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复习提纲_第1页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复习提纲_第2页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复习提纲_第3页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复习提纲_第4页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资源知识提纲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2.分类: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当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可能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人类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弱,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利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利用率越来越高。二能源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能源是指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的物质或物质运动。2.分类(了解):(1)一次能源: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如水力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以及核能。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能源,包括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2)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3)常规能源指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能源,如水力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裂变能等资源。新型能源:在新技术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3.自然资源必须直接来源于自然界,而且具有自然属性;而能源既可以直接来源于自然界,也可以间接来源于自然界.有一些自然资源不属于能源,如铁矿石、铝土等;有一些自然资源本身也属于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有一些能源不属于自然资源,如核电、水电、火电等。三.我国能源问题1.我国石油问题供应紧张,长期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中东地区政局的不稳定,影响到我国石油进口的可靠性。进口渠道单一,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2.我国能源紧张解决措施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节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区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四水资源1.水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资源型缺水,主要是指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水质型缺水,主要是指因大量排放废污水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应主要从水污染的治理和水环境的保护上寻求对策。2.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水资源数量少;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3.水资源紧张的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海水淡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五.我国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旱涝灾害发生频率,改善生态环境,改变社会经济状况。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沿海防护林体系:缓解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太行山绿化工程: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平原绿化工程:保护农田。自然灾害知识提纲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2.分类。1)气象灾害:台风、洪水、干旱、寒潮、低温冷冻、沙尘暴、冻雨;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塌陷;3)水文灾害:风暴潮、海水入侵;4)生物灾害:蝗灾。二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成因:(气象条件)强降雨,降水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滑坡、泥石流、冰凌等)堵塞河道;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流域汇水速度快;入海河道少,泄洪速度慢;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3.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1)工程措施:修筑堤坝,加固堤防,防止洪水满溢;裁弯取直,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入海河道;(上游)修建水库和蓄水工程;退耕还湖;2)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监测和预警;案例1:长江中下游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原因: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3)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特别是南北支流同时来水,水量大;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案例2:淮河多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扇形水系,支流众多、汇水速度快、水位上涨快;中下游地势平缓,洪水下泄十分缓慢;河道弯曲狭窄;湖泊淤积,蓄洪能力差;流域内暴雨频繁、水量丰富。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围垦);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三.台风1.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形成条件有三个。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海洋的温度至少要保持27摄氏度以上);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动力条件: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垂直方向上空气强烈辐合上升,水平方向上强烈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而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很小,所以不易生成台风。台风登陆后势力减弱的原因:地面摩擦力加大;水汽来源减少;气温下降。2.台风结构:从外由内分为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台风眼风力弱,天气晴朗的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旋转离心力抵消,中心气流做下沉运动,水汽难以达到饱和,故天气晴朗。3.影响:台风带来暴雨、狂风和风暴潮。暴雨引发洪涝灾害,诱发滑坡与泥石流;狂风摧毁农作物、建筑物、输电设施等;风暴潮冲毁建筑物、防护堤,淹没村镇、农田,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河流水质变坏;影响海上作业安全等。有利影响:带来的降雨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华南和华东等地的“伏旱”;缓解高温酷暑天气。4.我国台风。影响中国的台风是来自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海面上的热带空气旋涡。盛发于夏秋季节,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很大。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等省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省。5.【拓展】龙卷风是热带气旋的另一种常见表现形式。美国多龙卷风主要与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关。美国国土大部分处于北纬2050之问,而南部为墨西哥湾,其海面上的暖湿空气在春夏季节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大陆,当与西面或西北面越过落基山脉而来的干冷空气相遇时,因暖湿空气急剧上升而出现强烈的对流,不断产生作为“龙卷风之母”的雷雨云。此外,人工改造下垫面,如草原垦荒、地面硬化等,也为龙卷风的生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四.沙尘暴现象1.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沙质土土质疏松,抗风蚀能力弱等(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2.危害:强风:摧毁建筑及公用设施,造成人畜死亡;沙埋:造成农田、村庄、交通线、草场被流沙淹埋;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大气污染加剧,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3.沙尘暴的好处是:增加降水,增加土壤肥力,增加水域营养盐类,塑造地表形态。4.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等5.典型分布地区:西北和华北。发生时间:冬春季节案例1.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1)受强冷空气影响;华北地区邻近沙源地;2)由于本区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大,且多大风,导致蒸发更旺盛。干旱使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严重。3)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4)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尘暴多发。五.寒潮1.寒潮: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如果一天24小时或一次过程,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影响因素: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以东北华北最强。2.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3.危害:大风、强降温:使农作物牲畜受冻;北方沿海大风引起风暴潮,影响海上作业;雨雪影响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建筑物,暴风雪覆盖草场,断绝牲畜食物来源,牲畜饿死;影响人体健康,易发生呼吸道感染。4.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减轻来年农业病害;大雪缓解春旱;大雪覆盖越冬作物,起到抗寒保温作用;大风是宝贵的动力资源。5.防御措施: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和警报,做好防寒防灾准备;建立预警系统,提高应急能力。六.旱灾1.春旱:华北,(4、5月),原因:自然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季未到,降水稀少;大风天气多,加剧了水分蒸发。冬季降雪少,土壤含水量小;华北大型河流湖泊较少。人为:华北地区人口多,工业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春季正值作物返青期,农作物需水量大。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2.伏旱:江淮(7、8月),原因:季风进退,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旱少雨;夏季农作物需水量大。七.地震1.震级与烈度的区别。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一种激烈的形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因此震级也只有一个。但不同地区受同一次地震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地震烈度有多个。地震烈度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有关,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越差,烈度越大。2.影响地震灾情的因素:震级: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距:震中距短;震源深度:浅源地震;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大;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震区交通不便;震区地质构造不稳定,诱发其他地质灾害;民众防灾意识弱,政府救灾不力等3.地震的危害: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人员伤亡;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引发滑坡、泥石流、火灾、瘟疫等次生灾害。4.减轻灾害的措施:非工程性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岩土体改造加固工程,防止诱发次生灾害。八滑坡与泥石流1.概念: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泥石流: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滑坡、泥石流的成因:(1)自然原因:地质条件:地质构造不稳定,地震多发区/地壳运动强烈/断层发育;地形:地势起伏大/崎岖;岩性:破碎,风化碎屑物多,土质松散;降水(融水):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植被:覆盖差。(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毁林开荒、过度樵采、开矿等);工程建设开挖边坡,破坏山体的稳定性。 3.治理措施:非工程性措施:加强滑坡泥石流的监测预警预报等;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应急预案等;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和灾中自救互救能力等防灾减灾能力。工程性措施:植树造林,恢复植被;进行岩土体改造、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山体;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撑物。九风暴潮1.概念。多发生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的地区,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满溢上陆的现象。2. 成因:持续刮向陆地的大风:如秋冬季节的东北风,夏季的台风,强风导致海水剧增;有利的地形:海岸线或海湾呈喇叭形,海滩平缓;逢天文大潮,增强潮势。3. 危害:毁坏陆地建筑,破坏农田、海堤、码头、港口等设施;影响海上作业,毁坏船只;海水入侵(倒灌),河水/地下水水质变差。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4.防御措施:非工程性措施:加强风暴潮的监测与预警预报。工程性措施:加固沿海堤防;营建沿海防护林;假设防风海堤、海塘。举例1.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 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夏季西南季风强盛,降水集中多暴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孟加拉湾喇叭口轮廓,多发生风暴潮,潮水顶托,加剧洪涝;飓风活动频繁,降水强度大。人为原因:人口城市集中,受洪水威胁大;中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防洪意识,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