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doc_第1页
2009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doc_第2页
2009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doc_第3页
2009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doc_第4页
2009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 荐 单 位 三峡大学所 属 学 校 省 属 (是否部属) 课 程 名 称 大学体育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教育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体育学类 课 程 负 责 人 任丽萍 申 报 日 期 2009、4湖北省教育厅制二九年三月填 写 要 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任丽萍性别女出生年月1960-11-02最终学历本科职 称正高电 位学士职 务传 在院系体育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宜昌市三峡大学体育学院(443002)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1-2教学情况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2004、9-2005、7 大学女子必修课10学时/周 学生人数300人 2005、9-2006、7 大学女子必修课10学时/周 学生人数300人 2006、9-2007、7 大学女子必修课16学时/周 学生人数520人 2007、9-2008、7 大学女子必修课10学时/周 学生人数310人 2008、9-2009、7 大学女子必修课、健美操 10学时/周 学生人数320人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设计 2004年至今,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学生6名。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综合性院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证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08年 主持 2、三峡大学定向运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 2008年 参与 3、转型期体育功能发展变化与学校体育改革研究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2008年 主持 4、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鲁能宜昌永耀集团研究项目2008年 主持 四、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1 2009-3 2、The Olympic Cul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Ren Liping 2008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cience, Education and Medicine in Sport 3、健美操动作及音乐节奏训练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1 2007-7 4、大学体育课程的经济学思考三峡大学学报1/1 2007-6 5、新时期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的研究三峡大学学报 1/1 2008-6 6、转型期体育功能发展变化与鄂西综合性院校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湖北体育科技 1/1 2008-3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体育公共课教学改革方案与实践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 主持 2、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与实践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 署名4(公示期) 3、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方案与实践研究2004年获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持 4、影响体育选项课学习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2008年获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署名3 5、 2008年获三峡大学学生评教“免评教师”称号课程类别:公共课1-3学术研究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选修课程的目标定位及实施策略研究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2004年 参与 2、对学校体育场馆教学资源与社会共享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2008年 主持 3、湖北省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008年 参与 二、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从经济学视角看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管理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1/1 2008-1 2、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教育资源共享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湖北体育科技 1/2 2007-4 3、公共经济学在高校体育场馆教学资源中的运用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1/22007-6 4、高校体育场馆教学资源管理之管见武汉大学学报 1/1 2007-7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从公共经济学视角看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科学报告会一等奖 2007年 1/1 2、对学校体育场馆教学资源与社会共享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三峡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2008年 主持 3、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教育资源共享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三峡大学优秀教学三等奖 2008年 1/1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王炳华性别男出生年月1953-08-05最终学历本科职 称正高电 位学士职 务体育学院院长传 真0717-639217所在院系体育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宜昌三峡大学体育学院(443002)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体育管理学2-2教学情况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2004、9-2005、7科学社会主义 6学时/周 学生人数120人 2005、9-2006、7科学社会主义 6学时/周 学生人数90人 2006、9-2007、7体育社会学 8学时/周 学生人数65人 2007、9-2008、7体育社会学 体育管理学 8学时/周 学生人数88人 2008、9-2009、7体育社会学 8学时/周 学生人数180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2004年至今,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学生18名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地方综合大学体育专业“三重”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 2007年 主持 2、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三峡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2004年 主持 3、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德育模式改革与实验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 2004年 主持 四、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三自主”教学改革中的资源困境与出路体育学刊 1/2 2008-12 2、我国体育院校竞技体校发展研究体育文化导刊 1/4 2008-11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与实践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 ) 主持(公示期)课程类别:公共课2-3学术研究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鄂西地区户外拓展运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2007年 主持 2、高水平运动队力量训练智能化系统的研发 湖北省体育局项目 2008年 主持 3、第八届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改革方案研究与实践三峡大学教科项目 2004年 主持 二、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理想信念教育新世纪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社会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 1/1 2004-2 2、新世纪高校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 1/1 2004-3 3、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和步骤湖北社会科学 1/1 2004-2 4、略论“三个代表”对共产党人价值取向的继承和创新甘肃社会科学 1/1 2004-3 5、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价值与对策思考三峡大学学报 1/1 2007-1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王志刚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01-17最终学历本科职 称副高电 位学士职 务公共体育部主任传 在院系体育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宜昌市三峡大学体育学院(443002)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2-2教学情况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2004、9-2005、7 大学体育篮球、运动训练课 10学时/周 学生人数300人 2005、9-2006、7大学体育篮球、运动训练课 10学时/周 学生人数300人 2006、9-2007、7大学体育篮球、运动训练课 10学时/周 学生人数330人 2007、9-2008、7大学体育篮球、运动训练课 12学时/周 学生人数380人 2008、9-2009、7大学体育篮球、运动训练课 12学时/周 学生人数380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2004年至今,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学生22名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选修课程的目标定位及实施策略研究三峡大学高教研究项目2004年 主持 2、转型期体育功能发展变化与学校体育改革研究三峡大学高教科学研究项目 2008年 参与 四、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网络教育资源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1 2007-7 2、论学校体育改革与体育功能发展变化的研究三峡大学学报 1/1 2008-6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2007年三峡大学体育“优秀教师” 课程类别:公共课2-3学术研究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对学校体育场馆教学资源与社会共享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2008年 参与 2、综合性院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省教育厅社科研究规划项目 2008年 参与 二、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CUBA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1/1 2007-1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对学校体育场馆教学资源与社会共享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三峡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署名3 2008年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吴志勇性别男出生年月1968-02-12最终学历硕士研究生职 称副高电 位硕士职 务体育学院副院长传 在院系体育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宜昌市三峡大学体育学院(443002)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2-2教学情况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2004、9-2005、7 大学体育武术、散打课16学时/周 学生人数320人 2005、9-2006、7大学体育武术、散打课 16学时/周学生人数300人 2006、9-2007、7大学体育散打、健身课 6学时/周 学生人数210人 2007、9-2008、7大学体育散打课 6学时/周 学生人数210人 2008、9-2009、7大学体育散打课 6学时/周 学生人数210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2004年至今,指导本科生毕业生论文设计,学生24名。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高等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校级教研项目 2004年 主持 2、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研究校级教研项目重点课题 2004年 主持 3、将户外拓展引入我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校级教研项目 2008年 参与 四、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健身武术M.主编 湖北科技出版社,2007.4 2、二节棍道M. 主编 湖北科技出版社,2004.5 3、武术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模式研究职业圈 1/1 2007-2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影响体育选项课学习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年 署名2 2、2006年三峡大学体育学院“优秀教师” 课程类别:公共课2-3学术研究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武当武术养生哲理及功法研究三峡大学人文科研创新团队培育项目 2006年 主持 2、武当武术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2008年 主持 3、推广太极文化,构建和谐宜昌 宜昌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08年 主持 二、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俄选手穆斯里穆成就国际搏击王中王成因2006年全国运动训练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1/1 2006-07 2、散打运动与武术功力训练相结合的探讨吴中国校外教育(理论版) 1/1 2007-12 3、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启示录商场现代化 1/1 2008-01 4、对中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头面部形态特征的研究教师教育研究 1/1 2008-1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罗红性别女出生年月1970-09-22最终学历本科职 称副高电 位学士职 务公共体育部副主任传 在院系体育学院E-mailZ通信地址(邮编)宜昌市三峡大学体育学院(443002)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2-2教学情况一、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2004、9-2005、7 大学体育排球课16学时/周 学生人数400人2005、9-2006、7 大学体育排球课16学时/周 学生人数400人 2006、9-2007、7 大学体育排球课16学时/周 学生人数440人 2007、9-2008、7 大学体育排球、定向运动课 16学时/周 学生人数432人 2008、9-2009、7 大学体育排球、定向运动课 16学时/周 学生人数432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2004年至今,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学生10名。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必修课程结构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三峡大学高教研究项目 2004年 主持2、三峡大学定向运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 2008年 主持 四、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三峡大学高年级课余体育现状分析三峡大学学报1/1 2006-07 2、我校男子必修课的现状与思考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1/1 2006-07 3、三峡大学组建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与管理模式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1/1 2006-07 4、三峡大学课余体育现状与对策浅析三峡大学学报1/1 2007-06 5、普通高等学校定向运动课程目标思考首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论坛论文选集 1/1 2008-11 6、我校排球运动现状的分析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1/1 2004-07 7、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思考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1/1 2004-07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20042005学年、2005-2006学年被评为“优秀教师” 2、20042005学年被评为“师德标兵” 课程类别:公共课2-3学术研究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综合性院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证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08年 参与 二、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当代大学生体育行为习惯与健康的相关研究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1/1 2008-08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三峡大学学报1/1 2007-06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5)2-1基本信息姓 名杨玲性别女出生年月1969-12-24最终学历硕士研究生职 称副高电 位硕士职 务学院科研办主任传 在院系体育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宜昌市三峡大学体育学院(443002)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2-2教学情况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2004、9-2005、7大学体育(女子必修) 6学时/周 学生人数150人 2005、9-2006、7大学体育(女子必修 健美操) 8学时/周 学生人数178人 2006、9-2007、7大学体育(女子必修 健美操) 8学时/周 学生人数170人 2007、9-2008、7大学体育(女子必修) 8学时/周 学生人数200人 2008、9-2009、7大学体育(女子必修) 8学时/周 学生人数200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2004年至今,进行全国大众健美操等级通级辅导,学生300名;2008年,指导体育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学生2名。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影响体育选项课学习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三峡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 2006年 主持 2、“三自主”选课下有效增强体质的教学模式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2008年 主持 3、地方综合大学体育专业“三重”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2007年 参与 四、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大学体育选项课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1 2007-8 2、大学生体育选项课认知现状与对策思考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1/1 2007-6 3、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研讨会论文集 1/1 2008-8 4、三峡大学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三峡大学学报 1/1 2007-3 5、第二套大众健美操在公体教学中的优势种种三峡大学学报 1/1 2006-4 6、形体教学中体态美训练途径之管窥湖北体育科技 1/1 2007-27、高校形体训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1/1 2007,(22) 8、在职业教育中普及形体教学的思考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1/1 2006-7 9、职业教育体育体育课内容调整设想中国学校教育研究 1/1 2004-3 10、传统养生学步入大学课堂构想教育与职业 1/1 2009-5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影响体育选项课学习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2008年三峡大学第四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主持 课程类别:公共课2-3学术研究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鄂西地区户外拓展运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2008年 参与 2、推广太极文化,构建和谐宜昌宜昌市科技项目 2008年 参与 3、转型期体育功能发展变化与学校体育改革研究三峡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2008年 参与 4、对学校体育场馆教学资源与社会共享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三峡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2008年 参与 二、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课内外锻炼有机结合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全国第八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汇编(一) CNKI国内重要学术会议收录 1/3 2007年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研讨会优质论文二等奖 1/1 2008年 2、传统养生学步入大学课堂构想全国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学科理论高级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1/32008年 3、大学体育选项课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湖北省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二等奖 1/1 2007年 4、对学校体育场馆教学资源与社会共享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三峡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4/6 2008年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任丽萍女1960.11教 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王炳华男1953.08教 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喻坚男1965.01教 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王志刚男1962.01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吴志勇男1968.02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罗红女1970.09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田明亮男1966.12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朱荣男1964.07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张新亚男1955.05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陈启湖男1958.01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田颖华女1970.06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郭红卫女1966.08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张辉女1969.09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许兆政男1950.09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吕烁女1969.12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汪军女1964.05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童健男1970.09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胡元明男1964.01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胡一俊男1963.09高级教练员运动训练主讲教师廖泰鸿男1952.0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杨玲女1969.12副教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王伟明男1974.11讲 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刘东男1971.09讲 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戴绍斌男1972.07讲 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康鹤鹏男1969.12讲 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董丽丽女1971.10讲 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黄传勇男1973.10讲 师运动训练主讲教师王雄伟男1973.11讲 师运动训练主讲教师陈春华男1972.09讲 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李友俊男1965.04讲 师体育教育主讲教师周健男1979.03讲 师运动训练主讲教师王攀男1976.03助教体育教育主讲教师李超男1979.09助 教运动训练主讲教师谢晓艳女1979.07助教民族传统主讲教师陈涛男1979.08助 教体育教育主讲教师刘喜山男1981.10助 教社会体育主讲教师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大学体育课程组36名教师。从职称结构看,有教授3人、副教授18人、讲师10人;从学历结构看,具有硕士学位10人、在读硕士11人;从学缘结构看,主要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青年教师7人、35-45岁中年教师20人。这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富有活力的教学队伍,在教学上,普遍经过了多年的教学锤炼,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在学术上,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注重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教学,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在长期的课程建设中,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与集中学习、校内外专家讲学、讲座,提高了课程组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逐渐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这支队伍的整体政治素质较高,凝聚力强。1、体育教师 职称结构图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合计人数31810536比例%8.335027.7813.891002、体育教师学历、学位结构图学历学位学历学位在职攻读学位本科生研究生学士硕士硕士人数306261011比例%83.3316.6772.2227.7830.543、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图年龄35岁以下35-45岁45岁以上合计人数720936比例%19.4455.56251003-3教学改革与研究 一、教学改革与研究 大学体育为大学生必修课程。近年来,大学体育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牢固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学体育彻底改变了以竞技体育为主线的课程模式,在进一步完善健身基础理论、休闲娱乐健身、终身健身能力的新型课程模式基础上,强调“我运动我快乐,我快乐我健康”的健康育人理念。从有关教学理念:提高认知,树立“健康第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有关课程资源:构建体育课程“超市”,强抓三项建设;有关教学方法:遵循教学规律,实施分层教学法;有关课内外锻炼有机结合:坚持“五个以”工作思路,实现课内外学习锻炼一体化有关学习评价,完善学习评价体系,形成“三评”多元化考核办法等方面研究,并结合西部地域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具有三峡地区特色的龙舟、巴山舞进教材、进课堂、进赛事,定向越野、瑜珈、柔力球等成为学生选课的热门项目。通过课程建设,锻炼了师资队伍,改善了教学条件,完善了教学体系和课程考核体系,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体教结合取得可喜成绩,逐渐形成了课程教学特色。通过教学研究与改革,先后产生了体育公共课教学改革方案与实践研究、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与实践等创新性的教学成果。课程组成员主持各级教学研究课题18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0篇,获得包括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学校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在内的各类教学奖励和荣誉40项。大学体育课程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及各级课程教学评估中均受到好评。 1、教学改革成果 (1)体育公共课教学改革方案与实践研究200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2)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与实践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公示期) (3) 制定三峡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实施办法三峡大教字200223号 (4)大学体育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2005年 (5)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方案与实践研究2004年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6)2005年“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模式取得成效 (7)2008年三峡大学足球队官方网站正式投入使用 (8)2004年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综合管理系统 (9)2007年开发制作损伤的预防与不安全动作多媒体课件 (10)2008年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与实践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2、教学研究成果 (1)The Olympic Cul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 Culture in the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Ren Liping 2008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cience, Education and Medicine in Sport (2)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研究,任丽萍,成都体育学院学报,ISSN 1001-91542009-3 (3)从经济学视角看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管理,任丽萍,首都体育学院学报,ISSN 1009-783X, 2008-1 (4)我国体育院校竞技体校发展研究,王炳华,刘志云等,体育文化导刊,2008-11 (5)“三自主”教学的资源困境与出路,王炳华,杨玲,体育学刊,2008-12 (6)以“健康第一”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研究,喻坚,北京体育大学学报,ISSN 1007-3612, 2005-05 (7)健康第一: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 喻坚,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01 (8)对体育保健学教学的探讨,喻坚,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02 (9)对中国学校健康教育的新思考,喻坚,四川体育科学,2005-01 (10)试论奥林匹克运动的诚信危机, 喻坚,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7 3、编写教材 (1)体育与健康教程刘诗教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年 (2)乒乓球实用教程陈启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实用二节棍吴志勇 大展有限公司出版社2005年 (4)健身武术吴志勇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5)二节棍吴志勇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6)健身健美教程张岚、田颖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 4、研究项目 (1)我国中小学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的研究喻坚 200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课题 (2)综合性院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任丽萍 2008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3)“三自主”选课下有效增强体质的教学模式研究杨玲 2008年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4)鄂西地区户外拓展运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王炳华 2008年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5)宜昌地区户外拓展运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王炳华 2008年宜昌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6)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任丽萍 2008年鲁能宜昌永耀集团项目 (7)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研究王伟明 2006年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8)国球文化在高校育人中的价值和意义陈启湖 2007年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9)武当武术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吴志勇 2008年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10)南太湖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喻坚 2006浙江省社科联研究项目3-4青年教师培养2000年三峡大学合并组建,大学体育课程组的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仅有6名副教授,本科学士学位青年教师居多。近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及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课程组教学团队建设尤其是教学带头人培养和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明显加大。相关措施及成效主要有: 1、领导重视,给予相关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加大师资培养经费投入力度。2003年学校与武汉体育学院联合举办硕士学位班,35岁以下在岗青年教师,按照学校“硕士化工程”建设的要求,取消报考限制条件。 2、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竞赛、教学研讨、观摩优秀课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组织学术报告、参与学术讲座、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参加课题研究,提高青年教师学术研究能力。 3、鼓励教师参加国内省级及以上学术会议及课题的申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能力。2003年以来课程组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50人次,申报国家、省级、校级课题40项。 4、对教师公开发表的教研和科研论文给予版面费资助及奖励。2006年来,体育学院拨给大学体育课程组的科研经费为7万元,主要用于版面费资助及奖励。 5、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根据需要,每年资助该课程组教师参加部级和省级组织的教学研讨会,组织教师外出调研考察。 6、聘请国内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请他们来校讲学和培训班,指导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与科学研究。 7、培养了一名国家级裁判员,新教师100%参加岗前培训并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8、课程组教师深受学生欢迎,课程负责人2008年获学校学生评教 “免评教师”称号、四名青年教师分别获学校讲课竞赛二、三等奖。4课程描述一、课程建设阶段 大学体育为大学生必修课程。70 -80 年代,大学体育按照国家颁布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实行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主要指导思想。传统的体育课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男、女生分班上课,体育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注重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注重程式化、训练化,以竞技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以素质和技能达标为教学目的。 二、课程初具规模阶段 90年代,大学体育认真贯彻和实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逐步改变了以竞技体育为主线的课程模式,构建了健身基础技能、休闲娱乐健身、终身健身能力的课程基本模式,强调健康育人的长效机制,实施一年级普通体育课、二年级专项课,注重学生体育基础的培养和体育能力的提高,养成锻炼的习惯,虽然使学生兴趣有所提高,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以竞技体育为主线的课程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体育的需要。 三、课程与时俱进阶段 2000年由原武汉水电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为三峡大学,大学体育依据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学体育于2002年在省内高校率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了整体改革,实施了“淡竞技、重健身、突出个性发展”的体育选项课教学。教学采取“开放式限时段教学”的组织方式,打破院、系、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开设了24个项目供全校学生选择,一定程度的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运动基础学生的需要,突出了学习“三自主”,对满足兴趣爱好、增进身心健康、培养体育能力和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改革获200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省内高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1、结合西部地域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大学体育选项课打破几十年来传统的体育课程,并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超越体育课程的改革。它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健康身心,并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具有三峡地区特色的龙舟、巴山舞进教材、进课堂、进赛事,定向越野、瑜珈、柔力球等成为学生选课的热门项目。以学生需求为依据,开发了一批项目,满足学生选课需求;根据增设新课程的要求,搭建起一个学习平台,更加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以构建现代化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为目的,提出了客观、实效的构建途径:一是普及健身教育内容,二是合理安排竞技体育内容,三是更新和充实体育理论课程内容。根据“三自主教学”特点,优选整合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方法。由于选项课教学打破年级、系部,以突出兴趣爱好编班,造成了学生个体差异大,分层次教学法是实现学生“不同层次,不同收获”的有效办法。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在第1、2、3、4学年中自由选择修满4个学分的体育课程。体育课程分为必修项目和选修项目,必修项目1学分,选修项目3学分,由学生在开设24个的项目中自由选择。 3、课程组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顺应改革发展,重新构建了“三评”学习评价体系。即“学生评、教师评、客观评”,评价内容更全面,更趋合理化、人性化。该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了评价促学与促教功能;突出了学生运动参与过程,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变了传统考试以竞技体育技术和素质达标为主要内容的成绩评价体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扩大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5、构建一体化学习模式。成立大学生体协;开展体育节;改革校内竞赛制度;利用媒体刊物,增强体育文化内涵,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高锻炼的实效性,课外体育锻炼已成为体育课的延续,同时也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一体化学习模式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真正实现大学体育为终身体育服务的目的。学校已成为宜昌市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心,并被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授予为湖北唯一一所“全国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试点单位”。 6、通过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培养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良好的体育意识。学生参加课内外各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日益高涨,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特别是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均在97以上。 7、高水平运动队成绩斐然。足球队2007获“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南区决赛联赛”第一名、2007年获“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第一名、2008年中国大学生足球锦标赛第一名、2008年获“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第一名;龙舟队获2007年中国大学生龙舟精英赛金奖;武术队2008年香港国际武术比赛金牌四枚;篮球队2008年获“李宁杯2008年湖北省大学生篮球联赛暨第十一届CUBA选拔赛”甲组第一名等。8、体育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论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篇 课题研究:承担省级、校级科学研究研究18项 专著、教材:出版学术专著、主编教材6部 学术会议: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文交流(包括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08中国学校体育论坛、2008全国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研讨会等学术会议等)获一、二、三等奖40项 学术获奖:省级二等奖二项(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方案与实践研究2005年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与实践2009年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公示期);校级奖两项(影响体育选项课学习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2008年获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方案与实践研究2004年获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学体育课程2005年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课程坚持“健康第一、育人为本”的宗旨,强调“我运动我快乐、我快乐我健康”的育人理念,确定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健康意识、终身健身能力、终身参与健身,综合素质提高的课程目标体系。设置不同类型的多种项目的体育课程,打破了院、系、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