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 预习课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完成课后习题教学课题学生通过深入阅读课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联系时代背景,交流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续编剧本,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说出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教材分析一、半截蜡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二组第二篇课。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课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在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可分为四段。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心理活动刻画地相当细腻,引人入胜,给人以身临其境。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广泛朗读,自读自悟,把握剧情,然后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联系时代背景,交流感受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教学难点将剧本的形式和内容与其他文体进行比较,知道剧本的特点。学习准备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教师制作课件。: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抓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文字中蕴涵的丰富的人物内心心理的活动,营造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并遵循“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角色体验、体会人物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重点研读究故事中人物的形象,让学生学会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一步步走进入人物的内心,进而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续编故事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感悟机智巧妙的语言魅力。2、了解故事背景课件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8月15日,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战争。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大约九千万平民和士兵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最后以中国、英国、法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军获胜,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失败而结束。本文故事发生在德国占领法国期间。(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展示,让学生了解剧本的背景,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二、初读剧本,了解故事内容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碰到不会读的字词请教老师或同学。边读边思考:这个剧本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导入: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半截蜡烛”来写的。“半截蜡烛”有多长呢?一节蜡烛大概有这么长,那么,半截蜡烛只有它的一半。(实物展示,还用简笔画画出一个“超级大炸弹”,有一根导火索,并根据课文进程及时用简笔画画也“半截蜡烛”不断变短的蜡烛)就在这半截蜡烛中,还隐藏着一个非同寻常的秘密呢!究竟是怎样的秘密?(绝密情报)是啊,就在这样短的半截蜡烛中,竟还有一段是插着金属管的,这样一来,这半截蜡烛燃烧的时间就更短了呀!故事就是围绕着这样的半截蜡烛展开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碰到不会读的字词请教老师或同学,想想这个剧本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检查字词读音。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4、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提供句式:当(什么时候),谁(怎么做),(结果怎样)。(设计意图:在教学课文重点段落时,重点围绕课文中心内容“在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这个问题来展开教学。故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我选择重点教学了伯诺德夫人是如何和德军进行周旋的。概括性的提问,合理的问题设置,让学生能快速把握剧本的内容。)三、深入阅读,感觉人物形象(一)同学们想不想根据剧本来演演一家人巧妙与德军周旋这一幕呢?可是要想把它演好,先得认真地研究一下剧中人物的形象,怎么来研究呢?(二)引导学生可以抓住剧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研究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细读剧本,选择文中的一个人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别画出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深入研究。(三)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四)集体交流,尝试表演1、导入:当德军点燃蜡烛时,(同步点燃蜡烛,渲染气氛)伯诺德夫人首先是怎样做的?伯诺德夫人:(1)语言:“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指导朗读。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要说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关键要读好哪个词,为什么?(学生各自试读后指名朗读,评价)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师:你强调哪个字眼。(学生各自试读)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不引起德军的怀疑,保住那半截蜡烛。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2)动作:“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吹熄了蜡烛”。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思考:你认为是急速吹灭还是轻轻吹灭?为什么要轻轻吹?(3)神态:“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怎样才是“不动声色”?为什么要“不动声色地慢慢地说道”?(4)揣测心理:在敌人面前,伯诺德夫人如此镇静,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可回顾前文伯诺德夫人说的“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来理解她的爱国思想。)(5)尝试表演,评价。2、导入: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被中尉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杰克无奈地去柴房,下)(1)引导思考:杰克的言行巧妙在哪里?(“若无其事”才能避开敌人的怀疑,“天真冷”是“去柴房抱柴生火”的理由,这样才有可能拿走蜡烛)(2)揣测心理。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生:过不了多久,蜡烛就会烧到金属管的!妈妈已经做了努力,可是没有成功。我该怎么办,总不能坐着等有了!生:可恶的法西斯,又把蜡烛抢去了!怎么办?跟他们吵吗?不行!妈妈说过,越是危急的关头越要镇定,不能慌。我要装着没事一样,把蜡烛拿走。(3)尝试表演,评价。3、导入: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蜡烛越燃越短,在半截蜡烛即将熄灭之际,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的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杰奎琳:(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1)引导思考:她的语言、动作、神态有什么巧妙之处?(语言上:她称少校为“司令官先生”,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天晚了,楼上黑”“我实在太困了”,把拿灯上楼的理由说得非常充分,她特意说是“拿一盏灯”而不是“拿蜡烛”,避免怀疑;动作上:她“打了个懒懒的哈欠”,一副极困的样子让人可信;神态上:“宝石般的眼睛”“笑容像百合花”让人感受到孩子的天真可爱,纯洁无瑕,顿生怜悯之心)(2)揣测心理:杰奎琳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3)指导朗读。导: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天真、纯洁。)(4)尝试表演,评价。(五)师: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为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生1:认为杰奎琳贡献最大(因为是她拿走了蜡烛,保住了情报。而且她很勇敢,还很聪明)生2:认为伯诺德夫人贡献最大(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生3: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师小结:现在出现了三种意见,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在危机中的动作、语言、神情、揣摩人物内心的复杂心理。我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司来进入人物的内心,体会伯诺德夫人当时紧张、焦急、担心而又非常镇定、不露声色的精神品质。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形象是学习剧本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仿剧情进行表演,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展示自我的意识。)四、回归课题,感悟情感1、找出关于蜡烛描写的句子,说出其作用。导:同学们,如果现在让大家做个导演,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是那半截蜡烛。)因为这半截蜡烛不仅关系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贯穿了整个故事,也牵动着大家的心。请找找关于描写蜡烛的句子。(“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小结:我们不能忽视课文关于蜡烛的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当时情况的万分危急。文章以它作题,一下子就把焦点展示给了读者,很吸引人。2、说一说,感悟剧本蕴含的情感。导: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2、小结:课文依靠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设计意图:我们不能忽视课文关于蜡烛的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当时情况的成分危急。在这种时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是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危险的存在,人们心急如焚。正是这种对危急的描写,有力地衬托出了他们沉着、机智和勇敢。)五、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1、导入: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的课文进行比较,然后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3、教师指导、点拨:(1)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2)整篇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揭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4、总结,扩展。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电影、电视剧等都是以剧本为原则拍出来的。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例如日出雷雨等经典之作。(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形式和内容上对剧本这一陌生的文学体裁有大致了解。) 五、教学反思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我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就在我即将收课时,一个“不同的声音”响起来了:一个孩子举手说:“朱老师,我觉得德国军官并不完全凶狠,他们当中也有一些人也有善良的一面。”我的眼睛立即“亮”起来,请他继续解释他的观点。他说:“文中的小女儿杰奎琳要将蜡烛拿上楼时,一个德国军官同意了,因为他想到了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房者信用记录查询与报告协议
- 2025公务员税务面试题及答案
- 介绍绿色技术
- 2025至2030中国聚芳砜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在飞行员睡眠监测中的技术创新应用
- 2025年智能可穿戴设备睡眠监测技术革新应用展望
- 2025至2030中国汽车节油技术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废旧电器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消防安全教育课件
- 江苏纺织:达成纺织行业股权置换与产业升级框架协议
- 四年级《书法》教案上册
- 四高人群的膳食营养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修订稿)
-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课件
- 8 《大卫科波菲尔》课件高二上学期语文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 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DL-T747-2010发电用煤机械采制样装置性能验收导则
- 婚姻家庭法学-形成性考核四-国开(HB)-参考资料
- 2024年上海市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当代媒介素养 课件全 高萍 第1-10讲 媒介素养范畴-媒介效果与审查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