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华新小学 周 颖教学目标:1. 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表格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 学习作者采用反复的叙事手法,表现小女孩的可怜,凸显其悲惨命运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介绍安徒生的生平。1.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2.师补充安徒生资料: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1805年,安徒生诞生在丹麦奥登塞镇的一座破旧阁楼上。他的父亲是个鞋匠,很早就去世了,全家靠母亲给人洗衣服维持生活。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终于踏进了文坛。从三十岁开始,专心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生中共写了168篇童话故事。如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皇帝的新装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等。选编在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一篇。(二)安徒生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写作故事。 师补充: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二、认读生字词。(一)小组轮流读:乖巧、围裙、衣兜、哆哆嗦嗦、蜷缩、火柴梗、圣诞树、橱窗。(二)老师重点指导读音:乖巧、围裙、橱窗、火柴梗。三、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提示(PPT出示)自由轻声读5-10自然段小女孩擦然火柴的部分,运用关键词完成导学精要表格。师:小女孩共擦燃了几次火柴?她分别想象到了什么?结果怎样?现实又是怎样?擦火柴想象结果现实1她终于抽出了一根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5她赶紧擦着了一根火柴师:让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读小女孩擦火柴的这一部分。4、 合作学习。 1.在这几个自然段中,有一些这样的句子:“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安排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然火柴,而不让她擦一次就能看到所有渴望的景象呢? 2.小组讨论、展学。 3. 师小结:此处运用了反复叙事的手法,凸显了小姑娘悲惨的命运。5、 拓展阅读。 完成导学精要中三打白骨精的阅读练习。六、师总结全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采用想象、反衬的手法表现小女孩的可怜,凸显其悲惨的命运。2.了解作者将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感受安徒生童话的深刻,激发学生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课节课我们认识了安徒生,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生说,师板书)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去关心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命运吧!(ppt出示表格)首先我们通过表格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擦火柴想象结果现实1她终于抽出了一根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5她赶紧擦着了一根火柴师: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小女孩所处的现实是怎样的?(板书:现实:冷酷 痛苦)二、自学互学,理解反衬(一)自学1、自学提示(PPT出示)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安排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而不让她擦一次就能看到所有渴望的景象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思考解答预设:如果一次就把全部火柴擦完,就不能深刻地体会想象的美好。擦一次火柴看到了美好的想象,火柴熄灭了,回到现实冰冷的现实。通过一次次现实与想象的对比,更能体现现实的残酷和想象的美好。3、合作朗读师生合作读小女孩擦火柴的这一部分。师读:小女孩十分寒冷,她受不了了,擦燃了一次火柴,她看到了.(生读);可是火柴熄灭了,大火炉也不见了,于是她又抽出了一根火柴.(生读);她赶紧抽出一根火柴.(生读);她多想.(生读);接着连忙擦然一根火柴.(生读);她多想留住奶奶,她擦然了一大把火柴.(生读)。(2) 互学1、互学探究(PPT出示)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两个“幸福”的理解?为什么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小女孩美好的幻境,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讨论汇报问题一预设:生1:我认为第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也就是几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第二个“幸福”指的是小女孩死了,离开了这个残忍冷酷的世界,获得了解脱,所以说她是幸福的。生2:我认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境中度过的,所以说她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这样就彻底“幸福”了。问题二预设:生:小女孩的幻想是美好幸福的,而她所处的现实幻境又是极度恶劣的,作者用越多的篇幅来写小女孩美好的幻境就越能表现小女孩所处现实的残酷。师总结:你们小组分析得很不错。作者对现实与幻想这两方面的描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往往幻想越美好,越是衬托了现实的悲凉。孩子们,小女孩死前的幸福体验是想象中的幸福,想象得越是幸福,现实就越是悲惨,让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像这样的“以喜衬悲悲更悲”写作手法叫反衬。(板书:反衬)3、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师:让我们带着对文本的理解再一起来读一读最后这一部分吧!三、拓展延伸师: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失败与挫折吧,例如考试考差了,比赛失败了,与朋友发生矛盾了,受到批评指责了那时的你可能会伤心难过,可能会愁闷苦恼,请你试着运用“以喜衬悲悲更悲,以乐写愁愁更愁”的反衬手法描写出你当时的心理。(生写话,小组派代表展示,教生共同评价) 四、总结全文师: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想象、反衬等写作手法表现了小女孩的可怜,深深的打动了我们。故事虽然结束了,但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小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