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考研重点整理.ppt_第1页
中国电影史考研重点整理.ppt_第2页
中国电影史考研重点整理.ppt_第3页
中国电影史考研重点整理.ppt_第4页
中国电影史考研重点整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 王朔现象P215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电影拓荒期第一节中国电影的诞生 电影在中国放映的第一次记录 1896年8月11日 上海徐园主人徐凌云 西洋影戏 1905年 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主持拍摄 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了第一部无声影片 定军山 1913年 郑正秋编剧 张石川联合导演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 难夫难妻 1921年 第一部长故事片 阎瑞生 由中国影戏研究社拍摄完成 1913年 香港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黎民伟以华美影片公司的名义拍摄的 庄子试妻 严姗姗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员 黎民伟被称为 香港电影之父 1922年 明星影片公司创办我国第一所电影学校 明星影戏学校 孤儿救祖记 1923年 郑正秋编剧 张石川导演 成就与影响 开创了中国有电影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 而且在艺术上确立了国产无声片的基本模式 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 同时它还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 作为一个电影事件 它所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 便是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 国产电影运动 第二节 古装片 武侠片 从1926年下半年开始的四年多时间里 中国影坛相继形成了 古装片 武侠片 神怪片 等商业电影创作热潮 第三节南国电影剧社 1926年 我国著名的现代戏剧奠基者田汉创办了南国电影剧社 1928年南国电影剧社改组为 南国社 除电影部外另有文学 绘画 音乐 戏剧部 其宗旨定为 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 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 田汉早期的电影活动对中国电影的贡献 1 在多以营利为目的的电影圈中 田汉高举电影运动的旗帜 强调电影不再是单纯的盈利工具 而是相当有社会教育功能和崇高的艺术价值 他本着纯真的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光荣的第一页 他的作品 到民间去 被有些史论家称为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有进步意识的电影 2 他是新文艺界中国文学艺术家中第一个尝试拍电影的人 也是把新文艺界思想引入电影界的第一人 从而结束了我国电影长期游离于新文艺运动的历史 为而后的 左翼电影 运动的开展作了铺垫 第四节有声电影的出现 1929年2月4日 上海的夏令配克电影院放映美国影片 飞行将军 这是有声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正式公开放映 1929年 孙瑜导演的 野草闲花 第一次加入歌曲 1931年 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是洪深编剧 张石川导演的 歌女红牡丹 第五节第一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的活动时间大约是在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 其中以郑正秋 张石川 但杜宇 杨小仲 邵醉翁为代表 第一代导演对中国电影史的意义 1 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 在拍摄条件艰苦 简陋 又缺乏经验的情况下 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这些影片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2 从艺术技巧而言 他们还了解什么是电影 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 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 摄影机基本固定 第二章电影探索期第一节左翼电影运动 1931 1937 左翼电影运动是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1932年到1933年左翼电影运动迅速兴起 出现了一批思想观念鲜明 艺术上也有一定成就的影片 这些影片直接反映社会现实存在的尖锐矛盾 令人耳目一新 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姊妹花 郑正秋编导 胡蝶主演 渔光曲 蔡楚生编导 吴永刚导演的 神女 是无声电影的高峰之作 袁牧之与应云卫合作的 桃李劫 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较全面 有意识的按照有声电影的艺术规律进行创作的影片 被认为是中国有声电影声画结合的划时代之作 第二代导演 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30 40年代 主要要蔡楚生 费穆 孙瑜 袁牧之 应云卫 郑君里等 成就 1 从他们开始 中国电影的思想内容真正从单纯的娱乐 玩耍 中解放出来 开始比较深入的反映社会生活 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 2 在艺术上 第二代导演的最大特点是写实主义 同时 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 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 3 尽管他们的戏剧意识还很强 但他们对戏剧的模仿已经从形式转向了内涵 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 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 可以说 从这代导演开始 中国电影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第二节孤岛电影 1937 1941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 上海进入 孤岛 时期 随着 孤岛 偏安一隅相对稳定的局面形成 新华影业公司首先乘影坛凋敝 无人竞争之机恢复拍片 大受欢迎 引得其他公司纷纷仿效 到1938年 上海电影业又达到了自己的一个新的繁荣期 此时仍有留下的电影工作者坚持斗争 他们排除困难 拍出了一批令人刮目相看的影片 如1932年2月由欧阳予倩编剧 卜万苍导演的 木兰从军 就是号召国民抗战的佳作 此外 于伶的 花溅泪 柯灵的 乱世风光 等 都在暴露现实的同时 反映出抗日救亡的时代心声 我国第一部长动画片 铁扇公主 长70分钟 第三节战后电影 抗战之后 民族电影产生了丰硕的果实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一江春水向东流 松花江上 天堂春梦 万家灯火 小城之春 文华的 假凤虚凰 是抗战时立后第一部在美国上映并受到好评的中国影片 梅兰芳主演的 生死恨 是中国摄制彩色影片的第一次尝试 第三章电影发展期第一节新中国电影 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1966年之间的电影统称为 十七年电影 P84 P99 这一时期 电影在银幕上形象的展现了中国革命发展史的同时 也在强化着成为国家话语的意识形态 十七年电影发展特点 艰难曲折 四起四落 建国初期1951 1956前后 1959 60S初期 一 建国初期P85 89 1946 101st东北电影制片厂 长影 1949 4新中国1st长故事片 桥 1951 3国营电影厂出品展览强烈时代气息 工农兵形象占领银幕繁荣原因 a 政策b 艺术家个人积累努力问题 如何看待30s以来进步电影的传统问题1951 5批判 武训传 繁荣局面结束作品 中华儿女 白毛女 我这一辈子 钢铁战士 赵一曼 翠岗红旗 等 二 1956年前后P89 93 1953 2 3批 左 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1956 5双百方针10 11月舍饭寺会议 三自一中心 1952 南征北战 作品 智取华山 梁山伯与祝英台 新中国1st彩色舞台艺术片 鸡毛信 董存瑞 铁道游击队 祝福 新中国1st彩色故事片 等1957反右拔白旗结束 三 1959年第三次大发展 50s最高峰 1959献礼片我国电影艺术和技术水平达到相当高度 影片艺术风格开始多样化方向发展创作队伍已熟练掌握电影艺术形式 队伍已成熟 四 1961 1963 12第四次发展 1961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八字方针60S与苏联关系破裂 基本与外界隔绝 电影转向我国传统文艺作品 刘三姐 红旗谱 革命家庭 杨门女将 阿诗玛 等文革全盘否定 messup 革命的正剧 红色经典08年 10年真题 十七年电影 就风格样式而言主要是戏剧式的 占主导地位的是革命的正剧 代表作有 中华儿女 战火中的青春 红旗谱 林则徐 青春之歌 红色娘子军 其基本特征 1 题材内容直接表现人民革命战斗生活 塑造人物强调典型化 用 杂取 或 原型 方法塑造英雄2 直接抒发创造者的革命情怀 潜移默化的以情动人 对观众产生认识 教育或审美作用 3 多吸收和借鉴中国民间叙事艺术的传统 十七年时期的喜剧13年真题 1955 1958喜剧探索活跃期 吕班导演拍摄的 讽刺喜剧 最具代表性讽刺为表现手段讽刺官僚主义和人民内部不良倾向 新局长到来之前 不拘小节的人 未完成的喜剧 其他喜剧形式如歌颂性喜剧 轻喜剧 生活喜剧 其他风格样式P116 118 散文式电影 如 林家铺子 早春二月 优美含蓄 情景交融 不追求壁垒分明的戏剧冲突史诗式电影 如 南征北战 广阔历史生活背景 全景式的宏观视野 记录性的风格 以场面和群像为主要表现手段 人物塑造偏弱偏类型化 其他如惊险样式影片 冰山上的来客 等 十七年各时期艺术特点 建国初期 真情实感 真实朴素 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 从生活 人物出发 从纪录片基础发展故事片 影片结构较自由不很戏剧化1956前后 大胆突破 1 向生活各方面拓展 现实主义深化 2 艺术上大胆突破 写人情人性 3 风格样式丰富 特别是喜剧 1959 1 反映史实 时代精神融入革命历史题材 2 创作方法与时代一致 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3 艺术质量普遍提高 新生力量壮大 存在问题 1 一部分影片脱离现实 2 现实主义深化的受挫 3 没有条件探讨电影各种艺术形式问题1960 百花纷呈创新 第三代导演 代表人物 成荫 谢铁骊 水华 崔嵬 谢晋 郭维 李俊 王苹 林农等 创作特点 1 遵循现实主义原则 表现生活的本质 用影片努力反映时代 深入展现矛盾冲突 2 他们在民族风格 地方特色 艺术意蕴等方面的追求上 都有十分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南北二谢 谢晋 谢铁骊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 被誉为 新中国的一缕温柔 代表作品 柳堡的故事 江山多娇 永不消逝的电波 霓虹灯下的哨兵 十七年电影的特点 1 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 具有鲜明的现实性与时代感 革命历史题材3 造就一批具有特色的艺术家4 继承我国优秀民族文艺传统 在句式上进行多样探索 十七年电影的缺陷 1 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2 没有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3 很少借鉴国外电影的艺术成就4 对电影本体的研究基本没有展开PS 注意问题可能结合具体作品分析 熟悉作品 第五章 文革 时期的中国电影 1966 纪要 发表 文艺黑线专政 对十七年电影全盘否定运用京剧传统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 塑造英雄人物 左 的教条和模式样板戏电影的摄制 经验 真题 a 主要任务 塑造高大完美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b 电影语言 敌远我近 敌暗我明 敌小我大 敌俯我仰 敌寒我暖 分镜头艺术规律被机械比例和强行规定代替c 狠批导演中心制 文革时期故事片的创作情况 可能考 1966 1973 0故事片1973 1976 76部故事片 三突出 脱离生活 缺乏时代气息 追求 高大全 公式化 概念化 雷同化 以阶级斗争为纲 1974以后较优秀影片 创业 海霞 闪闪的红星 难忘的战斗 等 与四人帮斗争结果 四人帮 反走资派 电影 春苗 具有相当艺术性但为政治内容服务 决裂 欢腾的小凉河 反击 盛大的节日 等 树立革命样板的政治要求 斗争哲学衍生的叙事模式 三突出理论主导的表现原则和影片整体呈现出 矫饰美学 的风格 成为 文革 电影的标志 卷入尖锐 复杂的政治斗争三突出原则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 八部样板戏 红灯记 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 奇袭白虎团 海港 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 龙江颂 三战 地道战 地雷战 南征北战 好的影片 创业 海霞 闪闪的红星 第六章 新时期 中国电影 恢复时期 1976 1978 与政治形势紧紧相关 未能彻底摆脱文革电影的影响 徘徊状态 未有明显突破1979之后1 解放思想方针 转折 创新 文艺界解放2 电影巨大变化 五个方面P1443 新时期头十年 1976 1986 五代导演同时活跃4 新时期四个阶段 形式技巧的创新 1979 1980 纪实美学的追求 1981 1983 影像美学的崛起 1983 1986 多元化的探索 1987 1988 第三代导演新时期的新成就P152 172 汤晓丹 南昌起义 1981 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统一 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成荫 西安事变 1 真实美学理想的体现2 驾驭错综复杂 浩瀚历史事件与矛盾冲突的能力 高度概括 抓本质 洞察力3 善于刻画人物性格 细微处挖掘 人物照性格逻辑行动4 纪实风格和蒙太奇手段的完美结合 水华 伤逝 1 忠于原著并加以丰富发展 细节刻画人物2 民族风格 以景写情 情景交融3 不同意见王炎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真实朴素 人物性格复杂丰富 民族风格凌子风 骆驼祥子 地方色彩 人物鲜明 导演再创造 小说改编电影08年真题 谢晋 天云山传奇 1 主题开掘深刻 2 典型人物3 从文学到电影a 结构 人物心理线索结构影片b 电影表现手段 心理活动 灯光参与创作 主观镜头 画面后景等谢晋的影片风格 可能考 1 取材社会生活 深入开掘 2 善于刻画人物特别是女性形象 3 善表现人情人性 以情动人 4 继承我国主流电影传统并不断完善后附有 谢晋模式 个案研究 第四章电影繁荣期 第四代导演 第四代导演的主体是60年代电影学院的毕业生 还包括在同一时期自学成才的导演 代表人物有吴贻弓 吴天明 黄健中 滕文骥 郑洞天 谢飞 胡炳榴 丁荫楠 黄蜀芹 重要作品 吴贻弓 城南旧事 巴山夜雨 何群 凤凰琴 张铮 小花 王启明 孙羽 人到中年 黄健中 过年 谢飞 香魂女 本命年 胡炳榴 乡音 黄蜀芹 人 鬼 情 1979 1984年的主要成果第四代导演 纪实美学的追求 女 张暖忻 沙鸥 纪实感 清新朴素富有哲意 个人气质的流露和感情抒发郑洞天 徐谷明 邻居 新现实主义 深刻反映社会矛盾 质朴生动 沙鸥 邻居 天云山传奇 为这一探索时期的几块丰碑 代表最高水平 追求淡化 情绪电影 摆脱戏剧性吴贻弓 城南旧事 散文诗式 淡雅沉思 具体表现手法 诗意地重复与变化胡炳榴 乡音 1 净化的电影世界 田园抒情风格 简中窥繁2 复式结构 表层生活深层反思 隐喻性和重复法 动静两种手段 风格和叙事 3 乡情乡音乡民三部曲 共同特点 追求意境4 争论问题P179 王启明 孙羽 人到中年 塑造典型形象社会主义新人陆文婷 潘虹饰 陆小雅 红衣少女 清新质朴 平凡中求深刻第四代导演 重点突破戏剧式框架 追求散文式电影 重视意境和气氛 纪实美学追求有特殊贡献 第四代导演1984后的新突破颜学恕 野山 剧作结构 人物塑造 电影语言突破传统张暖忻 青春祭 丁荫楠 孙中山 主要艺术成就1 人物心理线索结构全片2 造型先行进入剧作3 虚实完美结合 吴天明 老井 P194艺术成就 1 总体象征 总体体现了一种精神 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形象 2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复杂性格是复杂现实的反映 3 主题的多义性 4 现实主义的深化 老井 将中国当代电影推向新高度 体现第四代和第五代导演的融合黄蜀芹 人 鬼 情 解决了电影纪实性与假定性的关系 将写实与写意 叙事与抒情 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 第五代导演 8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 他们接受专业训练 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 1984 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结构 在选材 叙事 刻画人物 镜头运用 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作品的主观性 象征性 寓意性特别强烈 电影的一切表现手段都进入结构 都是影片情绪的延伸和体现 代表人物有陈凯歌 张艺谋 吴子牛 田壮壮 黄建新 张军钊 李少红 胡玫等 第五代导演的发轫之作是张军钊的 一个和八个 第五代导演的崛起被认为是从影片 黄土地 开始的 代表作有陈凯歌的 黄土地 大阅兵 孩子王 霸王别姬 张艺谋的 红高粱 标志共同观念和美学追求的第五代解体 此后更多体现为导演个人风格 大红灯笼高高挂 活着 我的父亲母亲 田壮壮的 猎场扎撒 盗马贼 吴子牛 晚钟 李少红 恋爱中的宝贝 黄建新 黑炮事件 站直喽 别趴下 何平 双旗镇刀客 霍建起 那人那山那狗 暖 第五代导演的创作特点1 现代意识和冷峻眼光 经历动荡年代和改革开放 现代思维方式 独特敏锐眼光2 艺术上的标新立异 影像美学 鲜明造型意识 强烈主观意念3 主体意识强烈 客观环境改善 主观认识突进4 传统文艺中吸取营养 角度有别于父兄辈 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强烈艺术感染力要注意的地方 1 对民族性 文化不可一概否定 2 追求艺术性的同时要考虑观赏性 3 不可轻视叙事技巧 人物造型基本功 不可完全排斥戏剧性 第六代导演 一般指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电影学院导演系 90年代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 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张元 妈妈 北京杂种 王小帅 十七岁的单车 路学长 长大成人 章明 巫山云雨 管虎 头发乱了 娄烨 苏州河 张扬 爱情麻辣烫 洗澡 贾樟柯 小武 站台 姜文 阳光灿烂的日子 鬼子来了 等 本书结束语 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 P219 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内容均有创新题材风格多样化 重视电影的教育 审美 娱乐作用对电影艺术规律的认识大大深入不再仅仅是政治斗争工具 而成为电影艺术家发自内心的艺术困境和问题 商业化的消极影响 理论和创作都存在照搬西方的现象 忽略对传统的继承 部分创作人员修养素质欠缺 体制和市场的未健全 中国电影导演个案研究 谢晋代表作品 女篮五号 红色娘子军 舞台姐妹 天云山传奇 牧马人 高山下的花环 芙蓉镇 春苗 鸦片战争 谢晋电影的模式 形象塑造上 人物大多是伦理化的人格类型 很少表现人物内心和变化 而将其道德定型 是或善或恶的代表 结构上 传统的戏剧式结构 按照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的模式来顺叙 叙事追求上 视点固定 时空单纯 情节集中 线索明晰 美学追求上 善于制造煽情点 用情感的共鸣来赚取观众的眼泪 电影语言上 谢晋不重视形式追求 更排斥 陌生化 的形式追求 尽量避免信息的模糊和多义 使观众顺利接受 总之 谢晋继承了一种传统并集大成 这也许是他对中国电影的最大意义 张艺谋 创作特色 1 形式主义大师2 注重剧本的文学基础3 多以悲剧收尾4 注重象征气氛的营造5 竭尽所能去渲染感情 因而在他的电影中情感的表现往往饱满而炽热 6 求新求变的艺术家 陈凯歌 创作特色 1 哲理性 电影哲人2 文化性 反思中国文化3 电影性 这是第五代导演的共性 对电影语言的开拓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心 冯小刚 创作特色 1 平民策略和都市小人物的欲望表达 2 假定式的游戏情节中透露出对生存 生命的反思 3 游戏调侃的京味语言 4 明星策略 张元 创作特点 1 早期 2000年之前 对边缘性题材的选取 2 2002年开始 既言情又政治的向主流靠拢 3 21世纪伊始 在贴近观众的目标下 全面走向了商业操作 贾樟柯 创作特色 1 通过小城市来了解中国2 对中国现实的强烈人文关注尤为可贵 3 叙事沉静 不张扬 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 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一拓展 与现代虚无主义相比 贾樟柯更是从不故弄玄虚 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 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 国外其它电影导演 基耶斯洛夫斯基 法籍波兰电影大师 代表作有 双生花 十诫 三色 等 也是一位哲学气质相当浓厚的大师 日本电影著名导演 黑泽明日本最负盛名的导演 一生共拍摄了31部影片 绝大多数以男性为主人公 影片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力量 主要作品有 姿三四郎 1943 无愧于我们的青春 1946 泥醉天使 1948 野狼犬 1949 罗生门 1950 威尼斯金狮奖 白痴 1951 生之欲 1952 七武士 1954 蜘蛛城堡 1955 底下层 1958 暗堡 1958 保镖 1961 椿十三郎 1962 天堂与地狱 1963 红胡子 1965 电车声 1971 德尔苏 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