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书法艺术中视觉“张力”的分析,以石门颂为例对书法艺术中视觉“张力”的分析,以石门颂为例【摘要】本文通过对“张力”系统的分析 ,来看“张力”对在书法作品中影响,又从“张力”的存在方式上,把它划分为“外在理性张力”和“内在情感张力”,来阐释摩崖石门颂中形成“张力”的因素及其存在的意义。【关键词】张力;矛盾;变化;运动感;视觉艺术在这个高速日变的年代,“张力”成为豪放不羁对个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张力”这一概念是我们在艺术评论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词,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在使用它的时候,都无法精确的说出他所说的“张力”究竟有多大,无法触摸“张力”的实质性,而只能模糊地谈论。比如“空间张力”“和谐张力”“墨色张力”“诗歌张力”“想象张力”艾伦退特自称他所谓的“张力”是将“外延”(extension)与“内涵”(intension)去掉前缀,才成为“张力”。认为,“诗的意义就是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我所能获得的最深远的比喻意义并无损于字面表述的外延作用,或者说我们可以从字面表述开始逐步发展比喻的复杂含意”威廉燕卜荪(WILIAM EMPSON)在含混七型中谈到“张力”的问题,他说,“如果有矛盾存在,那一定暗示有张力,矛盾越突出,张力越大。”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曾经分析过点、线、面等视觉元素的特性,提出“张力”学说。他声称:“我将要用张力(tension)这个词取代几乎尽人皆知的运动的概念。运动这个概念尽管流行,但不准确,并且容易引起误解,而误解又反过来使这些术语变得更加难以理解。我所说的张力,是视觉元素所固有的内在力量,因而它是主动运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张力是有方向的。”l 在书法中,我们如何定义张力?又是通过什么去表现张力?在物理学中,“张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而在书法中,“张力”是受书写节奏,点画形态和笔锋运动的缓急,墨韵变化、章法结构的影响,甚至包括书写的文字内容。“张力”可以说是强化整幅作品的视觉力度(分割空间,主要指“形”,受知觉影响)和情感力度(创作本体及欣赏者引起对作品感性的升华),作品内部的动势力量向外扩张的力。书法是线条分割空间的视觉艺术,线条对书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线条的摆放位置不同,造成的视觉结果也是不同的。就是说同一个线段,放在垂直的位置会比放在水平位置上显得长一些(图一、01)。如果客观对象所处在一定视觉场合中,就会存在变形的可能(图一、02)。a和b长短相同,但上面线条,箭头向外拓展开。下面的线条却受到箭头向内,形成一种挤压。但从表象的视觉角度看,图中线段是不等长的。正是,在这种伸展趋势的同时,图形处于未完成的状态,线条就缩短与伸长的过程中,造成了一种视觉上的运动感,而这种运动感就是张力的体现。 01 02 图一 书法中任何倾斜的线条、字、行及其章法,都会产生“张力”。反之,越趋于规整图 形的“张力”就会减弱,甚至没有(图二、01)。它们以重心向外的力,大小是完全均等,这样一来,向外的“张力”受到同等“张力”的制约。所以,不会给人带来知觉上的冲击。当然,这还要和图形的重心有关。书法中单字的重心和中轴线有很大的关系,在书写时,重心偏上就“张力”就会随之发生转移(图二、02)。 01 02 图二这种有方向性的“张力”,是一种视觉动力。书法中视觉影响“张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大小(整幅作品中的字)、墨色变化、行间距、中轴线等。这些因素使得作品有了一定“活力运动”【LIVING MOVEMENT】,进而产生流动的“张力”。同时,也和创作本体的书写分不开:笔力【FUDE NO CHIKARA】大小的把握尺度;笔势【FUDA NO IKIOI】运用的熟练程度。都能影响作品“张力”的评价标准。不同作品有不同表现“张力”的方式,汉代开通褒斜道摩崖的特点是 开张,而同时期的石门颂线条却极力舒展,这两种摩崖石刻把“张力”演绎到极端的顶级作品。(如下图) 开通褒斜道摩崖 石门颂即便所有的视觉动力,都源于物理的直接表现。也绝不能将其解释为观者最终通过理智形成的对运动“张力”的知觉效果。我们必须从创作本体的创作初衷去面对作品本身,它所呈现出来的价值并不在其表面形式。或者说,不在于被用来再现创作本体的生活情感,而主要是作为一种传达情感的工具或媒介。正如叔本华所说,“音乐在揭示歌剧中的歌词和动作所包含的最深沉、最隐秘和最基本的感情以及它们的具体的和真正的本质方面,展示出自己特有的才能和高超的本领。音乐使我们洞察这些事件和动作的最隐秘的灵魂,而舞台表演所揭示的只不过是他们的外表和肉体。”艺术中的所有元素都是为了反映人的感官和情感张力。书法作品的好坏,我们往往用“格调”来评价。格调不仅取决于书家的思想境界,同时也取决于所能达到的艺术境界。也正是情感张力,贯穿于作品的始终,苏珊朗格把艺术中情感张力的表现称为“投射”,是指情感对作品本身的一种能动性。艺术中的情感的“投射”可以看成一种品质。还有一种,是情感暗示造成的“张力”,主要是对作品的“自我修复”。就是当我们看到不完整的事物时,就在潜意识里,努力把它复原。知觉对象刺激客体所呈现出的“自我满足”,其实就是一次重新的创作过程。如看到“”这个图形时,我们就想把它复原成“ ”,或者还有以下几种“” 、“” 总结来看,我们可以从“张力”的存在方式上,把它划分为“外在理性张力”和“内在情感张力”。这两种张力势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那么,以石门颂为例,我们展开分析一下这两种不同张力对书法作品的作用及影响。l 石门颂的介绍在汉朝的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见左图)。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摩崖隶书。20行,行30、31字不等,纵261厘米,横205厘米。藏汉中博物馆。它卷镌刻在古褒斜道的南端,即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隧道的西壁上。内容为汉中太守王升表彰杨孟文等开凿石门通道的功绩。文辞为王升撰。此摩崖刻字书写较随便,不刻意求工而流露出恣肆奔放、天真自然的情趣,为后世书家所珍爱。1971年石门建褒河水库。因石刻在蓄水线下,便将石门颂等重要刻石17件,完整地切割下来,移入汉中博物馆珍藏。前人对此摩崖书评价极高。 如清人张祖翼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清,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鸡,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康有为认为:“扬盂文碑劲挺有姿,与开通褒科道疏密不齐,皆具深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云:“褒水又东南历小石门,门穿山通道,六丈有余。刻石,言汉明帝永平中,司隶校尉楗为杨厥之所开”,这是有关石门颂的最早记载。l 外在理性张力指通过视觉器官直接触及到视神经,主要关注“形”的“张力”,是书法中极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性。如用笔节奏、章法结构、墨色干湿、动静变化阿恩海姆说:“我个人认为,只有当视觉经验到张力之后,才会有这种动觉感觉。换言之,张力是视知觉首先经验到的。”以及,“如果我们想要通过直觉的观照能力或是通过清晰的分析步骤去理解一件艺术品,就必须首先分析那种将作品的主题建立起来、并指出作品存在的理由的紧张力式样。” 石门颂如何对外在理性张力阐释的呢?首先,要通过其用笔、字形结构和章法上分析。用笔蓄势,内含起伏;结体开势,外圆内方;章法流势,前后顾盼。一石门颂用笔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用笔承篆法,以中锋为主。起、行、收等用笔过程中简捷随意,异于古隶(晋代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的轻灵而处于凝重,线条偏重于篆势的圆润。行笔中没有刻意的顿挫,笔画均匀,粗细差别不大(单字),起笔虽也逆入藏锋,但无明显的“隶意蚕头”,收笔较少的装饰“燕尾”,波挑处多缓进提笔送出。下图“方框”中为起笔,“圆形”为收笔,可见,含而不露;舒放奔逸;筋骨内势 其二,摩崖刻石的特点就是:运笔须依石势而动。而山体的表面凹凸不平,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点画沉凝而不失灵动(如右图所示)。正是,由于山体表面的“动荡”,使得部分线条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让“张力”得以显现出来当我们习惯于寻找在隶书中较为古典的燕尾收笔,在石门颂中却是非常难得见到了。有些折笔以篆书圆转写出,把“张力”内含,看似平缓而少变化。但仔细观摩,便发现每笔中均暗含起伏,使其点画既含蓄而又不失生动,这种蓄势使得整体向外的力更强。因为石门颂将这燕尾已“由表宣扬的形”化为“从里暗藏的势”了。若将一根单纯的弧线段铺加成转或折的短画,便可以得到具掠燕之势的波画神态了。而这种掠燕之势相对地减少了“燕尾笔”常用的请安弹挑,而是借用了篆势的转折。减少了燕尾而具掠燕之势。其三,石门颂用笔轻松自如,不拘一格。从里面看到简牍笔意,一些笔画刻意的拉长。同时代,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五丈十简中“下”(如图三、01)。与石门颂 中“命”(如图三、02)“升”“此”最后一笔的夸张,流露出汉人奔放洒脱的情趣,同时,在“活力运 动”中重心转移,有一种向下的“张力”后人称石门颂为“隶中之草”。二、字形结构对“张力”的影响在字形结构方面除具有汉代刻石类隶书的共性之外,受 图三(0102) 其用笔和点画的影响,还具有疏朗、开张、多变的特性。结体或端庄、或纵逸舒展、或疏密相间、或奇妙险绝,“有定势而无定法”的艺术特点。充满“张力”的字形结构,才能蕴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无穷。因为只有这样的“形”才不是静止的,而是“寓动于静”的。打个比方,满张的弓虽是静止不动的,但却蕴满饱含着随时可以爆发的能量和力度。石门颂中有很多字是中轴线是倾斜的,这使得视觉动力在方向上有了倾斜感。也是此作品彰显方向性“张力”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手段。正是这种结体的倾斜感让笔画与笔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有了运动感。这是相对于空间的垂直、水平基本构图,所呈现的偏离的状态(如图四)。 图四 这个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出,圆中垂直对应的是穿过的不规则的线段,在没有这条线段是 图形中显示一种静态。在有了它后,已是完全打乱了这种静态,呈现出较大的动力性。由于倾斜所形成的“张力”,主要是受到感官的刺激。 其实,单字结体中为了凸显“张力”,故意变化,这样不会使其呆板缺少灵动。这样的例子,在石门颂中有很多:如“”为了不让里面“中规中矩”,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把下面的“”变成“”角度的变化,增加了视觉冲击和运动感。再如(图五) 图五 a和b这两个直线相交的图形中,角度没有垂直的夹角,并处在非平衡的位置上,其形成动力状态。并且b要大于a所形成的动势。但c的全部相交夹角为90,而且处于水平位置,较之a和b,它是静止的。这种运动感体现的“张力”,不仅仅是由图形结体的构架造成的,而且,也和图形所出的位置及夹角有关。三、独特的章法书法的纵向书写秩序决定了行气纵势的主动性,横向及斜向依附于纵势展开。典型的汉碑的章法势比较规整的。石门颂则多有不同,字与字之间,虽然间距疏朗。但一行之内前后顾盼、连绵不断,字中“张力”的气韵顺着竖行的方向流动。与其他汉碑相比,“书写”的意味,更为浓烈。这种流畅贯通的行气,使得通篇气韵生动。摩崖刻石,在特殊载体上完成,因山凿石,以石布字,字形大小不一,横无列,错落中意趣横生。整体来看,有大小、有粗细、有块面感、有实虚等变化,而这种变化本身就是一矛盾的内聚。也就是这些矛盾才突显出“和谐”的意味“张力”。l 内在情感张力艺术需要理性,但更多的是感性的体悟,不可能单一把书法作品用非常机械化的方法加以分析,那么书法也就变得很程式化,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书法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感性,毕竟书法不是1+1=2!书法中的“张力”是作品自然焕发出的一种气质,同时也是作者内在精神世界及其性情的自然流露。内在的情感主要指书写本体的心境,这样节奏上的快慢缓急、虚实变化更能体现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节奏和书写者书写时的心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诗家常谓渊明东坡布可学,“无此胸襟,而故作旷达,其情必伪。”苏轼:“妙算毫厘得天契,始知真放本精微”。内在的情感张力是一种由心而发,对艺术本体产生想外的推动力。它受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个人的影响和制约。石门颂中有些字由于岁月的侵蚀,使其模糊不清。也许因为摩崖石刻的原因,造成,一虚一实的特殊效果。这种看不见的虚线,是情感的载体的另一种把握。这种“缺”的把握是超越在视觉之外的,需要观者的想象空间去补充。丰富的线条空间联想由此产生,古人讲“计白当黑”就是指这个道理。罗丹说,艺术就情感。人的一切活动都同情感表露是分不开的,情感在人的认识及其活动中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苏珊朗格(SUSANNE LANGER 18951985):“它(艺术品)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感情。当然,这里所说的情感是指广义上的情感。亦即任何可以被感受到的东西从一般的肌肉觉、疼痛觉、舒适觉、躁动觉和平静觉到那些最复杂的情绪和思想紧张程度,还包括人类意识中那些稳定的情调”。石门颂所处的时代,其思想开放,尊“天道”,而“道”的基本内容又是“无为而治”,所谓“无为”是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施行统治。西汉初年的统治者停止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项目,对外尽量避免战争,对内节省朝廷开支,从而有可能实行轻徭薄赋,减轻民众负担。可以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在思想文化方面,“董学”的兴起,汉初社会也是宽舒自如。陈振濂曾经用诗一样的句子赞美石门颂:“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粗野与拙重啊!强有力的线条在崎岖不平的山崖上倔强地伸展着,绝不因石质的是否坚硬,石面的是否剥蚀而稍有停顿,它是那么不屈不挠,只顾一心往前伸展”内在情感张力可以说是古人对劳动的一个更好的阐述,它超脱于外在的理性张力,也是物化形式的第一元素。是在经过一定的深思熟虑之后才能上升为一种审美趋势。它是形式表现出来的审美趣味本身,反思自省之后,人们会将一些特殊情感与全部理性生活协调一致,使之完善尽美。在法度约束中,抒发一种感情,挥洒一种性情:兰亭序千古绝响,缘于“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祭侄稿纵笔豪放,一泻千里,缘于“扶念摧切,震悼心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65T 4045-2017 气象虚拟化数据中心基础资源池建设技术规范
- 智能系统与人类关系-洞察及研究
- 防养老诈骗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基于多组学数据的检查包个性化检测阈值动态校准模型
- 国际金融牌照竞争背景下前牌照板合规体系的全球化适配困境
- 反向放大组件的拓扑结构优化与多尺度性能耦合机制研究
- 双碳战略下利肝康片生产环节绿色化学工艺与成本效益平衡思考
- 原材料价格波动倒逼刨花板产业纵向整合的可行性研究
- 医用耗材成本与临床价值重构中的利益链博弈
- 航空航天领域技术发展概览表
- 安全生产法2025全文
- 高空外墙清洗员安全教育培训手册
- 赖特-罗比住宅详细分析
- 机车故障处理管理办法
- 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指南
- 布病防培训课件
- 工程造价咨询绿色施工支持措施
- 食品执行标准对照表
- 法律法规师德师风培训内容
- 销售商务礼仪培训课程
- 三七销售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