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2.doc_第1页
苏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2.doc_第2页
苏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2.doc_第3页
苏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2.doc_第4页
苏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2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23分)1. (2分)选出下列词语中读音有错的一项 ( )A . 襁褓(qing bo ) 喑(yn)哑 强聒(gu)不舍B . 沁(qn)园 春禁锢(g) 吹毛求疵(c)C . 留滞(zh) 朦胧(mng lng) 媚(mi)上欺下D . 亵渎(xi d) 佝偻(gu lu) 锲(qi)而不舍2.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 引吭hng 盈眶kung 分娩min 腼腆min tinB . 拭sh 脸颊ji 恫吓tng 分歧qC . 轻飔 s 隽逸 jn 束缚f 麒麟q lnD . 伫立zh 滂沱 png 窥伺 ku 堕落zhu lu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胡主席虽然60多岁了,但看上去_,人们还是觉得他很潇洒,很有风度。(水浒传)里的李逵真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干什么事情都似乎不太_,还乐呵呵的。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不能_词语,一定要精心地推敲、琢磨,筛选出最恰当的写入作文,使文章在词语方面就能吸引老师的眼球。A . 年轻 经心 乱用B . 年青 经心 滥用C . 年轻 精心 滥用D . 年青 精心 乱用4. (2分)(2015湖南张家界)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使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B .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深入开展“自主管理、自觉养成、自我成长”的主题活动。C . 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D . 各种“抢红包”活动吸引万千公众疯狂参与的原因是由于其玩法快速、新鲜、刺激。5. (9分)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思念寄托明月,包含诗人同情、关切、安慰之情的名句“_,_。”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哲理的名言是:_,_。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_,_。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6. (3分)(2012吉林)阅读名著就是感受百味人生。通过阅读我们会不断地丰富人生,收获成长。在你喜欢的名著中,哪一部让你有成长方面的心得?请根据这部名著回答下列问题。(1)书名:_(2)作者:_(3)请结合书中内容写出最主要的成长心得:_。7. (3分)(2013苏州)阅读下面的漫画,结合当前有学生沉迷于游戏的现象,把画中母子两人的对话补充完整。要求:用语简明,能反映画面内容,每句话不超过5个字(不含标点);补充完整后的对话能赋予该漫画讽刺的意味。母:该睡觉了 子:_母:_ 子:_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69分)8. (5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儿子的旋律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果然儿子“啪”地开了门。父亲默默地看着他。儿子没有看父亲,似乎点了点头,往自己卧室边走边脱外套。收录机又响了。儿子!两人面对面准备吃饭。儿子在撬午餐肉。父亲从儿子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父亲一字一句:“我被免职了。明天宣布。”儿子猛地扬起脸。父亲没有在这稍纵即逝的惊讶里看到别的什么。没有怜悯没有安慰也没有懊恼。儿子手不停:“你也需要休息了。”父亲感到胸闷气短。他盯着儿子。儿子的手健美粗大,血管里青春在跃动。儿子一声不吭。父亲没有说话也不再盯着儿子。他感到儿子匆匆搁筷,找衣服,又跨进卫生间。马上,水声“哗啦哗啦”,跟着儿子的歌声高高扬起,声音温存自信,旋律跳荡。儿子!儿子!儿子!儿子你在想什么?你大不了不再崇拜父亲,你越来越沉默,你不再抱怨父亲呆板僵化,不再为各种政治问题与父亲争论不休,也不再说父亲刚愎自用。儿子,你甚至看不起父亲。可父亲这样了你还是无动于衷吗?这就是这一代的冷漠理智?你匆匆吃饭洗澡是因为那打字员在等你去看歌剧?可是儿子,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你啊。我的官龄比你年龄还大一圈电视机在播相声。父亲茫然四顾时才发现儿子并未出门,而是坐在他身后看书。父亲不由纳闷:打字员前两天就订了票,还兴冲冲问他是否同去。父亲彻夜来回踱步,儿子也辗转反侧。父亲老了。他的一切都老了。曾和父亲这一辈很协调的背景已走向薄暮黄昏。这是变幻莫测的时代,不是仅仅需要热血赤诚的岁月。早上儿子起得很早,父亲晨练回来,儿子已准备好早餐。收录机照样开着,而且旋律明亮欢跃。父子俩依然沉默着洗漱用餐。儿子几次似乎要开口,父亲沉下心微颤地期待着,儿子却什么也没有说。父亲佝偻着进卧室更衣。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在身后捧着一套西装。穿着精神是去开宣布会吗?”儿子又拿过领带走到父亲眼前。父亲迟疑着。“我给你打。”儿子看着父亲。温柔的好像父亲过世的妻子。父亲心紧成一团。“行吗?”儿子侧侧身。父亲和儿子一起看着穿衣镜。沉默着,父亲凝视儿子的眼睛,儿子也凝视着父亲。儿子对着镜子:“一夜之间你衰老许多,”儿子声音低沉、温柔,“可我一直为你感到骄傲,为你一辈子正直无私,一辈子对信仰的忠诚。你尽力了。”父亲心潮翻涌。肩头上儿子的手十分有力。他感到心中自信像空气注人瘪气球一样迅速饱满地回归。最后接送父亲的小汽车在笛笛呼唤,父亲走到门口又折回头:“昨晚干嘛不去找她?”儿子沉默了一会,“分手了。”“因为我下台?”“大概但这没关系。”儿子!儿子!儿子!父亲老泪闪烁。儿子把双手搭在父亲肩上,笑道:“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很高兴不再有你的耀目光环笼罩我的光彩一你说呢?”儿子!儿子!你可以把收录机再开大点。(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给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注音,并揣摩这个词语在句中的具体含义。刚愎_自用 句中含义:_佝_偻 句中含义:_(3)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儿子对父亲的关心、理解? (4)作者为什么不为故事中的人物起名字,而用“儿子”“父亲”称呼? (5)故事中的父亲与儿子各是怎样的人?清简要概括。 (6)你认为故事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儿?为什么? (7)谈谈你对文章题目“儿子的旋律”的理解。 (8)文中3次写到“儿子!儿子!”,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9)故事末尾,儿子说道:“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很高兴不再有你的耀目光环笼罩我的光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这篇文章在构思、写法上很有特点,请举出两点简要评议。(11)你认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联系生活举例说说。 9. (15分)“种”出石油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00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含有这种可燃物质,1000平方米的土地每年产5桶“绿色石油”,每桶的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1)“种”出来的石油有哪些优越性?(2)文章第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3)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10. (17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小题。【甲】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乙】说虎虎之力于人不啻(ch )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别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注释:啻(ch )只,仅。又倍其力:它的力量又加倍了。力之用一: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1)解释划线的词以为且噬己也 益习其声 驴不胜怒,蹄之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2)辨析下列“之”的用法,和“放之山下”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蔽林间窥之 , 稍出近之B . 驴不胜怒,蹄之C .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D . 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3)翻译句子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4)甲乙两文共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1. (1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_。四、 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凭空想象不可取,纸上谈兵往往荒谬可笑,看来还是实践出真知。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写一些吧。(300字左右)第 10 页 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