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物质的变化学案.doc_第1页
第1节物质的变化学案.doc_第2页
第1节物质的变化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 物质的变化学案【考查要点】考查要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产生 。考查要点2 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 的分子。考查要点3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了解物质的变化,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物质变化的证据有:形状、状态、颜色发生变化,伴有沉淀、气体的生成。考查要点4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凝固的线现象;(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基础巩固】1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玻璃破碎 B 牛奶变酸 C 铜器生锈 D 木材燃烧2下列有关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有导电导热性 B 有良好延展性 C 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D 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3当你在复印社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 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 D 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4下列各组变化中二者均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挥发 升华 缓慢氧化 自燃A B C D 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用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 B 用金刚石作钻头 C 用氢气充灌气球作广告 D 用焦炭冶炼金属6人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 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B 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 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 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7古诗词是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8下列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瓦斯爆炸 B.甲烷燃烧 C.镁条燃烧 D.汽车轮胎爆炸9下列各组粒子中,都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CO2, H2O B H2, O CMn, O D Ne, H10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11近来我国某些城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三效催化转换器,目的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化为氮气,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正确的是( )A.均为氧化反应 B.均为化学变化 C.均为物理变化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12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 、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综合创新】9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且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可生成亚硫酸;它还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根据以上信息,请归纳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10如图,这是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好的无色气体。据此,请你写出与这种气体相关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除外): 、 。11下图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请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 。122004年4月18日,重庆某化工厂发生重大氯气(Cl2)泄露爆炸事件,造成至少7人死亡,15万群众被紧迫疏散。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的大、有剧烈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有毒的气体。人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粘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死亡。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氯气和氢气混合,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强烈爆炸生成氯化氢气体;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CuCl2;氯气能与水起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氯气还会跟NaOH、Ca(OH)2等碱溶液反应生成盐酸盐、次氯酸盐和水。(1)实验室制取氯气应用 法收集;(2)分别指出氯气的2点物理性质和2点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 (3)氯气跟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当遇到工厂氯气泄露事时,你会怎样做?【参考答案】基础巩固题1.A 2.D 3.B 4.D 5.D 6.D 7.C8、化学变化 颜色、状态综合创新题9、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溶于水生成酸;能与烧碱溶液反应。10、该气体不溶于水 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11、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一个氮气分子(氧气分子)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 氮气和氧气的沸点是不一样的 利用空气分离出氧气是个物理变化过程(其它答案合理即可)12、二氧化碳 提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造成地球的温室效应13、(1)向上排空气法 (2)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