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浐灞生态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西安浐灞生态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金青梅1 吴疆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2.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81)摘要: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浐灞生态区建设作为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激活了西安城市品牌资源的新聚集和新发展。但是西安浐灞生态区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西安浐灞生态区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把握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建设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区。关键词:西安;浐灞生态区;生态文明;科学发展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On Xian Chanba-Ecology-Area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IN Qing-mei1, WU Jiang2(1.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Shanxi Xian 710055 2. China united northwest institute for design and research,Shanxi Xian 710081)Abstrac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Xi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Chanba-ecology-area construction has got a series of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nd activation Xian city brand resources aggregation and its new development. But Xian Chanba-ecology-area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facing with lots of problems.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with important tasks to g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Xian Chanba-ecology-area must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ion, profound understanding periodic characteristics of Xia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constru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ull of vigor ecology-area.Key words: Xian; Chanba-ecology-area;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cientific development作者简介:1. 金青梅(1970),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城市公共管理、战略管理。2. 吴疆(1982),男(汉族),陕西西安人,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作者13572562082 E-mail: jqm2681263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西安浐灞生态区转型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2010KRM47)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新西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新西安的发展理念,给西安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浐灞生态区建设作为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激活了西安城市品牌资源的新聚集和新发展,是适应“低碳、环保、绿色、生态”新时代发展的城市主题形象的理念与定位。一、西安浐灞生态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浐、灞两河流域有着悠久的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浐河和灞河曾以充沛的水源、发达的水运、丰富的人文和优美的环境孕育了周、秦、汉、唐等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然而这块风水宝地在近现代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不断经受河流污染、垃圾围城、挖沙成灾等现代工业无序发展带来的生态灾害,生态文明之花日渐枯萎。为根治浐、灞两河流域的生态问题,西安市委、市政府在总结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于2004年设立浐灞生态区。西安浐灞生态区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重建浐灞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浐灞生态区坚持“生态优先、规划立区”、“基础设施先行、重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浐灞流域综合治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探索和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并重、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治河、治水,改善水质,涵养水源;依托流域水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充分考虑浐灞河流域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特点,以独特的生态人文价值为自然人居扩容,提升西安人居品质。浐灞生态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陕西省“统筹区域发展、深入推进崛起”重大战略,探索西安城市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东部地区崛起,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二、 西安浐灞生态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依据生态学原理,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文价值的综合性概念。西安浐灞生态区围绕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生态保障等五大生态体系建设,历经六年的努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如今的浐灞已是水清桥荫、林木葱郁、绿草如茵,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的现代新浐灞。1、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浐灞生态区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动力,从机制、制度、管理、建设、财政、能力建设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等组织领导机构;设立了生态管理局、湿地管理办公室、水环境管理中心等专业管理机构;制定下发了浐灞生态区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办法、生态建设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规划等一系列管理文件,使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充分的政策保证和有效落实。2、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明显(1)水环境治理。生态区大力推进浐灞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铺设截污管网23公里,封堵25处排污口;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在建2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37万吨;修建中水管网10公里,年节约自来水900万吨;水质恢复到地表类水平,水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2)大气环境整治。生态区落实污染减排实施方案、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等制度,加快集中供热及配套工程建设,实现新增供热面积296万平米,拆除污染、低效燃煤锅炉10余台,取缔非法采砂场、石灰厂等10余家;建立了一批新能源示范工程。(3)噪声控制。生态区明确各功能区环境噪声标准,加强区内防护带、绿化隔离带的建设,从规划、环评、建审等审批角度严格执行噪声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开发数字浐灞管理系统,加强对交通、建筑施工、住宅区生活噪声及各类设备噪声的监督和污染控制。(4)垃圾治理。生态区遵循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治理原则,利用建筑垃圾进行河堤建设和土方造型,堆出150多亩的湖心岛,形成800亩水面,清理垃圾120万方;已建成社区中生活垃圾84%实现分类收集、回收及压缩清运。(5)生态景观建设。生态区已完成生态提防建设50公里,建成橡胶坝4座,观景码头7座,4座跨河桥,建成雁鸣湖、桃花潭、广运潭等生态公园,新增水域湿地面积8900亩,河流湿地覆盖率9.8%;新增绿化面积6700亩,林地覆盖率达15%,生态用地比率达到21.8%。3、生态人居形成品牌浐灞生态区已被市民公认为是西安人居环境最好、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中新集团、盛邦集团、湘江国际、恒大地产、上海绿地等大批知名企业相继入住;医院、餐饮、文化、教育、邮电、银行、超市等城市配套项目建设全面展开。生态区内新开发项目的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垃圾收集,处处渗透生态理念。新建社区绿化率大于35%,人均绿地面积13平方米,可再生能源使用率7.7%,清洁能源使用率100%。人居环境的不断完善为区域吸引更好的人才、项目和更多的投资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区域发展活力。4、生态产业稳步发展浐灞生态区坚持以循环经济理论统领区域产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与西安市支柱产业之间的循环和连接,实现上下游产业互补结构和生态补偿;重点发展金融、商贸、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科技研发、教育、房地产以及体育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生态农业、花卉养植、科普教育、观光休闲等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区已成功启动浐灞金融商务区建设;引进知名房地产十余家,打造以房产、主题乐园为龙头的生态宜居产业;沿浐、灞两河沿岸打造沿河生态旅游廊道。5、生态文化呈现多元化浐灞生态区努力把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水平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组织专家、学者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员工培训的重要内容,使生态标准成为公众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挖掘浐灞历史文化资源,依靠广运潭、半坡博物馆等历史素材,促进浐灞文化发展;通过开展湿地公园建设,加强湿地科普教育,提高公众湿地环境保护意识;依托污水处理厂建立水环境教育基地,增强市民的生态环保道德责任感。三、 西安浐灞生态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西安浐灞生态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令人振奋的,在六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浐灞生态区已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浐灞生态区还处于初级建设阶段,潜在的环境经济效益还需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显现,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参与度不足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级利益主体,包括政府、公众、企业、环保非政府组织等的共同参与与合作协商。但从浐灞生态区目前的建设情况看,政府和企业是参与浐灞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主体,其他多方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低、涉及面窄,参与途径不多也不畅,参与效果不明显。生态专家咨询委员会、生态环保联盟等环保非政府组织发育迟缓,其数量和质量均难以满足区域生态环境监督和治理的需要,在环境决策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广大公众及社会力量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社会参与的主动性和协调配合性不足,没有形成整体联动的推进合力。2、生态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创新不足生态技术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前提。废物资源化、生态效率化、能源与资源消耗的降低和废物的减排等都需要先进的生态技术和工艺。目前浐灞生态区内与生态工业发展相关的技术引进、开发和创新能力尚显薄弱,生态工业链中的物质流动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的生态化改造还缺少先进技术的支撑;生态规划技术、信息技术、物流链接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水重复利用等技术还不够成熟;相关行业和产业间的关联、协调、配套关系还比较松散,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还显滞后。建设实践经验和技术措施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先进理念、管理和工具的有效发挥,局限了区域物质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3、生态教育和生态文化体系不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社会生活、居民心理、集体行为、城市社区特征以及各种城市社会问题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根本的是与人的创造能力、认识能力、文化品位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浐灞生态区目前还没有实现对区域传统生态文化和现代生态建设文明成果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新文化体系;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伦理、生态文明观还没有完全渗透到政策制度、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还缺少涉及社会空间布局规划、人口、就业、居住、城市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和市政设施及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内容的生态文化教育。4、生态区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不足浐灞生态区内城乡建设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区域劳动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覆盖面还不够完整,救助水平还比较低;城市居民之间、城乡居民之间贫富差距有扩大趋势,城乡一体化发展不足,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另一方面,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和区域交通枢纽建设也存在较大不足,区域优势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区域间道路网系统的整体效能还未体现。四、西安浐灞生态区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生态文明建设是包含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等丰富内容的不断进化与完善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已是中国西北首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西北首批“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主办地、“欧亚经济论坛”召开地、西部都市生态示范区的西安浐灞生态区,必须深刻把握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建设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区。1、完善生态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参与制度面对生态环境问题和环保利益的复杂性,政府绝不可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唯一主体,必须与社会、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共同介入和协作努力,才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浐灞生态区应通过完善环保听证制度、加大生态信息透明度,创造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环境;积极发展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环保非政府组织,发挥其在唤醒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促进生态信息交流、加强有效外部监督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大对企业的环境执法力度,规范其环境责任行为,并加强环境责任意识的引导和教育,鼓励循环经济产品的生产、营销,将环保责任列入企业评定标准,建立环保优先的生产和消费机制。2、促进生态区生态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浐灞生态区必须进一步深化影响生态经济科学发展的深层次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把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加大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先进、高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产业集群;加强生态建设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力度,在促进污水处理技术、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等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开发的同时,加强对资源替代技术、多功能技术、高效节能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研制开发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小流域生态治理技术等充分利用资源和优化生态环境的技术开发和创新。3、建立健全生态区生态教育和生态文化体系浐灞生态区应着力培育生态文化,加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的宣传与教育;积极营造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公众形成低碳、文明、简约的生活方式;创建生态教育基地,为大、中、小学生开设形式多样的校外生态教育和环保实习课堂,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生动的生态讲座与体验,使生态文明教育普及、公众参与广泛深入;抓住浐灞品牌的独占性,进一步开发已有精品,凝练文化向心力,承接灿烂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凝聚的生态文明成果;地方政府应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对环境教育的投入,向公众提供免费的环境教育,构建全民、全程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4、统筹协调生态区可持续发展浐灞生态区必须把促进当前发展与谋划长远发展更好地统一起来,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并行,实现新型工业与生态文明的科学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促进区内外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安全培训游戏课件
- 职教教资考试题库及答案
- 职称英语考试题库及答案
- 直线科目三考试题及答案
- 第十一课 动听的声音加进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下册教科版(云南)
- 幼儿园教学教案设计:不玩烟花
- 三、尚贤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 短视频带货任务活动方案
- 幼儿园防火安全培训心得课件
- 4.1 树与二叉树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选修1 数据与数据结构-浙教版2019
- 四川成都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年《资料员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法规审查要点与合规操作实务方案
- 2025年银发经济老年教育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白皮书
-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答案
- 2025-2030中国金红石开发利用市场发展潜力与产销规模规划报告
- 2025年智慧数据中心绿色运维解决方案深度解析
- 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方法指导手册
- 抑郁病诊断证明书
- 冶金工业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共82页).ppt
- 清洁生产实施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