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 .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 .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 .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 .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读 “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词语,理解“风餐露宿,风尘仆仆”等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4.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孔子、老子有简单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5.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词句。教学重点:1.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感受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2.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孔子的相关资料。老师准备课件,孔子的相关图片及资料。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初识孔子【以其言引其人】1.播放图片:学校文化墙有关论语中的名言。孩子们,在我们美丽的余江四小,当你走在大厅,一抬头就能看见那一句句名人名言,播放,师:,跟着老师读一读,老师读一句,你们也跟着读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名句都出自同一本书论语。可能很多同学对论语这本书并不熟悉,但是古人对它却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它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非常有名了。3.交流孔子资料知道这几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出示孔子头像)师:看大屏,叫叫这位为人的名字。 老师带来了他的一段资料。(学生读)出示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所以长辈叫他孔丘, 平辈叫他仲尼 ,晚辈称他孔老夫子,后人称他孔子) 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小结:他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至圣就是说他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万世师表是指他是世代老师当中的榜样。孔子,这个子就是对他的尊称)。师: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子”。出示课件:这是二楼墙上的一张图片,这位老人家是老子。道德经就是他写的。这里文字太多,我们就不读了。师:老师同样也带来的他的资料。出示老子资料: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对后世影响深远。(师读)师:其实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做人要讲道德,这“道德”二字,就来源于他的道德经。师:孔子和老子这两位伟人,就是中国文化最有名的两张名片。师:好的,时间差不多了(铃声响了),上课!一、揭题导入1.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两位伟人,学习一篇和他们有关的课文孔子拜师2.板书课题:17、孔子拜师提醒“拜”的书写:拜的横画比较多,我们在写的时候就要注意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差不多,这样写出来才会更漂亮!。3.审题齐读课题:写的是谁?(孔子),干什么呢?(拜师),你看主人公+主要事件是写事情的文章常见的取标题的方式。以后我们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取题目。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你想知道孔子拜师的原因。(板书:为什么?) 孔子到哪里去拜师?(拜师拜师,肯定要有拜师的地方,孔子是去洛阳,拜师。) 孔子拜谁为师呢?你想知道孔子拜师的对象。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就可以解决,孔子是拜(老子)为师。(还有更重要的问题) 孔子是怎么拜师的?你想知道孔子拜师的经过。(板书:怎么?) 拜师后怎么样?你想知道孔子拜师的结果。(师:你很会提问题,会提问题的孩子就是会读书的孩子! )板书:孔子(到洛阳)拜(老子)师齐读师:预习了课文的孩子肯定知道,其实课文就是写了这么一件事!师:你看,把你们的问题串起来,我们就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读课文,看看作家有没有把这两个问题写清楚?读的时候,还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2.学生自由读课文3.检查字词孩子们读得可真认真,相信课文里的这些字词一定难不倒你们!课件出示第一组: pi 佩服 品行 等候 学无止境指名读(这组词语送给笑的最甜的你)齐读第二组 : n shu ho纳闷 迎候 传授 毫无保留请你读,读对了咱们就跟着读。细心的孩子可能发现了,这组词语跟文中的谁有关?你是善于发现的孩子!第三组: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jin p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真不错,字正腔圆!这些词语与文中的谁有关?孔子。了不起,你有一双慧眼!师:风餐露宿的意思,你明白吗?日夜兼程,什么意思呢?师:其实你已经能体会到这个词背后的艰辛了,我们用拆词法来理一下这两个词的意思。(示意举手)拆词法理解: 风餐露宿:风餐,在风雨中用餐 露宿:在露天睡觉 日夜兼程: 日夜,白天,晚上 兼程:赶路 (不分日夜地连续赶路。)【检查朗读】难句词语会读了,那课文能读好吗?这里有两个难读的句子,谁来试试?指名读句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预设:a、如果学生读到位了你读的真好!你读出了这半句话的三层意思:他总觉得 自己的知识 还不够渊博 学着他的样子,咱们一起读。 b、如果学生读不到位不着急,咱们来看看,这前半句话有几层意思。(示意举手)第一层他总觉得 第二层自己的知识 第三层还不够渊博(学生顺着自己理解的意思去读) 请你再读 一起读句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方法还是一样,相信你也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师:你读得很好!,你把这句话的三层意思也读出来了。(第一层:老子 第二层:也把自己的学问 第三层: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一起读小结:长句子朗读,就是要把句子的意思读出来。三、深入文本,感知品行同学们,课文会读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作家主要写在哪里?(第一自然段)板书:序号1第二个问题,作家主要写在哪里?(第二自然段)板书:序号21.知原因(1)那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句子来。【原因一】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简单地说,原因就是?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我们来了解一下孔子三十岁的孔子知识到底是渊博还是不渊博?出示:三十岁的孔子已经博学多才,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样样精通,六艺就是古代的六门课程,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语文、数学、体育,还包括驾照,孔子样样能教。你们说孔子的知识渊不渊博?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都了然于心。这是他们必读的五本书籍。师:孔子的知识渊博吗?他还是当地最有名气的学者,在乡里开办私学,收徒授业,拥有一大批弟子。开办私学就是办私立学校,收学生,不过收的都是平民子弟。师:渊博吗?指名读,相机解释:引读:但是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师:现在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生:我看到了一个虚心好学的孔子。 板书:好学2.明经过第一个问题我们解决了,现在我们看到第二个问题,孔子是怎么拜师的?作者写了两个环节,知道是哪两个环节吗?那我们可不可以简称:赶路和见面我们先看赶路环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孔子是怎么赶路的?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来。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1)赶路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朗读汇报句子师:这个句子找的好!这句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谁来读?你读懂了什么?感悟路途之遥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预设:我发现曲阜和洛阳相距很远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上千里 那上千里到底有多远呢?(出示地图洛阳曲阜)师:我们来看,曲阜在山东省,而洛阳在河南省,相距千里。你有什么感觉?这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呢?(千里迢迢,万水千山)假如让你从曲阜到洛阳,你怎么去?要多长时间呢?生:我会坐火车、开车、坐飞机师:坐火车需要多长时间呢?你知道吗?不知道,老师告诉你,坐火车要7、8个小时呢。师:那你知道孔子怎么去的吗?生:走到洛阳 。 师:花了多长时间? 生:几个月。师: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孔子不怕苦,不怕累。交流后,相机朗读:把你的这种感觉读出来)小结:第一层意思中,我们是从时间和路程的角度上感受到孔子的不怕苦和不怕累,那我们看第二层意思,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感悟路途之苦交流、想象说话a.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表面意义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b.想象说话师:是呀,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就是说孔子不分日夜地连续赶路,吃不好也睡不好。让我们想象一下,这几个月中他会遇到哪些困难?生:孔子会又累又渴,师:什么情况下,孔子会又累又渴呢?生:赶了一天的路,水都喝光了。师:孩子现在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把你刚才说的,连起来完整地说一遍,看看能不能说得更顺一点。句式: ,孔子 。生:赶了一天的路,水都喝光了,孔子很渴。师:赶了一天的路,水喝完了,我觉得孔子不仅仅会渴,还会?很累。 是呀,那我们可不可以试着这样说:赶了一天的路,水都喝完了,孔子又累又渴。师:刚刚他是从食物方面来想象孔子遇到的困难,孩子们,你们再想想,在食物方面,孔子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生:赶了几天的路,干粮都吃完了,孔子又累又饿。师:孔子啊,连续赶了几天的路,你的脚都磨得起泡了,你就停下来休息几天再赶路吧?生:不,我要早点赶到洛阳,我才能早日学到知识。师:于是,你就?生:于是,我就忍着疼痛继续赶路。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他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当夜幕降临,月亮爬上树梢,赶了一天的路,孔子想躺下休息时,他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生:寒风吹来,孔子冷得缩成一团。师:是啊,一阵寒风吹来,孔子冷得瑟瑟发抖。师:你真会想象!孩子们,我们再想想,孔子在睡觉时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生:野兽来了,孔子担惊受怕。师:孔子啊,前面危险重重,你赶紧回去吧。生:不,我不能回去,我不能半途而废,我一定要见到我的老师。师:于是,你就?生:于是,我就继续赶路。 师: 孩子们,或许孔子还会遇上恶劣的天气呢?谁还想说?生:烈日炎炎,孔子又热又渴。师:孔子还会遇上怎样的天气呢?生:风雨交加,孔子又冷又饿。生:大雪纷飞,孔子的手脚都冻僵了。师:你的想象是很有可能的。师:孔子啊,雨下得那么大,你的衣服都湿透了,咱们回去吧?(孔子啊,雪下的那么大,你的手都冻僵了,咱们回去吧!)生:不,我不能回去,我一定要见到我的老师老子。师:于是,你就?生:于是,我就冒着大雨继续前行。师引读:是呀,拜师的路上,不论遇到怎样的风雨、怎样的坎坷,孔子没有停下前行的步伐!看来,这一路走得真不容易,作家用了一个词来形容终于。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师:此时此刻,你想对孔子说什么呢?出示:我想对孔子说:。(2)见面师:就这样,历经艰辛,洛阳终于到了。(出示图片:老子)于是他们在洛阳城外相见了。出示: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齐读这段话(3)课件出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原文他们见面后在说些什么呢?师:同学们,请看这些对话,书上是这样排列他们的对话的。如果老师这样排列他们的对话呢呢?你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于是孔子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 “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那么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考虑读者的感受,把人物对话分成自然段来写。接下来,让我们走近这两个伟人,自己去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看看从这两个伟人的对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子?) 体会孔子的彬彬有礼,好学。(说说你的理由?关键地方是?彬彬有礼:两次上前行礼,特地,拜见、您、老聃先生、等候等礼貌称呼 好学:风尘仆仆 学无止境 (那我们来想象,风尘仆仆的孔子会是怎样的呢?)体会老子的温和、谦逊有礼。(抓“迎候”)师:谁还有补充吗?请同学们再去默读他们的对话,看看你还读出了什么?(分角色读:同桌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