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与英语教学.doc_第1页
语境与英语教学.doc_第2页
语境与英语教学.doc_第3页
语境与英语教学.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境与英语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从语境对称呼语的影响,语境在英汉翻译中的作用等方面来揭示语境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探讨语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关键语:语境、英语教学一、语境的概念很多语言学家都曾对语境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下定义,但大部分人认为马林诺夫斯基(B.Malimawshi)和韩礼德的观点比较全面,且彼此十分相似。马林诺夫斯把语境(context)分为三类:即话语语境(context of utterance),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1】话语语境是指字、词、句段等的前后可帮助其确定其意义的上下文。情景语境是指语篇产生的环境。文化语境是指某种语言赖以根植的发族里人们思想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二、语境的重要作用1、语境作为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称呼语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决定性。语境因素决定称呼语的行事功能。【2】语言哲学家奥斯丁(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提出:语言不仅仅是用来“说”,用来陈述的,而且还是用来“做”,用来“实施行为”的。具体来说,言语有两种不同的行为或功能:“言中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3】言中行为即交际语言,言外行为指说话的意图,言后行为即说的话产生的效果。语言不仅可以指事,而且可以行事。称呼语作为语言单位,同样具有此项功能,其行事功能与语境的关系更加密切。同一个称呼语在不同的言语中其言外行为截然不同。(1)Teacher:Who could demonstrate the function of the engine?“David?”(2)David is whispering with his partner. And their talk has around the disgust of the surrounding students. So their teacher warns:“David!”(3)It is already dark, but David hasn,t come back,so his teacher begins to search him in the wood :“David?”在以上三个例子中,David这一称呼语所起的行事功能分别随语境的变化而各不相同。在(1)句中,教师点到David;其言外行为是让David来演示发动机的功能,而不仅停留在David这一称呼上。句(2)中David与他同桌耳语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学秩序,教师这时发生的称呼语是对David的责备和警告这一言外之意。(3)中老师的呼唤“David”起到的是询问的功能,其言外之意是“你在哪儿。”由此可见,同一称呼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指示的行事功能只能根据谈话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和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2、语境在英汉翻译中的坐标作用翻译过程是一个正确理解原文并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4】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而要准确地理解语言结构,离开语境,其意义就出现游移性,不易确定,因而语境是一个语义坐标系,人们可以借助它进行精确的语义定位。【5】比如:headstart一词,原指体育比赛中一方抢先跑或行动,当语言交际的参与者,谈话的主题、时间、地点等改变时,我们必须通过分析言语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境况来选择语义,在下列例子中,headstart出现在特定语境里。翻译时应依此给它确定位。(1)He has a headstart over his friends who are learning French,as he has already lived in France for a year.(2)He lives with a fatherless 7-year-old boy,he met at the storefront.Head Start-type school.例(1)中的headstart意思是学习上的优势,而在2中,Headstart是指Head Start program(抢步教育计划),这是美国对先天不足或出身贫困的儿童特殊照顾的一种教育制度。由此可以看出,离开了使用场合和特定的语境,语言单位无法充分起到交际的作用。在众多的语境因素中,根据上下文把握原文语句所处的特定语境,对于领会原文的意义,选择准确恰当的翻译方法尤其生要。确定语境因素对语言表达坐标作用是圆满完成翻译任务的重要一环。三、语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语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有诸多方面。本文主要从语境教学法在词汇教学法中的实施来探讨。1、结合现实生活来教词汇例如,在教tighten和loosen这两个词汇时,教师首先应让学生知道-en后缀附在形容词后构成动词,表示“使”、“变得”等意思,然后让学生做翻译练习:tighten(绷紧绳索),loosen a screw (松开螺丝),最后教师可将这两个词汇置于生活情景中来教,以让学生能活用这两个词。教师可找一个学生与自己进行情景对话:T:What about having lunch with me at Guangming Hotel today?S:Iwould love to join you for lunch, Is this Dutch treat?T:No.It is my treat,Will you loosen your belt or tighten your belt?S:Oh,I will loosen my belt.2、利用教材蕴含的语境来教词汇我们使用的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选自英美作家的作品,多以英美国家的文化为背景。许多词汇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了解其文化背景,学生往往不能理解其真正含义。因此,教师在遇到这类词汇一定要结合其文化语境来进行教学,即要讲词汇的字面意思,也要讲词汇在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含义及用法。如大专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中出现了lame duck的文化语境,向学生解释其含义和用法。18世纪中叶左右,lame duck作为金融行话始用于美国。人们用它来形容那些在伦敦交易所失败而无力偿债的经纪人。他们垂头丧气,一一拐的地走出交易所,活像一只跛鸭。后来,除了指“破产的证券投机者”外,此语也用来喻指“残废人”和“不中用的人(或物)”到了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后不久,lame duck以政治术语身份出现在美国。用来指“任期将满而未能重新当选的官员(或议员)”。四、结束语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是输入和输出不平衡。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便是产生高分低能的根本原因。语境教学法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教学模式为“输入内化输出”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正确和得体的交际的能力。【1】廖传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