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 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 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 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 若无智慧命也了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 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 教学目标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自主学习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地方制度的变化 汉 郡县 封国 汉武帝颁布 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唐 在地方设置了许多 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终酿成 安史之乱 宋 为削弱地方权力 a军事上 将兵权收归中央 抽调精兵强将 充实中央禁军 b行政上 派担任地方长官 同时设负责监督 c财政上 将地方赋税的一部分作为地方开支 其余的全部由掌控 影响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局面 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是也形成了冗官 冗兵和冗费的局面 为北宋埋下了的祸根 元 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 山东 山西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地方设立行省 其下 分设路 府 州 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进行管理 西藏是辖地 影响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加强了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是中国的开端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1 两汉 2 唐朝 3 北宋 4 元朝 行省制度 下设机构 长官权力 作用与影响 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 全国军 政 财大权归中央 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绝对服从中央 郡国并行 推恩令 推行者 措施 作用 设藩镇 节度使权力 影响 军事 行政 财政 收兵权归中央 抽调地方精兵强将 充实中央禁军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 其余全部有中央掌控 起初加强地方统治后期藩镇割据 削弱中央集权 元代的行省 河北 山东 山西 宣政院直辖地 中书省直辖地 探究活动1 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 a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 地方不存在独立行政体系 b 地方服从中央 中央服从皇帝 c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 多渠道管理 d 地方权力分散 e 中央控制地方官任免 监督 考核 2弊端 a 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 人浮于事 效率低下b 地方缺乏自主权 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地方建制 郡县制 州郡县 道州县 路州县 行省制度 废行省 设三司 省道府县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中央制度的变化 1 汉朝 1 原因 汉初 丞相集决策 司法 行政大权于一身 位高权重 2 目的 为了加强皇权 3 措施 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 参与军国大事 以削弱相权 2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 隋唐时期 1 措施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 门下和尚书 分别负责 和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六部 2 影响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相权分散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削弱了相权 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三省六部制度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 北宋 1 措施 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增设 枢密使和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权和财权 2 影响 削弱了宰相的职权 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5 元朝 1 措施 是最高行政机构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相权得到加强 2 后果 元朝后期 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 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朝 魏晋 隋唐 宋朝 元朝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权 财权 分割相权 强化皇权 专制主义 指中央的决策方式 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决策权 兵权 政权 财权 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 秘书等工作的人 让他们担任尚书令 侍中等 参与军国大事 中朝 逐渐形成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的三省体制 三省六部制 分割相权 强化皇权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关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上承天子 下总百官 君权与相权 三 选官 用官制度的变化1 汉朝 1 主要实行 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 廉各一人 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 影响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1 制度 2 影响 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 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 而真正有才学 但出身低微的人 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 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 3 隋唐 1 科举制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 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 影响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 影响深远 2 说一说实行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 3 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 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展 有何影响 三 选官 用官制度的演变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孝 廉 才德 依靠门第 不注重才能 科举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科举考试 才能 小结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日益削弱 2 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 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 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合作探究 问题一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存在哪两对主要矛盾和斗争 这些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趋势如何 有何影响 矛盾 君权 相权 中央 地方 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影响 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 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削弱地方权力 加强中央权力 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巩固和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服从 行政效率低下 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 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选官制度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 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 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 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 扩大了官员的来源 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问题二 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 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 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7分 目标检测 1 材料一反映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