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新闻信息提取新闻提取信息_第1页
中考新闻信息提取新闻提取信息_第2页
中考新闻信息提取新闻提取信息_第3页
中考新闻信息提取新闻提取信息_第4页
中考新闻信息提取新闻提取信息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类“压缩语段”解题方法新闻类“压缩语段”题旨在考查学生辨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并且较好地反映了中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所以,这类题目自2003年进军中考以来,愈来愈受命题者的青睐,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2005年的中考中有十多个市区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这类题型,预计最近几年仍将是考查的热点。考查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拟写一句话新闻这是较为常见的压缩语段题目,解答时对新闻的有关知识须了然于胸。“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叙事性和简练性的特点。狭义的新闻有时专指“消息”。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有时有背景材料)、结语四部分。新闻必须具备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包括经过、结果)等五个要素。可见,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它告诉我们“谁做了什么事”或“谁怎么了”,即新闻一般是“人物”和“事件”构成的主谓陈述式。例1 把以下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2004年南京)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看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解析:新闻压缩成一句话后,这句话一定要有具体事件,且要突出其最主要的信息(即新闻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我们不妨从寻找新闻材料的五个“W”入手。陈述对象(who)为遥远;事件(what)为“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揭幕”;时间(when)为6月3日;地点(where)为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法国)。第二段材料是对“世界和平女神像”制作材料、造型的阐释性说明。组合这些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按新闻常采用的主谓陈述形式“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则可表述为“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法国揭幕”。二、概括主要信息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和拟写一句话新闻基本一致,在字数限制严格的情况下,首先考虑事件及事件的结果。例2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不能超过15个字。(2005年河南)合众社联合国1948年12月10日电“历史将这一宣言看成是联合国最显著的成就。”联合国大会主席赫伯物。伊瓦特博士在通过人权宣言时说。经过三年的准备,这个宣言以48票比0票被大会通过。苏联集团国家和沙特阿拉伯及南非弃权。尽管这一宣言详细内容不完全清楚,但它在一个国际人权法案中规定了基本的自由。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陈述对象(who)为“联合国”。而非“联合国大会主席赫伯物。伊瓦特博士”;事件(what)为“经过三年的准备,这个宣言(人权宣言)以48票比0票被大会通过”,三句是对这一事件投票情况的补充介绍,四句是交代人权宣言的意义。因此我们可概括为“联合国投票通过人权宣言”或“联合国通过人权宣言”。三、拟写新闻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新闻内容的精髓所在。好的标题,不仅能够反映出新闻的内容,还能把其中的神采传达出来。因此,新闻标题具有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的特点。“拟标题”较之于“拟一句话新闻”要求更高,它不仅要高度概括出内容,还要讲求句子形式的优美,有文采。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例3 下面是盐城市某报的一则新闻,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005年盐城)本报讯 3月29日,在上海世博局举行的世博会会徽设计颁奖仪式上,上海市有关领导为世博会会徽中标者、盐城市青年广告设计师邵宏庚颁发了获奖证书和20万元奖金。始宏庚今年34岁。去年年底,当他得知上海世博会正在征集会徽后马上行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设计中。今年2月他将自己最满意的第1001件作品送到上海,这件作品最终从9046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被正式确定为上海世博会会徽。解析:陈述对象(who):盐城市青年广告设计师邵宏庚;事件(what):设计的世博会会徽中标。则标题可概括为“盐城青年邵宏庚获世博会会徽设计大奖”。如果此题改成拟写一句话新闻题,答案则为“3月29日盐城青年邵宏庚在上海获世博会会徽设计大奖”。四、补写导语例4 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这则消息的导语。(2005年徐州)抗日战士聚徐州本报讯 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_.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前日上午,他们参观后感叹徐州的变化太大的。这些耄耋老人谈起徐州沦陷前后的战斗经历,激昂慷慨,还激动地唱起了救亡军歌。解析: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新闻的“窗口”。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用语要求简明扼要。分析这则消息,主要讲了曾在徐州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人相聚徐州,忆往昔峥嵘岁月,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因此我们可这样来写导语“当年曾在徐州生活、战斗过的9名八旬老人从全国各地齐聚徐州,共忆往昔峥嵘岁月”。综上所述,新闻类语段压缩题比较好的解题流程一般如下。1. 审题,明确解题要求。新课标第一网2. 准确地筛选出符合文题要求的重要信息。(陈述对象、事件、行为等)3. 整合取舍信息,注意“留用”“完整”。(“留用”意为尽可能选用原材料中筛选出来的负载着主要信息的原词。“完整”指组合后的答案必须涵盖所给材料的整体意思,完整地体现题目要求)4. 拟定答案,力求“简洁”“连贯”。(“简洁”即“组合后的答案必须没有赘余的词语信息”,因为压缩语段一般有严格的字数限制,甚至是标点,故必须字斟句酌,言简意赅。“连贯”则指答案须文通字顺,用语得当,力求流畅、优美。一般采用主谓句形式。)当然,解答新闻类压缩语段题光靠掌握方法与程序是不够的,根本的还是要重视语言积累,平时多浏览报纸杂志,多留意报刊上的文章标题、一句话新闻等,定会收益多多。 中考非新闻类语段概括题的解题方法非新闻类语段概括题,是近几年来中考语段概括题考查的一个重点,是指除新闻类以外的其它所有语段概括类试题。一般来说,它比新闻类概括题要难得多,许多考生面对这类题目,往往不得要领,抓不住关键的要点信息,答不到点子上,失分较多。因此,有必要对它的解题方法进行一番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更准确地做好这种题。现结合2005年的各地中考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一、 寻找中心句,去干留枝。如果遇到是说明类语段,先看一看是否有中心句。对这类语段中心句的寻找比较简单,或在开头,或在结尾,个别的在中间(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寻找法,做起来较容易。只要找到中心句,去掉枝叶(即修饰语),保留枝干(要点),再压缩到规定的要求即可。如:1.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在一片反对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声中,门票率先涨价的景区遭遇了人们预想中的尴尬: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结果是门票涨价,收益减少。 相反,贵州等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据贵州省统计,“五一黄金周”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仅前四天,贵阳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80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用简明的话概括第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河南省非实验区中考题)这是从原题摘录出来的一个小题,而且要求考生只概括第段的主要内容,从第段的全部内容来看,第一句是中心句。但是还必须进行一番处理,才能符合要求。因为有第段文字材料做背景:门票涨价,游客少,受益减少。第段的概括压缩正好相反。因此,可以概括为:“门票不涨价,游客大增。或:不涨价的景点,收益增长。”2.用一句话提炼出下面语段表达的主要信息。 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他也不可能一切全知道。假如他装作知晓一切的样子,那么你原谅他,但不要相信他。相反,他若承认他不是一切都知道,那么你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爱戴的。(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这道题的难度不是很大,只要找出中心句即可。从全段内容来看,主要意思是,老师不是神仙,而是实实在在的人,所以不可能知道一切。明白这个意思,再去搜寻全段的关键要点信息,就容易多了。此语段的中心句是第二句,虽然没有限定要求,在回答时也应该把多余的枝叶砍掉,以突出要点信息。很明显,第二句的要点信息是最后一句话:“老师不可能一切都知道。”二、 筛选各分句要点,叠加整合。有一些阅读材料,其语段有多个层次,或者多个段落,它们每一层或每一段都有中心句,只不过有的小中心句明显,有的不明显,需要自己归纳。解答的方法是:首先筛选出每一小层次的要点信息,然后再把各个小要点信息叠加在一起,进行整合,使之符合规定的要求。如: 3用最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下段文字的总说句。(不超过10个字)。一是点画的美。古人曾形容“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让人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二是用墨的美。书法用墨讲究枯、湿、浓、淡、轻、重,这让书法作品有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三是结构的美。汉字笔画之间的穿插、组合、伸缩、呼应,千变万化,给书法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这道题的特点是,命题者告诉了考生大的语段包含着三个小层次,且小层次的要点信息明确清楚,考生一看便知,难度不大,只需要把这三个小要点信息叠加在一起,整合成“书法有三美”就可以了。此题难在部分考生容易把三个小要点直接抄上,那就错了,必须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4开放的海门,吸引了海内外无数宾朋。请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用一句话介绍海门。(不超过30个字) 材料一:享有“北上海”美誉的海门,位于长江之畔、黄海之滨,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隔江相望,拥有长江第一渡海太汽渡,向西不远处是正在建设中的苏通大桥。材料二:清末状元张謇是海门永远的骄傲。他不仅从家乡出发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更把他睿智的目光和开拓的精神留给了海门人民。政治家季方、诗人卞之琳、画家王个簃等都是海门人民的杰出代表。 材料三:海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把家乡建设成了“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这道题所给出的语段有三个,且每一个语段都有一个侧重点,首先要对每一小段进行信息筛选,其次是把三个语段的小信息要点叠加在一起,最后才能整合完成。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海门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材料二主要介绍海门的历史文化名人,可谓人杰地灵;材料三主要介绍了海门优美的环境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把这三方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就是介绍了海门。这道题表面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考生必须首先有筛选要点信息能力。另外,考生的视野要开阔,既要准确地筛选出每一小段阅读材料中的要点信息,又要把它们完整地联系在一起进行整合,去把握它们之间的来龙去脉。参考答案:“海门是一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先筛选后整合。三、 探究逻辑路径,寻找路牌指示。有个别语段(特别是科普性语段材料),既无全段的中心句,也没有分层结构可以参考借鉴。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沿着它所表达的逻辑思路,探究其路径,找到路牌指示(即要点信息),最后把搜集得指路牌进行整合,完成规定的要求。5阅读材料,用简洁的文字说明什么是天然自净作用。(不超过50字) 在生物圈中,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都在不断地循环。人和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生物死后,尸体被空气、水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这样的循环,从宏观到微观,到处都有,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样的循环中,大气得到了氧的补充,不清洁的水通过阳光的蒸发作用形成了雨,有害的物质被微生物分解,或者被大量的水和空气稀释成无害的物质。这就是所谓的天然自净作用。天然自净的循环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天津市中考题)这是一段涉及到生物学内容的科普性阅读材料,考生对其内容并不陌生,麻烦的是要求考生用所给出的阅读材料下一个定义,是语段概括题中最难的一种,加上下定义对内、语言要求很高,逻辑性要强,把难度提了上来。通过阅读所给出的材料,我们看到,有三个路牌提示现实出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