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 1氧化塘 Oxidationponds 8 2污水的土地处理 污水灌溉 第八章氧化塘及土地处理系统 氧化塘 8 1 1概述8 1 2氧化塘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8 1 3氧化塘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途径 8 1 4氧化塘的影响因素8 1 5氧化塘处理工艺8 1 6氧化塘的前处理 后处理及流程组合 概述 氧化塘是经过设计施工的 具有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处理塘 又称稳定塘 生物塘 氧化塘构造简单 易于维护管理 污水净化效果好 节省能源 氧的来源 主要由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提供 塘复氧起辅助作用 氧化塘可作为一级 二级处理 亦可作为三级处理 概述 主要优点1 可充分利用地形 旧河道 沼泽地 峡谷地 工程简单 基建投资省 2 可以实现污水资源化 使污水处理和利用相结合 农灌 氧化塘内形成藻类 水生植物 浮游生物 底栖动物以及鱼 虾 水禽等多级食物链 组成复合生态系统 将污水中有机物转化成鱼 虾 水禽 供食用 3 污水处理能耗低 维护方便 处理成本低 概述 不足之处1 停留时间长 占地面积大 2 处理效果不稳定 受季节 气温 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大 3 防渗处理不当 可能污染地下水 4 易散发臭气 滋长蚊蝇 卫生条件不佳 概述 氧化塘分类根据塘水中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及溶解氧情况来分 可分为 1 好氧塘2 兼性塘3 厌氧塘4 曝气塘5 深度处理塘根据处理水的出水方式 可分为 1 连续出水塘2 控制出水塘3 贮存塘 氧化塘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一 碳的转化二 氮的转化三 磷的转化 碳的转化 1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 可将有机碳转化为CO2 微生物得以生长 2 水生植物 主要是藻类 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无机碳 自身得以增殖 呼吸作用又释放部分无机碳 3 机体死亡后沉入塘底 经厌氧微生物作用分解为溶解性有机碳和无机碳 碳的转化 4 不溶性有机物在塘底经厌氧发酵分解为溶解性的有机碳和无机碳 5 有机体经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 最后转化为水产 获得一定效益 氮的转化 1 氨化作用2 硝化作用3 反硝化作用4 挥发作用 高pH时向大气挥发 挥发量甚至可达21 5 吸收作用 机体合成代谢的吸收 磷的转化 1 合成作用 无机磷变有机磷2 分解代谢 有机磷变无机磷3 溶解性磷与非溶解性磷的相互转化 由于塘水pH值的变化引起不同形态磷的相互转化 白天光合作用消耗H 使塘水pH值升高 夜晚由于光合作用停止 底泥的厌氧分解使pH值降低 氧化塘中磷的去除率一般可达50 70 氧化塘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途径 1 稀释作用 靠风力 水流及污染物的扩散作用使进入塘内的污水与氧化塘中原有的水混合 使进水得到稀释 2 沉淀与絮凝作用 塘中部分生物分泌物可将小颗粒絮凝成达颗粒并发生沉淀 3 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4 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氧化塘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途径 5 浮游生物的作用 吞食细菌和悬浮有机颗粒 分泌粘液促进絮凝6 水生维管束植物的作用 吸收氮 磷 富集重金属 充氧 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载体 配水 氧化塘的影响因素 有温度 光照 混合 营养物质 有毒物质 蒸发量 降雨量 污水预处理等 氧化塘处理工艺 一 好氧塘二 兼性塘三 厌氧塘四 曝气氧化塘五 水生生物塘与深度处理塘 好氧塘 1 概述水深较浅 0 5m 利于阳光能透入塘底 充氧主要靠藻类光合作用 风力的搅拌也可自然复氧 辅助作用 全部塘水呈好氧状态 起净化作用的主要是好氧微生物 菌藻共生系统及原生动物 塘水白天DO高 夜间较低 白天pH高 夜间较低 净化功能模式 见图8 1 1 好氧塘 注意 藻类本身也是有机体 其碳源为CO2 故氧化塘中还存在着溶解性无机物转化为较为稳定的有机体的过程 去除藻类方法 物理方法 混凝气浮 生物法 延长食物链 2 好氧塘的设计影响因素错综复杂 尚无严密理论为基础的计算方法 多用经验数据 1 设置好氧塘的条件 具有可供利用的土地 气温适宜 日照良好 好氧塘 2 设置位置 可独立处理 也可作为深度处理 设于人工生物处理系统或其它氧化塘 厌氧塘 兼性塘 之后 若单独设置 污水进入前应进行预处理 3 常用设计参数设计参数数值深度 m 0 15 0 5停留时间 d 4 6 好氧塘 设计参数数值BOD负荷 kg m2 d 0 004 0 012BOD去除率 80 95藻类浓度 mg l 100 200回流比0 2 2 0 兼性塘 1 概述塘水较深 一般1 2m 上层0 4 0 5m范围内光合作用旺盛 DO充足 呈好氧状态 塘底由沉淀污泥和衰亡的藻类和菌类形成厌氧层 好氧层与厌氧层之间 白天有溶解氧 夜间没有溶解氧 兼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为兼性层 兼性塘 厌氧层 厌氧产酸发酵 有降解BOD功能 去除率20 主要作用是降解塘底污泥 防止过量累积 好氧 兼性层 生物相组成复杂 有多种反应过程如有机物降解 硝化 反硝化等净化过程净化功能模式 见图8 1 2 兼性塘 2 兼性塘的设计实际资料说明兼性塘能够处理多种工业废水 石油化工 有机化工 印染 煤化工 木材化工 制浆造纸等 能有效地去除难降解的有机物 1 设置位置 可独立设置 亦可作为生物处理系统的一部分或深度处理的预处理工艺 2 常用设计参数 兼性塘 设计参数参考数值 城市生活污水 有效塘深度1 2 5m 0 5 1 0m保护高 停留时间7 30天BOD负荷0 0002 0 01kg m2 dBOD去除率70 90 藻类浓度10 100mg l回流比0 2 2 0 兼性塘 3 构造方面的考虑以矩形为宜 长 宽 3 4 不宜少于两座 进水口 园 方形塘设在中心 矩形塘设于长度的1 3处出口 减少短流 与进水口呈对角线方式排列宜采用多级串联 也可并联运行塘堤外坡4 1 5 1 横 竖 内坡2 1 3 1 顶宽1 8 2 4m 超高 4 5m 厌氧塘 1 概述池深大 2m 有机负荷高 整个塘水都呈厌氧状态 净化过程慢 停留时间长 特征 生态系统单一 只有细菌 产酸菌 产甲烷菌的共生系统 甲烷菌世代时间长 繁殖增长慢 产酸菌世代时间短 增值迅速 两者之间必须保持动态平衡关系 否则 脂肪酸积累 pH下降会抑制甲烷发酵过程 应以甲烷发酵作为控制阶段 创造适宜于甲烷菌生长的环境 厌氧塘 2 厌氧塘的设计 1 功能 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屠宰 禽蛋加工 制浆造纸 食品加工等 2 设置位置 作预处理塘或与其它塘串联 一般不作为单独的处理单元 而是一种前处理单元 3 常用设计参数 厌氧塘 设计参数参考数值池深3 0 5 0mBOD负荷0 02 0 06kgBOD5 m2 d停留时间20 50d可长达百天以上浮渣层与覆盖物有利 减少臭气 保证厌氧 保温 可采取人工覆盖措施 稻麦草 塑料板 曝气氧化塘 1 概述人工强化的氧化塘 通过人工曝气可向塘内供氧 并使塘水搅动 根据曝气强度可分为好氧曝气塘和兼性曝气塘 通常池深 2m 安装表面曝气器 浮筒式 停留时间短 其特征介于氧化塘和延时曝气法之间 曝气氧化塘 氧源 人工曝气70 80 表面复氧 由于强烈紊动 藻类生长受到抑制 甚至停止 生长有少量生物污泥 不设回流 流态近于完全混合型 曝气氧化塘 2 曝气氧化塘的设计可采用有关活性污泥法的计算理论 下列两点成立 污水完全混合 有机物降解反应为一级 由物料平衡 8 1 曝气氧化塘 解得 8 2 式中 E 去除率 8 3 K值可根据不同的废水经实验求出 曝气氧化塘 对于兼性曝气塘 应考虑底泥厌氧分解 有机物进入液相 故在出水有机物浓度中引入 系数f 8 4 f受温度影响较大 一般夏季取1 4 冬季取1 2K值一般介于0 08 0 8之间 BOD表面负荷 0 03 0 06KgBOD5 m2 d池深 2 5 5 0m停留时间 1 10d 好氧 7 20d 兼性 水生生物塘与深度处理塘 1 水生植物塘种植水葫芦 水花生 水浮莲等水生植物 除污能力较强 接纳一级处理出水 若种植芦苇 荷 莲等水生植物 具有较高经济 观赏价值 接纳二级出水2 养鱼塘一般多级串联 二级处理后利用水生动物去除藻类 其食物链组成为 藻类 浮游动物 养鱼 鱼种以食用浮游动物的种为主 如鳙 鲢 鲤 鲫 水生生物塘与深度处理塘 3 深度处理塘三级处理功能 一般设于二级处理之后或稳定塘系统的最后 多采用好氧塘或曝气塘的形式 其目的是进一步去除BOD 脱氮 除磷 与其它氧化塘组合使用 塘深1 0 1 5m停留时间5 20d BOD负荷 0 015kgBOD m2 d去除率60 80 氧化塘的前处理与流程组合 一 前处理防止塘底污泥淤积 以去除水中悬浮物为中心环节进水SS200mg l必须设沉淀池 但首塘为厌氧塘时 可只设沉砂池 不设沉淀池 此外 还要视水质和处理要求 设隔油池 氧化塘的前处理与流程组合 二 后处理去除藻类 防止二次污染 好氧塘和兼性塘方法 自然沉淀 效果不好 不稳定 混凝沉淀 效果较好 但降低pH 产生气泡 使部分藻类上浮 混凝气浮 行之有效 常用方法 过滤法 只适用于藻类浓度较低 出水要求高的情况 氧化塘的前处理与流程组合 三 流程组合1 城市污水 方案一 深度处理塘好氧塘原污水 前处理 兼性塘排放灌溉养鱼塘水生植物塘 氧化塘的前处理与流程组合 方案二 以利用为目的 小水量 养鱼塘原污水 前处理 水生植物塘排放灌溉水生植物塘 以兼性塘为首塘 单级或多级串联 或并联 后继处理可参考利用 氧化塘的前处理与流程组合 2 工业废水一般厌氧塘为首塘 后继单元为兼性塘 好氧塘 利用塘等 进行氧化塘设计时 可考虑采用水生植物作为塘与塘串联出水部位的配水措施 应多考虑氧化塘的观赏价值 外形上可不拘于通常的矩形 圆形等 污水的土地处理 8 2 1概述8 2 2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概述 一 土地处理系统的概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 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 通过土壤 植物系统 进行一系列化学 物理 物化及生化的净化过程 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二 土地处理系统的组成污水的预处理 污水的调节贮存设备污水的输送 配布与控制系统土地净化田 净化水的收集 利用系统 概述 三 污水土地处理的作用原理1 物理过滤土壤颗粒间的孔隙截留 滤除水中悬浮颗粒的性能 注意问题 堵塞 悬浮颗粒过多 过粗 微生物代谢产物过多 2 物理吸附与物化吸附范德华引力 矿物颗粒吸附中性分子 概述 离子交换 置换重金属 生成难溶物质固定于矿物晶格中藕合作用 金属离子与无机 有机胶体颗粒作用3 化学反应与化学沉淀重金属离子 硫化物 磷酸盐4 微生物代谢作用 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 一 慢速渗滤系统适用于渗水性良好 蒸发量小 气侯湿润的地区 借微生物 植物作用净化 农田灌溉 布水方式 表面布水 喷洒布水污水投配率低 停留时间长 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 二 快速渗滤系统适用于透水性极好的土壤 以补给地下水或污水的再生回用为目的 对去除悬浮物 有机物 磷及金属有效 以表面布水为主 灌水与休灌循环进行 设地下集水管或井群收集再生水 若补给地下水 则不设集水系统 对前处理要求较高 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 三 地表漫流系统适用于透水性较差的粘土和亚粘土 要求地面具有2 8 的坡度 有控制地将污水投配到多年生牧草的上述地面上 投配方式采用喷灌或浸灌 以控制均匀漫流 污水以薄层方式沿地表缓慢流动 地面植被防止土壤流失 供微生物栖息 污水在流动过程中得以净化 下游设集水渠收集处理后的废水 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 四 湿地系统湿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投放到土壤经常处于水饱和状态且生长有芦苇 香蒲等耐水植物的沼泽地上 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 流动过程中 在土壤和耐水植物的联合作用下 污水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保认证纸箱批量采购合同书
- 珠宝行业2025年度创意设计授权合同
- 2025年度石材矿山安全生产及安全培训服务承包合同
- 2025年社区餐饮服务区全面消毒及食品安全保障协议
- 2025年企业融资贷款合同范本及违约赔偿细则
- 地板砖修补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虚拟现实游戏直播内容制作与版权保护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电商平台网络安全与消费者权益全方位保障合同
- 2025年新型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采购合作协议
- 2025年矿山开采工程铲车租赁及维护服务合同
- 广州市越秀区招聘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事业编制人员考试真题2024
- 医疗废物监督管理课件
- 全国律师会费管理办法
-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控制培训
- 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临床管理指南(2025年)解读课件
- 土地管理培训课件
- 2025年山西中考历史试卷真题解读及答案讲解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科技成果转换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除颤仪使用讲课件
- 中国PCBA行业发展前景及发展策略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教育科技公司团队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