如实测电阻阻值达不到要求,应在室外补打人工接地极,直至满足要求;9)本设计沿强电井、弱电井及电梯井道各设置一根通长-40x4热镀锌接地扁钢,接地扁钢与接地网可靠连接; 强弱电井及电梯井道内需接地的设备应就近与接地扁钢可靠连接;在各设备机房均按规定预留接地连接点,以满足各机房专用的工作接地要求;10)为防止电磁脉冲引起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各系统相应位置均加装浪涌保护器(SPD),各弱电系统进线端均装设浪涌保护器(SPD),具体位置参见相关系统图; 11) 金属线槽应接地可靠,且不得作为其他设备接地的连接导体,线槽全长不应少于2处与接地保护干线相连接。全长大于30m时,应每隔20m-30m增加与接地保护干线的连接点,线槽的起始端和终点段均应可靠接地。3.7 电缆、导线的选型及敷设:1)低压电缆选用低烟无卤阻燃电力电缆,工作温度90;消防负荷电缆选用耐火型低烟无卤阻燃电力电缆,工作温度90。电缆明敷在电缆槽盒内,若不敷设在电缆槽盒内,应穿SC钢管敷设。 2)所有电力、照明支线除供给消防等重要负荷的配线选用NH-BV-450V/750v型耐火导线、至污水泵出线选用VV39型防水电缆外,其它均选用BV-450v/750v型导线,穿SC钢管暗敷。 3)控制线为ZR-KVVP型阻燃电缆,与消防有关的控制线为NH-KVV型耐火电缆。 4)应急照明支线应穿钢管暗敷在楼板或墙内,由顶板接线盒至吊顶灯具一段线路穿耐火普利卡管;普通照明支线穿钢管暗敷在楼板或吊顶内;电气竖井内和设备机房内的缆线,均利用电缆槽盒(包括竖井内的竖向电缆槽盒和引至竖井内配电箱的水平和竖向电缆槽盒)敷设。消防电梯的动力电缆、控制电缆及导线应采取防水措施; 5)除注明外,本工程采用SC钢管作为穿线保护管。6) 电缆槽盒在吊顶内安装的,槽盒底距吊顶应大于50mm。电缆槽盒安装路径及高度原则上按图施工,现场施工安装时应注意与其它工种做好配合,并可根据管道综合实情作适当调整,避免返工。7) 电缆槽盒穿过防烟分区、防火分区、楼层时应在安装完毕后,用防火材料填充堵死。8) 所有穿过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的电缆槽盒、管线应按国标图集中的有关做法施工。3.8设备选型与安装:1) 电力配电箱、电力控制箱除电气竖井、设备机房内明装外,其它均暗装,箱体高度600mm以下,底距地1.4m;600mm800mm高,底距地1.2m;800mm1000mm高,底距地1.0m;1000mm1200mm高,底距地0.8m;1200mm 以上为落地式安装,下设200mm基座(或10#基础槽钢)。2) 照明配电箱电气竖井内明装,底边距地1.4m。除注明外,其它均为暗装(剪力墙上除外),底边距地1.4m。3)荧光灯灯管为节能型灯管,荧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大于等于0.97,总谐波失真小于等于10%。4)出口指示灯、疏散指示灯采用直流24V,持续供电时间大于30分钟。事故照明、疏散指示照明均采用带玻璃或不燃材料制作的保护罩。5)灯具在有吊顶的场所选用吸顶式灯具;地下层及设备用房等无吊顶场所选用控罩式灯具,吸顶;楼梯等场所选用吸顶式灯具或壁灯。壁灯底距地2.4m。6)出口指示灯明装,在门上方安装时,底边距门框0.2m;若门上无法安装时,在门旁墙上安装,顶距吊顶5cm。疏散诱导指示灯暗装,底边距地0.3m, 消防安全疏散标志的尺寸应符合国家规范及北京市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7)除注明外,灯具应布置在房间中心或呈几何对称均匀布置。地下层内灯具根据结构梁位布置,并应避免与通风管道及水管碰撞。有吊顶及有装修要求的场所灯具布置应以建筑装修专业图纸为准。8)照明开关除注明外,均为250V,10A 暗装,底边距地1.4m,距门框0.2m。插座均为暗装安全型插座,除补充图例表中注明者外,其它插座的安装高度均为底边距地0.3m。卫生间内开关,插座选用防潮防溅型面板。9)楼梯间照明开关采用带应急端子的三线制声光控开关,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强启点亮。配电线路均为NH-BV-3x2.5 SC20 .3.9公共安全系统:3.9.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 各楼均为二级消防保护对象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本楼设置区域报警控制器(在值班室内),消防(兼安防)控制室位于校区的工程训练中心首层,控制室内设置集中报警控制器及消防联动控制设备、消防广播设备、消防通讯设备等;报警系统采用微电脑全智能型报警控制器,接受并显示报警部位信号,发出相关指令,联动控制各个消防设备,返回消防设备状态信号; 2)火灾报警系统集中报警控制器主机同时与打印机及中文电脑联接;当有事故发生时,在主机的显示屏上以中文 文字形式显示故障报警信息,在图文电脑上以图形和中文文字两种形式显示故障报警信息,同时输出打印,报警与故障采用不同的字体或颜色的文字打印; 3)火灾报警系统设置DC24V(蓄电池组)直流备用电源,保障全负荷运行不小于3小时; 4)火灾报警控制器容量和每一总线回路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和控制模块或信号模块的地址编码总数应有20%的余量; 5)各单体内按防火分区设置总线隔离器;总线隔离器设置弱电井内,各楼的值班室内设置消防区域报警控制器。 6)火灾探测器为吸顶安装,吊顶内不设置火灾探测器; 8)火灾探测器与其他设施或构筑物边缘的最小水平间距为: 与墙壁或结构梁边为0.5米;与吸顶式或壁挂式扬声器为0.1米;与灯具为0.2米;与喷淋头为0.3米;与送风口为1.5米; 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备应采用经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单位检验合格的产品; 3.9.2消防联动系统: 1)防排烟系统: 当消防控制室接到火灾报警后,联动打开报警位置所在防火分区的排烟口,排烟口也可手动开启;消防控制室接到排烟口打开信号后,联动打开排烟道上的280排烟防火阀,启动排烟风机,关闭防火分区内的空调机组和送风机,并接收各动作的反馈信号;当排烟风机入口处280排烟防火阀动作后,联动排烟机停止; 在消防控制室可手动控制排烟风机的启停、并能显示各风机的动作状态信号; 2)水灭火系统: 消火栓内设报警按扭;当消火栓内报警按钮报警后,报警信号作为消火栓泵的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控制室的联动台启动消防泵;消火栓泵同时应可由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消防泵启动后信号应反馈到消防控制室和消火栓按钮; 3)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的控制: (1)防火卷帘所在的防火分区内的任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防火卷帘的联动触发信号,并联动控制防火卷帘直接下降到楼板面。同时防火卷帘两设置的手动按钮控制防火卷帘的升级,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控制器上手动控制防火卷帘的降落。(2)各层的防火门为常开防火门,待有火灾探测器报警后,应能联动关闭防火门。 4)切除普通照明和其它非消防电源: 切除非消防电源功能采用在消防控制室手动操作;非消防电梯及其它非消防电源在配电室低压配电开关处按功能和区域分别控制切除;其动作状态信号应返回消防控制室; 5) 客梯: 在消防控制室和首层的各电梯前室均设置强制电梯归首控制装置;火灾确认后,所有电梯均归首;消防控制室内设电梯运行状态显示信号; 6)本工程采用智能消防疏散指示系统;建筑内公共区域的疏散方向指示灯均采用485总线工作方式;疏散方向指示灯通过485总线与系统主机连接;系统主机安装在消防控制室内,并能与消防系统主机实现联动;7)智能消防疏散指示系统主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对系统中的疏散方向指示灯进行巡检,检测系统中每个指示灯的状态;应急状态下,由系统主机控制疏散方向指示灯指向远离故障点的方向,以确保人员迅速安全疏散;3.9.4消防广播及消防对讲电话系统: 1)消防控制室设广播主机,其它位置设3W扬声器;扬声器均选用吸顶式,有吊顶的地方选用嵌入式扬声器;平时视需要播放重要通知及背景音乐,火灾时强制转入火灾应急广播状态; 2)在值班室、配电室、防排烟机房、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各防火分区、出入口处及电梯前室的手动报警按钮均自带消防电话插孔;3)各防火分区公共走道靠近楼梯口的位置均设置消防声光警报装置; 3.9.5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 本建筑设置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用于探测配电间内各低压出线线路上漏电电流、过电流等信号并发出声光信号报警;准确报出故障线路地址及监视故障点的变化,提醒相关人员消除隐患;3.9.6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保安监控室位于各楼首层值班室内,具有监视功能,控制室可调用本建筑范围内任意摄像机所采集的信号,并能够将信息上传至一级监控室。 在主要出入口,电梯机房及走道设置监控探头。3.9.7出入口控制及门禁管理系统:1)在各楼首层各出入口设置门禁及出入口控制设施。 2)根据功能需求,在相应区域的门禁控制点设置联网式门禁系统。3)门禁管理系统应与防盗报警系统联动,当有报警信号时,门禁管理系统可以锁定相应区域的门,防罪犯逃脱;4)门禁管理系统应与火灾报警系统联动,火灾报警时,门禁管理系统可以打开相应区域的门,方便疏散。3.10 水表远传系统: 根据甲方要求给水表、中水表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