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及思想.doc_第1页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及思想.doc_第2页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及思想.doc_第3页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及思想.doc_第4页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及思想.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 2西周学校的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这反映了西周()A形成了尊师的社会风气B保证了教育的优先发展C. 确立了政治和教育合一的官学体系D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3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这一思想属于()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5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7. 刘泽华先生说:“就实而论,荀子思想中的法家气味是相当浓厚的。可以说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他是最早把儒法结合起来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兼爱非攻 B人性本恶 C天行有常 D民水君舟 8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9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10冯天瑜等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A“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11荀子杂取百家,董仲舒吸收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宋明理学吸收佛、道哲学思想。以上这些现象表明()A儒家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吸纳、融合各种思想流派观点的过程B儒家思想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C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D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12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思想的核心来于()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佛家学说 D法家学说13台湾学者李威熊指出:“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安详而有层次的社会,不像面积与中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五裂,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由这一点可以看出儒家文化的博大能容。”儒家思想提供的思想源泉是()A君权神授 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 D大一统 14景德禅师语录。僧问:如何解脱?石头希迁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般?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石头希迁观点相似的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15“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16在百家讲坛一炮而红的易中天先生在最牛的时代最牛的人中指出:“先秦诸子为我们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那么,韩非子等法家代表人物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应是()A“平等、互利、博爱” B“真实、自由、宽容”C“公开、公平、公正” D“仁爱、正义、自强”17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18最近,有一网民提出构建皖北交通大网络的设想,以加快安徽崛起步伐。该设想把孔(子) 孟(子)老(子)庄(子)的故里连接起来。下列言论不属于这四人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制天命而用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9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了()A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B天命论、生知论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民生之本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2分,共50分)26(2011扬州)(13分)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材料三(下图漫画)“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的话,你会帮助谁?”对这一问题,网上的观点不尽相同。有网友戏称:“俺会帮孔子吧,因为孔子弱。”“帮老子,老子天下第一的嘛。”“我是路过打酱油的,不关我事。”等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基本主张,(2分)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这一主张的提出在当时可能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应?(2分)(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的基本主张。(2分)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说明其原因。(3分)(3)读材料三,“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的话”,你会选择帮助谁呢?谈谈你的理由。(4分)【答案】(1)主张:“以德治民”。(2分)效应:在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时代背景下,这一主张是得不到各诸侯国认同的,是不可能实现的。(2分)(2)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2分)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了严重阻碍;封建正统思想(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3分)(3)题目开放,没有观点禁锢。评分标准:观点明确;能有机结合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多角度论证观点;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4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董仲舒看来,天是百神大君,天具有仁义礼智信,皇帝是天的儿子。人间的一切都是天造就的。天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就了人,人秉承天的意志长出了身体,这就是人符天数。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骨有三百六十六节;天有十二个月,人骨有十二大节;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昼夜,人有视瞑。田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中国哲学与文化材料二朱子曰:“天下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续近思录材料三“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度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大上(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史记天官书材料四“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论述什么思想?(2分)(2)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在材料一中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种思想。(4分)(3)材料二又是怎样论述这种思想的?(2分)(4)结合材料三、四,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学说?(4分)【答案】(1)天人合一(天人感应)。(2分)(2)汉武帝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适应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4分)(3)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认为天人本来就是合一的,世界的本原就是一个“理”。 (2分)(4)按层次给分:(4分)第一层次:这种学说有积极性也有局限性。第二层次:这种学说的积极性是:勇于探索天人关系;它追求天人和谐;它在历史上曾经对统治者的残暴和奢侈起过限制作用。局限性是:夸大天的作用,违背自然客观事实,本质是为统治阶级寻找驭民的理论依据;忽略了人对自然的改造。28(13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材料二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材料四下图是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于氏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 (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的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 (5分)(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四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分)【答案】(1)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北宋时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否定和批判,清朝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4分)(2)理想:治国、平天下。(2分)原因:佛教、道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3分)(3)现象:明清时期排儒与尊儒并行。(1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呼唤新的社会评价标准;理学的僵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使统治者感受到强烈的统治危机,他们进一步强化儒家思想以维护专制统治。(3分)【解析】本题考查儒学自汉代以来历史地位的变化。第(1)问注意依据材料理清线索;第(2)问要充分注意材料提供的信息,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第(3)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四反映的现象,分析原因时要注意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整体把握。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他1607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如果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中央电视台电视片徐光启材料二利玛窦(15521610)把传教与儒学相结合,谓之“合儒”,“补儒”,“趋儒”,一言以蔽之,尽量中国化。利玛窦编绘的地图,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为了迎合中国是世界中央的观念,他把子午线从世界全图中央向左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中央。(如图)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弗郎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了实验归纳的方法,这对科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培根在历史上的另一项贡献是倡导组织科学研究学会,这个设想在他生前没有实现,但17世纪中期英国创立了皇家学会,后来又创立了英国科学促进会,都是受培根的启迪。这些机构的出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苏智良主编上海高中历史拓展型课程教材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中国社会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2分)简析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5分)(2)依据材料一、三,概括徐光启和培根对各自国家的科学发展有何不同影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培根的科学思想能够对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