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最终定稿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1页
17最终定稿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2页
17最终定稿地震中的父与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抓住(感悟)重点语段,感悟(体会)父爱的伟大。2领悟作者通过反复表现主旨的表达方法。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语段,感悟父爱的伟大。2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描写以及反复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三、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课前的预读和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用38小时时间徒手挖开废墟救出儿子极其他伙伴的了不起的父亲,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这对父子与他们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一起读课题(齐读)。品读细节,感悟父爱1提领全文,明晰主线 阿曼达和14位同学成功获救,这简直就是个奇迹!可以这样说,正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创造了地震中的这个奇迹。赶紧在文中找出来。(浏览全文,找出父亲对儿子的这句承诺)师:这句承诺在文中重复出现了这么多次,可见其特别重要,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抽生读,课件出示,齐读) 父亲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1到12自然段,勾出你认为重要打动你的句子,把你的体会批注在旁边。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交流语段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这段话有两个截然相反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发现了吗?(跪 站)从“跪”字感受到父亲怎样的内心?(悲伤,绝望)“站”呢?是什么支撑着父亲从悲伤和绝望中站起身走向废墟呢?(父亲承诺的那句话)这承诺其实就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你刚才的体会。(读书时,你批注的体会是什么?读出你的体会)语段二: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有些人指哪些人?(一些孩子的父母)除了一些孩子的父母上来劝阻这位父亲,还有哪些人也来劝阻的?读读有关的句子(PPT只出示三类人劝阻父亲的句子)面对大家的劝阻,父亲是怎样回答的呢?(PPT只出示父亲回答的三句话)仔细瞧瞧,你从父亲这三句回答的话中发现了什么?(意思一样)三句话的意思一样,你体会到父亲当时是什么心情?(师:是呀,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一个意思,却连续在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面前重复了三次,强调了三次,可见父亲的内心是多么的焦急呀)我们再来分组读读父亲回答的三句话。(分组读)这么多人都劝这位父亲离开,可他却坚持留下来。支撑他的是(他对儿子的承诺),也是他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读所以我们看到了:(切换到语段三) 语段三: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请同学们小声读这段话,看看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预设:为什么没有人再来阻挡他?或者为什么衣服破烂不堪?或者为什么到处是血迹?或者为什么双眼布满血丝?为什么要从8小时写到36小时,而不直接写36小时?为什么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的中间用的是逗号,而不用顿号?为什么这里要写父亲的外貌?预设你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提问,真好!我们不仅要学习提出问题,还要学习自己解答问题,你能吗?(联系第10自然段解答为什么没有人再来阻挡他,后面的几个问题也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主解答)那些人曾经阻挡过他?顺势切入到第二语段学习!预设可以整合到一块儿你能抓住看似平常的数字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从8小时,12小时,24小时到36小时,让人感觉时间更漫长,所以这里要用逗号,而不用顿号)谁能读出这种漫长?(抽生读) 预设这位同学还能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厉害!是啊,父亲挖掘了36小时,作者没有具体描写他挖掘的动作,而是详细地写出了父亲的外貌,这是为什么呢?(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文中主要抓住了父亲外貌的那些特点?)(这样写各有侧重,富有变化,同时从父亲的外貌我们也能深切的感受到挖掘时的艰辛,感受到父亲对儿子伟大的爱)36小时,这是何等漫长的36小时啊,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煎熬啊!36小时里,父亲忍受着饥饿和疲劳,忍受着伤痛和危险,他始终牢记着自己的承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啊!(配乐,教师深情朗诵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父亲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危险呢?(余震、爆炸、饥饿、疲劳、伤痛;疲劳和伤痛可以联系“布满血丝”“到处都是血迹”进一步理解)这么多的困难和危险,父亲的挖掘是多么艰辛啊!谁再读?深入拓展:8小时过去了,父亲,我们看到父亲什么样子? 12小时过去了,父亲,24小时过去了,父亲,36小时、当挖到38小时的时候,废墟中传来一声孩子的的哭喊:“爸爸,是你吗?”(父亲脸上会洋溢什么样的表情?想象)读到这里,我们的耳畔仿佛又响起了父亲那句承诺。38小时,每一分,每一秒,父亲都在用行动兑现自己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不论发生什么,他都深深地(爱)着他的儿子 深化主题这句承诺在文中重复出现了多次,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引导认识反复)是呀,把想要表达的意思重复强调,一唱三叹,更显得情之深、爱之切!这就是反复的效果!(文中还有其他类似的重复出现句子吗?找出来读一读)师小结(情景诵读),突出反复。是呀,当看到自己的儿子深埋废墟,生死未卜时,伤心绝望的父亲只有对儿子那一句深情的呼喊;看到劫后重生的儿子后,父亲还是那一句深情的呼喊“阿曼达,我的儿子”当面对人们好心的劝阻时,焦急的父亲口中重复的总是那么一句:“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因为父亲的眼里、心里只有这一个坚定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读写结合练笔同学们,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重点抓住了父亲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次运用到反复的表达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