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形态流变.doc_第1页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doc_第2页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doc_第3页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doc_第4页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 基本美学特色一感知方式主体心理把握审美特色1)感知方式味触觉1. “美”字:(1)味觉感受+触觉之内之外(2)“听、视”二觉2. “色”字:视觉美对象2)原型审美意识方式+对象内在一体1.美学价值+天人合一(宇宙观)2.写意“味”“品”成基本范畴3. 美学“意味”“韵味”“品味”等4. 诗学+画学:诗品古画品录二.艺术的三大美学价值终极宇宙价值1)儒家封建文化正统宇宙观上袭远古文化,下开封建文化的正道“家”为中心1. “中和”之美,“(1)家”父权中心结构(2)“中和”宇宙:和谐的,理想“美的极致”(3)审美心理“吟咏情性”2. “雄健”与“充实”“养气”(1) 重“气势”“气概”“风骨”(2) 沉郁、劲健、风格之美(孟韩散文,杜诗,颜法)3.“不忍人之心”与“宇宙心灵”(1)文人与士大夫(2)诗画“提神太虚”“散点透视”“空间构造”2) 道家本土的文化产物1.“自然”之美,“美丑”可转化2.“虚静”与“空灵”审美境界形上意义造图规则3.“玄”“素”+水墨问题黑白,浓淡干湿3)禅宗本土化的佛教1.存在的追问否定性因素红楼梦2.“冲淡”+“禅味”空幻深意的存在人生努力+人生意味石头记情僧录3.“悟”+“圆满”终极的美学价值三.艺术的形而上学民族文化1)艺术活动在文化中有一种形而上的功能2)形上学功能由整个艺术活动来实现的1.根本目的:体验“天道”“体道”手段2.生活目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3) 官吏、政治家、思想家艺术生活受目标限制,自律发展受限4) 艺术最高价值:“写意”以“参赞造化”“艺术文化”体制第二节 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一“形”与“神”1)画论最主要范畴之一2)长期思想发展的基本概念与核心问题3)理论:1.战国中后期韩非子重神居主导2.六朝认识成熟(形神观)(1)“以形写神”(2)“唔对通神(3)“传神写照”3.晋宋期分化倾向(1)顾恺之画论,内在精神,“以形写神”客观形体刻画问题(2)宗炳画山水序“道“轻形“以形写形“主观意识王微叙画“灵”,画面形象,书法形式美齐梁时期“绘画六法”谢赫画品“气韵”内在联系(3) 魏晋玄学(风度)世说新语民族特色的审美特征(“神姿”“神韵”“神采”“神貌”“神骏”)4) “形”1. 造型艺术的本质特征2. 相对薄弱3. 艺术理论5) “神”1. 哲学的范畴2. 占主导3. 哲学思辨成果2 “似”与“真”1) 历代艺术探讨最多之一(笔法记五代荆浩)2) “自然之美”,规定性“贵似得真”3) 相对应对立的范畴1. “华”:“物象”,符合艺术趣味的外在形象2. “实”:表现事物的内在气质与规律3. “似”:“物象”的要求4. “真”:符合“实”的更高层次上的要求4)“气”:宇宙生命力的本源(“气韵生动”居六法之首)1.“形”与“气韵”区别:“有形病”+“无形病”2.“有形病者”:外形表现上的欠缺3.“气韵俱泯”:艺术形象缺乏生命感的主因5)“真”:气质俱盛1.审美意象与“气质”的统一2.艺术创造的最高层次的要求3.“华”与“实”的辩证统一4.“形”与“汽”的辩证统一6)“似”阐述艺术主张使用的概念(标准)1.“不求形似”后世文人画2.“全不似处,不易到耳”表达重传神抒情的艺术主张3.“不似之似”一味忽略形似4.“竟尚高简,变成空虚”双面处理关系较高艺术境界7) “真似”(黄宾虹)“作画当以不似之似为真似”1. 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2. 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亦欺世盗名之画3. 惟绝似又绝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画8) “似”的问题上,反对极端的艺术倾向(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3. “理”与“法”1) 创作活动中对于规律性的认识2) 韩非子“形理道”作为事物的层次3) 三个层次1. 外在表象2. 特殊规律3. 普遍规律4) “理”1. 创作活动本身规律性+规定性2. 遵从自然规律3. “师造化”过程:师其外表;把握本质特征4. 体现出事物本质5) “法”1. 事物的规律性2. 创作的法规3. 技法、古人之法4. 表现出本质的途径4 “雅”与“俗”1) 批评标准:标志格调、审美趣味高低2) 先秦时期3) “雅”1. 宫廷贵族2. 文明3. 富贵4) “俗”1. 平民百姓2. 野蛮3. 低贱5) 时代发展辩证的转化关系6) 时代审美趣味7) 雅多:非平民化的在野精神老庄思维传统文人的品德规范5 “意”与“境”1) 传统美学的范畴2) 宋代画论的问题(明朝,唐志契)1. “意”“意中之事”2. “境”“眼前之景”3. “意”作品成功“气韵生动”4. “境”视觉艺术“无为之为”5. 重“意”“境”“天怀意境之合”3) 特殊意义:特定艺术品所表达的内在精神与艺术技巧有机结合4) 特征:集中表现+高度概括5) 审美对象:普遍意义的欣赏心理(基础)特定的审美趣味6. “笔”与“墨”1) 民族风格的范畴2) 创作活动使用的工具与材料3) 形式美与审美内涵4) “绘画六法”“骨法用笔”5) “笔”1. “骨气”“立意”“气韵”“神乐”2. 工具操作3. 审美原则4. 传达境界6) “墨”1. “墨法”“浓淡”“精神”2. 变化,飞动而已3. 深入思考启示4. 美学价值7. “解衣般礴”1) 先秦哲学2) 主观情思3) 主体精神作用4) 主张情感无拘无束的抒发5) 书法创作与作者心态6) “散”(“蔡邕”)书法创作与作者心态7) 性情散淡,不受拘束干扰,调整心态8) 排除杂念,任情性自由抒发9) 集中精神,深入体察所要表现的对象8. “气韵生动”1) 遗产得到接触发展2) 时代不同逐渐游离谢赫本意而出现新的内涵3) “韵”(六朝)1. 韵律2. 连用:“风韵”“性韵”3. 审美意义的特定气质4)“气”“韵”多义性+内涵性宇宙宏观+事物内在风范气质5) “气韵”移用的哲学范畴6) “生动”美术理论概念7) 宇宙观+人生观本体观念、形式自律美学9.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1) 历代名画记张彦远2) 创作者与外界客观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3) “造化”:绘画对象的客体4) “心源”:艺术家的主体5) 互相作用与艺术形象6) 源于客观事物,融合主体情感新画面形象7) “中得心源”:主体情思在创作中对客观自然的一种综合、提炼作用,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创作规律的完整体现8) 人与自然,“天人合一”影响9) 续画品(姚最)“心师造化”10) 传统艺术不对主观进行扩张,不独立意义与自然界变化规律、生存方式11) 自然界人为意识色彩生命的律动+人的主观“立万象于胸怀”12) 双重意义:1. 人之心理情感物化2. 自然界幻化为人主观意识的媒介3. 深入生活实际+提高艺术修养10. “搜尽奇峰打草稿”1) 画语录石涛自然物象艺术形象2) 从事大量、艰苦、认真、深入艺术实践表现对象的各个方面的形态3) 物我交融创作过程,不能机械模拟自然形态4) “形”“神”+“造化”“心源”辩证统一的精神实质5) 艺术史上,相应的审美观方式+创作方法传统特色+独特角度共性+个性6) “眼中之竹”:客观景物在心目中的映现7) “胸中之竹”:头脑艺术加工得形象8) “手中之竹”:艺术品、产生情趣和效果第3节 形态流变1. 原始美术(生发期)1) 美术与劳动1. 改造自然,生理器官成熟2. 心理机能不断发展3. 创造使用价值时有审美因素2) 首要问题:社会组织及生活方式困难3) 题材:原始宗教观、巫术、图腾1. 增强原始人征服自然的信心2. 反映对自然的敬畏,为生存为目标4) 杰作:陶鹰鼎(仰韶文化)5) 特点:光洁、稳重、体感强、威吓、逼人之势2. 先秦美术1) 社会产品私有制战争阶级(氏族制国家制)2) 朝代:夏商周(春秋、战国),奴隶制3) 原始巫术观+社会权力+等级观艺术社会教育突出工艺美术4) 代表:1. 夏商周:庄严、华美、典雅2. 春秋战国:繁复、精细宗法制两大阶级表现形式为“礼”5) 礼器大宗:饮食+酒6) 代表:司母戌鼎7) 局面:“礼坏乐崩”“百家争鸣”1. 主位:实用2. 纹饰:蟠离纹3. 代表:立鹤方壶时代象征3 秦汉美术1) 汉承秦后的条件:1. 社会稳定2. 生产发展3. 经济繁荣2) 工程:1. 长城2. 陵墓3. 宫殿4. 兵马俑3) 思想体系:儒为主,融法、道、阴阳各家4) 题材:伦理纲常功利性与大一统5) 代表:马王堆遗址线的表现6) 时代特征:开朗、积极、乐观7) 民族特色:以线为主,形神兼备东汉佛教适应意识改变形态4. 魏晋南北朝美术1) “三国”“八王之乱”“北胡乱华”“十六国”2) 经济:庄园经济3) 阶层:士族门阀形态各异变革4) 意识:“解放思想”“玄学”九品官人制+“魏晋风度”5) 特色:强调传神,形神并重6) 代表:画品谢赫7) 佛教:1. 佛寺+石窟寺2. 雕塑3. 代表:“南张北曹”(张僧繇、曹仲达)8) 题材:出现分科人物画9) “自然美”:山水精神“畅游”目的“卧游”10) 长期分裂美术分层地域性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艺术的自律性5. 隋唐美术1) 时期特征:开放活跃,兼收并蓄2) 突出:多种宗教并存宗教艺术3) 题材:1. 隋初盛唐时期:健康丰满,幻想欢乐幸福,人情味,亲切感2. 中唐时期:世俗现实艺术(信仰与生活禅学)佛教艺术独立体系4) 代表:“画圣”吴道子寺观壁画5) 最早独幅人物画:人物龙凤人物驭龙仕女画(张萱、周昉)人物内心(主题)6) 山水画:“心灵美”分类更细六.五代宋辽金元美术1) “五代十国”地方特色美术发展不平衡2) 美术中心:中原、南唐、西蜀1. 编程唐风2. 意境、趣味、技法创新3) 北宋美术1.结束“五代十国”商业+手工业中心:汴梁(开封)临安(杭州)南宋偏安多题材+多样式脱离社会走向独立2.题材:宫廷美术,建设画院或书院3.特征:生动逼真,合理巧妙4.代表:清明上河图生活广阔性+多样性5.花鸟画成熟期:写生喻人(“四君子”梅兰竹菊)“写意”之风6.山水画:流派之分“可居”“可游”实用7.课题:四时、朝暮、阴晴、地区封建地主士大夫“怡情阅性”写实与整体气氛、把握情意4) 南宋美术:1.缩小取景范围,特写式的边角之景1. 构图空白+虚实结合2. 空灵、奇妙的美3. 江南山水4. 主观为主5. 特点:全面性、技巧丰富、开扩“意境”5) 元代绘画:1.文人士大夫潮流“四等”政策2.自娱自乐为主3.自然天真之趣4.诗书画结合5.写意,笔墨趣味成欣赏对象6.代表:初期:赵孟兆、高克恭、钱选中后期“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7.自成家数,各具特色8.风格:苍秀、浑厚、沉郁、荒寒、抽象、模糊9.创新:萧疏淡雅、简练超逸七.明清美术1)商业+城镇+富商美术商品化市民阶层世俗性1. 欧洲传教士天主教西方文化2. 西洋绘画、建筑法则、工艺技巧3. 对外贸易+商品输出输入+外国美术经验新鲜国内美术变革2) 市民阶层小说戏曲(市民文学)古典版画+小说插图3) 雕刻印刷中心:南北二京、建安、杭州4) 风格:细致精美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