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用残损的手掌》.doc_第1页
2《我用残损的手掌》.doc_第2页
2《我用残损的手掌》.doc_第3页
2《我用残损的手掌》.doc_第4页
2《我用残损的手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语下】2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授课人:【教学目标】1.理清诗歌思路,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语言。3.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研读诗歌,品味语言。2.感同身受地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屈辱我们可以宽容,但绝不可忘却。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个高贵而倔强的灵魂,(屏显作者图片)去听听这个柔弱的中国文人,虽身陷囹圄却又曾怎样激情满怀地歌唱(板书标题、作者)二、吟诵1.在音乐声中范读。请先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同学们要设身处地地倾听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2.学生自由吟诵两遍。你们认为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就试着学一学,不好的地方就改一改,然后激情朗读两遍;读后请你们告诉我你们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或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3.教师的教学行为及语言设计。(1)“那辽远的一角”“那上面”和三个“那里”指什么地方?明确:指的是没有被侵略军蹂躏的解放区。(2)手掌为什么是“残损”的?穿插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2年。1938年,诗人戴望舒从沦陷区的上海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逮捕了几乎全部的在港知名华人,包括戴望舒在内。戴望舒活跃的抗战姿态,很显然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本宪兵动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等资料,但他始终没有屈服。戴望舒在狱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所受的酷刑和折磨,是非常惨烈的,这使他出狱后仍无法摆脱这场噩梦,两年之后,他在写等待(二)一诗时,还记忆犹新地写下了这样叫人刻骨铭心的句子:在这阴湿,窒息的窄笼:做白虱的巢穴,做泔脚缸,让脚气慢慢延伸到小腹上,做柔道的呆对手,剑术的靶子,从口鼻一起喝水,然后给踩肚子,膝头压在尖钉上,砖头垫在脚踵上,听鞭子在皮骨上舞,做飞机在梁上荡等待(二)有人说朗读这首诗,你叹不出声,只有深沉的悲和热,在腹腔里沸腾。这不愧是戴望舒诗歌中最明亮最健康的歌唱。有人说,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戴望舒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在诗坛以现代象征派的面孔出现,可在他生命的终端却写出了这样浸透了血泪的现实篇章。(3)板书:恨爱 悲怜 愁苦希望三、对话我们仅仅读了两遍,就产生了如此丰富的感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宝贵的感受到诗歌中去,看看到底是哪些诗句带给我们如此强烈的感受,然后紧紧地抓住它,轻轻读一读,细细品一品,相信我们的感受会更深切,更强烈! 1.学习1-2行。(1)有两行总领全诗,是哪两行,为什么?(2)诗人的手掌是如何摸索的?(板书:摸索屏显:摸索这一角那一角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那辽远的一角)2.学习第314行。(1)看看下面的诗句漏掉了什么?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哪一处不能漏掉?(屏显)这一角变成灰烬,那一角是血和泥;这一片湖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2)屏显正确句子,引导学生分析 “已、只、该、()”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读一读,并把各种理解读出来! (3)诗中的“湖”指的就是杭州西湖,戴望舒小时候家就在西湖的附近,在他的记忆里,西湖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而他尤其不能忘的是最好的季节里的西湖。不要说是多情的诗人,谁又能摆脱对家乡的牵挂呢?更何况家乡就是胜似天堂的杭州!如此仙境一般美丽的家乡,我们现在该如何呢?(指导学生读)(4)还有如锦幛的繁花吗?还有奇异芬芳的嫩柳枝吗?还有淡妆浓抹的美景吗?还有悠扬婉转的柳笛声吗?还有戴着柳条编的帽子的无忧的嬉戏吗?没有了!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我们现在该如何呢?(指导学生读)此时,谁的心中满腔怒火?请站起来!侵略军蹂躏了你的家乡,让你国破家亡!请你用声音告诉我们,告诉所有人,你愤怒了!你激动了!你义愤填膺了!你怒不可遏了!(指导学生读)(5)与戴望舒同时代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流亡关内,拖着疲惫的身体还嘶哑地歌唱自己的家乡。(屏显)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土地的誓言读端木蕻良下面就让我们用“泛滥着”的“一种热情”再读一读这段文字。3.学习1526行。“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板书:掠过)诗人的内心充溢着切肤的沦亡之痛。但是诗人的情感又不是直接明白地说出来,而是寄托在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上,这就是诗歌“用形象说话”的特点。诗人自己也说:“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动机在表现自己跟隐藏自己之间。” 在那个以狂暴的吼叫代替艺术的凝想的年代里,这首诗显得难能可贵。但是我相信令同学们心动的肯定不止这些。(由学生回答)4.学习第21行。“运”换成“用”行不行?读一读!5.学习第19、22行。“轻抚”和“贴”是怎样的动作?读一读!(板书:轻抚)6.学习第20行。(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是两个一向被人称道的句子,为什么?明确:诗人把自己和解放区的关系比作了恋人和母子关系,它唤起了人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学情预估:学生缺乏体验:一个还未曾体验,一个早已忘却,可能读不好,析不透。)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感情来齐读1526行!(2)“太阳”“春”两个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7.小结: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解放区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但是在侵略者黑暗潮湿的地牢里,却响彻着如此健康明亮的歌唱!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民族精神呀!请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第1726行背下来!四、收束在时代潮流的感召下,诗人戴望舒终于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一次次充满韧劲和豪情地歌唱。(教师深情吟诵,音乐中屏显)狱中题壁 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这曾是他惟一的美梦。2我用残损的手掌导读单 班级: 姓名: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我用残损( )的手掌( )2、堤( )繁花如锦幛( )3、灰烬( ) 4、蘸( )着 5、永恒( )二、用“/”为下列诗句划分朗读停顿1、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三、诗中有许多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试按下面的标准分类整理,各摘录几例。(1) 消极的、冷调的: (2)积极的、暖色调的: (3) 你能展开你的思维,再在生活中找出几例吗? (1) (2) 四、在本诗中诗人炼字造句的能力后现无遗。请以诗中选出几句动词使用精准的句子,秒在下面,并品味它们和妙处。(1) 品味: (2) 品味: 学生生成的问题:问题生成单 班级: 姓名:一、朗读全诗品味下列诗句的含义,回答问题。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一句中的“灰烬”“血”“泥”指的是什么?诗人的手抚摸到这些,是要传达他的什么情感?2、诗中写道“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你能用你的历史知识告诉我,诗人所说的这“完整的一角”指的是哪里?这时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一句中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二、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细心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我用这残损的手掌训练评价单班级: 姓名:1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饥饿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_;动乱的年代里,_;安定的年代里,_。2按照下面句子的格式,仿造两个句子。有的拓荒者是天生的冒险家。他将薄田变成沃土,将沙漠变为绿洲。 3写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_(2)“那里是太阳,是春。”_(3)“无形的手掌” _(4)“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_4理解下列诗句(1)“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_(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_5诗中起修饰作用的相关词语,看看哪些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哪些是消极的冷色调的,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6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_ _7这首诗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_8“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中“广大的土地”,指的是地图上的“广大的土地”,而不是大自然的“广大的土地”,这种理解对不对?_9“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中“这一角”“那一角”分别指哪个地方?_10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2我用残损的手掌 导读单答案:一、1、sun zhang 2、di zhang 3、jin 4、zhan 5、heng 二、1、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三、(1)残损 灰烬 彻骨 阴暗 寂寞(2)温暖 明朗 坚固 蓬勃如春四、例:无形的手掌抚过江山 贴在上面,寄与爱的一切希望生成单一、1、“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2、诗人所说的“一角依然完整”的土地,指的是没有被践踏的解放区。从这里开始,诗人的情绪不再低沉,变得明朗、积极。3、比喻(暗喻)。以“太阳”和“春”喻解放区,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特点是能给中国的大地带来光明和苏醒。二,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像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他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与了民族复兴的希望。训练单:1理想是文明 理想是安定 理想是繁荣2有的拓荒者是孤独的苦行僧。他背负着爱仁义和道德的十字架,头顶烈日,口含蛇胆,脚踩黄沙起程。或:有的拓荒者是肤浅的井底蛙。他省吃俭用,吃苦耐劳,终于在苍茫大漠中筑起一幢像样的小楼,犁出几分贫脊的农田。有的拓荒者是不羁的行吟诗人。他浪迹天涯,随遇而安,以天为被,以地为席。或:有的拓荒者其实是卑劣的拾荒者。他爱繁华,爱富庶,荒芜是他最憎恨的敌人。3(1 ) 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2)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3)是隐喻,用来比喻诗人的思想联想心理和情感。(4)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确民的新生活。4(1) “手掌”由北向南,抚过大片国土。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每到一处,作者都突出了该地区的特征性事物,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们的特点:雪峰水夹泥沙新生的禾草蓬蒿荔枝花苦水。在感情色彩上,这几行诗是忧郁的,冷色调的,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感情。(2)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像,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5.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