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11)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迎面走来一个七、八岁的红领巾,手里捧着鲜花,不知是要献给谁。B . 变脸(节选)选自魏明伦剧作精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变脸全剧共六场。本文节选的是第二场。C . 在此次“户外采风”活动中,刘芳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酷暑、狂风、暴雨、沙尘等但她都没有退缩。D . 竟然在这里遇到你,我正要找你商量件事儿,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2. (2分)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将“改正并找出”改为“找出并改正”。)B . 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C . 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将“提高”改为“加强”。)D . 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删去“大约”或“左右”。)二、 书写 (共1题;共4分)3. (4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大军横渡长江中,我们认识了拥有ru_不可当的气概的人民解放军;在“飞天”凌空中,跳水姑娘吕伟跳水时的xio_洒、轻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对作者的jio_诲让我们记忆犹新;在回忆我的母亲中,劳碌仁c_宽厚的母亲让我们对她充满了敬爱之情三、 默写 (共1题;共10分)4. (10分)名句默写。(1)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2)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不畏浮云遮望眼,_。(_)登飞来峰(4)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5)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柳宗元小石潭记)(6)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_,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8)_,儿女共沾巾。(王勃_)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分)5. (1分)征方腊时,曾身穿龙袍乱闯的人是_。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6. (7分)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笔画清劲优雅,节奏和谐。B . 字体干净匀称,温润如玉。C . 楷行两书并用,墨色浓淡相宜。D . 作品柔美不足,刚劲有余。(2)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题。赏析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8. (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节选),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注释:专诸:春秋时吴国堂邑人,成功刺杀吴王僚。聂政:韩国轵人, 为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 为报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刺杀严仲子的仇人韩傀于阶上。要离(yo l):吴王阖闾派他刺杀自己的政敌庆忌。休祲(jn):吉凶的征兆。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_布衣之怒_以头抢地耳_长跪而谢之曰_(2)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语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挺剑而起 温故而知新B . 此庸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C . 吾欲辱之,何以也 以头抢地耳D . 齐之习辞者也 聂政之刺韩傀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4)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如我们课本中所学过的晏子,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他们性格的异同。 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72分)9. (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1)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2)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3)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10. (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大师什么是大朱晖最早发现并引荐陈寅格这匹“千里马”的,是梁启超。上世纪20年代,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格。曹问:“陈寅格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拒绝:“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曹一听,十分震惊,这才同意聘请陈寅格。陈寅格在国外陆续留学20余载,潜心读书和研究,不仅学贯中西,而且通晓三十多种文字。由于他始终对博士、硕士之类的学位淡然处之,所以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幸亏梁启超慧眼识珠,才使得这位旷世奇才没有“遗于野”,也才成就了这位日后清华园里大名鼎鼎的“教授中的教授”。按理说,陈寅格对梁启超不说感恩戴德,至少也应该礼让三分。但是,因为一个古人陶渊明,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名的隐士。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他的举动,关系到所谓的“名节”问题,也引发了后世的长期争论。作为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陈寅格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认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时,针对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的做派,陈寅格批评他“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应该说,陈寅格批评不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劝他:“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陈寅格笑答:“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那么,梁启超又会怎么想的呢?“饮冰室主人”生性洒脱不羁,当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无论是批评陈寅格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相对于梁启超所言的“小”,西方著名的社会哲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相应地表述过“大”。有学生问他:“您教书的目的是什么?”韦伯答:“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超越老师就是尊敬老师。”学生又问:“您就不怕学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韦伯大笑:“孩子,这样想太狭隘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做一件比他们自身还大的事,那就是学术。”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追随柏拉图。他对老师非常崇敬,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当亚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柏拉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他勇敢而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结果遭致众人的谩骂,说他背叛了老师。对此,亚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需要补充一句,这个真理被实践所检验、证明了得。到底何为大师呢?他既不是头顶的光环,也不是姓名前的头衔,除了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和恩怨情仇的境界。大师者,是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对真理永不妥协的探索。(选自学习博览)(1)通读全文,你认为大师什么最大?(2)对陶渊明归隐的最主要动机,梁启超和陈寅恪各持怎样的观点?(3)第段划线句子中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和韦伯所表达的“大”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第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5)按照作者的标准,你认为梁启超是不是“大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11. (32分)阅读文段,回答1-4题。陪着母亲坐火车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正逢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陆总扶着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操着家乡话,一边喊:“让开,让开!”一边使劲儿地往前挤。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着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站满了人,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中年男子看出陆总的不适,就说:“兄弟,没坐过火车吧,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多看看窗外的风景吧。”陆总点点头,只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家常。从他们的交谈中,陆总知道那个中年男子也是回家过年的,为了省路费,妻子没回去,就自己一个人回家看看父母。母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吃过饭,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口袋。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示意他别出声,他知道了母亲的用意,也就微闭了双眼。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桌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心地闭上了眼睛。一大早,陆总就听到那个中年男人对母亲说:“大婶,对不起,昨晚实在太饿了,我偷吃了你的面包!”母亲说:“吃就吃了吧,看你是一天一夜都没吃东西了,肯定饿坏了,出门在外不容易,可别亏了自己啊。”男人长叹一声,说:“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男人的话引来车厢里很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谴责那些无良的老板,都说回一趟家,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回家尽尽孝,看看自己的爹娘啊!列车快到站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下车的时候,他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说:“大哥,拿去给父母买点东西吧。”男人一再推辞不要,陆总的母亲说:“拿着吧,你这样空着手回去,会让父母担心的。你不想让他们知道你过得不好吧。”男人千恩万谢的拿着钱走了。陆总掏出手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选自小说选刊 作者:张玉兰)(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陪乘火车_中年男子偷吃_掏钱资助_母亲欣慰。(2)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陪乘火车_中年男子偷吃_掏钱资助_母亲欣慰。(3)这篇小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4)这篇小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5)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陆总是一个怎样的人?(6)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陆总是一个怎样的人?(7)对本文的理解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 小说中的母亲“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中的“执意”,写出母亲坚持己见,勇于尝试新事物的性格。B . 文章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如叫卖声中断男人的说话与下文的诉说遭遇,这样使小说行文自然,结构严谨。C .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描述中年男子故意编造了“一路好得很”的谎言,表现他对父母的孝心。D . 小说描述中年男子的道歉和诉说,意在引出中年男子是为了博得陆总的同情与资助,更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E . 这篇小说给我们的启示是:依顺父母、不让父母担心是有孝心,做人守诫信有良知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尽孝。(8)对本文的理解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 小说中的母亲“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工程实践运用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数学教学由“1”到多 由多返“1”
- 合作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试题及答案
- 艺术创作与批评技能测试卷
- 工程经济的创新思维探讨试题及答案
- 网络教育在线教育平台与课程资源开发
- 心理学社会认知专题知识梳理
- 村民合作参与农田养殖项目协议书
-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践应用题
- 干货满满的中级经济师试题和答案
- 骨质疏松用药治疗
- 2024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完整版含内容
- 《炎症与冠心病》课件
- 2024国家电网公司(第二批)招聘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汽车灯具的标准》课件
- 一例糖尿病酮中毒个案护理
- GB/T 18601-2024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
-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 融资融券业务流程详解
- (新版)抄表核算收费员(高级工)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高考真题-生物(黑吉辽卷) 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