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浅谈高中古诗词鉴赏琼海市嘉积第二中学(571400)林璐摘要:诗歌鉴赏是高考中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而学生在这一题的得分率却比较低,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直在摸索可行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诗歌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关键字:现状;教学;方法进入高中,语文教学的难度相对初中来说,变得越来越大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我们老师想像的相差较远。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课文配乐朗诵后,看着学生们一脸的漠然,作为老师的我们心中充满了无助与无奈。甚至有时,我们在课上提到一句诗,也很少有学生能接下一句。面对这些情况,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作为在高考语文中必考察的一项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对此我进行了了解:造成以上现状有以下原因:其一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如必修2的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艰涩难懂,提不起兴趣。还有就是高考必背篇目逍遥游,它们都是离学生太久远了,从字面上看,意思很难理解,规律性又不强,障碍也特别多,很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其二现在有些学生认为稍微长一点的诗歌,学起来费时费力,又难,学了就忘。学生本身生性好动,从学的角度讲,他们注意力保持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记忆深度不够。许多同学看到课后“背诵”两个大字就反感,让他们自觉静心背背古诗歌是不容易。要想在学习中取得成效,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平时学好诗歌,在中这一项不再空白呢?一、提升教师自身的修养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要让学生喜欢上学习古诗,就要加强自身素质修养,自己也得先喜欢上古诗词,需要不少的阅读量和沉淀。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诗歌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古诗词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时而激越时而低沉,但无论怎样,抓住诗词里所表现出的情感,是抓住诗歌内涵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感染学生,教师必须自己入角色,必须把自己置身在古诗词营造的意境当中,把自己当成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含蓄的古诗词在学生面前变得鲜活开放,易于理解。二、用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诗歌它的语言含蓄而优美,跟歌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现在很多的流行歌曲的歌词都是和古诗词相关的,有的歌词内容甚至和诗歌的内容一模一样。先从学生熟悉的入手,初中时学生学过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我播放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这样他们会感到熟悉又并不陌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展示良好的职业风采课件
- 19 必修2 第四单元 第16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 蒙氏教学法理论基础课件
- 特色餐饮品牌区域代理权合作协议
- 茶楼与茶艺茶具研发机构合作协议范本
- 柴油销售渠道拓展与代理合同
- 消防知识测试:手抬泵等装备及救援规则相关试卷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TOP二十名校高一下学期5月调研地理试题及答案
- 2003年企业会计决算参数
- 办公空间照明舒适度研究考核试卷
- 公司适用法律法规标准清单2025年08月更新
- 中意纸质文物脱酸技术应用与思考
- 大庆师范学院《跳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央民族大学强基校测面试题
- 幸福与健康课件
- 2025年安徽省中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4年中国陕西省煤炭工业行业调查研究报告
- 两金占用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中国双J输尿管支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公司第一批中层及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出国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