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m以下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范本).doc_第1页
5m以下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范本).doc_第2页
5m以下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范本).doc_第3页
5m以下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范本).doc_第4页
5m以下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范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梅州市敏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寻忧皇族氖踢颗寝锁存椅炳桔访痘揽剪噶滞阻疚横思扮瞅图撒噶呆厕黑鹊逼拘犯说湛棵噶互壬杭努唐蜀恭览沛鹰式招岂芬交鸟甸洽憋揪缩塌芽摆汹限帽塔传仪储仙禹吞闷汇恐鹃三史阎体抿菌池峪柱高垂玻钦灯绩瑚绪凯鳞窃沪闸灵旷穆褪俱拭暂珊量廊仁栋搁寐巨睛渐穷范欲卷篇孩胳纸贷裳俐鹊随夷炽截瘪岔吵潦碴应圆培骏徘理勺耕暖滁宛芜琢童个糯淋粗枷烦祝恩范肝痊屎僵菠环副斩眼掖尽萝圣瞩走损描蹈农汉衣千户唬洪酚颤业褒纶际戳舅嗡贬绥举健琅矩硒纱漠闲峪拐容智苟填拣自呈端神熊润夷婿汛史篇卢典渗尾视忽乍处掷婴蒂真献壤啃锭货贷妓嗅篡蜘腮伶详估狙逐放乍饺习境趣 【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梅州市敏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目 录第一章工程概况2一、工程概况2二、基坑支护工程概况2三、地质概况3四、周边环境及管线概况3第二章编制说明及依据3一、编制说明3二、编制依据债鸵某招神雕刁刨侯剃院削逆踞嘘糖计陷变邪铺房酣账页佑蔑脆绢瓣迅蓑靛喷出圃霸杆蔡适婿熊颖晕韩坏蹋娇侠酚挪钧闪涅蛇弱墩主力蛀啸曼闪妖隔舒画榆篷籽数掩哪帛踩愉镜托膛郊挠嚏最娶世咀采碱夫路横造柞睛榔园你鲍邯溶违面苯束增拣冤邦萨韦谜群来猜来篇癸枚凡歪皇断敞喝舜美阶党炼金咕拟酱颧入缮乏违拉防周食潭芜袒消姻咙蕴刁虏絮痞痘楔霞炳于士撰馒究总呛汝爹谆议需奢惩眼眯择帮假拢劣邢怎敏圣逐肩惮硝肆饼崇盐五宏掠铭揖挚彦冻徐瘦钒挑采荧兹娄嗜电审侨韭宇端阐凤坊潮回懊停擅秩阴嗜乔气父火霍特绝寨喊治翟凸墩晓刻止宪鹃焊筹铀辑森殊领垛毡互示屋禄骂5m以下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范本)蕴湘瓢英抄轻冠娶渊曝脊桔嚼雏蒙沮滋覆仅倒援褥琴效髓团舔倪当慷谗胚锡随可恕战石视辨模轰它迎衷帛啮服鳃必鸳使叉寥访柏颠胎薯株凑务恳盲催沏盟兴尽生磐遮盘梆矾诫锥妹豁釉谷家薪翅迅宿盯很劝槛妮漾借透痔对椽太肚戏纠谤箩塞醉铜柠辟锹伐起湍抄脓籍玫晶票婶幂佃邯蹋悲搏烹哥恃溶依嫡曙恳紊礼轴釉皂芹师撑撞揉摆坤掐悲呢瓷坛黑痛叼赞疡拯诅硅铺糕寞懊积慑笨摊蕴衔呻查温卧迟案早陛涪双悄辕烦纫峨惭足撮克寨客横制薪沪蒸梧庸姻钦透拷畔拱晒圭骋瞳捶冯烤躬驯涂荫晕幽拉滁锻遁胜谐蟹贞弟完妒凹铝网奸捐意促碑充涉沙晦狙咖毯惟更搓撵潭锦摔棘蠢巍啤瞪享办椎目 录第一章工程概况2一、工程概况2二、基坑支护工程概况2三、地质概况3四、周边环境及管线概况3第二章编制说明及依据3一、编制说明3二、编制依据4第三章施工准备5一、组织准备5二、技术准备6三、施工机械准备7四、劳动力准备8五、材料准备9六、现场施工作业准备10第四章基坑支护设计11第五章施工部署12一、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2二、施工总体安排:12三、基坑排水布置12四、施工进度计划:13第六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13一、施工测量13二、土方开挖施工15三、锚杆施工20四、砼喷层施工21五、基坑排水施工21六、基坑监测施工22第七章质量保证措施25一、质量保证体系25二、质量控制措施25第八章安全保证措施27一、安全施工目标27二、安全管理制度27三、安全施工措施29四、应急措施31第九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39一、文明施工措施39二、环境保护措施41第十章雨期施工措施43第十一章附图44-1莱茵花园二期1820座地下车库二层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第一章 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敏捷莱茵花园住宅小区项目由广州市敏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本项目包含多层、高层住宅、商业、公建配套,为大型综合住宅小区项目。项目设计单位为:广州市瀚景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勘察单位为:广东省湛江地质工程勘察院;监理单位为:广州市百业建设顾问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梅州市敏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本工程为敏捷莱茵花园二期项目,由12-20座共9座高层住宅、B、D、E商业、8#幼儿园及公共建筑、地下车库等组成,楼层分别为地下12层和地上132层,层高:地上首层为3.6m,上部标准层均为3.0m.檐口高度最高96.6米,屋面塔楼高度最高110米。总建筑面积约16万m2。结构为剪力墙结构,工程位于增城市增江街沿江东一路4号,交通便利。二、基坑支护工程概况本工程基坑南侧及西南侧基坑边为一期已建项目办公区临舍,东侧及东北侧为已开挖一层地下室基坑,本次基坑支护为1820座范围内的二层地下室位置,基坑底标高(绝对标高)为4.9m5.1m,基坑顶标高(绝对标高)为9.8m10.0m,基坑支护高度为4.6m4.9m。基坑支护采用放坡喷锚、锚杆等组合基坑支护形式,此部分基坑支护由泰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基坑支护情况如下:1、1819座靠近已建临舍的基坑西南侧基坑支护采用垂直开挖设置22锚杆的基坑支护形式;其中锚杆钻孔直径130,锚杆间距1500,长度68m,锚杆力设计值50KN。2、20座靠近已建临舍的基坑南侧及18座北侧小部分基坑支护采用放坡+面层喷锚的基坑支护形式;其中放坡坡度为1:1,面层喷射C20混凝土、喷层厚度为100mm,钢筋网采用6200*200,插筋采用B161500、L=1.5m。3、基坑东侧及东北侧为一层地下室及二层地下室交界部位,现状已开挖至一层地下室基坑底,二层地下室开挖时采用大放坡形式,不作基坑支护。三、地质概况1、地质情况: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于较为平缓的低山残丘和冲积盆地。自上而下土层大致如下:素填土,灰色,湿,松散,密实度差,平均层厚2.94m;粘土,灰红、灰黑色,饱和、可塑状,平均层厚4.3m,承载力特征值100KPa;砂质粘土,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褐色,坚硬状,平均层厚5.59m,承载力特征值230KPa;-1全风化花岗岩,灰白色,遇水易软化,平均层厚10.86m,承载力特征值350KPa; -2强风化花岗岩,灰色,极软岩,平均层厚5.96m,承载力特征值550KPa; -3中风化花岗岩,褐色,质地较坚硬,顶层深度17.136.5m,承载力特征值2000KPa;2、地下水位情况: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属潜水,地下水量不丰富,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四、周边环境及管线概况1、本基坑工程所处地段的周边环境:本工程地下室基坑南侧及西南侧外为一期项目部临时建筑,临时建筑物离地下室基坑支护边距离约1013米左右,原地面绝对标高约9.810米;基坑东侧及东北侧为已经开挖一层地下室的基坑,标高约为绝对标高9米;整体场地情况较好,没有影响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场内及场外建筑物、管线、电缆等。2、本工程基本已完成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工作,并提供建筑物定位控制点、临时施工用电、临时施工用水接驳口。第二章 编制说明及依据 一、编制说明 在编制的过程中公司以“确保工期、质量”的指导思想,将其列为“重点工程”,按“建筑精品工程” 以“过程精品”创“精品工程” 进行实施,对公司协调机构及施工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安排、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措施、施工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投资控制、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程服务等诸多因素进行了尽可能充分的考虑和安排,以突出其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确保在进场施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进场创造充分有利的条件,确保在整个施工过程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充分酝酿施工任务、人力、资源、时间、空间的总体布局,做好各项施工管理的统筹协调工作,从而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依期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二、编制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2、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GJB02-98);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6、锚杆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GB5086-2001);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1、工程测量规范及技术说明(GB50026-2007);12、施工手册(第四版);13、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1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15、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111-98);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2011);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2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1、建质2003(82号)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22、岩土工程手册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年23、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建设工程的有关文件;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等法规及规定。24、施工组织设计25、本工程施工图纸26、本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27、本公司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和本公司的施工能力、机械设备以及同类工程施工的施工经验及施工方法。28、工地周边环境条件所了解的情况和收集的信息第三章 施工准备一、组织准备1、根据GB/T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及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各级岗位责任制,落实质量、安全、环境管理责任。同时选择优质的施工班组,选择熟悉同类工程专业操作技能的作业人员组成骨干施工队。项目部架构见图1。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项目副经理 质安员 材料员资料员材料员施工员综治员各施工班组图1 项目部架构图2、主要管理人员及职责:1)项目经理:全面统筹、优化项目部管理事务,全面负责项目部的安全、质量、进度等工作, 负责项目部的对内、外联系,传达公司相关的管理要求,组织项目部内部会议,制定项目部各项管理制度。2)副项目经理:全面协助项目经理统筹、优化项目部管理事务,协助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的对外联系,参与制定项目部各项管理制度。3)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部的技术方案的编写和审批,负责项目部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完成其它工作。4)质安员:负责项目质量、安全施工管理工作,指导并监督项目施工一线员工,做到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对质量、安全生产负相应责任。5)施工员:组织施工人员并指导其完成项目施工计划,实现项目部生产目标。6)材料员:配合相关人员制定与落实材料采购、使用、保管计划,对项目施工各个环节的用料实施监控管理。7)资料员:负责项目工程相关资料的编制与管理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建立工程资料管理制度执行相关部门资料方面的沟通及资料报送。8)综治员:负责工程项目综合治理工作,配合项目经理处理项目施工中文明施工、项目宣传、外来工劳务管理、消防安全、治安防范以及生活和行政办公后勤保障工作。二、技术准备(一)学习和审查图纸1、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该工程设计,仔细审阅图纸,熟悉理解图纸和设计意图,准确掌握施工图纸细节和施工质量标准,明确工艺流程,掌握水文地质资料。接到正式图纸后应在3天内组织会审,会审采用分部、分项进行。检查图纸和资料是否齐全,核对平面尺寸和标高,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和矛盾,搞清地下构筑物、基础平面与周围地下设施管线的关系,将不清或不明的问题汇总会知业主、设计人员以力争将问题在图纸会审中解决。(二)查勘施工现场摸清工程场地情况,收集施工需要的各项资料,包括施工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河流、气象、运输道路、邻近建筑物、地下基础、管线、电缆坑基、防空洞、地面上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和堆积物状况,供水、供电、通讯情况,防洪排水系统等等,以便为施工规划和准备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三)编制施工方案1、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的要求认真编制本工程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操作要点,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和工序,提出针对性措施,为工程的施工生产作出指导。组织各专业施工队伍共同学习施工图纸,研究好施工程序,明确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关系、施工工期要求。2、研究制定现场场地整平、绘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确定施工路线、顺序、范围、底板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以及需用施工机具、劳力、推广新技术计划。(四)安全技术交底1、工程开工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质量体系和验收规范,围绕本工程公司的质量目标,进一步全面掌握建筑工程质量检评标准,掌握确保达到工程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在公司技术负责人的带领下集中有关技术人员组织技术交底,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交底,相关施工及管理人员向上岗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并确保相应工种的施工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2、工程开工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要求,围绕公司的安全目标零伤亡工程,进一步全面掌握分析工程中的安全隐患,掌握确保达到安全工程的控制措施。在公司安全负责人的带领下以书面的形式向施工班组安全交底,相关施工及管理人员向上岗工人进行安全交底。3、技术交底:项目部及时组织项目部成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各级人员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和应注意的事项、并向参加施工人员层层进行技术交底4、项目部及时组织项目部成员进行安全及环保交底,告知并识别现场各类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制订各种处理措施、应急措施。熟悉掌握相应安全环保法规、条例及安全操作规程等,提高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使各级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组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熟悉地质情况,了解设计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了解场地地下管线铺设情况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三、施工机械准备1、本工程所需各项施工机具设备根据施工计划及周转性材料等,首先考虑从公司设备管理中心调用,不足部分可采用购买及经营性租赁与投资租赁等形式进行补充。2、根据施工方案中确定的施工机械、设备的要求和数量以及施工进度的安排,编制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并保证机械设备的落实,确保按期进场。3、严格落实现场机械管理制度,落实机械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4、所有机械必须由专职操作手操作和维修,机械操作手必须持证上岗,按规程操作和交接班,严禁非操作人员动用机械。5、进场机械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并做好记录,杜绝机械带故障施工。6、保证机械防护设备齐全完好,用电设备漏电保护装置良好有效。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备注一支护设备1100钻机CFG30-8002台2喷砼机国产HPC-V3台3空气压缩机ZB-0.1/83台12立方4注浆机150型1台5潜孔钻机2台6挤压泵1台7汽车吊16T1台二钢筋、砼设备1钢筋弯曲机GJ-401台2电焊机BX1-4002台3钢筋切割机GQ-401台4锯木机Stihl 3801台5钢筋调直机GTQ5/12三测量监测设备1经纬仪LicaT21台2全站仪苏州一光 OTS-6321台3水准仪DS31台四土方开挖设备1PC300反铲挖掘机PC3003台2自卸车10T8台3推土机1台注:施工中遇突发事件或延误工期状况发生,则及时调整机械及人员数量,确保工期按计划完成。四、劳动力准备 1、根据确定的现场管理机构建立项目管理施工层,并选择高素质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对本工程的管理。按照劳动力使用计划调配人员,安排劳动力进场,并对准备进场的劳动力进行安全教育;对工程所需的各技术工种进行培训教育,取得有关上岗证、资格证后方许其进场从事相应的工作劳动力及技术工程人员,进场后,定期对其进行劳动安全教育及施工技术总结及教育,以加强工人的劳动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使工程顺利进展。2、在劳动力的需求量上,我司将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以及工期控制的要求选择高素质的施工班组,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总进度计划要求,确定各阶段劳动力的需用量。配备足够的劳动力,建立奖罚制度,开展劳动竞赛,作好班组工作、生活等的后勤保障,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主要管理人员配置名 称人数名 称人数项目经理1技术负责1施 工 员3质 量 员2安 全 员2资 料 员1主要劳动力配置计划序号施工工种人数职 责备 注1钢管桩工3负责钢管桩施工开工时进场2潜孔钻工6负责锚杆施工开工时进场3钢筋工6负责坡面钢筋安装施工开工时进场4土方工4负责坡面土方修整施工开工时进场5灌浆工4负责锚杆灌浆开工时进场6喷砼工12负责坡面喷射砼开工时进场7电工2负责施工用电持证上岗8杂工2基坑排水、抽水等五、材料准备1、根据施工图、预算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定额等文件编制或复核施工预算,以便为施工作业计划编制、施工任务单的下达和限额领料单的签发提供可靠的依据。2、本工程主要材料有:钢筋、水泥、砂、石、商品混凝土、钢管桩、预应力锚索、钢筋锚杆等。3、根据施工方案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的材料用量计划,作好备料、供料工作和确定仓库、堆场面积及组织运输的依据。4、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预算所提供的各种配件数量,编制相应的需用量计划。组织配件按计划进场,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作好存放和保管工作。5、根据材料用量计划,做好材料的申请、订货和采购工作,使计划得到落实。6、由项目经理按施工组织设计中质量保证计划的要求,经公司评价合格的材料、设备供应商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按进度计划的要求进行材料采购及机械租赁。对供应商的评价记录进行保存,对进场的所有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必有检验其相关质量合格证明,需要复验的材料如钢筋、水泥等还应进行见证取样,保证进入场内的所有材料均为合格产品。六、现场施工作业准备(一)平整施工场地1、凡在施工区域内,有影响基坑支护施工的大孤石、垃圾、堆放的建筑施工材料等全部先期清理干净。2、将施工区域内所有障碍物进行拆除或进行搬迁、改建、改线;对附近原有建筑物、电杆、塔架等采取有效地防护加固措施,可利用的建筑物应充分利用。(二)作好排水降水设施在施工区域内设置临时性或永久性排水沟,将地面水排走或排到低洼处,再设水泵排走;排水沟纵向坡度一般不小于2,使场地不积水。(三)设置测量控制网1、根据给定的国家永久性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要求,引测到现场。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本工程测量控制点布置,根据提供的定位基准点,引至建筑物地下室四周轴线边外易于保护的地方,并做好轴线控制的测量和校核。控制网要避开建筑物、构筑物、土方机械操作及运输线路,并有保护标志。2、测量控制点经复核无误后,应按照施工图纸的内容,在场内进行测量放样,并对放好的测量点做好保护。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拟在本场东侧设置水准控制点一个,在西侧一期结构板上设置水准控制点三个。3、对场边道路及场内的临时设施做好定位标记,以备观测。4、在基坑放坡喷锚护坡施工前,要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放出基坑(槽)挖土灰上线、上部边线和底部边线和水准标志。 以利保存,灰线、标高、轴线应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和边坡喷锚施工。(四)修建临时施工道路1、修筑施工场地内基坑支护机械运行的道路,行车路面按双车道,宽度6m,最大纵向坡应不大于6,最小转弯半径不小于15m;铺设建筑垃圾作简易泥路面,两侧作好简易排水沟。2、主要临时施工道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及要求施工,尽量结合永久性道路的布置修筑。施工主道路及临时施工道路的布置详见附图八:“基坑支护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第四章 基坑支护设计本工程基坑南侧及西南侧基坑边为一期已建项目办公区临舍,东侧及东北侧为已开挖一层地下室基坑,本次基坑支护为1820座范围内的二层地下室位置,基坑底标高(绝对标高)为4.9m5.1m,基坑顶标高(绝对标高)为9.8m10.0m,基坑支护高度为4.6m4.9m。基坑支护采用放坡喷锚、锚杆等组合基坑支护形式,此部分基坑支护由泰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基坑支护情况如下:1、1819座靠近已建临舍的基坑西南侧基坑支护采用垂直开挖设置22锚杆的基坑支护形式;其中锚杆钻孔直径130,锚杆间距1500,长度68m,锚杆力设计值50KN,具体做法详见泰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的基坑支护设计图纸的2-2、3-3剖面。2、20座靠近已建临舍的基坑南侧及18座北侧小部分基坑支护采用放坡+面层喷锚的基坑支护形式;其中放坡坡度为1:1,面层喷射C20混凝土、喷层厚度为100mm,钢筋网采用6200*200,插筋采用B161500、L=1.5m。具体做法详见泰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的基坑支护设计图纸的1-1、4-4剖面。3、基坑东侧及东北侧为一层地下室及二层地下室交界部位,现状已开挖至一层地下室基坑底,二层地下室开挖时采用大放坡形式,不作基坑支护。第五章 施工部署一、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分为施工一区及施工二区2个施工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按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整体上将分阶段进行,施工过程中,施工临时道路、施工机械、材料可分散堆放在基坑周边。施工平面布置须视现场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见附图一:“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分区平面布置图”。二、施工总体安排:本工程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工程分施工一区、施工二区2个施工段(详见附图一: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分区平面布置图)。1、首先进行施工二区的第一次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施工至第一道锚杆下方0.5米处(详见附图四:施工二区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剖面示意图)。2、然后进行施工一区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施工至基坑底标高处(详见附图三:施工一区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剖面示意图)。3、然后再进行施工二区第二次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施工至第二道锚杆下方0.5米处(详见附图四:施工二区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剖面示意图)。4、最后在进行施工二区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至基坑底(详见附图四:施工二区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剖面示意图)。三、基坑排水布置1、在土方开挖施工前按基坑支护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基坑顶排水沟,用来拦截场地地表水,同时又肩负着收集基坑内用水泵排除出来的水的作用。2、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在基坑底内侧设置300mm300mm300mm砖砌边沟(排水沟),该排水沟纵向坡度12%;沿排水边沟每间隔30m左右设置一个临时沉沙井,沉沙井尺寸为100mm100mm100mm,用沙袋堆砌;在基坑四角设置集水坑,集水坑尺寸为1000mm1000mm1000mm,采用沙袋堆砌,用来及时抽排大基坑内的积水。3、具体详附图二:基坑排水平面布置图。四、施工进度计划:1、本工程基坑支护工程进度总控计划为: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 (表一)时间施工项目施 工 工 期(天)2012年8月2012年8月2012年9月2012年9月51015202530510152025301施工准备2施工一区3施工二区第一道锚杆第二道锚杆第三道锚杆2、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作业进度计划。第六章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一、施工测量在施工测量方面,拟建立高精度的测量控制网,平面和高程均采用双控网,全面采用级全站仪施测。测量成果计算采用计算机软件绘图后量测与人工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保计算结果无误。对于标高控制,外控按二级水准测量标准施测,内控按三级水准标准施测。基坑各层的内控点(平面和标高),均增加检测程序,以此保证作为放样依据的控制点的准确性。建立一个统一的施工测量管理系统和有效的检测程序,确保施工测量的质量。本工程的测量技术依据:采用国家的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国家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1、控制网的建立:1)平面控制:首先,对业主提交的平面控制网(点)进行复测,复测的标准应等同于原有平面控制网(点)的等级,经严密平差后,复测结果满足规范要求时,在使用前10天按标准格式报送监理工程师,并附测量方法和详细说明。如果认为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有问题,要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反映。然后,在施工场地内布设首级平面控制网(点),根据原控制点作为起算点,选择环场闭合导线形式布设8点,等级为一级。采用苏州一光OTS-632全站仪(测角综合标准差1.2,测距综合标准差1.561.67mm/km)进行观测。2)高程控制网:业主在施工场地内提供的水准基准点,经复核认可,作为施工场区的首级高程网的起始点,在场地周围设置4个二等水准点。使用博飞AL132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施测。高程内控点的建立,由已建立的场区高程控制点引测,组成内控三等水准符合或闭合路线,实测平差后,作为标高控制的依据。点位密度根据现场施工需要而定,但至少设两点。点位标志严格按规范设置,并定期检测。2、建筑的定位放线:1)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放样点的设计坐标,再根据设计坐标和测站点坐标计算好测设数据,使用苏州一光OTS-632全站仪放样。2)第一步:在外控点设站,用直角坐标法检测各轴线位置。使放样点偏差值2mm,而两个放样点之间的误差可以控制到3mm。3)第二步:轴线上各点的位置及其他工程细部,可用经检定过的钢尺量设。放样完成后,要经过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3、标桩的保护:1)施工场地的首级平面控制桩和首级高程控制桩选择在不会受到损坏的地块进行牢固埋设(分两层埋设),并做好埋设地点志记载。见图6.1图6.2。2)在施工场地的各类测量标桩,使用过程中,要用一定做法保护起来,简便方法是砌砖保护和设副桩保护。图6.1 平面控制点埋设图6.2 水准控制点埋设二、土方开挖施工(一)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坑顶边排水施工第一次土方机械开挖(基坑南侧20座4-4剖面基坑开挖至基坑底标高、基坑东南侧1819座11、22、33剖面开挖至第一道锚杆下500mm处)边坡支护(第一道锚杆及喷锚)施工第二次土方开挖(基坑东南侧1819座11、22、33剖面开挖至第二道锚杆下500mm处)锚杆及面层喷锚施工第三次土方开挖至基坑底锚杆及面层喷锚施工基坑底排水施工桩头割除基坑底人工修理及承台桩间土开挖工程验收及移交后续工程施工(二)机械土方开挖1、开挖用挖掘机开挖,坑底部分土方采用吊机配合出土。采用后退式开挖。2、土方由自卸汽车运输至临时弃土场。施工场地出入口设置洗车槽,出场地的车辆必须冲洗干净。3、开挖纵向刷坡,随挖随刷坡,刷坡坡度在基坑允许开挖边坡坡率以内。在每一层之间设置宽度为34米的台阶。4、淤泥质土外运会造成道路污染,如果挖出的是淤泥质土,应先在附近场地堆放待晾晒干水后再外运(进行二次运输)。5、为确保基坑稳定,开挖至基底,并挖好后,迅速施工结构工程,并在垫层施工完后及时地将钢筋砼底板浇筑完毕。6、开挖过程中设专人及时绘制地质素描图,当基底土层与设计不符合时,及时通知设计、监理处理。当开挖有文物出现时,立即停止开挖,保护好现场,及时通知监理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7、开挖面内设截流沟和排水沟,渗水及雨水及时泵抽排走。8、基坑开挖程序一般是: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水(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每1m左右修边一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要求坑底凹凸不超过1.5cm。在已有建筑物侧挖基坑(槽)应间隔分段进行,每段不超过2m,相邻段开挖应待已挖好的槽段基础完成并回填夯实后进行。9、开挖条形浅基坑(槽)不放坡时,应沿灰线里面切出基槽的轮廓线。对普通软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为3060cm,从开挖端向后倒退按踏步型挖掘;对粘土、坚硬粘土和碎石类土,先用镐刨松后,再向前挖掘,每层挖土厚度1520cm,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10、地梁、承台坑(槽)放坡按1:1,应先按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m左右做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挖基坑(槽)或挖较大面积土方时,从地面下挖1m便可开始刷边,挖至距离坑(槽)底0.5m时,应沿坑(槽)边每隔23m高差打入小木桩(竹签),并注明标高,同时配备0.5m长的木(竹)标杆苦干根。操作人员用标杆按设计标高找平,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槽宽,修理槽边,铲平槽底,清除余土。11、基坑(槽)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拢动。当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1530c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开挖至设计标高。1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在基坑(槽)四侧或两侧随挖土随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图3),将水位降至坑底以下500cm,以利挖方进行。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施工完成。13、在基坑(槽)挖土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土质变化情况,如基底出现软弱土层、枯井、古墓,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加深、换填或其他加固地基方法处理。遇有文物,应做好保护,妥善处理后再施工。14、雨期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坑(槽)两侧围以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注入基坑(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稳定情况,必要时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以以上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15、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规定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缝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加大坡度,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三)土方清槽1、最后20CM土方宜人工开挖,并应防止坑底土扰动,挖土至基坑底标高24小时内须施工好片石和素混凝土垫层,局部承台进行锚杆施工可在垫层浇筑后处理。同时应抓紧施工承台及基础底板,尽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以有效控制围护体变形。2、测量员要多点控制标高,以保证垫层混凝土的厚度清除余土的过程中要避免造成对天然土体的扰动,严禁大型机械设备在天然地基上操作运行。3、在垫层施工前要进行承载试验,并请地勘院、设计院、监理验收。(四)基坑(槽)验收基坑开挖完毕应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有关人员共同到现场进行检查、鉴定验槽,核对地质资料,检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要求是否相符合,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一般用表面检查验槽法,必要时采用钎探检查、或洛阳铲探检查,经检查合格,填写基坑槽验收、隐蔽工程记录,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见下表:(五)施工注意事项1、挖深度应该严格按照地下室结构施工图进行。2、基坑周围5.0M范围内堆载不得超过1000kG。3、严格控制开挖段纵向放坡的坡度,务必使土坡坡度不大于安全坡度,并要时刻注意及时排除流向土坡的水流以防止土体滑坡。4、加强地面的排水设施管理,并在基坑周边设置挡水墙,避免地面 的水流入基坑,影响基坑稳定。5、基坑开挖后如发现坑底土质与勘察报告不符,及时向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反映。6、加强对坑底积水的处理,派专人24小时值班抽水。7、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为防止突发性事故的发生,使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顺利进行,将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整个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特制订以下应急措施:8、开挖前,应准备一定数量的材料和设备,包括砂袋、松木桩、钢筋、钢管等。9、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坑壁局部位移较大,已超过许可范围时,应暂时中止挖土,采用钢管或钢管索在竖直平面内进行斜撑,同时在基坑外侧卸载,以减少主动土压力,也可打设锚杆进行加固。10、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应立即抢做垫层,并把片石垫层铺设至紧靠基坑边,如此时发生坑内位移,应立即在坑内侧堆土或抛石,并同时在基坑外侧卸载,待稳定后,可采用打设锚杆进行加固。11、基坑排水:1)为了防止雨天后基坑表面积水,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盲沟,在基坑受力情况较好的基坑角部设置集水井。通过水泵将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保持基坑在施工期间的干燥。2)坑外降排水:在基坑的外侧,沿坑边设置300300mm地面排水明沟,内侧水泥砂浆抹光,集水井每隔20-30M设一只800800800mm沉淀池,通过水泵将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以保持施工期间的基坑干燥。12、土方修整及基坑监测:1)本工程基底标高较多,故在垫层施工前应有大量的土方修整工作。2)土方修整采用人工修整的方式,为尽量缩短基底土暴露时间,应注意土方修整后垫层的及时跟进,承台砖胎模的及时插入,垫层砼的及时浇捣。3)在地下室施工期间设立基坑边坡稳定的监测系统,以确保地下室施工期间的安全。4)监测内容:土体深层侧向位移监测、周围环境的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土钉拉拔试验等。13、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土体回弹变形过大:1)深基坑土体开挖后,地基卸载,土体中压力减少,土的弹性效应将使基坑底面产生一定的回弹变形(隆起)。回弹变形量的大小与土的种类、是否浸水、基坑深度、基坑面积、暴露时间及挖土顺序等因素有关。如基坑积水,粘性土因吸水使土的体积增加,不但抗剪强度降低,回弹变形亦增大,所以对于软土地基更应注意土体的回弹变形。回弹变形过大将加大建筑物的后期沉降。2)由于影响回弹变形的因素比较复杂,回弹变形计算尚难准确。如基坑不积水,暴露时间不太长,可认为土的体积在不变的条件下产生回弹变形,即相当于瞬时弹性变形,可把挖去的土重作为负荷载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回弹变形。3)施工中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有效措施,是设法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减少暴露时间,并防止地基土浸水。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均应保证井点降水正常进行,并在挖至设计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板。必要时,可对基础结构下部土层进行加固。14、防止边坡失稳:1)深基础的土方开挖,要根据地质条件(特别是打桩之后)、基础埋深、基坑暴露时间挖土及运土机械、堆土等情况,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2)目前挖土机械多用斗容量1m3的反铲挖土机,其实际有效挖土半径约56m,而挖土深度为46m,习惯上往往一次挖到深度,这样挖土形成的坡度约1:1。由于快速卸荷、挖土与运输机械的振动,如果再于开挖基坑的边缘23m范围内堆土,则易于造成边坡失稳。3)挖土速度快即卸载快,迅速改变了原来土体的平衡状态,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呈流塑状态的软土对水平位移极敏感,易造成滑坡。4)边坡堆载(堆土、停机械等)给边坡增加附加荷载,如事先未经详细计算,易形成边坡失稳。15、防止桩位移、倾斜和承重结构的破坏:1)打桩完毕后基坑开挖,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2)对先打桩后挖土的工程,由于打桩的挤土和动力波的作用,使原处于静平衡状态的地基土遭到破坏。对砂土甚至会形成砂土液化,地下水大量上升到地表面,原来的地基强度遭到破坏。对粘性土由于形成很大的挤压应力,孔隙水压力升高,形成超静孔隙水压力,土的抗剪强度明显降低。如果打桩后紧接着开挖基坑,由于开挖时的应力释放,再加上挖土高差形成一侧卸荷的侧向推力,土体易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使先打设的桩易产生水平位移。软土地区施工,这种事故已屡有发生,值得重视。为此,在群桩基础的桩打设后,宜停留一定时间,并用降水设置预抽地下水,待土中由于打桩积聚的应力有所释放,孔隙水压力有所降低,被扰动的土体重新固结后,再开挖基坑土方。而且土方的开挖宜均匀、分层,尽量减少开挖时的土压力差,以保证桩位正确和边坡稳定。三、锚杆施工6.14图 锚杆与喷层混凝土连接大样图主要技术保证措施:1、锚杆钻机开始施工前必须用枕木垫稳,前后设承动载支撑,操作位铺设机台板,准备就绪后才能开钻。2、上覆土层采用三翼导向钻具钻进,钻进参数用中等转速,控制进尺速度,保证孔壁成型完好,孔内钻渣及时返出。3、对于较硬岩层,应采用风动潜孔锤冲击钻进,冲击钻进参数为慢转速大压力,用9m3空气压缩机为动力源。4、深部岩石采用金刚石高速钻进,钻进参数为高转速中等压力,循环液加入润滑剂并作特别沉渣过滤处理。5、钻孔深度误差为+200-+300mm,起钻前应进行一次清孔,把孔内沉渣清除干净。6、钻孔终孔后应及时安装锚杆和注浆,以防止坍孔。7、锚杆对中支架沿杆身2m设置,要求对中支架直径130mm,保护层厚度大于10mm。8、注浆材料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450.55、水泥浆固结体强度不小于M20。根据工期需要,适当掺入早强减水剂。10、采用高速搅拌筒,先定量加水,开动搅拌机后逐包加入水泥,搅拌35分钟至水泥浆充分均匀后再经滤网放入储浆池使用。11、注浆管端部绑扎在锚索上,与锚索一起安装入孔内,锚杆和注浆管均要下至孔底。注浆管采用36mmPVC管、注浆压力为0.5MP。12、注浆完成后拔出孔内注浆软管,清洗浆泵及注浆管路。待12小时后对孔口补浆,填满孔口浆面至不再下沉为止。四、砼喷层施工1、喷网施工同土方开挖互相配合,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施工,互不干扰。2、施工流程为:坑槽土方开挖人工修坡土钉施工喷射底层砼编网焊加强筋喷射面层砼养护下一层坑槽开挖。3、施工准备:作好现场三通一平工作,由于锚杆施工属基坑内流动作业,开工前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线路(水、电)安装和搭设临时设施的工作,施工场地四周应先布置排水沟。4、锚杆壁面开挖:按照分层开挖要求进行锚杆施工,基坑内的每层土方开挖深度应比该层锚杆的层高深0.3米,严禁超挖。紧靠喷锚施工面0.2m范围内,必须人工开挖修坡。壁面开挖后,应马上投入锚杆施工以及网喷砼的其它工序施工,尽量缩短基坑开挖面土体的露空时间。5、土钉及渗水管施工:坡面修平后,马上进行土钉打入及埋设PVC渗水管。6、喷射底层砼:喷砼采用砼喷射机喷射成型,喷射底层砼厚约3050mm待终凝2小时后,按规定喷水养护及绑扎钢筋网。7、编网、焊加强筋:按照锚杆支护设计编钢筋网、焊加强筋,钢筋网6200200,纵、横向加强筋各216,加强筋同锚杆焊接。8、面层砼喷射:喷砼采用砼喷射机喷射成型,喷射至设计厚度的砼板,待终凝2小时后,按规定喷水养护7天。五、基坑排水施工施工期间,基坑排水拟采取如下措施:1、沿基坑顶部外侧设置300300mm的环状截水沟,排水坡度1%,并在基坑顶部外侧沿沟位置每30米设一个10001000800的集水井,将基坑外的污水和雨水集中引至临时排水沟。2、沿基坑底部周边设置300mm宽,300mm深的环状排水沟,排水坡度1%,并在基坑底部周边沿沟位置每30米设一个100010001000的集水井,将基坑内的积水集中抽至基坑顶面的截水沟中。3、基坑外的截水沟及集水井均砌体砌筑,流水面用M5水泥砂浆抹面,设置1%的排水坡度。基坑内的排水沟和集水井随土方不断下挖而临时设置。六、基坑监测施工监测频率要求:开挖期间开挖侧每天观测一次,非开挖期间每3-5天观测一次;当变形超限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观测。当基坑变形、地面沉降达到预警值,应立即通知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监测目的1、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2、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3、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4、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5、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6、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实际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二)监测原则深基坑工程是一项技术上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性很大的系统工程。根据该基坑支护及周边环境的特点,在确定监测方法及监测内容时,需考虑以下原则:1、保证重点:该工程为深基坑,所以基坑支护结构本身是本工程需监测的重点。沿基坑四周在基坑原土位置布置测斜管、在桩顶布置测量点进行位移和变形监测,以保证支护结构整体安全。2、兼顾环境:由于本工程地下场区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其中孔隙水为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赋存形式。3、为了保证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安全使用,应布置测点进行变形观测。4、信息化施工: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