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想点燃课堂.doc_第1页
用思想点燃课堂.doc_第2页
用思想点燃课堂.doc_第3页
用思想点燃课堂.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思想点燃课堂作为名师讲座,我内心还是很有些不安,在晋中教育网注册了个人工作室,上传资料时才发现,从教20年的我竟然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东西。我的所谓教学设计,多是对他人设计的改装和修饰,我的一些看法,多是对他人的观点的整合和解释,太少自我思想的自己似乎没有资格谈什么经验做什么指导。今天我就和各位交流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作家霍丁.卡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希望有两份永久的遗产能够留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是根,另一个是翅膀。”我理解这 “根”就是一个人的心性和品质,“翅膀”则代表了他适应世界的生存能力。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能给孩子们这些么?当前教育的弊病备受指责,我们也承受了太多的责难。没有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提升,一味做题成了教学的全部。于是乎,教学改革的呼声从民间的需求转化为教育行政部门的行动。大江南北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为创建更有吸引力和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座位调整了,黑板增加了,提问成了课堂主流,探究成了最必要的课堂环节。教室里高响着学生的声音,教师走下了神圣的讲台,这一切似乎引领者教育的美好未来。真是如此吗?我去查询教学模式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大概有以下几种:传递接受式 ;自学辅导式 (学案教学);问题解决模式;概念获得模式;范例教学模式等。而教学模式不等于教学方法。如分析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属于教学方法,不是教学模式。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时,我觉得最根本的模式应该是 “能力立意,问题解决”。“能力立意”是相对“知识立意”而言的。比如2011年高考文综的“洪秀全”题,如果教师在看到该题后的反应是我们没有给学生讲过太平天国运动中如何对待孔教就去弥补该知识的话,明年再考太平天国对待妇女问题怎么办?知识立意的课堂教学境界不高。那这里的“能力”是指什么?能力应该是一个人利用外部条件达成效果的可能性,但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总是急于找到答案),而不是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前移一下,分析问题为主,任何未知都是由已知构成。能力立意就是审题能力,就是发现已知条件的能力。我们注重过培养这样的能力吗?我们的课堂开始有了问题意识。但问题设计大多是教学内容的另一种表述,把陈述句变成疑问句,没有思考力度,这是目前各种模式的瓶颈。对此,著名历史特级教师李惠军这样评价当前的课堂:“一段时间来,在一种全新的理念与环境氛围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似乎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语境和令人眩晕教学场景不知所云的互动、游移离散的论辩、华丽炫目的包装、眼花缭乱的手法等等。鲜活的学科知识以及学科体系之内所潜藏的厚重、深刻哲理,在层出不穷的教育术语和学术概念的引领和辅助下,显得如此苍白与浅薄。” 那么课堂的“活”到底指什么?我认为,课堂的“动”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动身。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动嘴肯定是必要的。但附和老师不是目的。第二个层次是动心。即学生要会思考,要把经过自己逻辑分析后的结论进行展示,要在表达中融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如果还有更高层次的话,那就是动情。动情不是煽情,而是经过学习,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种崇敬,对发现这一知识的学者产生一种由衷的敬意,进而产生一种见贤思齐的内心冲动。有了这样的境界,我们还会担忧学生抵触学习吗?但这样的课堂活力来自哪里?我觉得关键是教师的主导。而主导教师有此境界的核心是教师的思想。有人这样描述教学的四种境界 第一种:“孩子在外,你也在外”,这里的外是课堂之外,教学之外。这样的境界是一种完成上课任务的形式,是最低级的教学活动;第二种:“孩子在外,而你在内”,这样的境界虽然不可赞,但可敬,因为毕竟教师自己投入了;第三种:“孩子在内,你也在内”,这是一种有效互动的境界,真正懂得、了解孩子的教师才能达到这个境界;第四种:“孩子在内,你却在外”,这是教育最高的境界,这是一位懂得孩子,并且睿智通达的优秀教师所具备的能力和水平。我们的教学在哪种境界中?对于有效的教师教学,有这样两个“比喻”和大家交流。第一个比喻:喝酒。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艺术的表演者,这个道理很简单,教学的过程颇像饮酒,教师其实就是那个劝人饮酒的人,“劝酒”正是教师这个角色赋予“教师”的使命,如果教师只埋头于自斟自饮甚至很“艺术”地把自己灌醉,那这样的劝酒者一定是不称职的!对于教师而言,如果把教学比喻成陪客喝酒,其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学生“学醉”。 教师凭什么手段让学生学醉?如果你要是把这个手段理解成教学艺术的话也可以,但这种艺术必须基于教师的真诚,所谓以心换心,教师就好比是在“酒桌”上“劝酒”,你得恰如其分、言之有理,话逼到一定份上使对方不得不喝,但这个境界仍然不高,最高的劝酒境界是什么样的?是勾醒了对方的酒虫,也就是说,喝酒变成了对方的需求,而劝酒也只不过是在满足对方的需求而已,而最低境界是什么?是人家不愿意喝,你却摁住人家“灌输”。 从这个意义上来衡量今天的教师们的教,你便应该明白,教师实在不是身先士卒,实在不是讲授和灌输,而是点燃、激励、唤醒。第二个比喻:打麻将。 学习好比是打麻将。四个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成员都是构成学习生态的一个“无可替代”的角色,即便是某个人牌技很差,但离开了这个人,显然是成不了“局”的,因此,教师不可以歧视任何一名学生,纵然他是个“笨蛋”。在打麻将这件事上,对于“操作者”而言,留什么牌和出什么牌,他一定是按照自己“和牌”的需要,在一张张、一圈圈的“经历”中加以建构的,假如我们把每一张牌解读成不同的“知识点”,把一圈比喻成一个学习过程的话,需要什么和舍弃什么,其实应该由学生去自主选择。即便是他犯错了,影响了正常的和牌,他可能因此得了“大和”也未可知,即便最终仍不能和,但他却在这样的“失败”中,形成了“经验”,其实,学习即经验(体验),如果我们“替代”学生去打麻将,或许可以避免失败,但失败是自己的,谁都不可能替学生失败。在这个比喻中,教师要记住,无论你多么地爱你的学生,有一种东西终究无法替代,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历。一个人被替代了经历,他显然是长不大的。这个道理还可以借助另外一个比喻来加以强化说明,要想让学生学会游泳,就必须敢于让他下水,打麻将就等同于下水!教师必须敢于“让学生学”。 方法是可以模仿的,但真正的教学境界却必须奠基于教师的思想。教师的思想从哪里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途径,首先是向书本学。我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很多人的理由是没有时间,但这只是借口。我们学什么?除了专业知识外,我觉得应该努力拓宽个人的知识面,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富有魅力。比如我在讲中国古代思想的时候,会提到我们的哲学思维和近代西方相比有很大差别,但是不是我们天生有缺陷?为了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的探求欲望,我用阴阳太极图阐释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阴阳鱼的对立与和谐,对应与统一,其哲理十分深刻。用近现代的哲学观念来解释,“太极图”充分表现着对立因素是统一体的构成部分,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呼应、互相协调,既对立又统一地共处于一个太极和谐的态势中。圆润谐和的“太极图”启迪我们,对立中求平衡,矛盾中求发展,互动中求和谐才是最根本最理想的目标。在对立态势中,平衡,包容,互补,协调,创造多元统一的结果,才是事物发展的积优趋势,也是中国哲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当然,其中包含的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物极必反等道理一目了然。这样的知识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太大的活力与魅力。第二是向同行学。这里是主要指我们的听课。好多人在听课时表现出应付的态度,这是不对的。对于听课者,如果我们觉得讲课老师缺乏精彩的话,我们可以思考如果是我将怎么样设计?当然对于讲课老师来说,如果我们的一节课真的丝毫不能引起同行们的兴趣的话,反思我们每天的工作,到底是在奉献还是在犯罪?第三是向学生学。我们不要总是想凌驾于学生之上。大多时候我们的认识能有提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启发和提醒了我们。我们应该理性对待我们眼前的孩子,他们是我们进取的最大动力。说到理性,这是我教学中的一个深刻感悟,因为我们历史必修三就专门有一课理性之光,同时也是我想和大家交流的一个重要话题。教师有没有思想,理性不理性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理性,可我们理解理性的真正内涵吗?我们自己是理性的吗?理性是人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盲从和迷信不是理性,随波逐流不是理性,人云亦云不是理性。太多的时候我们被各种思潮所左右,我们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我们阐述观点时不过是别人的宣传工具,我们附和各种流行语言时真的找不到自己。我们能有自己的思想吗?丹麦心理学家克尔凯郭尔说过,人生有三种绝望:不知道自我,不愿意有自我和不能够有自我。我们这样思考过吗?有了理性的我们才能真正读懂达尔文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才能真正明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课堂改革已经是我们没有退路的前途了。什么是高效课堂?我觉得高效课堂主要看我们在这样的课后反思后得到什么? 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这是目标问题;我们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这是效率问题;我们怎样让学生获得的?这是方法问题;有多少学生达到了我们的要求?这是达标问题。这样想想,我们会无动于衷吗? 从更高的标准看,衡量课堂效率有这样三个维度:首先是宽度,即教育广度,我们的课堂除了几个知识点还有什么?二是深度,即学科厚度,我们的主导作用能让学生被学术的魅力吸引吗?三是温度,即人文关怀,我们的课堂有没有让学生产生出对生命的崇敬和自己人格的升华?想想这些,我们也许会觉得太多的日子我们过得空洞而苍白。改变我们自己,要树立教师三观:一是教育观:坚信教学是人学;二是教学观:时刻提醒自己,一切的教都必须服从于学;三是学生观:明白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观念决定行动,让我们的转变带来自己和学生幸福的明天。对于全体在座的我们。我觉得要过一种有意义的教学生活,必须要理清好这么几个顺序:一,初上讲台先站住,再站高。初上讲台的时候,多数教师总是豪情壮志,下决心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三尺讲台并不是那么好站的,一个教室里几十双眼睛在注视着这个新教师,他们或想试探一下这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或对这个教师带有一些期待。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先把这个讲台站住,让自己被这些学生所接受,先踏踏实实地把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先做好,做一个称职的教师。然后再想办法让自己在这个讲台上在站高一些。如果没有理清楚这个顺序的话,自己的热情往往会被凉水所浇灭,所以说,在初为人师时,教师要脚踏实地地把讲台给站住、站稳了,把自己的基本功打扎实了,然后再试着站高。二,课堂教学先仿照,再创造。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仿照,仿照学校里有经验的教师来上课,仿照其他教学优秀的教师来上课。在仿照的时候,教师要抱有一颗谦虚的心,要仔细地看,专心地听、用心地去思考,自己要仿照的这堂课的课堂结构是怎么样的,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怎么样等,然后自己慢慢地去仿照这上课,留意一下学生的课堂反映,课后注意一下自己的课堂效果。在刚仿照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请几位同学科的教师来听听课,听听他们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要只听好的,更应该听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他们的建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仿照之后,自己对课堂教学驾轻就熟了,教师就可以尝试着进行创造,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来。三,与学生沟通先求同,再求异。评价学生时我们要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学生的正确理解,然后再补充其不足。没有倾听的评价是自言自语,除了挫伤学生的激情外,我们不会有另外的收获。四,对学生的期望先认识,再见识。不要对学生苛求,能读出课本的关键句子就是成功,没有积累就没有突破。不要超乎实际地期望学生。五,对自己的成长先升值,再升职;先明师,再名师。我说说我对“明师”之“明”的理解。即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天之师”。明白自己是谁,我们的教育是为了谁,有思辨和表达能力,更能时刻提醒自己关注学生和民族的明天,这样我们才不会有悖于从教当初的“年少冲动”。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依照规律办事才有可能把事情办好。教师虽然身处学校,其工作地点与外面复杂的社会有所不同,但教师身上所负担的责任重大,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教师应该要理清几个顺序,让学生健康成长,也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我们如何提高自己?我建议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勉:一、我思故我在:用思考引领教育行为 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波斯纳) 。教师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中国教师往往缺乏思考,尤其缺少自己的思想。我们的上一代是不敢思考的一代,而我们这一代是不会思考的一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二、从足迹到奇迹:用坚持提升精神的高度记录思维过程,留住灵感火花,保存顿悟意识。海阔天空全力淘金,围绕主题多做整理,静下心来耐住寂寞。转换角度分析,融会贯通运用。三、让“研究”走下神坛:用实践诠释思考的价值把问题当课题,人人可以搞科研。我们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是在原地打转。不睡在经验的怀抱里。少抱怨环境,多提高自己,精彩都是逼出来。 最后我仍以李惠军老师的话作结:“教书本身就是一种厚重的思想之学。它是要靠丰富的底蕴、理性的境界、高尚的情怀和辨证的智慧去完成的事情。” 我们可能没有光环闪耀,我们可能不敢奢求登顶放言,但我们没有谁不珍惜自己的尊严。我们也想有所作为,只是今天的我们还没有足够深的学科底蕴,还没有足够多的教育智慧。但我坚信,只要有心,我们会成就自己幸福的教育人生。 祁县中学 张毅 2012-05-25 planning, and government financing, and whole village relocation, and first built Hou split of principles, insisted big community planning, and large district transformation, break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boundaries, optimization town spatial structure, speed up new Community construction, formed new community live building, and intensive with ground project, and enterprise tax insurance running, and Expand employment and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shed changed economic chain. The second, on poverty relief and development work in this battle the mission objective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file are already quite clear, was the previous two years (2016-2017) concentrated hard, th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