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烧碱市场分析与发展策略 一、前言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氯碱行业发展速度呈现惊人之势。产能迅速增加,需求增长变缓,在成本不断提升的同时,价格却出现下滑,行业利润空间缩减,又因上下游产业发展不均衡性,全行业正在经历调整“洗牌”的痛苦过程。在此过程中部分企业将会被淘汰、兼并,行业格局将会向更合理方向发展。最终目标是大规模、低成本、合理的利润及优势的竞争空间。从价格规律来看,氯碱行业暴利时代已经结束。2007年新一轮格局演变来临。在利益驱动下,国内产能扩充超过正常速度。导致部分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结果将会使中国氯碱企业利润大幅度减少,获利周期提前结束。企业运作只有依靠信息、原料、规模及诚信优势才能获得长期相对稳定利润。从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氯碱企业在产能快速提升的同时,技术上也获得了长足发展,规模化装置增多,装置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呈现规模化、高技术化发展态势。2007年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强劲的经济发展现实以及不断加强的环保、节能、减排、差别电价、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和执行力度之强比以往任何一年的调整都要来得更猛烈些。中国氯碱行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2007年新一轮竞争格局演变中赢得进一步发展的机遇,是关系到中国氯碱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值得中国氯碱生产企业深思。二、中国氯碱行业竞争态势1. 竞争格局分析1.1主要产品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在PVC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近几年烧碱发展很快。目前中国共有烧碱生产企业220余家。据统计,2005年中国烧碱的产能为1471万吨/年,2006年烧碱产能达到1848万吨/年,比2005年增长25.6%;2006年全国烧碱产量为1511.8万吨,而去年同期为1270.4万吨,同比增长19%;烧碱净出口量为130万吨,比2005年增长51%。氯产品链的延伸和扩展是氯碱企业收益和发展的原动力,氯产品的发展推动烧碱产能不断扩容。烧碱产量5万吨/年是烧碱的盈亏平衡点,氯碱企业中普遍规模偏小,多数小企业积极扩产,以达到烧碱生产的有利可图和集团内部产品的配套和完善。烧碱1:9的联动经济效益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扶植,许多非氯碱企业产品延伸发展了氯碱产品。资源丰富的地域环境适应氯碱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比较典型的是山东,当地有原盐的资源,充足的电力,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优势,是山东成为烧碱扩容速度最快的省份。江苏也凭借其丰富的盐资源,烧碱产能居次。西部地区有丰富的煤炭、电力、天然气等资源烧碱生产规模快速膨胀。2006年产能增幅为扩产速度为25.6%,2007年更是高达31%,为近几年扩产速度之最。近几年的烧碱产能变化参见图1所示: 图1 2007年烧碱产能变化图2007年新的装置投产下半年居多,其中氧化铝企业自上烧碱装置占有一定比例。1.2企业整体水平提升中国约有近200家烧碱生产企业,现平均产量超过6万吨。10万吨以上企业48家,占全国产量比例60%。表1 烧碱规模状况年生产量(万吨)生产企业数占全国产量比例3010,000t51420-3081310-20353310近15240从技术上看,目前世界烧碱生产工艺主要有离子膜法、隔膜法及水银法,另有少量苛化法。离子膜法能耗低,产品纯度高,污染小,操作成本低,是新建烧碱装置的首选。世界氯碱技术发展总体方向是规模大型化,节能降耗技术将成发展重点。新建和扩建氯碱产能90%以上将采用离子膜法工艺,该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是高性能离子膜和电解槽技术的改进和应用。目前在我国,烧碱生产仍以隔膜法为主,约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65%,给生产带来一系列的诸如能耗高、产品质量低、污染严重等问题,并且其中1万吨/年以下的小型隔膜烧碱厂有近50家,严重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而相对于隔膜法来说,离子膜法烧碱有着技术先进、能耗低、产品质量高、环保水平高等优点,代表着当今烧碱生产的发展方向。从近年来的扩能情况看,离子膜烧碱所占比例正在逐年攀升,隔膜法烧碱正在逐渐走向萎缩,烧碱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在趋于合理化,那些小型的、技术落后的隔膜碱生产企业也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样将为新建或改建离子膜烧碱生产企业让出成长的空间,可以有效地缓解烧碱过剩的局面。图2 烧碱工艺构成表2 2005-2006年中国烧碱区域产量及增长统计区域隔膜碱 离子膜碱2005年 2006年同比增长%2005年2006年同比增长%东北374418.95149-3.9华北2793017.928448069华东16218715.418627447.3华南55573.62725-7.4华中93985.463141123.8西北41410698320.3西南677613.4577328.1从产量上看,2006年全国烧碱产量为1511.8万吨,其中离子膜法烧碱产量达到462.57万吨,占国内烧碱总产量的比例已达到30.59%。比上年增长2.78%。我国烧碱产品品种主要有30%、42%、45%、50%的液碱、96%的固碱、片碱及粒碱等,目前仍以30%液碱为主,42%和50%液碱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有关资料预测,20072010年我国烧碱的产量增长率约为7%8%。这说明近几年随着聚氯乙烯的快速发展,对液氯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从而有力地刺激了烧碱的生产,使其产量大幅提高。表3 我国近年烧碱生产情况 ,万吨年份生产能力总产量隔膜法离子膜法产量比例%产量比例%1997700521.3421.7179.1187.7116.451998743508.5391.7074.60119.6022.661999775556.9420.4773.40146.0725.502000790667.9475.7574.15165.8625.852001820727.9573.1478.74154.7521.262002870822.7630.6477.28189.3322.7220031100940.0642.0068.30298.0031.70200412701045.0690.0066.03355.0033.97200513221270.4917.0372.18353.3727.81200618481511.81049.2369.40462.5730.591.3出口退税政策调控竞争格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自2007年7月1日起执行。这次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第二、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第三、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其中涉及氯碱行业的两大主要产品烧碱和PVC分别规定了取消为0和降至5%的出口退税率,而与烧碱紧密相关的服装、鞋帽、纸制品等下游商品出口退税也相继下调。氯碱产品属于高耗能产品。电石法PVC一旦污染得不到控制,还是高污染产品。从6月中旬开始,中间商已经谨慎备货,下游用户随用随买。氯碱协会也在提示企业在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原材料和下游行业形势发生变化时应顺势而变。因此,企业对于这次的政策调整有预判。2 氯碱产品消费市场分析及预测2.1 产需平衡分析及预测我国近年烧碱供需平衡情况见表4。表4 我国近年烧碱供需平衡情况 ,万吨年份生产能力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1995584496.060.878338.5458.441996638531.661.59725.82507.441997700521.303.13822.9483.521998743508.502.6526.21484.941999775556.972.4122.22537.162000798667.884.6424.29648.232001820727.894.0459.87672.062002870822.7411.4837.84796.3820031100940.0010.4737.26913.21200412701045.009.1234.271019.85200514711270.404.7785.441189.73200618481511.802.70133.11381.402006年全国烧碱产量为1511.8万吨,而去年同期为1270.4万吨,同比增长19%;产量与表观消费量之比为109%,同比增长2.7%;进口量与表观消费量之比为0.2%,同比减少0.2 %;依存度减少至-9.44%。表5 中国烧碱产需平衡分析年份200420052006供应产能(万吨)127014711848产量(万吨)104512701512开工率85%89%70%需求内需(万吨)102011901381增长率%11.6%10%平衡量(万吨)2580131据分析,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正逐步走上主要靠内需拉动的轨道,受扩大内需、积极出口政策的拉动,我国的纺织、轻工、煤炭机械、电子、医药等行业近几年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这些行业对烧碱的需求也将稳步增长。但从我国烧碱行业的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近两年来为了满足PVC等耗氯产品的需求,企业扩建、新建烧碱生产装置势头强劲,而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使得近期内烧碱市场面临局部过剩的问题。2.2进口分析我国烧碱在2002和2003年进口大幅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国内对烧碱的需求有了很大提高,也正是由于烧碱的供应渠道广泛,导致了我国烧碱价格始终在较低的价位徘徊。2006年烧碱进口数量稳定下降。烧碱进口总量为2.7万吨,同比减少43.7%。2.3出口分析据统计,随着烧碱生产能力不断增加,我国已由烧碱的第二大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2006年烧碱出口数量大幅增加。由于烧碱产能的大幅扩增,许多企业大力拓展烧碱出口,(上海生产企业烧碱出口稳定,价位在全国烧碱企业中居于高端,海外客户用量较大,月平均成交量在2万吨左右。鉴于上海港出口烧碱合同多为长单,且海外市场进入烧碱需求旺季,上海烧碱出口后市前景良好。)有效地分流了2007年烧碱的产量增量。1-12月出口总量为133.1万吨,同比增长55.8%。近年我国烧碱出口情况见表6。表6 我国近年烧碱出口情况 , 万吨年份固 碱液 碱合 计增长率%199510.42838.453.8719966.9118.9125.82-32.76199711.211.722.9-11.31199810.8915.3226.2114.45199913.049.1822.22-15.22200013.8810.4124.299.15200130.5329.3459.87146.68200223.6514.1937.84-36.80200326.5210.7437.26-1.53200419.8614.4134.27-8.02200530.6354.8185.44149.31200642.1890.92133.155.78从表6可以看出,我国烧碱的出口总量波动很大,这主要是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再加上国内烧碱市场情况的变化而导致的。目前,我国液碱出口的主要国家是澳大利亚、美国和泰国。固碱出口前三位的国家为孟加拉国、越南和印度。从中看出,在出口国家中,除了传统的澳大利亚、美国外,东南亚国家是新增加较多。由于美国、欧洲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东南亚各国的纺织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从而增加了对烧碱的需求。向东南亚出口烧碱成为中国烧碱出口的又一个较好的选择。由于国际市场烧碱紧俏,中国烧碱出口量大,大型烧碱企业烧碱出口,化解其周边销售压力,为小企业留有生存空间,掩饰了国内市场矛盾。若烧碱出口受阻,国内烧碱过剩必然引发无序竞争。尽管氧化铝、化纤、造纸、轻工、制药、冶金选矿等快速发展,但对烧碱需求总量的提高,较烧碱产量提高的速度逊色,国内烧碱供大于求的矛盾难以缓解。氯碱企业是承上启下的行业,原盐、电力、运输等上游行业提高产品和服务价格吞食氯碱产品利润,下游行业中轻工行业承受力最差。各氯碱企业为缓解淡季液碱胀库压力,均在扶植周边片碱加工企业,延长烧碱销售半径,放水养鱼,给用户优惠价格,让其生产和发展,维持氯碱产品链的畅通。国家加强环保治理力度,制约氯碱企业的发展。近几年国家对环保治理投入较大,氯碱企业在治理污染投入资金不断加大,有许多企业面临搬迁的难题。因人民币升值烧碱出口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许多大型烧碱生产企业只能加大出口烧碱,减轻国内市场压力,调节氯碱平衡,以烧碱收益滑坡换取氯碱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展。预测2007年烧碱出口量将进一步提高,出口价格变化应该不大。2.4细分市场分析烧碱是基本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传统消费领域主要为轻工、纺织和化工行业,其次是医药、冶金、稀土金属、石油、电力、水处理及军工等行业。近些年随着各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轻工行业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他行业如化工、有色金属冶金、纺织行业需求有上升趋势。氧化铝、粘胶纤维、造纸、染料等主要耗碱领域将延续旺盛的需求态势。近年我国烧碱消费构成情况见表7。表7 近年我国烧碱消费构成情况 , %行业轻工化工纺织医药冶金水处理石油其他2000年30.030.019.06.56.33.52.52.22001年32.02819.36.06.23.62.34.62002年332719663252003年3326196.06.03.02.05.02004年2827227.04.04.03.05.02005年23.23319.84.56.73.33.26.32006年3225194943.23.8烧碱的主要下游消费领域是化工、轻工(造纸)、纺织(主要化纤和印染)、氧化铝等。此外在医药、水处理等方面也有较大的用途。烧碱下游消费结构如图3。图3 烧碱下游消费结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2007年烧碱下游将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对烧碱市场的支撑作用还比较强,尤其是氧化铝,其次是纺织和印染。而烧碱主要下游行业均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氧化铝、化纤、医药、日用化学等方面的需求有显著增加。尤其是氧化铝的产量出现了大幅增长,氧化铝的扩能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和山西,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离子碱价格,并对临近地区间接产生了影响。见表8:表8 2006年烧碱下游主要行业生产状况一览表 单位:万吨行业类别2005年产量2006年产量同比增长%氧化铝860132454纸浆2078252921.7机制纸及纸板5670680420化学纤维1794202512.9合成洗涤剂48654612.4染料115.3128.511.52007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依然是投资的过快增长,氧化铝的扩产就是调控的目标之一,但受惯性影响,前期计划项目依然很多,2007年氧化铝新增投产量依然很大。氧化铝行业2006年总生产能力已达1130万吨,2007年将可能增至1750万吨,2010年进一步增至2100万吨。可见,氧化铝在2007年依然是支撑烧碱市场的最大亮点。2007年是中国全面开放的第一年,预计我国的纺织、印染行业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可能成为烧碱市场的第二个支撑。化纤、造纸等行业以平稳增长为主基调,变化不会很大。2.5产品价格分析及预测烧碱价格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又主要取决于能源价格,同时,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地区的差异,烧碱产品价格波动也很大。2006年,中国烧碱市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市场价格迭创新高。回顾2006年的烧碱市场走势,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14月,烧碱价格不断下调。其中12月,主要受春节假期影响需求减少,2005年四季度的扩产产能也开始释放,造成许多烧碱生产厂家库存上升,不得不降价销售;春节过后,下游需求启动缓慢,各下游企业随用随拿,致使烧碱生产厂家库存有增无减,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3月份;进入 4月,全国大部分地区烧碱市场依然低迷,但江苏、浙江地区下游的纺织、印染行业需求趋旺,当地几家烧碱企业联合提价成功,为烧碱市场的后市开了个好头。511月,烧碱价格持续盘升,并创出了近10年新高。其中5、6两月,主要是华东地区纺织、印染行业需求旺盛的带动,华东地区连续提价,并带动华北地区价格走高,其他地区以稳定居多;7、8两月,依然是华东领涨,市场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全国电价上调,导致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液氯需求不振、液氯价格不断走低致使液氯胀库,许多烧碱生产厂不得不降低烧碱装置开工率,市场供应明显减少,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一定的涨幅;911月,华北地区成为“亮点”,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受新上氧化铝装置备货、投产的影响,离子碱价格连创新高,并一度超过华东地区价格,同时造纸行业需求增大,也带动了隔膜碱的价格,华东地区因北方到货减少,货源紧缺,价格续涨,其他地区跟涨。12月,市场进入调整阶段。首先进入调整的是山东地区,因今年氧化铝扩产太多,氧化铝价格在四季度持续下滑,部分厂家不得不降低开工率或延迟了新装置投产的时间,来自氧化铝方面的需求有所减少,烧碱生产厂家库存显著上升,价格连续下调数次。受山东价格回调影响,江苏、河北、天津地区价格也略有调整,其他地区涨跌互现。2006年齐鲁48%隔膜碱、48%离子膜碱及全国较有代表性的华东、华北地区30%隔膜及32%离子碱价格走势参见图4。图4 2006年部分地区价格走势图据分析,烧碱价格走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受成本推动。近年全国电力严重短缺,前段时间对氯碱企业的优惠电价已经基本取消,氯碱行业用电价格上涨。由于原盐减产,加之铁路运力不足,造成原盐供应趋紧,国内盐价上涨。此外,原煤价格也飞涨,众多因素使烧碱生产成本增加,给烧碱价格走高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受运输紧张影响,运费大幅增加,造成烧碱价格一步步走高,特别是华东、华南地区尤为明显。烧碱主要下游行业均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氧化铝、化纤、医药、日用化学等方面的需求有显著增加。这将是烧碱消费市场的有力支撑。随着国际市场价格走高和资源相对偏紧,我国烧碱出口力度正在加大,出口价格也在一步步上扬。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烧碱供需矛盾,成为烧碱价格上浮的另一支撑点。2006年,虽然烧碱价格创造了历史记录,但PVC行业价格下跌明显,液氯价格更是持续低迷,烧碱价格的提高不能弥补氯产品价格下滑造成的损失。由于目前我国烧碱行业已经成为“成熟市场”,基本保持供需平衡,烧碱的市场价格近年内应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只有某些因素如电价可能在短时间内影响其价格,但从长期情况看,不会有太大的波动。近期由于下游片碱加工行业受出口退税影响,出口量受到限制,厂家提价意愿强烈,国外客户接货意愿不强,双方进入僵持阶段。南方遭遇大雨,下游需求有所减缓,需求疲软导致烧碱价格普遍下滑。华东地区的烧碱市场由于检修企业较多,外贸出口量较大,印染需求开始季节性恢复,在下旬价格由北至南逐渐趋稳。华南地区集中了较强的印染、陶瓷、氧化铝企业,对烧碱需求量平稳,但大批北方产烧碱南下,对当地市场冲击较大,市场动荡较为频繁,短期市场观望居多,烧碱成交价阴跌。华北地区的烧碱生产企业较为集中,新增24万吨/年的烧碱投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供大于求的矛盾。在出口受阻的形势下,纷纷加大在国内市场促销力度,各浓度液碱均不同幅度下调。西北地区七月初主要受到周边地区片碱价格下滑的影响,导致烧碱价格也一路跟随下调,下旬烧碱价格逐渐趋于稳定。西南地区烧碱市场相对稳定,液碱市场区域性特点较强,区内依然保持货源偏紧态势,各企业主流价格维持前期水平,由于周边烧碱市场有所下滑,部分企业发区外片碱降价,区内部分加工片碱企业开工率大幅降低,片碱产量减少。东北地区氯碱企业对外埠用户价格下调幅度较大,对本地核心用户实施优惠促销,主要下游行业对烧碱需求量相对稳定,烧碱价格先降后稳。七月末30隔膜液碱各区域价格为:华东地区480-530元/吨、华中地区580590元/吨、华南地区570-600元/吨、华北地区600-620元/吨、西南地区530560元/吨、西北地区460-480元/吨、东北地区600630元/吨。通过对以上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2007年烧碱产量将继续快速增长,烧碱价格大部分时间将在高位运行,尤其是上半年;但随着新增装置的投产,特别是氧化铝企业自备烧碱装置的投产,2007年下半年烧碱价格将逐步回落。 主要影响因素: 1、部分扩产企业将在下半年烧碱装置试车投产,而夏季停产检修企业较少烧碱产量较七月份增幅较大;2、国内下游企业中氯化铝行业烧碱需求有一定增量,片碱加工耗碱量降低,其它行业变化不明显;3、许多氯碱企业经过艰难地谈判,出口报价逐渐缩小差距,使烧碱出口退税造成的损失得到补偿,恢复了烧碱出口业务,可以调剂国内市场供需平衡;4、南方水灾造成南方下游需求萎缩,南方是烧碱消费地,因此北方过剩烧碱分流渠道受阻;5、烧碱消费具有较强地域性,扩产较为集中的华东地区价格有小幅下降空间。届时,开辟烧碱销售渠道、增加市场消化能力、拓展国际市场也是缓解国内烧碱市场压力的重要途径。3. 竞争成本分析3.1原盐价格将在中低位运行原盐市场2006年产量大幅增加,1-12月原盐产量为5403.2万吨,同比增长18%,市场价格较之2004-2005年已大幅回落,降低了烧碱的生产成本。2007年,虽然预计原盐产量增幅回落,但市场价格上涨幅度预计不大,对烧碱成本影响也不会太大。3.2电力紧张,水资源匮乏,价格抬升烧碱行业属高耗能行业,每生产1t隔膜碱耗电23002350kW#h,生产1t离子膜碱耗电22002300kW#h,电耗占成本的60%70%。石油、原煤、原盐的供应及价格的走势将影响烧碱的产需。据报道,中国煤、电、油、运的投资正在加快,2005年紧张状况有所好转,但难以根本改变供不应求的面貌,特别是电力还会明显紧张。今后将继续推进电价改革,推进阶梯式计算水价,实施煤、输配电价的连动,以理顺煤与电价关系,推进循环经济工作的发展,并积极妥善处理好价格改革与企业承受能力的关系。由此可见,原材料和能源已成为制约PVC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节能降耗,势在必行。2005年国家实行“煤电联动”,提高工业用电价格。这些举措对那些主要靠消耗能源为经济增长方式的企业形成了刚性约束。电价的普遍上调推高了烧碱的生产成本,原油价格的上涨使得物流成本大幅上升。 2006年6月,全国上网电价平均上调11.74元/千千瓦时,销售电价平均提高24.94元/千千瓦时,相当于销售电价每度上调2.494分。每生产一吨烧碱约需5-6吨水,全国水价普遍上调,北方工业用水水价达2.5-3元/吨,且有继续上涨的趋势。耗水量大的烧碱工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大大增加了烧碱生产成本。水资源短缺成为我国烧碱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三、发展策略我国氯碱工业向规模化、技术化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制约氯碱行业进步的一些困扰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氯平衡副产烧碱的销售问题。氯碱作为PVC的配套工程,解决了PVC生产对氯气的需求问题,但这要求烧碱销售必须通畅。然而,烧碱产能过剩是市场发展的长期状况。所以,为了保证PVC的正常开工,一些企业采取了烧碱保本销售的经营策略。 (2)、扩建速度过快,产能过剩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投资的盲目大肆扩张,氯碱行业产能大幅度增加,2006、2007年是集中投产期,不少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一旦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问题就会明显显现出来。2006年一些产品产能增长过快的问题已经显露出来,如PVC等产品价格走势整体比较低迷,盈利下滑,2007年形势可能会更趋严峻。 2004年,得益于下游产品的市场行情走好和由于烧碱企业缺盐、缺电、限产造成的供不足需,国内烧碱市场出现近几年少有的火爆行情。但是,随着大批新建、扩建装置的投产,烧碱下游产品的发展速度已跟不上烧碱的扩建速度。2005年新增334万t/a的产能,使原本过剩的国内烧碱市场不堪重负,致使2005年中期国内烧碱、聚氯乙烯市场转为弱市,这是扩建过快带来的必然结果。 (3)、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存在盲目竞争,相互压价的现象严重。不论是乙烯法还是电石法生产企业纷纷扩大产能,造成短期内供过于求后又停车限产,形成严重浪费。一些企业,特别是新建氯碱装置,对上下游产品市场及竞争环境缺乏全面长远分析,认为有电有盐就可以兴建氯碱装置,可以依靠热电碱联合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液碱的销售原本存在市场半径问题,加之对超载运输的治理,使液碱市场的区域性特征更加明显。在产品出口的过程中,虽然目前国际市场需求较为旺盛,但盲目竞争使各企业在出口中继续相互压价。由于很多PVC生产企业的趋利性与盲目性,造成行业不健康发展,恶性竞争会将使我国企业失掉出口产品的定价权。烧碱的出口量增加,缓解了国内烧碱市场的压力,但从全球氯碱发展的形势看,烧碱过剩趋势使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因此,不能将解决国内烧碱过剩问题寄希望于出口量的增加。 (4)、分布不匀,局部地区企业密集目前,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烧碱生产装置。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区域间经济水平不同,氯碱市场情况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造成各地氯碱发展不平衡。山东省的盐资源丰富,电力充足,建氯碱装置在原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产能、产量在国内遥遥领先。江苏省的盐资源同样丰富,而且氯碱下游产品已形成系列化,其发展速度正在加快,生产能力已达到国内第二位。另外,局部地区氯碱厂家密集,装置分散,如山东省有氯碱企业12家;四川省乐山市有2家;宁夏石嘴山市有3家。以上地区的氯碱产品均无法在本地消化,只能运到邻近或更远地区销售,且产量越大,销售的地域范围相应扩大,所以销售成本必然增大,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氯碱市场的发展使大型氯碱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从2007年7月1日起,烧碱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零。取消烧碱出口退税,大批出口外商持观望态度,原来应流向国外的烧碱被迫在国内消化,市场竞争激烈,供大于求,价格大幅度下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针对我国氯碱产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对未来氯碱产业发展思路的理解,我们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策略:1.积极应对烧碱出口退税率调整策略出口退税率下调影响企业的利润,短期看,考验的是企业的议价能力,但长远看,将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促进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很明确的,从长期来看,“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还是会受到限制。所以烧碱企业的生产方向、投资方向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行业协会要帮助烧碱企业创造平稳的外部环境。如推动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出口方式,引导企业参加世界主流展会,扩大品牌影响力。此外,还要积极鼓励企业产品创新、研发等。帮助企业克服“依靠出口退税”的惰性倾向。面对利润的可能下降,一些烧碱企业未雨绸缪应对退税率调整。提价、通过节能降低成本是其主要应对方案。生产企业将通过适当调整相应产品价格,对产品结构等进行创新调整,节约挖潜、增收节支等措施积极予以应对,做好相关风险准备,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主动与客户协商提高报价、提高产品议价能力;严把产品质量关,压缩成本。最大限度降低此次退税率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外贸出口企业首先要根据出口退税率降低及人民币升值的幅度来核算出口产品成本。根本办法是转向经营高附加值的产品,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对一些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在出口产品时,可以在谈判过程中通过调整合同定价转移一部分成本,从而降低出口退税调整的影响;对依靠简单的价格竞争,靠退税款维持利润水平的小企业来说,影响会比较大一些。“出口退税等税收政策的频频出台,给企业传递技术革新的信号。”以前一些企业没把利润增长点放在技术创新上,而是靠退税过日子。现在,政策的调整将逼迫他们加大研发,寻找新的利润点,最终有利于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政府对出口退税的调整估计不会是短期的,这对烧碱行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大大限制了那些单纯依靠批量出口以获得利润的企业的发展。烧碱外销比例较大的企业应注意规避。鉴于“齐鲁牌”烧碱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相对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我公司营销部门应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合理平衡国内外资源,消除退税调整带来的影响。2.产品发展策略离子膜烧碱出口将是解决国内产能过剩的策略之一。目前烧碱的全球贸易量超过50亿吨年。在澳大利亚,制铝行业每年消耗150万吨左右的烧碱,是全球最大的烧碱进口国。值得注意的是,国外铝精炼厂对隔膜法生产的烧碱加以限制,而离子膜烧碱工艺受到青睐,预计国内离子膜烧碱出口比例将逐渐提升。国际烧碱市场目前基本由美国、日本、沙特把持,澳大利亚是它们共同的出口市场。美国年出口量在160万吨左右,沙特出口量超过40万吨,日本近几年来出口量维持在60万吨左右,国内烧碱企业要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只有靠成本取胜。目前国内烧碱产品的主要销售流向有石油行业、化工行业、纺织印染、医药、冶金、轻工、电力、水处理以及中和等领域。离子膜烧碱主要应用在纺织化纤、医药、精细化工、水处理及高级造纸等领域。齐鲁石化25万吨隔膜碱改造离子膜项目由于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生产成本低,从而可以使烧碱产品的价格有更多的下调空间。齐鲁石化的烧碱产品具有品质优良,成本低廉的质量和价格优势,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很大的竞争力。现公司已有广阔的烧碱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网络,主要销往我国经济发达的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等东部沿海地区。从销售结构看,市场覆盖区域为国内烧碱产能大省,已形成稳定的销售网络。本改造项目2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投产后,可充分利用已形成的销售网络,进一步向西扩展,发展西部市场,巩固占领和扩展现有国内市场,并进一步开拓烧碱产品出口,争取占领更多的国际市场。3.营销发展策略(1)、中国的氯碱大型骨干企业应从有利于全国氯碱行业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认真选取好目标市场,制定出口的长期战略,要稳定产品数量,建立相对稳定的客户供应链,营销部门要与进口国的生产商沟通、互动,充分预见各种风险,如非贸易壁垒、物流、汇率波动等,建立起规范出口的有效机制并获得境外同行的理解。目前,南亚各国纺织业的发展刺激烧碱的消费,造成国际市场烧碱需求量上涨。纺织品贸易争端在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同时,使大量纺织品订单转移到孟加拉国、越南等地。作为印染工业的基础原料,南亚各国对烧碱需求量持续增加。尤其是孟加拉国,该国以前没有印染行业,随着纺织业带动本国印染行业的发展,其对烧碱的需求大增。我公司应将其视为重要的目标市场。此外,还对国家产业政策、能源价格政策、环保政策的走向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应密切关注。(2)、大型氯碱企业要十分重视氯碱产品的市场动态分析,找准工作定位,推进企业由生产主导型向营销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关于配合费协议书
- 2025年新司机委托配送协议书
- (2025年标准)美容消费纠纷协议书
- 2025年物资服装捐赠协议书
- 2025年新保护粮食的协议书
- 2025年新单位劝退员工协议书
- (2025年标准)木头收购协议书
- (2025年标准)设备资产转移协议书
- 2025年林木寄养种植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学徒出师协议书
- CQI-9热处理系统审核第三版(中文版)
- 马兰士CD6004 使用说明书
- 2023年泰州市高级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 业余足球比赛技术统计表
- 社情民意写作基本知识要点课件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GMP培训专家讲座
- 2023年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辐射及其安全防护(共38张PPT)
- 金风15兆瓦机组变流部分培训课件
- 膀胱镜检查记录
- 沈阳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三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